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竇性心動過緩?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

張瀾_ATM


竇房結髮出激動緩慢,頻率小於60次/min稱為竇性心動過緩(SinusBradycardia)簡稱竇緩。

【病因】

正常健康人,尤其是長跑或經常從事體育鍛煉者或長期從事體力勞動者。

病理原因:多見於顱內壓增高病人,如腦出血、甲狀腺功能低下及迷走神經張力增高者,易發生竇性心動過緩。

藥物引起,如服用β-受體阻滯劑、利血平等藥也可引起竇緩。

【診斷要點】

(一) 臨床表現

一般心率50次/min左右,可無症狀;如心率<40次/min,可出現心悸、胸悶、頭暈、黑朦或暈厥等。

(二) 心電圖

P-R間期>0.12s~<0.20s,竇性P波心律,心率<40次/min。

(1) 竇緩,心率在50次/min以上,無症狀者無需治療。祛除病因即可。

(2) 嚴重竇緩,反覆出現黑朦或暈厥,心率<40次/min,可用阿托品0.3~0.6mg,每日3次;麻黃素25mg,每日3次或含服異丙腎上腺素10~15mg,每3~4h 1次,以提高心率。亦可安裝心臟起搏器。


中國醫藥養生


在靜息狀態下,正常竇性心律的頻率為每分鐘60到100次,低於60次稱為竇性心動過緩,高於一百次稱為竇性心動過速。

所謂竇性心律,是因為控制整個心跳節律的結構,稱為竇房結,所以正常的人的心律都稱為竇性心律,如果出現心律失常,比如心房顫動,則稱之為異位心律。

固然竇性心律正常的範圍為每分鐘60到100次,但對於正常健康人來說,在休息狀態下,一般心率在70次左右。

在一些特定的群體竇性心率會明顯減慢,稱之為竇性心動過緩,最常見的人群有運動員和老年人。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不會有明顯心率減慢相關的症狀,所以不需要處理,也屬於一種正常的現象。

但是,在一些病理的狀態下,也可能會出現竇性心動過緩的情況,比如說病態竇房結綜合症,它屬於一種心律失常類型,會出現明顯的心率減慢,甚至心臟停博,導致出現心慌,頭暈,甚至暈厥等一些症狀,在這種狀態下就需要積極處理,必要時可能需要安裝心臟起搏器。

但是,在病理的前提下,一定需要經過醫生的臨床評估,如果出現明顯的心動過緩,可以通過一些檢查來評價心率的情況,最常用的檢查為24小時動態心電圖。


惠大夫在江湖


竇性心動過緩主導節律依舊是竇性心律,心率小於60次/分。

心電圖特徵如下:

1、P波在Ⅰ、Ⅱ、aVF、V3-V5導聯中直立,在aVR導聯中倒置(注:與竇性心律同源)。

2、P-R間期在120ms~200ms之間。

3、P波,即心房率<60次/分。(注:當心率小於50次/分,診斷為:顯著竇性心動過緩)

圖2、心率約42次/分,顯著竇性心動過緩(點擊放大)

4、常伴有竇性心律不齊(注:竇性不齊PP間期互差大於120ms,即小3格,一般竇性心動過緩PP間期拉長,所以常伴有竇不齊)。

小技巧:快速從心電圖圖紙讀取心率:

3中格=100

4中格=75

5中格=60

6中格=50

7.5中格=40

臨床上常把竇性心動過緩分為2類

老年人

健康青年人

運動愛好者或運動員

從事體力勞動者

睡眠狀態中

二、病理性,分為內在性與繼發性2類

1、內在性病理(藥物、起搏器等處理)

病態竇房結綜合徵(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停搏)

竇房傳導異常

2、繼發性病理(找對病因,針對性處理)

甲狀腺功能減退

顱腦受損傷、顱內高壓

嚴重缺氧

嚴重的心肌缺血

腸梗阻

膽石症(阻塞性)

低溫

手術後

嚴重電解質紊亂

服用某些藥物服

迷走神經功能亢進

心肌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