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三杰是指黄埔一期学员中的哪三位?

Wenziying


1924年成立的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也是国共两党军事力量的摇蓝。黄埔师生们曾经并肩作战,也曾互为敌手,往事如烟,风烟过后,一切处于平淡,但昔日的黄埔精神曾激励着一期期黄埔学员,勇往直前。



黄埔一期中的三个湖南人蒋先云、陈赓、贺衷寒被誉为"黄埔三杰"。


蒋先云1902年出生于湖南新田县,1919年的五四运动爆发,蒋先云任湘南学生联合会总干事,成为湘南学生运动的领袖。1921年冬,经毛泽东、夏曦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2年9月蒋先云同刘少奇、李立三领导了震惊全国的“安源路矿大罢工",随即成长为工人运动的领袖。

1924年3月,经时任国民党中央侯补执行委员毛泽东的推荐赴广州报考黄埔军校,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第一期,之后又以各科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蒋介石曾声称:“如果革命成功后我解甲归田,黄埔军校这些龙虎之士只有蒋先云才能指挥!"周恩来亦赞扬他"是个将才!"。


蒋先云在黄埔期间参加了两次东征陈炯明,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的战役,总是身先士卒,立功无数,逐渐成为当时国共两党的风云人物(黄埔期间加入国民党)。

北伐期间,蒋先云出任北伐军司令部秘书,蒋介石侍从秘书,不少宣言和文告都出自于他的手笔。

1927年初国共两党的分裂已不可避免,蒋介石以嫡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中将师长的高官厚禄妄想留住他,蒋先云不为所动,毅然离开蒋介石去武汉任湖北省总工会工人纠察总队队长。同年5月武汉国民政府决定坚持北伐,他被认命为国民军第十一师七七团团长兼党代表,率部北上河南,5月28日,蒋先云率全团攻打临颍城时,壮烈牺牲,年仅25岁。被国民政府追授中将军衔,一代豪杰就此陨落。


陈赓是将门之后,其祖父是湘军名将,随曾国藩南征北战,屡立战功。陈赓自幼聪慧顽皮,不仅跟祖父学会了一身拳脚功夫,还养成了机灵善变,幽默诙谐的乐观性格。

陈赓刚满13岁就偷偷跑出家门投奔湘军,开始了闯荡江湖的生活,湘军中干了四年后,转到长沙铁路部门当了小职员。到长沙后,在何叔衡的书店中结识了毛泽东、蔡和森,并于1922年底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4年陈赓进入了黄埔一期,入学不久,他很快在同期学员中崭露头角。因为之前丰富的阅历和乐观幽默的性格,使他成为学员视线的焦点。



黄埔之时的周恩来由陈赓挑头成立了"血光剧社"。有一次演出节目,陈赓扮演袁世凯的五姨太大获成功,陈赓在黄埔军校名声大振。之后的他在东征陈炯明时救过蒋介石一命,被蒋任命为侍从警卫。





随后的陈赓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而后在上海中央特科工作,1931年进入红四方面军任师长和军参谋长,在1932年的战斗中身付重伤到上海治疗。其间被国民党特务认出投入监狱,蒋介石派黄埔一期生胡宗南、宋希濂、贺衷寒、曾扩情等游说陈赓,陈赓不为所动。后在宋庆龄的营救和黄埔同学的求情下,蒋介石释放了陈赓。

陈赓在抗战中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奇袭阳明堡机场,七亘村设伏,全歼日军华北考察团。日军对其恨之入骨,日军的战车上曾打出"专打386旅"的标语。后期的陈赓被任命为太岳军区司令员,在八年抗战中屡立奇功。

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以及越南的抗美援越战争中,陈赓都是全部参加,打满全场。1953年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首任院长兼政委,后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授大将军衔,1961年英年早逝,年仅58岁。

贺衷寒比起前面两位就大为逊色。凭借一口伶牙俐齿,贺衷寒在黄埔一期生中也混的风生水起。他曾加入中国共产党,介绍人就是周恩来。在“中山舰事件"之后,贺衷寒迅速脱党加入国民党。早期他曾加入中共的外围组织"青年军人联合会",蒋先云为总干事长,陈赓、贺衷寒等人为干事。后在戴季陶的影响下创建了"孙文主义学会",自任会长,专门对抗蒋先云领导的青军会,1926年被派到苏联的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29年春又在蒋介石的同意下去日本学习军事、政治。回国后成立了"蓝衣社",也就是军统的前身。



西安事变时,贺衷寒拥护何应钦,力主武力解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贺衷寒受到蒋介石的冷落,不再担任要职直至国民党败退台湾,仅仅担任部级闭差,于1972年去世。

黄埔军校涌现出了众多风云人物,左右着上个世纪中国几十年的命运。不得不说,说起影响力,现在的清北是远远不如当年的黄埔军校的!



