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喝一碗县令母亲熬的粥,赏赐金镯子,其父知道后为何自杀了?

liguangweg13


这个故事发生在慈禧躲八国联军从京城逃亡西安的路上。

逃亡啊,一路上肯定是车马劳顿,慈禧金贵之体一路颠簸,受尽了折磨。

这天她们来到了孙多祺治下的县城,孙多祺早就接到了密旨,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恭候大驾光临的慈禧一队人马。

慈禧太后在宫中过得如神仙般的日子,哪受过这风餐露宿的生活,她到了孙多祺的管辖城内。

突然感觉身体不适,孙多祺似乎找到了升官发财的机会,使出全身的解数,专门让人提供了一碗素粥给慈禧奉上。

慈禧平时吃的都是山珍海味,她喝了这碗素粥后,感觉回身上下都舒坦了,舒坦后就会有所表示,于是令人把孙多祺叫来,大加夸赞一番,并问他这粥是谁熬的。

孙多祺不想让别人占了功劳,于是就说是家中的老母亲得知太后身体不适,十分担心,于是亲手熬了这碗粥。

慈禧听后很是高兴,觉得他忠心可嘉,就想赏他点东西,可是,出来的慌忙,没有什么好东西,于是就顺手撸下来一只金镯子赐给了孙多祺。

孙多祺高兴地拿着金镯子回到家,把金镯子给了母亲,并洋洋自得地说了事情的经过。

谁知孙多祺的父亲听后顿足哀叹道:“我还活着,你却在太后面前只提你母亲,你这是要逼死老夫啊!”孙多祺一听大惊失色,这才想起自己惹了大祸。

原来当时的社会奉行的是男尊女卑,一切事情都是男人出面,如果孙多祺的父亲尚在,母亲是没有权利出面的。

如果让慈禧知道他父亲活着是要降罪的,要被杀头的,孙多祺的父亲为了保全儿子,于是在当晚便悬梁自尽了。

悲哀!拍马屁的孙多祺,就这么活活地逼死了自己的父亲。真的是封建制度害死人啊!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这个县令叫孙多祺,故事发生在慈禧躲八国联军从京城逃亡西安的路上。

到了孙多祺治下县城,慈禧太后突然感觉身体不舒服。于是孙多祺似乎找到了升官发财的机会,专门提供了一碗素粥给慈禧奉上。

平时山珍海味惯了,喝了这碗素粥,慈禧太后居然身体好了很多,于是把孙多祺叫来,大加夸赞,并问他这粥是谁熬的。



孙多祺不想把功劳给外人,就说,是家中老母亲得知太后身体不适,十分担心,于是亲手熬了这碗粥。

慈禧很高兴,把自己的金镯子赐给孙多祺母亲。

孙多祺回到家,把金镯子给了母亲,并说了今天的事情。

哪知孙多祺的父亲大惊失色,说道:“我还活着,你却在太后面前只提你母亲,这是要逼死老夫了。”孙多祺也是懊悔,知道自己弄巧成拙了。

当晚,孙父便上吊自尽了。

故事大致是这个过程,那么孙多祺的父亲为何会上吊?我们来仔细说一说。

原因很简单,男尊女卑的社会,决定了一家子对外的发言人必须是男人,除非这家男人死了,女人才有权发声。

孙多祺在慈禧面前说,是母亲感念太后身体不适,而丝毫不提父亲的意思,慈禧太后会认为他的父亲已经不在了,给她做粥完全是母亲的意思。



退一步讲,如果慈禧得知他父亲健在,那么后果很严重,孙多祺父亲是什么意思?作为家族的发言人,知道自己身体不适,却不表任何态,反而孙多祺母亲能越过父亲来给我做粥,那么慈禧就会认为孙多祺父亲是个对自己不忠之人。

当然,慈禧肯定是下意识的认为孙多祺父亲已经死了,才让母亲表达对自己的孝敬之意。

所以,孙多祺父亲必须得死。

所以,拍马屁的孙多祺,就这么活活逼死了自己的父亲。

明离子做一下事后诸葛亮,其实如果当时孙多祺这样说:

