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能大致看懂中文嗎?

蘇楓櫻


大致可以,因為日語本來就是從漢語中演變出來的一種亞文化文字,因此他在使用的過程中摻雜著大量的漢字在裡面,而且很多漢字都還保留著古漢語的發音和意思,所以很多大多數日本人都能熟練的看懂中文,甚至有的年紀大的日本人還能寫得一手好書法,這不得不讓我這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感到汗顏。

日語起源於漢語,這意味著日本人想要學好日語,就必須要學習漢字。

中華文化在古代的亞洲地區屬於最頂尖的文化體系,因此在古代的日本和韓國,漢字、漢語的說寫都是貴族才能享有的權利,這在很大程度上助漲了漢文化在日本、韓國的傳播,日本貴族都以說漢語、寫漢字為榮,這在日本歷史上是有這清晰記載的。

我們都知道,日本文化是中國漢文化流傳到日本之後,在那裡融合本土文化形成的文化體系,可以說日本文化和韓文化一樣,都時屬於中國漢文化的一個亞文化體系,其中最主要的證明,就是這兩個文化體系在進行書寫的時候,會用到大量的漢字。

等到了近代以後,漢文化在亞洲出現了整體性的衰落,但是由於漢文化在亞洲歷經千年,早已根深蒂固,

所以即使是在中日對抗時期,日本人也沒有放棄對中國漢文化的嚮往,因為日本國內的歷代史書全部都採用漢字書寫,一旦完全廢棄,日本人就將會失去歷史。


雖然日本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廢除漢字的動議。比如在1945年美國在接管日本之後,就提出了廢除了漢字,改用拉丁文字書寫的建議,目的就是斬斷日本歷史和文化記憶。

後來美國還專門在日本做了一個關於漢字的測試,發現日本國民有超過98%的人,都會熟練的書寫漢字,結果這一廢除漢字的動議也就不了了之,因為根本就廢除不了。

所以今天的日本人想要不學漢字是不肯能的一件事情,因為韓國在這件事情上早有教訓,在上世紀6~70年代朴正熙執政期間,韓國就出臺法案禁止使用漢字,該為專門使用朝鮮“顏文”,結果在推行幾十年以後,韓國人連自己的歷史都看不懂了,鬧出了很大的笑話。最後不得不被迫決定在2019年開始重新恢復漢字教育。

日語起源於漢語,這就使得日本人只要能熟練使用日語中的漢字假名,就可以互相進行交流,預示著漢字在日本的強大生命力。

最近在日本出現了一種新型的文化交流方式,就是將日文全部清除掉,然後只留下漢字假名,然後居然還可以互相進行交流。這種純粹使用古漢字的交流方式,已經逐漸開始在日本青少年之間流行起來。

這種在日本年輕人之間流行的漢語言交流方式,昭示這漢語言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和包容性,它是一個極為科學文化傳載手段,理應值得人們廣為傳播。

在2011年,日本文部省關於漢字的使用問題,在日本國內進行了一項調查,其中有72.4%的日本人認為,“漢字是書寫日文必不可少的重要文字”,有60.1%的人認為“漢字更有助於閱讀”,有52.5%的人認為“應該踏踏實實學好漢字”。

在2007年日本舉辦的日語漢字能力檢定考試中,日本參加考試的人數突破270萬,超過了當年報考英語能力檢定的人數。此外還有2009年出版的《看似會讀實則不會讀的易錯漢字》還登上當年暢銷榜首。同期如《六角猜謎》等漢字謎語類電視節目也以高收視率擠進娛樂節目排行前三。


落下m



我與他們的對話,那麼說呢


1213684389


我覺得,中國人和日本筆談的話,一般沒什麼問題,日本人可以大致讀懂中文。我就我的經歷談談我的看法。我到日本之前,在國內學過幾天日語,僅僅是學完了“標日”初級的上下冊,單詞量少得可憐,大概也就是七、八百的單詞量。

