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李家坡之战,李云龙为何让炊事班上战场杀敌?

劳方运


第一,独立团自副团长孔捷之下,皆是戴罪之身,全团都要戴罪立功。


孔捷的独立团与山本特工队遭遇战,全团伤亡惨重,士气低落。经过李云龙的休整训练之后,逐步恢复战斗力,并且在建制上还有了骑兵连。所以现在急需要一场战斗检验这支部队。所以人人争上前线的心态非常急切。

第二,在八路军的队伍里,并不能保证炊事班不属于战斗序列。


因为八路军打仗善留预备队。打到惨烈的时刻团部直属机关,警卫连则都会被投到前线去的。而此次李云龙要求全团上战场,并未留所谓的预备队。这说明李云龙有把握一次性解决战斗,而且是全歼的那种。

李云龙的判断是有根据的。


因为程瞎子的772团已经在战场上消耗了山崎大队大部分弹药和士气。拿不下来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型,在没有重武器的情况下仰攻,事倍功半。而李云龙早就考虑到了用土工作业掘进敌军阵前,3000颗手榴弹的积聚效应就相当于重武器。所以只要一轮重武器攻击,等敌人回过神的时候,所有的部队已经都冲上去跟他们贴身肉搏了。敌人也就失去地势的优势了。缠斗在一起,那就是看谁更有战斗意志了。

第三,给独立团的骑兵连配戏。骑兵连作为李云龙后来才发展起来的部队,同样需要一场战斗检验自己。


然而大家都知道,这种仰攻阵地战。骑兵派不上用场,去只能给敌人做活靶子。这和骑兵本身素质无关。所以炊事班的人干了件缺德事,去问骑兵连借马刀。炊事班没武器,跟你骑兵连借个马刀去砍人,在他们眼里合情合理啊!

但是骑兵连有意见啊。你这不是欺负人么?非战斗序列的都上战场可,我们这些属于战斗序列的,却要看家?所以骑兵连连长孙德胜发飙了,必须让老子上战场。

李云龙也急了,骑兵是自己的心肝宝贝啊。打仰攻,不是白白送死么?但是自己说了全团上,难道要不承认骑兵连不属于独立团战斗序列?李云龙只能让骑兵下马参战,排到全团最后面。说明了李云龙对骑兵的重视程度啊。

《亮剑》中李家坡之战是有历史原型的,那就是”关家垴之战”的序言部分。


此战之凶险与惨烈,暴露得问题之多,远远没有李云龙在《亮剑》里那么潇洒。日军冈崎支队500多人深入八路军根据地腹地,沿桐裕河谷进入了黄崖洞,八路军总部的水腰子兵工厂就在附近。幸好冈崎并不知道这两个军事目标,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在386旅的772团(《亮剑》里程瞎子那个团)和16团(按照逻辑就应该是李云龙的独立团了)打退了冈崎。

只是打退了冈崎,并非像李云龙那样3000 颗手榴弹,然后一顿冲锋,歼灭了冈崎。冈崎则大摇大摆往西去,于1940年10月28日被迫撤到武乡县蟠龙镇关家垴附近。正好刚打完榆(社)辽(县)战役的八路军129师,此时就在蟠龙镇附近休整。

于是彭德怀便决定坚决不能让冈崎回到大本营,必须予以歼灭。便发生了著名的“关家垴之战”。

八路军动用了含王牌的129师386旅在内的3个旅2个团,在副总司令彭德怀在前线的亲自督战下,对日军冈崎支队500多人进行围歼,血战2昼夜,仍未能达成全歼。


最终以刘伯承都无法承受的高战损比,结束了战斗,八路军阵亡500余人,伤1600余人;日军阵亡400余人,受伤的自杀或被日军自己杀死了。虽然日军《华北治安战》上记载日军阵亡61名。但是当整理战场光日寇尸体就280余具,还有三大堆骨灰。

其实冈崎大队并不简单,他才是真正的特种部队。

冈崎大队是一个因任务组建的大队,是由37师团、独立第9旅团、独立步兵第12大队、独混9旅团等等抽调的精锐大队组成的,有重武器山炮大队、辎重大队、工兵、医护后勤等等,配置齐全。目的是针对八路军总部的追杀。所以即便现在战史公开了,很多部队的具体番号也无从查证。


此战敌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占据了有利地形,并以山炮加持。而八路军缺乏重武器,如果有《亮剑》里陈赓加持李云龙的重炮部队,这仗也不至于伤亡那么大了。


炒米视角


因为团长和炊事班有仇!