行云流水1437995


黄埔有三杰,四凶,五虎将,八金刚,十三太保,一百零八将!

自辛亥革命以来到新中国成立,黄埔军校在那段历史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有人说,一部黄埔史,半部近代史。

黄埔三杰,黄埔一期中最为杰出的三个学员,蒋先云,陈庚,贺衷寒。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湖南人,不得不说,那个时代的湖南人,确实厉害!这三个人,前两者都是坚定的共产党人出身,只有贺衷寒,没能经受住考验,成为了蒋介石的人。

蒋先云

黄埔三杰中最为厉害的一个,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至于蒋先云有多厉害,这里不再多说了,有人说,如果蒋先云能活到最后,开国元帅是没跑了。蒋介石曾经说过:黄埔军校的这些龙虎之士,只有蒋先云才能指挥得了!

当然,蒋先云也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也不知道这是优点还是缺点,但是蒋先云这种帅才,只有活着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而正是因为蒋先云的这个特点,导致在第二次北伐战争中,被张作霖的士兵击中,负伤而死,不得不说是中国革命的一大损失!

陈庚

这个名字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新中国开国大将之一。能成为开国大将,其功劳与能力,自然是无需多言,这里不再赘述,任何的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

值得一提的是,陈庚大将曾经救过蒋介石的命!国共合作期间,革命军第二次东征,蒋介石遇险,是陈庚大将背着蒋介石拔腿就跑,渡河逃生。因此有这么一句话:

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灵不过陈赓的腿。

贺衷寒

能列入黄埔三杰,能力自然是不用多说。早年的贺衷寒,也是共产主义的信仰者,还参加了共产主义的外围组织。但终究还是不够坚定,为了追逐名利和权力,逐渐倒了蒋介石。

后来的贺衷寒,在蒋介石手下如鱼得水,领导过复兴社(军统的前身),与戴笠一起成为了复兴社的台柱子!

与黄埔三杰的前两位相比,贺衷寒可以说明显降了一个档次。


胡史乱翔


黄埔三杰为蒋先云、陈赓、贺衷寒,三人是黄埔一期进校时的前三名,毕业时仍然是前三,三人原来都是共产党员,可后来的人生却各不相同。

蒋先云,湖南新田县人,黄埔一期的状元,能文能武,其信仰共产主义,在蒋介石整理党务案后,蒋先云拒绝退党,蒋介石却百般拉拢,导致共产党方面对他产生怀疑,蒋先云非常郁闷而不能解脱,以至于他在北伐奉系军阀时,明知不可为而为,为了达到他成则通过战功、败则通过战死以明志,结果,1927年果然战死于河南,过早地谢幕。

陈赓,湖南湘乡人,因考入黄埔军校前在湘军队伍里当兵,有一定的军事素养,名列黄埔一期的榜眼,黄埔学生军东征时,曾救过蒋介石。其一直追随周恩来,先后在上海从事特科,后来又在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工作,抗战时期任八路军太岳军区司令员,抗战胜利后,归属于晋冀鲁豫野战军,任第四纵队司令员,先出兵豫西,消灭胡宗南天下第一旅,后随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参加淮海战役,又挺进广东、广西,切断了白崇禧集团的海上退路,为林彪全歼白崇禧集团立下不世之功,然后,进军云南,会同宋时轮集团解放云南,全国解放后,被授予大将军衔,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副司令和司令员,回国后,筹办哈尔滨军工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前身),1961年病逝于上海。

贺衷寒,湖南岳阳人,由董必武介绍考入黄埔军校,因其进校前文学功底深厚,名列黄埔一期探花,贺衷寒本来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可在莫斯科时,由于对张国焘的专横霸道予以抵制,被张国焘严厉批评,后来脱党,在黄埔军校组织孙文主义学会与共产党学生组织的青年军人联合会对抗,深得蒋介石喜爱,后来加入复兴社,成为蒋介石的十三太保之一,从事宣传工作,在西安事变中,追随何应钦主张武力解决,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贺衷寒不再受到蒋介石的信任,到台湾后一直担任交通部长职务,1972年病逝于台湾。