而我在剛到日本的第一份工作是送報紙,送報等電梯的間隙,會大概瀏覽一下報紙上的內容。我驚訝地發現,雖然當時我的日語水平還根本不過關,但報紙上的很多內容卻基本能看懂,特別是一些新聞的大標題,能知道新聞事件的大概。同時,我還發現,日本報紙上的很多詞,就是漢語詞彙。當時很是感慨,日本真的是從中國學去了很多文字詞彙,真的是同文共種啊!然而,隨著對日語學習的深入,以及視野的逐步開拓,發現很多現代漢語中的詞彙並不是中國原來固有的,而是從日文當中學過來的。

這就要追溯到日本的明治維新時代了。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提出了脫亞入歐的國策,全面向西方學習,就像當年的遣唐使一樣,派出了大批留學生赴歐洲國家學習先進的政治、經濟、科學技術等。這些留學生回到日本以後,將在國外獲取的資料翻譯成日文。然而,日本也是漢字國家,雖然一些詞彙可以用假名的音譯來代替,但漢字作為表意的文字符號,有些內容如果僅用外來音譯的話,明顯不如翻譯成表意的漢字更為通俗易懂。因此,也就產生了大量的新漢字詞彙。比如說,醫學、哲學、經濟、政治等等,這些詞彙在中國古漢語中是找不到的,即使能找到意思也是大相徑庭。

而在甲午戰爭中國戰敗之後,很多有識之士赴日求學,由向西方學習轉向為向日本學習,這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們,像孫中山、魯迅、郭沫若、蔣介石等人,他們都曾經留學過日本,同時,他們也帶回了大量的、中國人不曾見過的日語詞彙,內容涵蓋了方方面面。最早的共產黨宣言中文版是陳望道從日文版翻譯過來的。這在中日交流史上被稱作“文化反哺”。

一直到今天,中日之間的詞彙交流還在不間斷地進行著。但有些詞的意思到了中國以後多多少少都發生了一些變化。比如,“暴走族”,在日語中主要是指飛車黨,而漢語的暴走卻是急速快走的一種新生運動。再比如,“寫真”,在日語中就是照片的意思,而漢語中的寫真多多少少有些另類照片的意思。還有一些直接音譯過來的網絡語言,比如卡哇依(可愛)、納尼(什麼)等等。

有人說,現代漢語中的80%的詞彙都來自於日語,沒日語就沒有現代漢語。有人則持反對意見,認為這個數據實在是太誇張了。無論怎樣,無論是戰爭還是和平,從秦朝的徐福東渡,直到今天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始終在持續著。


綜合文摘


作為一個專業日語系的學僧,我想說以前稍微古老一點的日語,中國人是可以看懂的,但是現在當下潮流的日語,中國人越來越難看懂了。同理,漢語對日本人也同樣如此。

為什麼會這樣?眾所周知,日語的漢字都是借用的中國字,現在日語裡也有大量的漢字,每年日本都會統計漢字字數,每年其實是在遞減的。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日本人現在越來也喜歡實用片假名,比如說我愛你,日本年輕人已經不怎麼說“愛してる(a i shi te lu)”而是開始說“アイ ラブ ユー(I love you),這是根據英語的音譯來進行造詞的方法。這個如果沒有學過日語的人肯定就是不認識的。

日語五十音圖

而且,日語裡面有很多假名,這些假名很多事表示否定的。比如“ない”這個詞是接續在一句話的後面表示否定,如果你不知道日語,就會把一句話的意思完全弄反。也許你會說,那記住這些符號不就完了麼。哪有那麼簡單。

除了這個表否定之外,還有很多詞是表示否定的,比如“ません”,是接續在動詞的後面,表示否定。當初清朝末年的時候,梁啟超為了讓中國人儘快的看懂日本的書籍,通過日本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他發明了漢文和讀法,就是整理了一套原則,讓你知道那些詞語在日語裡是表示什麼意思。但梁啟超並沒有搞清楚否定的用法,翻譯了很多東西最後都風馬牛。

日本人是否能看到漢語呢?顯然也不怎麼能看懂。因為中國字很多日語裡面是沒有用的,而且日語的系統和漢語系統也不一樣,日語是粘連語,一句話有各種助詞,但漢字完全沒有,一句話裡哪些是一個詞怎麼分開完全是靠經驗的,日本人可能能認識一個個詞,但是一句話甚至一段話就很困難了。


兮兮說事兒


以我接觸的大多數日本人來看,大叔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

中國人大致能看懂日文的漢字,但是日本人絕對看不懂漢字!

