漩渦中的“基因編輯嬰兒之父”賀建奎:名下公司總註冊資本過億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陳浩洲

11月26日上午,人民網深圳頻道一篇題為《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報道,將人類基因編輯中的倫理話題引入公眾視野,引發學界震動,也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

這則報道顯示,來自南方科技大學的賀建奎團隊,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日宣佈,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已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人民網報道稱,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漩渦中的“基因編輯嬰兒之父”賀建奎:名下公司總註冊資本過億

賀建奎

創造“歷史性突破”的賀建奎,也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出生於湖南新化的賀建奎是名80後海歸博士,2005年,賀建奎以優異成績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錄取,後留學美國在萊斯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此後在斯坦福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光芒的背後鮮為人知的是,新化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賀建奎童年時家境貧寒,父母以務農為業。

2012年,賀建奎通過國家“孔雀計劃”引進回國,在南方科技大學建立個人實驗室。南科大官網顯示,賀建奎擁有多學科交叉的背景,並在基因測序儀研究、CRISPR基因編輯、生物信息學等多個領域取得研究突破。賀建奎博士團隊於2015年研製出亞洲首個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單分子基因測序儀,其成果被Nature Biotechnology專題報道。

上述介紹還顯示,賀建奎博士在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Physics Review Letters等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上發表過多篇論文。他注重產業轉化,創辦了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漩渦中的“基因編輯嬰兒之父”賀建奎:名下公司總註冊資本過億

賀建奎“亦商亦學”的身份引人關注。據媒體報道,2017年7月31日,由南科大生物系副教授、瀚海基因董事長賀建奎團隊自主研發的第三代基因測序儀Genocare正式宣佈上市。該測序儀是目前全球準確率最高、唯一針對臨床應用的第三代基因測序儀,其技術水平已經達到“亞洲第一,世界領先”。

賀建奎迅速躥紅後,他的商人身份也迅速被起底。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通過天眼查平臺發現,賀建奎名下有8家公司,總註冊資本過億。他是6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擁有其中5家公司的實際控制權。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註冊於2012年7月,也是最早成立的一家公司,另外7家都在2016年以後註冊成立。從這些數據來看,這位年輕的海歸博士身價不菲。

對於基因編輯這項工作,賀建奎顯得雄心勃勃。在一份蓋有深圳和美醫院印章的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上,賀建奎在結尾處寫道,這將是超越2010年獲得諾貝爾獎的體外受精技術領域的開創新研究,將為無數的重大遺傳性疾病的治療帶來曙光。

人民網的報道在短時間裡讓人驚歎後,迅速引發了學界的廣泛關注,多位接受採訪的基因研究領域專家均持反對意見,並對這項工作予以抨擊。

今天下午,122位科學家通過“知識分子”發出聯合聲明,強烈譴責“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大家認為,這項工作沒有經過嚴格的倫理和安全性審查,程序不正義將帶來巨大危害。可以說,這份聲明對這項工作已經判了死刑,也意味著他在這個圈裡的名譽掃地。

基因領域的研究上次引起如此大的關注還是在兩年多前。2016年5月,河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韓春雨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成果,向當時已有的最時興技術CRISPR-Cas9發起了挑戰。

韓春雨的論文發表後,在國內外引發強烈關注,甚至被部分媒體譽為“諾獎級”實驗成果。但此後不久,該論文內容就陷入了爭論。由於一直未能成功重複該實驗,2016年10月,國內13位科學家實名聯合呼籲對韓春雨啟動調查。

和韓春雨當時面臨的境況完全不同的是,賀建奎的“成果”在被媒體報道的首日,就引來了122位科學家的聯名反對,反對的聲音如此迅速,人數規模如此之大,這在中國科學史上可以說是前無古人。

漩渦中的“基因編輯嬰兒之父”賀建奎:名下公司總註冊資本過億

賀建奎

關於賀建奎對人體胚胎進行基因編輯研究,南方科技大學今天發佈聲明稱,賀建奎副教授已於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職。對於賀建奎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體胚胎研究,該校生物系學術委員會認為其嚴重違背了學術倫理和學術規範。

此外,深圳市衛生計生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回應外界稱,此前並未收到項目的倫理審查報備,已啟動倫理問題調查。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今天下午登陸人民網深圳頻道發現,發佈在該頻道科技欄目的原始報道已無法訪問。

面對媒體狂轟濫炸式的報道,以及數百名科學家的聯名抵制,身處旋渦之中的賀建奎並沒有露面。他在香港參加的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也尚未傳出最新的消息。

基因編輯在學術界一直面臨倫理問題,我們真的需要這種“歷史性突破”和“諾獎級創新”嗎?科研產業化在面對倫理危機時會走向何處,沒有人能說出標準的答案,但今天的輿論場,其實已經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