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家與書匠

书家与书匠

书家与书匠

書家與書匠

早些年杭州有位老先生,他的招牌字幾乎遍及大街小巷,在當地名氣之大幾近於“書壇泰斗”沙孟海先生。外行人對其字津津樂道,然而知情者卻壓根兒不把他的字當回事情,甚至無意稱其為“書法家”,充其量只能算作一位“寫字匠”。觀其字,確算得上結構合理、點畫講究,頗合乎“永字八法”或是“黃金分割律”,遺憾的是缺乏最重要的東西——藝術韻味與書卷氣。無論怎麼看,其字呆板平整,少靈動之勢與藝術個性,令人索然無味。然而欣賞沙孟海先生的招牌字卻給人以吐氣如虹、橫絕太空之感,其磅礴的氣勢與博大的藝術境界,震撼心靈,讓人回味無窮。

书家与书匠

同樣是招牌字,何以會給人截然不同的審美感受呢?這就是“書法”與“寫字”、“書家”與“書匠”的區別。這位老先生據說尚未唸完小學,從小以油漆寫字為生計,練字所化的功夫當不亞於某些書法大家,卻由於其只知寫字而無其他學問的鋪墊,終致無法登上藝術的大雅之堂。沙先生則勤於治學,學識淵博,在文史、印學諸方面卓然成大家,其書法與學問相得益彰,故超然絕塵、獨步書壇,為世人所仰慕。作為書家,究竟是否需要“書外功”?

书家与书匠

所謂“書內功”即是純粹的書寫功夫或是書法技藝,而“書外功”則是臨帖練字之外的學養,包括對文學、繪畫、篆刻、音樂、哲學、美學等諸多學術門類的研究與探索,及至人品、性格、感情、修養與氣質等等綜合素質。有人認為:一位書家的成功靠的是純粹的“書內功”,包括“書法才能,書法眼光,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真正的學書、賞書、評書之道”。而“書外功”只有益於書名而無益於書法實踐,甚至有損。

书家与书匠

純粹的書法訓練而不借助於“書外功”,真能使書法臻於極高境界麼?我以為,僅有“書內功”只能成為書匠,而無法成為書家。試問,自古以來成為大家的有哪一位不是滿腹經綸的學問家或是朝廷政治要人呢?他們並未將書法作為主要手段,而僅當作“餘事”,如歐、虞、褚、顏、柳,正由於他們自身的修養與學問,加之對“書內功”的用力之深,使其書法達到了一座座輝煌的高峰。

书家与书匠

宋黃庭堅在《跋東坡書遠景樓賦臺》中有評:“予謂東坡書,學問文章之氣,鬱郁芊芊,發於筆墨之間,此所以他人終莫能及爾。”蘇東坡的書法他人“終莫能及”之所在並非單純的書寫技巧,即“書內功”,而是一股“學問文章之氣”,這是與筆墨直接有關的全面學術修養。

书家与书匠

蘇東坡自己亦有論書之說:“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他認為字寫得再多,禿筆堆積如山並不足貴,而須“讀書萬卷”方能入神,其書作格調當不會流於市井,不會淺顯輕薄,一覽無餘。只有滲入“學問文章之氣”才能賦予其作品強大的藝術生命力與高格調。

书家与书匠

劉熙載在《藝概·書概》中說:“凡論書氣,士氣為上。”所謂“士氣”,亦即書卷氣。書卷氣從何而來?答案不外乎“書外功”!書法作品品位之高下,全在於有無“士氣”。

清代何紹基在《題蓬樵癸丑畫冊》中有云:“從來書畫貴士氣,經史內蘊外乃滋,若非柱腹有萬卷,求脫匠氣焉能辭。”這段話更道明瞭學問對於提高書法格調的重要性,如無“柱腹萬卷”,豈能“求脫匠氣”呢?

书家与书匠

十九世紀法國著名詩人、評論家、翻譯家波德萊爾在論畫中說:“就像有許多色彩一樣,也有許多畫法,第一種是消極的,不正確的,因為太像,它很自然,但荒唐可笑。”(我以為這段話可理解為書法中的機械臨摹與創作,即僅有“書內功”而毫無“書外功”之修養)。“第二種是理想化了的自然主義,畫很有才氣,懂得如何選擇、佈局、修改、猜想,控制住描繪的對象。”(屬“書內功”之範疇,只是將“書內功”作了較好的發揮)。

“還有第三種,這真是最高級,同時也是最奇特的一種,這種畫法對所畫的對象可以並不著意,但抒發出作者的心靈和氣質。”這第三種最高境界,已經滲入了作者的“書外功”,將其心靈、情感、學問、氣質均抒發於作品之中,惟此才使其作品達到最高水平。這儘管是一番繪畫的理論,然而書法亦同此理。

书家与书匠

啟功先生在評論沙孟海先生的書法時曾說:“沙先生的字,往深裡看去,確實有多方面的根底修養……·,這隻能歸於功夫、性格、學問、素養綜合的效果吧。”啟功先生的評價是客觀的,他將“功夫”列為首位,可見作為書法家首先還是“書內功”,這是基礎,是根底,沒有功夫,等於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性格、學問、素養則直接影響其書法的格調、氣韻與審美觀念。

书家与书匠

毛澤東並不是位專業書法家,也不可能如其他書法家一樣化那麼多的學書時間,做那麼多的“書內功”,然而他那大氣磅礴、驟雨旋風般的書法正是其偉大心靈的寫照,更是其淵博的學識與非凡的個人經歷在起著巨大的作用。

試想,毛澤東如果從來都是關在書齋中做“書內功”,而並非一位戎馬生涯的革命家、詩人和大學問家,他的書法能形成現在這種面貌麼?魯迅先生也不是專業書家,但其非凡的胸懷、人格與學養卻決定了他的書法深厚博大、氣格高古。

书家与书匠

綜上所述,我以為“書內功”直接有益於學書,而“書外功”是一位成功書家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並非“無益於學書和賞書。”這種觀點雖然對傳統書學理論具有強烈的挑戰性,卻違反藝術規律,亦只能貽誤後學。

一位學問家不一定成為書法家,而書法家則應該是位學問家,只有博採眾長、善於汲取其他姐妹藝術之精華,提高多方面的常識修養,來融會貫通,來滋養與壯大書法自身,才可能登上藝術的大雅之堂,否則只能成為囿於“書內功”的“書匠”,甚至成為“書奴”。

原載:《中國篆刻鋼筆書法》雜誌

個人簡介

酈一平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教育學會書法專業委員會會員;浙江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全國青少年書法大賽優秀指導教師;被中國書畫年度人物評委會授予:“2005中國書畫名家”榮譽稱號。

藝術需要耕耘,創作值得回報

书家与书匠

掃碼諮詢藝術經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