日本人用漢字只不過是借來縮短一下他們的假名,只是借了個外形和部分古代原始含義充其量能說是借“詞”,不是借“語言”中文和日文是兩種語系,中文孤立語,一個句子之中的元素和元素之間的關係靠前後順序和平時使用經驗來決定。

打個比方:我吃飯

這個句子裡,我 是 主語,吃是謂語或者說動詞,飯是賓語。完全根據前後順序來決定 我在吃之前,所以我是主語,飯在吃之後,所以飯是賓語

日語是粘著語,一個句子裡的元素和元素之間靠專門的助詞(格助詞)來確定之間的關係

日語寫我吃飯是 私はご飯を食べる

私=我,後面跟的は就是助詞,這個助詞的意思是告訴你,它前面的部分(私)是整個句子的主語

ご飯=飯,後面跟的を也是助詞,意思是告訴你它前面的部分是整個句子的賓語動詞食べる吃放在最後

這是日語的表達方式。所以以日本人的角度,中文那種一個助詞都沒有的語言,他們根本不明白句子裡哪個是主語,那個是賓語,哪個是謂語。即使有些詞能看懂,意思也是不明白的。

至於你能靠漢字猜出個別簡單日文句子,也只是靠“腦補YY”。簡單句子還可以,結構稍微複雜一點的就完蛋


以上幾點希望能幫到你。萌太大叔愛每一個愛學習的人~

老孫來也


日本人受教育程度不同,理解中文的能力也不同。

大體上,高中畢業時,需要掌握2000出頭的漢字,這在“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屬於2級(1級最高),這樣一來,認識一些中文字,多少可以蒙一下。

另外,高中教學過程中,還會教大家以日本的方式來讀文言文。要進大學的時候,無論文科生理科生,都必須考漢文閱讀。下圖是2015年東大入學試驗真題

文章出自《閱微草堂筆記》,難度比我國高考差不多。

我們可以注意到,漢字旁邊還有一些符號,日本人叫訓點,目的是幫助閱讀者用日語來理解。這些符號又分為兩種,一種標記語序的(日語叫“返り點”),另一種是補充用日語理解必要的語法部分。比如我們讀“一客來謁”,馬上就理解了。日本人的理解方式是 “一客の來り謁し”,就是日語了。

下圖簡單地說明了這種閱讀方法:先依靠“返り點”,把“我向京都”轉換為日語語序,“我 京都 向”,然後加上日語的語法助詞: [-wa標記主語] 京都 [-ni標記目標] [-kau 標記動詞時態]。到了這裡,日本人就都能理解了。

也就是說,在有這些訓點的幫助,日本的高中畢業生都應該具有相當的文言文閱讀能力。積累一定經驗以後,即使沒有訓點的幫助,學生也應該能自己加上訓點。我們看日本電視節目,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法學、醫學的學生,就能在比較短的時間裡,給文言文加上訓點,並翻譯出來。

當然,如果高中不好好學習,漢文訓讀沒有掌握好,這樣的日本人要理解漢文就比較困難了——就像很多中國人中學時英語不知道在學什麼……那就是自己的問題了。


在野武將


以胡哥和日本演員溝通的經驗來看,大段文字他們是看不懂的。

以前胡哥就犯過一個特別低級的錯誤,以為日本人用漢字,那麼也應該能看懂我用漢字寫的腳本。

結果腳本發過去之後他們全都看不懂,最後只好拿回來慢慢翻譯。

後來和日本演員接觸得多了,發現他們在某些特定的詞上面是能夠看懂的。比如“前進”、“錢”、“科學”等等。但整個一句話全是漢字的話他們就看不懂了。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在胡哥看來原因在於兩國使用漢字的方法不同。