“家父听说老佛爷身体不适,就叫母亲熬了一碗素粥来侍奉老佛爷。”

那么,孙多祺的父亲就不用去死了。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明离子


当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的时候,慈禧太后为了活命,于是开始了逃亡之路,而今天咱们要讲述的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慈禧逃亡期间,这个故事的主角叫做孙多祺。

慈禧一路逃亡也比较劳累,后来到了孙多祺管制的县城后,身体尤其很难受。孙多祺也是个比较有眼色的人,看到慈禧这样,他意识到这是个让自己好好表现的机会。

孙多祺倒是也没有给慈禧准备什么贵重的饭菜,仅仅是准备了一碗素粥,平时慈禧吃的大多都是好的,这一下子吃一吃粥也是很舒服的,并且喝完粥之后,慈禧感觉自己的身体好多了。

慈禧一高兴赶忙问孙多祺是谁为自己煮的这碗粥?孙多祺快速想了一下,倒不如把这个人说成自己的母亲,这样自己也就沾了光。果不其然,孙多祺说完自己的母亲后,慈禧马上送了个金镯子给其母。

回到家中,孙多祺将此事讲给了母亲听,谁料在讲述的中间,其父亲一下子怒了,说:儿子这是要逼死自己。结果当天晚上,父亲就自杀了。这是为什么?

原来这和当时的社会秩序有关,在那个时候男尊女卑,但凡自家老公在世,那么发言的一定是男人,只有老公去世了,女人家才能做了主。孙多祺在慈禧面前那样说话,无非两种可能,一种可能就是自己的父亲真的去世了,因此母亲成为发言人,这种可能显然是不存在的。另一种可能则是父亲依然在世,但是他对于慈禧身体不舒服这件事却没有表态,慈禧就会认为他对自己不忠。

这样看来,孙父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就自己了断了。孙多祺作为儿子,本来想的从慈禧那里捞些好处,却不料害死了父亲。


奇点历史


清末文人徐珂在《清稗类钞》上,曾记过这件事。

上面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后,慈禧眼见情况不妙,把自己打扮成农村老太,带着光绪等人一路仓皇西逃。

由于走得仓促,钱财也带得不多。再加上慈禧是过惯了奢靡生活的人,因此这一路上,日行夜赶,生活非常艰苦。为此,她一路抱怨不断。

慈禧好不容易走到太原,刚想歇歇脚。结果有消息说,八国联军马上要攻打太原。如惊弓之鸟一般的慈禧,只得又继续往西逃,一直逃到山西地界。

(慈禧西逃旧照)

这时候,山西的祁县的县令已经接到慈禧“微服私访”的消息,早就带着一些地方官员候在道旁,恭迎圣驾。并把府署北院洒扫干净,做为慈禧一行人的临时行宫。

待禧安顿妥当,山西各地的县令也都带着银子争先恐后地来给她请安了。

这样一来,慈禧心情很舒畅。于是摆着太后的谱,称赞了一番这些县令,那些银子孝敬得多的,还得到了提拔。

这下,各省各地的官员都像听到水响的蚂蟥一样,纷纷来做感情投资。

有了钱,慈禧渐渐又像在宫里一样,阔了起来。吃个满汉全席,听个戏,声势浩大地在山西逛逛景点,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那些能攀得上慈禧的,靠着阿谀奉承,能讨到好。还有一些县令没有资格攀,眼馋得不行。

其中有个县令叫孙多祺。他家境并不算富裕,当初砸锅卖铁,才捐了这么个芝麻小官。

(孙多祺)

孙多祺也想见慈禧,想给自己再谋个好前程,可是他资格不够。

正好,地方官员为了让慈禧能住得像在宫里的感觉,把行宫又大肆整修了一番,需要人手。

孙多祺听说后,便借了一笔钱来,贿赂慈禧的心腹太监李莲英,好歹弄了个在行宫浇花的职务。

这天,孙多祺正在浇花。

慈禧出来散步,看着觉得他眼生,便向李莲英打听他。结果这一打听才知道他居然还是个县令,心里不免很感动,认为他很忠诚,竟然不顾身份,专门来给自己浇花。

就这样,孙多祺得到了慈禧的召见。

慈禧见他年纪也老大不小了,于是问他家中老人是否还在?

