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大街上,药店多过粮店,这正常吗?

CC165002988


满汉药席

民以食为天,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生存之本。饥慌年代,食树皮草根皆为裹腹。

现在随时代发展,山珍海味也好,五谷杂粮也罢,还是以人类生存为本质,而便民的粮店应势而生不为过。

药店为便民而生还是取利而行

满大街甚至只隔几十米便是一家又一家装潢考究的药店!为便民而生只要是店方便百姓买药即可,为何为一个门面如此破费?

国家赋予药店的宗旨:杜绝坑民的假药,杜绝哄抬药价以制衡医院的黑金效应“过度医疗”。可见政府初衷是以民为本。

但药店呢?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富丽堂皇的考究店面与琳瑯满目、百姓根本搞不清的各种虚高、挂羊头卖狗肉的“保健药”等等来花言巧语忽悠百姓购买!


实例:一街三店,同一厂家生产的“三九感冒灵”,一家15元,一家15.5元(友情价,朋友在卖药)、一家10.5元,药店经理认识。

实例二;2岁女儿扁桃体发炎,医院开了八盒药,出了医院见药房挂着“著名儿科专家坐诊”,机不可失只有3天!忙进去排队,挨着我后“专家”让女儿张口看了下喉咙,便低头伏笔,一个2岁幼儿,“砖家”密密麻麻在处方笔上“疾笔奋书”了5页半还没抬头停笔之意!

老公拍了下其肩膀:老人家,我女儿才2岁,你它妈卖药还是诊病。“专家”红着脸不出声了!

实例三:女儿买钙片,进药房问清后销售员直接拿瓶“牦牛”壮骨钙,说热销品,价格860瓶。老公一看上面写的保健,反问有效不,说实话?销售员脸红了,我以为只补,你用这个80的就不错……

药店多于粮店,无非是背后利益的驱使。一般粮店都开在不起眼的地方,而药店全在街面黄金地段,高房租、员工高支出的背后没有巨额利益,是不会如此众多的!


国家开放药店宗旨

提供优质、亲民(药店此点要点赞,言语对老百姓很亲)、专业的人性化服务,让顾客购买药品求的是疗效与放心。

而药店却有违初衷!

不愿看到以下现象,但已有实例

朋友见面:老王。今儿早餐什么药?我“天天健康脑白金”;老刘你呢?差不多,腰好腿好“肾白金”……

同学聚会:在座的谁的“药量好”?我一顿十包“三九不感冒”,小明先答。呦,就这药量吹啥!小芳不屑道:不管南药北药,皆我口中零食,时时不断……

孩子们的目标:让我们举起药瓶,建设祖国美好未来。

此怪象已引起政府重视

政府一定会对此不良现象过滤!还百姓健康与明天。


闭花落雨


药店多如牛毛有它的必然性,就是有利而且是暴利,第一是医保这个大蛋糕。第二个当然是假药了,第三个当然是买药的正常利润了。但不可否认的是药店的药比医院贫宜。好多年前胃出血住院,医生叫我去药店买雷尼替丁,他说医院一盒45元,结果到药店去买才12元。因此很多人到医院看病开了药不在医院拿药,都拿着处方去药店买药。而且一些小病药店会给你推荐药,连挂号费都免了,总之药店比医院值得信赖。只不过一些好药、特效药被医院控制了,不然药店生意会更好!


135365344


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一条街,百来米,有四五家大型药店!还在闹市区,每家一百多平米,一年房租费就是一笔可观的费用。还有一家光店员有十多个人,一年的工资又是一笔可观的费用!老板还有好大的赚头,各种税费又是一笔大的费用……很不正常,他们到底在卖什么,看上去不是买药,而是在卖白粉!


飘44816081


这个问题初一看有些意思,细一想说法不大准确。

药店多过粮店,你从哪一个城市发现的!

现在粮店是遍地都是,每一家小超市、便利店都有销售粮食,比如大米、比如面条,随便一个小区都有三两家卖粮食的店,你说药店多过粮店,这不是不负责任么?