洞庭一苇1188


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敌不过陈赓的双腿。因此,黄埔三杰为蒋先云、贺衷寒、陈赓。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三位叱咤风云的人物。

1、蒋先云(1902——1927)。湖南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校期间深得蒋介石的赏识,被称为“黄埔奇才”,黄埔军校毕业后担任蒋介石的秘书,参加过两次东征,因中山舰事件退出国民党。面对国共的分裂,蒋先云十分痛苦,他只有去前线作战以逃避政治。北伐取得胜利后,武汉政府决定继续北伐,任命蒋先云为第26师77团团长兼党代表。1927年5月,蒋先云在河南作战时中弹牺牲。



2、贺衷寒(1900——1972)。湖南岳阳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校期间成立了孙文主义学会与青年军人联合会对抗,1926年被派往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回国后担任政训处少将处长。贺衷寒一生主要从事特务和情报工作,1932年贺与黄埔同学邓文仪、郑介民、戴笠等发起复兴运动并成立力行社(军统的前身),是蒋介石的十三太保之一。


3、陈赓(1903——1961)。湖南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东征时救过蒋介石的命,是中央特科的主要负责人之一。1931年担任红四方面军第12师师长,总指挥为黄埔一期的同学徐向前。在鄂豫皖作战时受伤去上海治病被国民党抓获,蒋介石亲自接见,陈赓黄埔一期的国民党同学胡宗南、宋希濂等多人联名电告蒋不要杀陈赓,在长征途中担任红一方面军干部团团长。抗日战争期间担任129师386旅旅长,日军专打386旅。解放战争期间是一把尖刀,是有名的陈谢兵团,49年解放了云南,还作为军事顾问团帮助越南取得了奠边府大捷,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的首任校长。陈赓不得不说是一个传奇。


历史军魂


黄埔三杰其实有两种说法,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种说法,即陈赓、蒋先云、贺衷寒。

陈赓是黄埔一期赫赫有名的战将,也是周总理的心腹爱将,他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先后担任过红四方面军12师师长、中央红军干部团团长、红一方面军第一师师长、天下第一旅385旅旅长、太岳纵队司令员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蒋先云是毛主席的学生,由毛主席推荐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黄埔军校中多项成绩高居第一,是公认的学霸,蒋先云后来牺牲于北伐战场,如果不是过早牺牲,他建国后会是板上钉钉的元帅。

贺衷寒本为我党成员,后来变节投靠老蒋,成为特务组织复兴社的核心人员,是老蒋的心腹爱将。可以看到这个黄埔三杰是我党背景的三杰,下面的三杰就是国民党背景的三杰了,他们是贺衷寒、胡宗南、李默庵。

胡宗南是老蒋的心腹爱将,是黄埔学生中第一个师长、第一个军长、第一个集团军司令。胡宗南骁勇善战,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及抗日战争前期战功赫赫,但做到集团军司令后他战略能力上的短板暴露无疑,于是在解放战争中被彭老总花式吊打。

李默庵本为我党党员,但在黄埔军校求学期间思想右倾,投靠了国府,成为国军中一员猛将。抗战中李默庵血战娘子关,失利后率部于中条山开展游击战,与日军战斗不息。李默庵的民族气节值得肯定。

可以看到,贺衷寒、胡宗南、李默庵三人皆为老蒋心腹爱将,故时人谓之: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能文能武李默庵。


林屋公子


在中国军事史上,极少有像黄埔军校这样,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培养了那么多顶尖的军事家,而且那么深刻地影响和左右了历史进程。从东征和北伐,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些人都成为了风口浪尖上的英雄,换个说法,那就是黄埔军校的教师和学员,几乎影响了整个近现代史。

在黄埔军校的第一期600多名学员中,有三个人特别突出,他们分别是蒋先云、贺衷寒、陈赓,当时学员中有句话非常流行,叫: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陈赓的腿。正确的说法是:“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灵不过陈赓的腿。”因此,他们便被喻为“黄埔三杰”。值得说明一点是,“黄埔三杰”无一例外,都是湖南人。

