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本可以不在相亲鄙视链里!

“都说女人现实,然而在真实的相亲市场上,男人更加现实。”

这是小可第N次相亲了。他们是在一次单身联谊会上认识的,当时大家玩了游戏,每个人都有8分钟认识不同异性的机会。男生主动添加了小可微信,对小可表示好感,希望能进一步了解。

我们本可以不在相亲鄙视链里!


两人约在五道口一家咖啡店见面。小可对男生的印象还行,好像是在某个央企里面做工程师,其他的就一无所知了。

为了这次约会,小可还精心打扮了一番。

他们东扯西扯,但小可隐隐约约感觉到男生是在旁敲侧击问她的情况。

男生问小可哪里人,小可说,山西人。

男生问小可什么学校毕业的,小可说,北师大。

男生问小可做什么的,小可说,新媒体。

男生又问小可家里几个,小可说,3个。

……

男生喝了口咖啡,然后抿了抿嘴,说他是北京人,想找个本地的姑娘。

小可笑了笑说,我都不知道你什么情况呢。

男生说,以后会知道的,哈哈。

喝完咖啡,他们又去逛了逛,在一个合适分开的时间点,各回各家。到家后,小可转了38块钱的红包给了对方。

38块钱,是那杯咖啡的售价。


1

一边工作,一边相亲


北京外地人多,每天早晨的公交和地铁都如同春运。小可的工作单位在三环内,住处租在六环,为了不迟到,她必须在7点前就要出门赶公交,然后再转地铁,通勤时间差不多2个小时。

“总是还想多睡一会儿,可是迟到就要扣钱。所以我都在地铁上补睡。”小可说。

小可的工作比较繁重,她要写文章,出选题,排版,发微博,有时公司接了广告还会让她写文案,基本上每晚8点才下班。


我们本可以不在相亲鄙视链里!



大清亡于1912年,但女人们似乎更加辛苦了,尤其是来自小地方的那些姑娘。

由于天生的比大城市的女土著少了一栋房子,使得她们必须得像男人一样去打拼,还要抽出时间精力来进行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无论是自己主动,还是父母催促,都得尽快在30岁到来前找到个合适的结婚对象。

可是情况似乎不是那么乐观,小可的相亲都不怎么顺利。何况她已经28了,渐渐地可供选择的范围越来越窄,而且经常被鄙视。

我们本可以不在相亲鄙视链里!


都说女人现实,然而在真实的相亲市场上,男人更加现实。

2017年,朋友圈和微博流传着一张北京的相亲鄙视链图片。


我们本可以不在相亲鄙视链里!



其中,北京户口、有房、稳定收入、貌美的女性最受欢迎;而像小可她们这样来自于外地家里条件又很一般甚至不太好的姑娘,则被残忍地踩在了鄙视链的底层。

鄙视链的核心内容,就是户口、房子。再归根到底,就是钱。

所以,上次和小可约会的男生,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来,但小可很清楚地知道他是觉得自己没有北京户口,也没有北京房子,怕会拖累他。


2

“奶奶,我要在北京给你买套房。”


由于社会的分工不同,女人承担生育的职能,所以在婚姻方面,总是本能地要比男人考虑得多。即使在女权主义蓬勃发展的今天,东亚依然是传统型的社会,男主外女主内仍旧是主流的婚姻合作模式。

不过,没有谁一开始就会这么去选择。人在作出选择的背后,往往现实因素占据了绝大多数。

几年前,小可并没有想过要靠男人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们本可以不在相亲鄙视链里!


初到北京实习,山西姑娘小可自信满满,广阔天地有所为。

她带着没有走出过大山的奶奶,步行过长安街,看了天安门,然后指着远处的高楼说:“奶奶,我要在北京给你买套房。”

奶奶对于大城市的房子没有概念。听说孙女要给她买东西,她连连点头,满脸幸福地笑着:“好好好。”

小可抓拍了奶奶的微笑,微信给她的男朋友:“我要努力赚钱,给奶奶买房子。”

男朋友回复:“宝贝,我们一起努力。”


3

“模范情侣”


小可和男朋友是大学同学。小可先来北京实习,毕业后直接转正留了下来,半年后男朋友也从上海来到北京。他们一起租房,一起做饭,一起坐公交上下班。

虽说存款不多,但只要不考虑买房的事情,日子过得还行。

很多大学情侣刚毕业就分手,而小可他们还在一起,大有结婚迹象。

在别人眼里,他们是模范情侣,不少人羡慕他们还有爱情。


我们本可以不在相亲鄙视链里!