孙多祺跪在地上,想如果把自己说得可怜一点,慈禧一定会怜悯自己,说不准就会提拔自己。所以他回道:“家中还有一个老母相依为命。”

慈禧一听,哎呀,又是个寡妇!于是觉得孙多祺是个孝子,不免又对他印象深了三分。

这天,孙多祺见慈禧面色不好。一打听才知道她胃病犯了。

孙多祺想到他妈也有胃病,每次都会让他上山采元胡回来熬粥喝,效果还不错。于是便让他妈煮了一碗元胡粥,趁热献给了慈禧。

慈禧喝了后,还真缓解了她的胃痛,于是便问孙多祺这粥哪来的?孙多祺便说是母亲专门上山采来草药,小火慢熬出来,专门给太后养胃的。

(奢靡的慈禧)

慈禧听了高兴,便赐了个金镯子让陈多祺拿回去给他妈。

孙多祺得了赏,不免洋洋得意,拿着四处炫耀。

结果孙多祺的父亲听说后,长吁短叹一番,竟上吊自尽了。

孙多祺父亲为什么会自尽呢?

我想,大约是因为孙多祺在慈禧那里说自己是孤儿寡母,这件事四处传扬。孙多祺的父亲听说后,又羞又怕,所以才会这样。

孙多祺的父亲羞什么呢?自己的儿子为了得赏赐,竟然让自己“死掉”。有这样一个儿子,他能不羞愧吗?孙多祺的父亲怕什么呢?如果孙多祺不是孤儿寡母的事情,让慈禧知道了,他一家老小还有活命吗?

为了成全孙多祺的谎言,孙多祺的父亲,就只好自杀了。

很快,清政府便和帝国主义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八国联军退出北京,慈祥又带着光绪等人,浩浩荡荡地回京城去了。

至于孙多祺,慈禧再也没有想起过他来。

(参考史料:《清稗类钞》)


张生全精彩历史


据记载,庚子年慈禧太后逃难时在县衙喝粥一事确实有,不过说县令之父由此自杀,则系野史,未尝听闻。

1900年8月15日,由于八国联军已经逼近京师,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慈禧太后只能带着光绪皇帝等从宫中逃出。

是日,慈禧太后着普通青衣,貌似农妇,光绪及皇后等也都衣裳单薄,踉跄而行。

由于出逃毫无准备,一行人走到西华门外,才得到一辆骡车,而随同出逃的王公大臣们如载漪、载勋、刚毅、赵舒翘等人均一路步行,随同往西逃生。



当日晚,一行人走了一整天才到昌平贯市,由于忙于逃命,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整整一天,粒米未进。

据随后赶来护驾的岑春煊记载:

是时,慈禧太后“御蓝布衫,以红棉带约发,帝御旧葛纱袍。……从行宫监,皆徒步奔走,踵穿履破,血流霑洒”;

“出外觅食,而镇中人民逃亡殆尽,百方搜求,仅得民家所煮小米粥,以土碗盛进。太后见之,复哭,竟不能食,……帝强啜两口,亦难下咽。”

之后,一行人是又累又饿,好不容易捱到居庸关,延庆州知州秦奎良赶来迎驾,向慈禧太后进献食物。

当时,由于食物有限,随从未能全部吃到,秦奎良很是惊恐。不过慈禧太后此时倒没有去深究,反而对他温言劝慰。

到了这,慈禧太后才换了秦奎良的轿子继续西行。



经过三天的艰苦跋涉,慈禧太后一行人于8月17日晚到达怀来县,当地县令吴永(曾国藩的孙女婿)听说慈禧太后等人到了,仓皇出城跪迎。

怀来是个小县城,条件简陋,当时慈禧太后只能住进吴夫人的卧室,皇后住吴永儿媳妇的卧室,光绪帝则住在县衙的签押房。

据记载,太后已饿极,手拍梳妆桌,命“快快送饭来!”