说蒋先云、贺衷寒、陈赓是“黄埔三杰”,盖因他们特别受蒋介石的器重,先后都任过蒋的侍从秘书。“黄埔三杰”虽然都受蒋介石器重,不过他们后来的道路却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1927年,蒋先云以团长之职,在与奉系军阀作战中,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最后英勇献身。蒋介石背叛革命,陈赓弃之而去,跟随周恩来、朱德、贺龙参加了南昌起义,身经百战,战功无数,成为了共和国的大将。贺衷寒紧随蒋介石,不离不弃,最后兵败逃到台湾。

蒋先云的笔:蒋先云,湖南新田人,在报考黄埔军校时,1000多人参加考试,他名列第一,最后毕业时又是第一。蒋先云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作为黄埔中共特别支部书记,他发展了80多名黄埔学员加入中国共产党,包括徐向前、左权等人皆是。蒋介石在明知蒋先云是共产党员的情况下,还屡屡向他示好,多次拉拢,却都被蒋先云拒绝。

“中山舰事件”后,蒋先云作为双重党员身份,第一个公开提出退出国民党。4.12反革命政变后,蒋先云发动黄埔学生召开公开讨蒋大会,声讨蒋介石的罪行。可惜,这位英雄的黄埔之杰,1927年5月,在讨伐奉系张作霖的临颍战役中壮烈牺牲。

贺衷寒的嘴:贺衷寒,湖南岳阳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步兵科,入校不久即加入了国民党。在学习中,贺衷寒深入钻研军事理论,各项成绩名列前茅,加上他表现出来极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热情,在学员中异常显眼,便成为了“黄埔三杰”之一。

1925年以前,贺衷寒还是拥护共产党的主张的,但“中山舰事件”之后,他便铁心跟随蒋介石了,之后,贺衷寒发起成立国民党特务组织“复兴社”,也是“三民主义青年团”的头子,成为了国民党出色的理论和宣传活动家。抗战期间,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一厅厅长、政治部秘书长。然而,由于蒋介石既想用其才,而又畏其能,故终未获得大用。后去台湾任过交通部长,不久辞职。

陈赓的腿:陈赓,湖南湘乡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十二师团长、师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八路军一二九师旅长,太岳纵队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去世,享年58岁。


帝国的脸谱


中国近代的发展离不开两所军事学校,一所叫黄埔,一所叫保定,曾经就有人说“中国近代史,半部归黄埔,半部归保定”。那么谈到黄埔军校又不得不谈的是一期中的“黄埔三杰”了,这三个人是谁呢?为什么会被称为“三杰”呢?今天放翁就在这个问答上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黄埔三杰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中最为突出,最有才华的三个人,他们是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这三个人是当时一期中公认的人才,蒋先云和陈赓都是坚定的共产党员,贺衷寒开始也是共产党,后来转变投敌了,那么他们到底凭什么被并称为“黄埔三杰”呢?

蒋先云

蒋先云大概是黄埔三杰中最厉害的,他在入学考试和毕业考试中都拔得头筹,被誉为“学术两科,冠于全校”。蒋介石将其视为“手足”,廖仲恺认为他是“军校最可造就人才”,周恩来说他是“军校中的高材生”。


可惜的是,这样一位各方都看好的人才却英年早逝了,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决定第二次北伐,蒋先云随军出发任团长,5月中旬在临颖战役中,蒋先云身先士卒,多次负伤,最终壮烈牺牲。

陈赓

这位将军大概没人没听过吧,陈赓将军是共和国开国大将,坚定的共产党员,优秀的无产阶级战士。他1922年加入刚刚诞生的共产党,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在校期间以努力著称。毕业以后,他参加了东征,26年赴苏联学习,回来后参加了南昌起义,以后陈赓将军就一直为新中国的建立奋斗。



建国后,担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和云南军区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第一任院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1年在上海逝世,终年58岁,陈赓将军的一生担得起“平生无愧事,死后对青天”一句了。


贺衷寒

贺衷寒这个人不说也罢,天生反骨,当年刚开始是共产党的一员,后来看到蒋介石要“清共”就果断的投入了老蒋的怀抱,白费了我党对他的培育,当然了,既然谈到了他,那就不能不说。