中國人用漢字是用每一個字來表達一個意思,因為漢語是分析語,每一個字基本都代表一個語素,也就是一個含義。

而日語是黏著語,每一個字都只是一個字母,像英文字母一樣,要組合在一起才能清晰表達一個含義。

古時候日本沒有文字,在漢字傳入之後用漢字來給自己的語言注音。

所以,在日文裡面,漢字已經失去了在漢語裡的讀音。

比如說織田信長,漢語拼音是“zhi tian xin chang”,但日語的發音就變成了“Oda Nobunaga”,如果用漢字注音的話就是“哦大諾不那噶”,和漢語完全不同。

嘿老外的簽約演員日本小哥手塚隆文,日語的發音是“tezuka takafumi”,如果用漢字來注音,就成了“特租卡塔卡夫米”,感覺完全是兩個人了。

而且日本在學習了漢字之後不久,將漢字的偏旁部首簡化成平假名和片假名,以此為字母來書寫。如圖:

在日本,有的漢字也需要用假名來注音。

所以說不會中文沒有系統學習過漢字的日本人是看不懂漢字的。

但這對中國人來說問題不大,以胡哥去日本旅遊的經驗,只要有漢字我就不會迷路也不會找不到飯館和酒店。

因為就算是漢字的用法不一樣,但基本意思還在,猜也能猜到這個地方具體是幹嘛的。

你還想了解哪些和老外有關的話題呢?歡迎向胡哥提問!

長得好看的都點讚了,你還在等什麼呢?

【看老外,找胡哥!想看更多老外在中國的逗比生活,歡迎關注嘿老外頭條號!】


嘿老外


現在的年輕日本人不行!

在上個世紀剛開放國門的年代!也就是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中期,國內某廠引進設備出現了問題!只好去郵局發掛號傳真給日本廠方,但由於大部分是簡體漢字,日本廠家雖不完全明白文字的詳細內容,但根據所能瞭解到的文字內容以及自己生產產品的特點,基本上也明白所出現問題的情況和緣由。但日本廠方犯愁的是公司裡沒有會寫簡體漢字的人,沒有辦法只好請回了年紀較大,且早已退休在家的營業本部的老本部長回廠,就此纂寫了一個由繁體漢字的文言文(中國的呦)的傳真商函。結果沒想到中方的工廠接到回覆傳真後,還真就讀懂了!把所出現的故障給解決了。因此說,在無論中國人在日本或日本人在中國,就算是不刻意學習對方的語言。稍加時日,基本上日語假名或簡體漢字意義也都大體上了解一二了!


別問我為何知道,我不僅在日生活過,回國後依舊在大商社從事技術經濟的貿易諮詢工作!


野渡自渡人70256867


日本政府規定《當用漢字表》公佈的1850個漢字,為現代日本國語中日常使用的漢字書寫範圍。

也就是說日本常用的漢字一共有1850個,在這個範圍內重複組詞使用。其實大家可能想不到的是,近代科學的很多抽象漢字詞彙都是從日本出口轉內銷傳回到中國的。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大量學習歐美的新科技,這其中接觸到的物理,化學,政治,哲學等學科用當時現有中國詞彙無法表達,於是日本人就造了很多新詞,比如說下面這些詞彙都是首先出現在日語裡。