好在吴永虽是个小县令,但也还算调度有方,他拼尽全力,总算让老太后一行人吃了顿饱饭,并有衣服更换。

在前三天的逃亡路上,慈禧太后等人可谓是吃尽了苦头。

随后行程中,由于形势稍稳定,两宫出狩的消息也已经传出,因而下站官员都有所准备,其困苦程度比之前几天要好多了。



由此可见,慈禧太后逃难路上吃粥一事确实发生过,但所谓县令之父自杀则未有所闻。

不过,《清碑类钞》中倒是记了这么一条,其中大意是:

庚子年两宫西狩,行在供支局委员孙多祺内托李莲英而得孝钦后恩赏。

某日,孙入内浇花,慈禧太后问其年龄、有父母否?孙回答说:‘有老母,年七十八岁。’

不久,慈禧太后生病而孙进素肴,称系其母自制。

慈禧太后尝后颇喜,于是赏孙母福寿字并金镯一对。

孙父闻而叹曰:“我尚在,而汝但云有母,吾其死矣!”

于是,孙之父不久就拿根绳子上吊自尽了。

此说不知何处行在,亦未见喝粥一说,如是西安行在,则无所谓困苦,而如孙父自尽,罪在孙某,似与慈禧太后无涉。

回答如上。

———————————

谢谢您的阅读!

坑爹史册:作家金满楼的头条号,约起!


坑爹史册


这事《清碑类钞》中有记载,说孙多祺母以进素肴而得赏的事情,原文134字,如下:

“光绪庚子,两宫西狩,行在供支局委员孙多祺以夤缘李莲英,得邀孝钦后恩赏。一日,孙入内浇花,后问年几岁,有父母否?对曰:‘有老母,年七十八岁。’后病,孙进素肴,云其母自制。后大喜,乃赏孙母福寿字,并金镯一对。孙之父闻而叹曰:“我尚在,而汝但云有母,吾其死矣!”遂自经。”

用现代语言就说成这么个故事:

八国联军侵华打到了北京城,慈禧带着光绪等人犹如丧家之犬,逃往西安。西安县令孙多祺负责慈禧的生活后勤工作,于是百般攀附李莲英,讨好慈禧太后。

有一天,孙多祺在院内浇花,慈禧散心遇见孙多祺,慈禧问孙多祺多大岁数,父母可健在等家常话,孙多祺恭敬地趴在地上说:“回禀老佛爷,下官家中尚有老母,年近八旬。”

慈禧太后身子不适,孙多祺就给慈禧送去了一碗素粥,说是家里的老母亲熬的。老佛爷感觉这粥非常可口,喜笑颜开,当即把自己佩戴的一对带有“福”“寿”字样的金镯子赏给他的老母亲。

孙多祺的父亲知道后却大惊失色,对儿子说:“你在太后面前只说到你母亲,没有说到我,难道我死了吗?”于是孙多祺的父亲当夜竟然上吊了。

孙多祺的父亲可能也当过什么小官儿,知道官场有一条重罪就是欺君之罪,一旦欺君就会被杀头乃至株连全家。其实他是吓傻了,或许迫于无奈,如果慈禧要知道他这个父亲还健在的话,儿子说了谎话,说不定会弄个什么欺君之罪,到时候就是株杀全家了,他为了保全家人只好自尽。可见古人对皇权十分惊恐惧怕,孙多祺的父亲愚忠皇权、精神麻木到了何等地步,在今天看来他很愚蠢,不可思议。

[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掉相关部分]