贺衷寒投蒋以后的表现可以说是当不起“黄埔三杰”这个称号的,至少和舍生忘死的蒋先云,开国元勋陈赓将军是不能比的。他在蒋介石那边开始时候受到重用,后期因为站队错误导致逐渐冷落。

“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贺衷寒有感于国民党内部的不作为,所以纠集军校同学发起复兴运动并成立了“三民主义力行社”。“西安事变”发生后,贺衷寒又发动将领通电“讨伐”张杨二人。

1945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委员,随后又出任了常委。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这位贺将军也随之去了台湾,在蒋介石政府中担任交通部长,中国国民党改造委员会评议委员等职务,1972年因骨癌去世。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对“黄埔三杰”有没有了解了一点,小编知道的也不多,可能会有错误,希望大家能够不吝赐教。我是头条作者一树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点个赞关注一下,谢谢各位啦!


历史十二郎


黄埔三杰是黄埔一期中三位最牛的学员:蒋先云、陈赓、贺衷寒。

关于这三个人,有一个说法,叫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敌不过陈赓的腿。


我们先说蒋先云的笔。

蒋先云是湖南省新田县人,早年参加学生运动的时候就认识毛主席。黄埔军校成立的时候,是毛主席推荐他去黄埔军校,同时,毛主席也是蒋先云的入党介绍人。

在黄埔军校,蒋先云是学霸级的存在,入学考试第一,期间所有科目考试全部第一,毕业考试还是第一。

所以,这三杰里面,论成绩,蒋先云是最好的。而且他这个人很有亲和力,当时黄埔军校有两个组织,一个是青年军人联合会,一个是偏国民党一点的孙文学会。两个学会之间有时候还会茬架,都是由蒋先云出来摆平。可以说,如果黄埔军校是华山剑派,那蒋先云就是大师兄令孤冲。

蒋介石就说过,如果黄埔军校的学生也造反,唯一能摆平的就只有蒋先云。

甚至蒋介石认为蒋先云以后可以做黄埔军校的校长,这个了不得,蒋介石对黄埔军校最看重,他最讨厌汪精卫到学校来,就是不想让他在这里拉人。但蒋介石说:北伐成功,我就归隐田园,那么黄埔军校这些龙虎之将,谁能够领导呢?只有蒋先云。

可见蒋先云地位之崇高。

毕业后,蒋先云当了蒋介石的秘书。因为会写文章啊,蒋介石所有北伐期间的文书全是蒋先云写的,所以叫蒋先云的笔。

说完蒋先云,再说陈赓的腿,这是什么意思呢?陈赓是蒋介石的侍卫,有一次战斗,蒋介石被包围了,腿又受了伤,准备自尽的。结果陈赓背着他跑了十来里地,终于逃了出去,这没点腿力当然不行,自然叫陈赓的腿。

蒋介石也记着他的恩。后面,陈赓被蒋介石抓过。

蒋介石去看他,想拉他过来。说“你是我的学生,我是你的校长,我肯定要爱护你的,你过来吧。我关心你。”

陈赓一句话:我不需要你关心。

蒋介石没办法,但还是把陈赓放了。

且说回蒋先云。

到了1927年,蒋介石露出反骨了,蒋先云决定反蒋,喊出了口号:昨天校长,今日校贼。

接下来,蒋先云就牺牲了。

为什么呢?他可能有求一死的决心。

当时,蒋先云打奉系,跟张学良打,他比张学良这个二代那要强太多了,打得张学良撤了一个军长,杀了一个旅长,三个团长。但是,在战斗中,蒋先云冲锋在前,连冲三次,第一次腿中枪,还冲,第二次,马被炮击中,还是冲,第三次击中胸部,光荣牺牲。

按理说,他已经是团长了,不需要冲锋。之所以冲锋,其实就是有求死的决心。

因为他那段时间很苦闷,一来,有同学说他忘恩负义,辜负蒋校长,一方面,蒋介石还拉拢他,要升他当师长,但同时,另一边还猜疑他,说他一定会投蒋。

这个话是张国焘说的,他说:如果蒋先云不投靠蒋介石,我不姓张。

大家也知道,后面,投蒋的不是别人,正是张国焘。

所以,蒋先云冲锋在先,以证清白,最终死时才二十五岁。

那要不去世,起码也是一个元帅吧。

现在还有蒋先云的墓,但看上去非常平凡。完全想不到这里埋着一个奇才。

最后说一下贺衷寒。

他也是湖南人,他的特点就是会说,所以叫贺衷寒的嘴。他后面是投靠了蒋介石,一直想带兵,但蒋介石不给他兵,让他搞政治,所以对蒋有些不满,后面又跟何应钦搞在一起,触了蒋介石的大忌。一生都没有得到什么重用。算是三杰里最憋屈的一位了。