白夜、半徑、飽和、保險、保障、備品、背景、編制、班級。採光、參觀、常識、場合、場所、成分、成員、承認、乘客、出口、出庭、儲藏、儲蓄、傳染病、創作、代表、代言人、德育、登記、登載、敵視、抵抗、發明、法律、法人、法庭、反動、反對、分配、分析、封鎖、否定、否決、服務、服用、、概括、概略、概念、概算、固定、固體、故障、關係、廣告、廣義、歸納、幹部、化石、化學、化妝品、集團、集中、、機關、機械、積極、基地、計劃、記號、記錄、建築、鑑定、講師、講壇、講習、講演、講座、教養、教育學、階級、接吻、節約、結核、解放、緊張、進度、進化、進化論、進展、經費、經濟、經濟學、經驗、精神、景氣、警察、劇場、決算、絕對、介紹。科目、科學、可決、客觀、客體、課程、肯定、空間、會計、擴散、勞動、勞動者、勞作、累減、類型、理論、理念、理事、理想、理性、理智、力學、立場、臨床、領海、、領空、領土、論理學、論壇、論戰、落選、脈動、漫筆、漫畫、漫談、盲從、媒質、美感、美化、美術、民主、敏感、明確、、命題、母體、母校、目標、目的、內閣、內幕、內勤、內容、內在、能動、能力、、偶然、派遣、判決、陪審、批評、平面、評價、騎士、企業、氣體、氣質、前線、強制、侵犯、侵略、勤務、、清算、情報、權威、權限、權益、權利、人格、人權、人文主義、人選、日程、商業、社會、社會學、社會主義、社交、社團、身分、失效、時間、時事、時效、、思想、死角、所得稅、、探險、探照燈、特長、特務、同情、同計、體操、體育、、唯心論、唯物論、衛生、文化、文庫、文明、文學、無產者、舞臺、物理、物理學、憲法、相對、想象、象徵、消防、消費、消化、宣傳、宣戰、選舉、學府、學會、學歷、學士、學位、演出、演說、演習、義務、議決、議會、、藝術、意識、意義、銀行、銀幕、、元素、園藝、原動力、原理、願意、原則、運動、運動場、原子、雜誌、展覽會、戰線、哲學、政策、政黨、支部、支配、支線、知識、直觀、直接、直徑、直覺、直流、制約、質量、終點、仲裁、主動、主觀、主人公、主食、主體、主義、資本、資本家、資料、自律、自然淘汰、自由、宗教、綜合、總動員、總理、總領事、組成、組閣、組合、組織、最惠國、左翼、作品、作物、作者、座談等等。  

還有,無產階級、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共產黨,等政治名詞及諸如無線電、發電機、蓄電池、乾電池、電壓、電流等科技名詞都是日本詞彙。

下面再給大家介紹幾個日語跟漢語裡意思完全不一樣,甚至相反的例子。

漢語裡面的“娘”,在日語裡是“女兒”的意思

漢語裡面的“手紙”,在日語裡是“信”的意思

漢語裡面的“勉強”,在日語裡是“學習”的意思

漢語裡面的“無理”,在日語裡是“不可能”的意思

漢語裡面的“頑強”,在日語裡是“加油”的意思

日語漢字寫“切手”,其實是“郵票”的意思

日語漢字寫“床屋”,其實是“理髮店”的意思

日語漢字寫“面白”,其實是“有趣”的意思

所以說,雖然日本人能看懂很多漢字,但是因為有很多意思完全不一樣,所以在他們看來密密麻麻的漢字就跟天書一樣,其實大家找來一本臺灣的繁體字書來看,基本也會有一樣的感覺。

最後,想了解最in的日本情報,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或者搜索微信公共號“東京房源速報”,不管是迪斯尼的打折票,還是螃蟹海鮮宴的打折券,總之來日本玩記得找我哦。


司馬看日本


即使是毫無日語基礎的人,有的時候在看日語文章時,也會猜出個大概,原因是裡面有大量的漢字。這個漢字都是和繁體漢字更為相近,不過也有很多漢字的寫法和我們的繁體字也有所差異。現在我們的日常使用的文字都是簡體中文,但是很多人對於繁體字還是有一定的辨識度的,但是日本人反過來就沒有那麼簡單了,在以前如果給他們給一篇全是繁體字的文章,也許還能大概理解出是什麼意思,但是現在的話,我們使用的簡體字對他他們很陌生,而且很多的漢字在意義上也會有所差異,像手紙(てがみ),在日語中是“信”的意思,和我們的手紙差距還是有些大的。二,對漢字的理解程度也是要分人的。

這個是日本初中生寫的作文,絕大部分都為假名

這個是高中時期的作文,漢字和之前相比有的很大的增加

這個是大學的論文,漢字已經佔了很大的數量,可以看為是很多中國人可以猜出大概內容的文章了。

所以也並不是所有日本人都能看懂很多漢字,還是和受教育程度有著很大的關係的。

不得不說,漢字的數量還是給了中國學生很多福利的,例如J TEST的時候,寫閱讀時文章大部分都是漢字,所以即使有的時候單憑看漢字,對於文章的瞭解也會起到很大的幫助,可以說是我們學習日語的最大優勢之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