疑点一:1941年大年三十夜,团长命炊事班必须每人半斤饺子,可是没有面和肉,班长无奈之下命令手下炖了一锅白菜汤。

疑点二:据说这个炊事班每个成员都往家拿东西。

疑点三:听我太姥爷说过,那个炊事班每个成员的前身都是皇协军投降过来的,作风不好,团长想借这一仗把他们报销了。

战斗结束后,这三个疑点都没调查出来,因为整个炊事班都立了大功。

据说第一个举菜刀那伙计在三个日本兵面前毫无惧色,一招“横扫千军”,将三个脑袋削飞。

那个拿大铲的最快,第一个冲上了战壕,一劈一掛,将猪头小队长劈成两半,一战成名。后来全团都知道一件事:他姓鲁。

系围裙那个更厉害,用围裙带儿勒死了一个机枪手,后来才知道,他打仗从来不用枪,是武林高手。

其他成员都有建树,平均下来,整个炊事班在此次战役中共歼灭日军“87个…半”(被大铲劈两半儿那个日军那一半儿没找着),而整个日军小队才188个。

又据说在后来的几次战斗中,炊事班都冲在最前面。特别是举菜刀那伙计,每次用的那招都是“横扫千军”,将日本鬼子砍的人仰马翻,后来被升为大刀队队长。


骁勇34


你太小看炊事班了,部队里什么兵种最厉害,特种兵?错了,是炊事班,平时一样的训练,额外还要背大锅,扛粮食,又饿不着,训练最大,营养最充沛,这是部队的底牌和王牌,据传一次炊事班往阵地上送饭,一看弟兄们都光荣的死球了(顺溜原话)这时敌人冲了上来,炊事班拿起家伙就干,一个班干翻了大批敌人,最后赢得了胜利。

李云龙之所以让炊事班上,是真急眼了,他的部队太需要这场胜利了,所以一开始就动用了自己的底牌,一战成名之后,这支部队就被李云龙雪藏了,因为需要他们出手的敌人已经不多了。

据说炊事班都拜贺龙,因为贺龙元帅当初的成名兵器就是一对镔铁菜刀。


李虎79079


电视剧《亮剑》中,李家坡之战是对李云龙带领独立团作战进行的一次特写,在此次作战中,李云龙还让炊事班上了战场,这是为什么呢?

缘由大抵分为以下几点:

一是虽然日军人数少且经过连续作战,但其实力仍然不可小觑,尤其是拼刺刀阶段,我军的训练水平以及单兵作战能力远不如日军,因此只能采取人海战术。

其次就是为了一雪前耻,鼓舞士气。因为独立团之前也是一个主力团,但因为一些原因被总部称为发面团,团长被撤职,因此,李云龙急需一场压倒性的战役来告诉官兵,独立团仍然是一支了不得的部队。

还有就是此次作战务必全歼日军是总部的死命令,前面也说了,我军的单兵作战能力远远不如日军,因此只能采取人海战术,更何况根据李云龙的战役节奏安排,最后阶段是白刃战,因此,为了形成压倒性优势,只能从人数上来下功夫。





天帝赖元和


李家坡上面的山崎大队有500余人,虽然经过陈瞎子的九次进攻,山崎大队的人员已经伤亡了大半,但是仍然具有很强的战斗力。李云龙的独立团只有1000多人,为了对付山崎大队,弥补人员的不足,李云龙让炊事班参加战斗。同样的道理,到了万分危机的时刻,指挥部里面的参谋人员也得掏枪上前线。

我军继续传承和发扬了这种传统,现在部队里面的炊事兵不仅能烧出香喷喷的饭菜还具有较高的军事技能,由于长时间背大锅,其体能一般超出其它战士。因此,不要小看了炊事班的人,这里面藏龙卧虎。



历史军魂


我在部队干了16年,获得了卫国戍边金质纪念章,其中有近一半的时光是在炊事班度过的,从炊事员到炊事班长到司务长,我想我对炊事班这个特殊群体还是很有发言权的。我们单位是一个汽车团,老牌的技术型部队,常年穿梭于西藏的峻山险路,至于炊事班的战斗力嘛,我就不多说了。到我退役的时候,大家觉得,四级军士长够不够,特三级厨师和高级汽车驾驶员的国家职称够不够,专业技术标兵和红旗车标兵够不够,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汽车教练员够不够……


天路漫漫任我行



火烧口渴可乐



任有新2


用现在的不对眼光去看,炊事班特别是尖刀连对,不是一般人能去的,都是体能素质特别好,拔尖的,而是炊事班平时行军都是背着铁锅分量也不轻,而是战士们休息他们在做饭,或许更累,用当时李云龙的眼光去考虑,独立团就是把钢刀,在吹冲锋号的突击的时候哪怕是伙夫你也要奋勇杀敌,哪时候就没有分作战非作战之说,都是部队的有生力量,


风情渐渐依旧


炊事班不也是战士吗?哪有光做饭不打仗的炊事班?炊事班战士牺牲了可以让其他战士进入炊事班做饭,做个饭也没有啥难的,八路军吃饭又不是天天炒几个菜,估计平时就是吃米饭或饼子再烧一大锅汤,半天就学会了,真实的关家恼战役连延安大学的军校学生都冲上去了,牺牲了不少,区区炊事班又何足道哉?刘伯承请求彭武夫不要让军校的学生上前线,代价太大了,结果彭武夫大怒,还说“拿不下关家恼杀头不论大小”,都是彭武夫意气用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