脑洞历史观


黄埔三杰是指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最为突出的三位,他们是蒋先云、陈赓、贺衷寒。

1. 蒋先云的笔

蒋先云是湖南新田县人,“五四”期间,成长为湖南学生运动领袖。经毛泽东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蒋先云在1924年,参加黄埔军校第一期招生考试。

在12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中,他以状元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

在校期间,蒋先云在《中国军人》上发表革命军事文章8篇,还在广州民国日报发表多篇宣传革命、反对独裁的文章。

他是黄埔军校最有影响力和威望的学生。

同时,蒋先云还深得蒋介石的赏识,是蒋校长最得意的学生之一。

在国共合作期间,蒋先云做了大量有利于两党合作的政治活动,多次力劝老蒋与共产党合作。

蒋先云不仅文笔好,各门功课都攘括了第一,是黄埔军校名符其实的学霸。

毕业后,蒋先云参加了第二次东征、北伐战争。在攻打奉系军阀战斗中,身先士卒,在河南战场上牺牲了。

蒋先云是黄埔军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黄埔奇才”。

2. 陈赓的腿

陈赓考入黄埔军校时,成绩平平。

但在口试中,以堂堂军人的相貌,打动了蒋介石。

陈赓在东征作战时,曾两次救过老蒋的性命。

一次是北伐东征军,在向华阳进军途中,第三师遭遇优势敌军的猛烈抵抗。

蒋介石为了激励士气,亲临前线督战。

在兵败如山倒时,只有陈赓寸步不离蒋介石左右。

当老蒋万念俱灰,陈赓不顾追兵逼近,背起蒋介石就跑。

最后跑到一条河边,掩护老蒋坐船过河,方才脱险。

还有一次,陈赓夜行160里,为蒋介石送信,请兵增援。

蒋介石特别器重陈赓,除了感激陈赓的救命之恩外,还因陈赓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全才,蒋一心想得到陈赓。

后来,陈赓在上海被捕,蒋介石下令好好为他治伤,并规劝他离开共产党。

陈赓因与老蒋信念不同,弃蒋而去。他毅然跟随周恩来,参加了南昌起义。

蒋介石在年老时,还念念不忘陈赓。他曾说:十个胡宗南,抵不过一个陈赓。

3. 贺衷寒的嘴

贺衷寒以突出的笔试成绩,尤其是口试中,以滔滔不绝的辩才,深得蒋介石的喜爱。

贺衷寒一心跟随蒋介石,加入了孙文主义学会,成为了巩固蒋介石势力的有力人士。

黄埔三杰中,只有他没成大器。

黄埔三杰都是湖南人,都曾先后做过蒋介石的侍从秘书。最后,陈赓成为了共和国的大将,而贺衷寒跟着蒋介石逃到了台湾。

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灵不过陈赓的腿,他们三人被称为了黄埔三杰。

三杰因信念不同,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有书共读


我是兵说,我来回答!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一所军校,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尤其以黄埔前四期最具代表性。黄埔三杰就出自黄埔一期中,它们分别是蒋先云,陈赓,贺衷寒。前面两个人大家都是很了解,后面一位想必知道的人不太多。在这里给大家重点讲讲咱们的陈赓大将。

陈赓1903年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市,属于将门后代。13岁便参军,当时加入的是湘军。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学习期间刻苦读书,成绩位列前茅。1925年东征期间,曾经救过黄埔军校校长,因此被号称“铁腿”。南昌起义,先后在上海特科和中央红军工作,为我军情报战线和红军的组建做出过重大的贡献。

抗日战争期间,陈赓大将被任命为386旅旅长,率部先后取得了神头岭大捷,百团大战等战绩。解放战争期间,曾经歼灭过胡宗南最精锐部队:整编第一旅。在这之后担任了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率部横渡长江,挺进大西南。新中国建立后,帮助过越南人民抗击法国的侵略斗争。在1955年的时候被授勋为大将,1961年病逝。陈赓大将一生肝胆相照,文武双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