所以,所谓的药店多过粮店,专门以卖粮食为营业的店面现在是少了,卖粮食的渠道多样化了,这是粮食流通渠道变革引起的。实际上还是有卖粮食的便利店、商店与超市,数量上远远超过药店。这才是实际状态。

然后再回到问题的本质。

问题的本质是问现在药店很多,数量让人惊讶。这也是市场的选择。

首先是现在人们对健康更关注了,有点小病小痛,都要看医生抓药。不像以前,有点小病小桶就熬着。

其次是,有市场需求,就有大量的介入。因为药店价格相对不那么透明,所以目前药店的毛利还是很高的。药店毛利很高,就会有大量的人进入这个行业。所以药店数量剧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最后,市场终归要取决于行业的竞争态势。

当行业毛利很高的时候,大量人开始投资药店,当竞争过于激烈,最终还是要回归市场本质,以价格、服务取胜。有一部分人必然被市场淘汰。

在2002年开始,国内的平价药店曾经风靡一时,不少人连锁经营药店,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种渠道大变革,是在国家改革药品流通渠道的前提下实现的。改革开放之前,国内药品流通渠道是:厂家-一级药品批发(全国有5家,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沈阳)-市级药品批发(二级)-县级药品批发(三级)-乡镇卫生院等(四级)。在这个流通过程,层层加码,价格就有些贵了,但因为是国家控制,每一个环节加价都是有限定的,所以要加总体来说保持比较平稳的状态。

后来经过多次改革,药品流通渠道全面放开,很多人就蜂拥而入这个行业。因为价格不怎么透明,毛利很高,就越来越多药店出现。

另外,医保定点药店现在也不少,方便了有医保的人按方拿药。医保定点药店是药店业中的骄子,是商业竞争上来看拥有优势,从社会责任上来看应有保障。

未来,经过竞争与淘汰,药店不会大量减少,因为这是市场需要,但会集中在一些较大的连锁机构手中。然后也会有一些社区便利药店依旧发展的比较好,这些店还会带有一些小病诊断。


波士财经


说正常也正常。一、因为有人有人买。如果没人买,经营者无法生存,就不会存在这种现象。二、说明卖药这个行业有利润空间,就如人们所说,三日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三、谋生的人多了,向各行各业发展,开药店也是一种生财之道。四、说明医院的药太贵了。五、说明现代人懂知识、求健康,一点小病可以不用去医院,投个方便简单。要说不正常吧,就是觉得有些药店的从业人员,并不是具备这方面的知识,怎么就能获准卖药。至于粮店少,是因在农村的人,几乎不用去买,在城市的人,可能是有熟悉和信任的地方买,再者粮油价格明朗,群众很了解,赚暴利没有可能,所以新人不愿投资这行业。以至出现药店比粮店多的状况。


一生好人2262


药店比饭店多,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幸福指数高了,无病防病,预防为主的意识增强了。家里备些常用的咳嗽,感冒,发烧的药,有个头疼脑热,能够及时处理,能有效的起到制止病情蔓延作用,使身体永远保持着良好的状态下。

第二,由于时代的发展,很多食物都不是原生态的有机食物了。农作物的粮食以及蔬菜,瓜果为了达到增产,离不开工业化肥。就连副食品的肉类和禽类,也离不开促进生长的激素。买一些增强抵抗力的药品,或者是保健品,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已经成了家家户户奢侈的必备物品了。

第三,虽然现在国家三令五声的限制药品的价格,但在某些医院,特别是私立医院,患者要是在医院抓药,药价要比外面药店的高出一大截。所以,很多患者往往在医院看完病,拿着处方到药店买药,图个实惠和便宜。除非这个药药店设有,没办法才在医院拿药。

正因为由于以上三个原因,再加上中国是个人口位居世界第一的泱泱大国,药品的利润丰厚,导致人人都想来分一杯羹。开药店的商家争先恐后,使药店林立。同行为了利益竟争,纷纷打出招揽顾客的优惠广告,这与过去药店门可落雀的时代相比,就见怪不怪喽。


老蒋闲言


药店确实多过粮店几倍都不止。尤其是在东北的城市里,比如长春市,据说就是全国药店最多的城市。

药店多,是好事。人们重视健康,买药治病方便。出了家门口就有。当然,药店多,也是有原因的吧?药店要存在,就要盈利挣钱。那么多的药店都存在,都“黄不了”,不就是挣钱多吗?换句话说,药店是暴利行业!而粮食的价格特别透明,又是日常必须,不存在暴利,比较稳定,当然就不会超出需要了,想多也多不了。



类似的情况还有。比如眼镜店,也是靠暴利生存。一副眼镜,十几元成本,可以要到上百元,上千元。而且眼镜店的眼镜“並不透明”,谁知道是什么材料,材质?谁知道进价?你需要,又是眼睛的事,谁能怠慢?