天宁阁


用现在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坑爹,而且是往死里坑的那种。这件事情的发生还要从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之后说起,打进北京之后慈禧就给吓尿了,赶紧就带着光绪等人跑逃命,走的太急甚至连路上的盘缠也没有带多少,对于这个吃饭一般几十道菜的慈禧来说,那简直就不是人过得日子啊,在忍受了一段时间之后,到了山西地界,还好这里有官员知道了慈禧要来,就做足了准备,要表现一波。



其实表现的方式也比较简单粗暴,官员都知道慈禧“走”的急没带够钱,所以很多官员都是直接带银子去给慈禧请安,想让慈禧记住自己,等慈禧回了北京为自己的前程做做谋划,但是有银子的官员就好办,因为直接贿赂就行了,但是很多小官就没钱去贿赂,自己家生活开支都不够哪里有余钱,当时的县令孙多祺就是这样一位想贿赂但是又没有钱的人。



天无绝人之路啊,当地官员为了把慈禧照顾的稳稳当当的,还请人专门给慈禧的住处从新修缮一番,修就要人手,这孙多祺就想通过去修慈禧的住处看看能不能和慈禧打个照面,自己也好小小的表现一下,毕竟谁不想升升官啊,所以这孙多祺就随便贿赂了一下管修缮的人,搞了个轻快的职务浇水,你还别说,慈禧还真见到了这个人,顺便就问了问这人什么来路,跟随在慈禧旁边的就说这是一个县令,知道是给您修缮住处,特地来帮忙的。



慈禧一想,这个人很乖巧啊,就召见了孙多祺,就问啊,你家还有什么人吗?孙多祺说家中还有一位年迈的老母亲,我来这里做工就是想挣挣小钱……话还没有说完,慈禧胃病犯了,孙多祺知道后,就想到了自己母亲也有胃病喝了元胡粥就好多了,于是就回家叫母亲煮了送过来,果然慈禧喝完不久就好多了,顿时慈禧高兴的不行,就送了个金镯子给孙多祺叫他带回去给他老娘。



得了便宜的孙多祺就到处显摆,他父亲就问他事情的经过,说完之后不久就自杀了。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慈禧也是寡妇,在知道孙多祺就剩下一个老娘的时候就很同情他老娘,但是孙多祺隐瞒了他还有父亲的事实,所以一旦慈禧知道孙多祺骗慈禧,那必然一家人都要死,所以他父亲干脆自杀防止事情传到了慈禧耳中,所以为了这点小财把自己的父亲害死了,这不是坑爹是什么?


一个看历史的小矮人


我们都知道慈禧专横跋扈,脾气阴晴不定,身边的官员大部分都是阿谀奉承之人,清廉的官员在那时都别说是升官发财的机会,连个活路都找不到。今天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个想要学着溜须拍马上位的小官。

彼时八国联军打到北京,慈禧逃到西安,一路上担心受怕,物资条件自然比不上宫中。到了西安之后,她终于能稍稍安定下来。



当地县令孙多祺本就是靠着钱买来了这个官,一直找不到升官发财的路子。现在天上掉下了馅饼,他心中乐开了花,立刻花重金贿赂了李莲英。李莲英收了钱之后,只将他安排到慈禧的后花园之中浇花。这个小官倒也满意,想着只要自己有机会在慈禧附近晃荡,就有机会遇到慈禧。果然过了一阵子之后,慈禧有一日在花园里闲逛,遇到了正在浇花的县令。慈禧见这个人面生得很,很好奇地询问,想要知道这个新来的浇花的人是谁。这个县令见机会来了,立马回慈禧说自己是当地的县令。慈禧随口一问,家中还有何人。县令回答说,家中尚有80岁的老母亲。

后来慈禧生了一场病,这位县令终于盼到了机会,连忙叫自己的老母亲连夜煮了一锅粥。第二天,县令将粥献给了慈禧,慈禧吃惯了大鱼大肉,一碗素粥下肚,身体竟然舒适了许多。慈禧颇为感动,就问县令这碗粥到底是谁做的。