直到有一天,小可的同事要嫁给一个能够在上海买得起房子的男人了,在办公室分发喜糖。

大家七嘴八舌询问男方的情况。就好像彩票中了奖。

同事一脸幸福,虽然这个男人不是上海人,但是对于她来说,已经是相当优秀了,甚至说是实现了跨越。

那一刻,小可心态有些失衡。同事长得一般,毕业的学校也没小可的好,能力也一般,总之各方面都不如小可。

那晚回到出租房里,小可一句话都没说。她把米饭做好,又炒了两道菜,留出一半作为她和男朋友明天的盒饭,然后就去床上睡觉。

男朋友10点才下班。到家后,看见小可躺在床上,以为她身体不舒服,问是不是着凉了。小可说,没事。

男朋友说,那是怎么了。

小可想了想,说,我想吃甘蔗。

男朋友于是到菜市场给她买了一根。小可咬了一口甘蔗,第一口是甜的,第二口也是甜的,但越来越没味道,最后如同嚼蜡。

小可哭了。

爱情或许就是这样,因为现实,越来越淡了。


4

“没房子不要谈结婚”


“模范”是个人设,总会有倒下的一天。他们走到尽头了。导火线是房东人品不太好,因为要赶着卖房子,明明和小可他们签了一年的协议,还是让他们一周内尽快搬走。

小可第一次感觉到,有自己的房子真的很重要。她看不到他们的未来,于是两人很默契地分了家,然后重新租房子。

回想起当初许诺给奶奶买房子的豪言壮志,小可叹了口气。

她的工资从刚毕业时的六千涨到了一万,但仅仅勉强够生活,至于买房子的事,则是遥不可攀,更像是痴人说梦。

我们本可以不在相亲鄙视链里!


所以,她把买房子的希望放在了下一个男朋友的身上。

小可长得不错,有不少男生陆续追求过她。但小可执着于要在北京有房子,因此跟这些男生都没有太好的发展。他还伤过一个男生。

那个男生很喜欢小可,工作也很努力。小可也喜欢他,山东人,个子高大,还又会照顾人。

圣诞节的时候,小可还在公司加班,男生悄悄来到公司,给了小可一个“suprise”——捧了一捧的玫瑰花到了她的面前。

小可接下了玫瑰花,表示了感谢。

事后,小可发微信给男生,谢谢你的花,但有些话不好公开场合说。我们不太合适,可以做朋友。

男生再也没有和她说过话。


5

“其实你本可以不在鄙视链里”


没有谁一开始就会这么选择。也没有谁的选择会一成不变。

无数的情侣因为现实默契分手,进入了相亲市场,才逐渐认清了自己的定位。

有的人运气好,找到了条件不错的人实现了跳跃,但绝大多数人,都只好硬着头皮走下去。

其实他们本可以不在相亲鄙视链里。

鄙视链,不把人当人看。

鄙视链,没有爱情。明码标价的商品,从来都是冷冰冰的金钱关系。

可惜太多人一定要经历过才会明白。

一切都有因果。

从那束花之后,小可就再也没有收到过鲜花了。家里又在催小可找对象,又在给小可安排相亲。

小可没回应,她说先把手头工作解决完了。然后她又和她母亲补充了几句话:“我对对方没啥要求,人好就行了。没有房子也行。”

某天晚上和闺蜜聊天,闺蜜和她说,她的前男友,听说要订婚了。

小可半天没有说话,闺蜜意识到自己多嘴就转移了别的话题。

小可说,我睡了。

闺蜜说,好。

在将要入睡的瞬间,她在一片模糊中仿佛看到了多年以前的白衣少年,在阳光下对着她咧嘴笑。周围全是青草的香气,还有洗衣粉的味道。

什么是爱情?

记不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