大的商业综合体,是属于坐商,本来受网购和快递影响很大。一般都是惨淡经营。但你看,在一层的黄金位置,都是卖什么的呢?都是黄金手饰,珠宝玉器,化妆用品,高档手表。这些东西,都是价格不透明的东西,都是暴利商品!一块石头,你能知道它值多少钱?一个小盒盒,一点粉末末,就往脸上擦,你知道它是什么?在商业案例中,不透明的商品,往往是商家在主宰,而顾客在不透明中被“宰”。


药店的情况有点特殊,大的医院覆盖不了整个医药界,是双不透明,除了价格不透明以外,还有顾客的不透明。这怎么讲呢?因为,药品和病有关,和命有关。人们为了治病,保命,就只好“病急乱投药了”。特别是儿童用药,家长是不计成本的。所以,药店暴利,就顺理成章,也就不奇怪了。长春市药店遍地,你还奇怪吗?


盛广学杂家杂论


极大不正常!各异农药私营!越多销得利越来越😁大!农民违章!违规过量使用急功近利苗苗快快长大赚大钱💰!导致患病人数逐渐多……,一切中华各地药店全属私人承包经营!买药毛利惊人高!导致恶循环!害苦不懂药性能善良百姓!一切必须彻底刹住源头!药店,医院,农药,中西药厂,全部国家经营!大力真正保障人民健康!


中国一绝钱龍


诚如提问者所言,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确实存在着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大街小巷里的药店几乎是一家挨着一家,不仅远远多于粮店甚至多于商店,基本上和饭店的数量差不多的样子。在一个中等城市莫说你不知道有多少家药店,甚至你连药店的名字都叫不全,什么成大方圆、老百姓、鑫老百姓、国大、天士力……反正我是叫不全,而且这些药店至少有十几家的连锁店。那么在一个中小城市就有上百家乃至几百家药店正常吗?

有人说存在就有道理,存在是因为需要,那么事实怎样呢?!首先,存在肯定是合理的,没有人会做赔本的买卖,开药店不仅不会赔本,而且会非常赚钱,这一点越开越多的连锁店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么药店那么多药店还那么赚钱,真的是药品需求量大吗?笔者曾经观察过几家药店,几乎每天的客流量都是少的可怜,显然药店不是靠销量赚钱的。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它们是怎么赚钱的。

第一肯定是可观的利润。药店的药有多大的利润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我只是在他们搞活动的时候听到播音器不停地播放:三七粉原价一斤500元,活动价50元。大家可以想象,即使是50元的活动价肯定也是赚钱的,那么原价的利润该会是多少呢?

第二,促销活动不断,花样翻新。促销手段之一就是打折,这和商店没什么两样,就是我们也不知道它原价是多少,反正告诉你现在卖5折。促销手段二是你买药品的时候达到一定数量会赠予你其它商品。活动三是积分,购买的药品越多积分越高,根据不同积分可以领取不同价位的商品。

第三则是违法经营,有的小药店会干脆以卖药为名,高价卖给你一些米面粮油(大家知道现在消费者多是凭医保卡买药)。

尽管商家采取了五花八门的促销噱头,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药店里依然是冷冷清清,顾客寥寥无几。那么各种药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且经久不衰只能有一种解释:即药品巨大的利润才是支撑各大药店强大的生命线!





横苖吹雨


这种现象没有什么不正常,但是,如何监管,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粮店数量下降,与互联网发展是分不开的。过去。买米只能到粮店,或者到超市。现在,只要网上一点,米啊油的就能送上门,既方便,还便宜。

但是,药就不行了,即便不要看医生,也不能通过网络来买。因为,搞不清真药还是假药,是不是过期药。到药店购买,如果出现假药什么的,至少可以找到人。

更重要的,药店能够在各个角落都出现,还是有利可图,甚至暴利。不然,是很难生存的。如此一来,竞争也会加剧。在激烈的竞争下,就难免会出现假药、过期药等方面的问题,给监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监管跟不上,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同时,要密切注意药店与医生的勾结,防止医生与药店就某些药品形成默契关系,损害病人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