县令如实回答,这碗粥是自己的母亲见太后娘娘身体不适,亲自下厨,为太后娘娘做的。

慈禧听后,立刻将自己的两只金镯子送给了县令的老母亲。慈禧虽然没有允诺县令升官发财,但是县令觉得慈禧将自己记下了,心情也是很不错的。



可是回家之后,县令的父亲听说县令在太后面前只说了自己的母亲,并没有提起自己的父亲。他又急又怒,对儿子大吼道: “你难道没有爹吗?你不在太后面前提起我,难道我死了不成? ”


因为害怕慈禧怪罪县令欺君之罪,这位可怜的老父亲只得在深夜悬梁自尽。其实对于慈禧来说,这个县令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她可能早就忘了县令家中到底有何人。可是慈禧多年的淫威之下,老百姓根本不敢冒这个险,这位可怜的父亲只得牺牲自己去救一家人的性命了。

以上


木剑温不胜


这个故事出自《清碑类抄》,因为这本书记的事情多是道听途说,无法证明是真人真事,所以里面的发生的事情就当故事听听。


主角孙多祺(想起了米多奇),是山西一县令,也是花钱买的个官,那时很流行。当时慈禧带着光绪西逃到山西(因为八国联军把北京占了),孙多祺为了巴结慈禧,千方百计地钻营,花钱(钱是借的)买通了李莲英(大太监),在慈禧行宫打杂,并探知慈禧胃不舒服,就回家叫他妈熬了碗粥给慈禧喝,慈禧觉得味道不错,就问是谁做的,孙多祺说是老母亲做的,只字没提他父亲的事,慈禧误以为家里就母子俩,和她一样,惺惺相惜,于是把手上的金镯子赐给县令他妈。

谁知他爸知道后,说我还没死,你在太后面前只提你妈不提我,这是要我的命啊!后来悬梁自尽了。

这是一个好事情呀,为何父亲要自杀呢?他可能是这样想的:儿子对慈禧没有据实相告,让慈禧太后产生误会,这是欺君之罪,全家性命可能不保,两者相害取其轻,自杀保全家。

其实,逼死他的不是别人,而是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几千年的浸淫,皇权至上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盲目,迷信,恐惧,人们早已丧失了反抗的自我意识。


古先生说


这是发生在慈禧在八国联军打到北京后西逃到西安过程中发生的一件事情。可谓是荒诞不经却又合情合理。说到底还是封建社会的皇权对人性的压制。

彼时慈禧西逃到西安,一路上又累又饿,而一位官运不佳的县令为了捧慈禧的臭脚,想往上爬,于是花了大价钱贿赂了李莲英,得到和慈禧见面的机会,慈禧当时还同县令交谈寒暄,问他家中双亲,县令回答“家中上有老母,年近八旬”。



后来慈禧生个病,县令还特地献上一碗白粥,慈禧喝了之后大加赞赏,又问县令粥是怎么做出来的,县令回答说是家中老母听闻太后生病,特地用祖传秘法熬制的粥。慈禧大悦,于是赏赐了县令母亲福寿两个字,还将自己的金手镯送给县令。


县令回到家中,对家人说起这件事情,其父悲从心来,说到“我尚在世,你却只在太后年前说起你母亲,如今唯有一死以避其祸”。于是其父随后自杀。

其实,稍一分析就能明白其父为什么自杀,因为县令在慈禧面前两次都只提到母亲,给慈禧的印象就是其父已经去世,而实际上不是,这样一来县令就是罪同欺君,少不得一个灭族之祸。为了避祸,县令父亲就不得不死。

说白了,也还是古代皇权太甚,凌驾于一切之上。臣子对君主的谎言固然不可取,但有时有可能是没有说全或者有歧义,但是结果都是蔑视皇权,损了君威,这在封建社会是绝对不允许的,惩罚也是最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