陝西海拔最高的村子是哪個?為什麼這裡堪稱人間仙境?

西安晚報


早年,秦嶺村屬於周至縣九焰鄉管轄。《西安通志》載:“九焰山……九峰爭拔,如火焰吐舌,景色奇絕,故清末鄉以山名。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武則天鎮壓了一批為非作歹的貴族子弟,其中之一的薛剛,退守九焰山,即此。”2002年,該村轉隸集賢鎮。

  秦嶺村位於田峪河源頭,此處的四十里峽勝景,堪稱是“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的人間仙境。這裡,崇山峻嶺、千峰百嶂,天梯入雲、古棧穿谷,龍潭飛瀑連串、激流險灘遍佈。現在,系秦嶺國家植物園屬地。

  1997年秋,我們一行9人,拜訪該村。入村問路,恰好進入村委會陶主任家。這是一處典型的深山民居:田峪河水從屋旁潺潺流過,石砌的臺階路順門前蜿蜒而上坡嶺;房前的大核桃樹果實累累,屋後山坡上盛開著山丹丹花;小狗懶洋洋臥在屋旁,群雞一邊覓食一邊低吟高唱;老翁坐在門前藤椅上,面山飲茶,主婦從屋邊的園子裡拔菜回來淘洗烹飪,男主人聞聲從山嶺上趕回家張羅待客,放暑假的兒子提秤認星記錄當天挖回山藥的斤兩。

  放下行李,稍事休整,我們便直奔田峪河底。隊友們投石探水,洗塵解乏。大家圍坐在緊靠河岸的一泓清泉旁,有人在下方洗手濯足,有人在泉頭掬水痛飲,有人汲水入瓶,有人撿來彩石沖洗玩賞。大家戲水話泉:山泉,無慾無求,樸素莊嚴;潔身自好,一塵不染;不計小我,涓涓細流匯入滔滔大河;樂施無求,滋潤肥田沃土。是啊,近山者剛,近水者柔,近泉者潔——山裡人的性格,本是大自然鑄就!

  我們在陶家吃飯的時候,晚霞已斂,月掛當空。因為山高,月亮顯得離我們很近,星星像鑽石般晶瑩,似乎舉手可摘。月光下的山徑、梯田、村舍、樹木、碾盤,全都披上了銀裝,蒙著一層淡淡的詩意。

  是夜七夕,正好村中有一對再婚戀人舉辦婚禮,特邀考察隊做客。山裡人的婚禮,雖然簡單得“宛如平常一首歌”,卻又顯得“勝似仙班一段情”:幾條長凳便坐齊了全村的男女老少,一曲合唱竟用上全校的教師學生,一家待客全村人皆不用自家再生火做飯。席間,大家以山歌賀喜。一位祖籍大巴山的中年婦女唱得玉潤珠圓、聲情並茂,不時博得陣陣掌聲。歌詞中有這樣幾句:“我跟賢妹隔個灣/柳樹遮著看不見/幾時等到柳樹砍/早不看見晚看見。”當晚,我們住在一個姓張的村民家。睡前,一群大人小孩趕來守燭聊天。

  村民們對生活的企盼簡單素樸:他們希望子女長大成才繼承祖業,希望林密草旺牛肥羊壯,希望木耳高產、稼禾豐收。他們說,家中有備好的燻肉招待客人,有去年的核桃作為贈禮,有砍好的珍稀木棍任由選取。

  夜深了,我睡在用門板支成的簡易床上,浮想聯翩:若將城裡與山裡作比,無疑城裡人精彩,山裡人平淡。但是,人們經歷了精彩之後才發現:平淡中蘊含著精彩,精彩者渴盼平淡。生活中,為什麼有人能叱吒風雲,卻點不亮一盞家的小燈?有人能斬關奪隘,卻修不好一葉與友共濟的小舟?有人家資萬貫,卻缺乏一個平靜愉悅的心境?其實,快樂沒有統一的剛性標準,它存在於每個人的體悟之中;真實的人生,是擁有一份真正屬於自己的心境;心境屬己,就會沉靜自若、寵辱不驚。

張長懷 2018年09月20日《西安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