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阀通电下野之后他的军队怎么办?

纵横史海五千年


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可能经常会听到一句话:XX引起了朝野内外的震动,这里的朝野意思就是朝廷和朝廷外。虽然民国时期已经不是封建王朝,但是朝野之分还是有的。民国时期曾经以孙中山、袁世凯、段祺瑞、蒋介石等人为中心,下面出现过大大小小的政权。


虽然自从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当时整个中国达成了表面上的统一。但是在内部仍然风云涌动,尤其是在后来,很多人其实是不听蒋介石话的。蒋介石之所以能够稳坐大权,其实还是靠他的中央军。在这中间各个军阀之间也是都有碰撞,当然既然有碰撞就会有输有赢。大家都是大佬,输了就杀头肯定说不过去。

所以这些大佬就有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宣布下野。当时的下野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我不同意你的政见,但是我也不跟你打架。我先宣布下野,这段时间你们的事情我都不掺和,你们也别来找我的事情。过段时间这件事情过了,然后我再回来你们谁也别想动我的人。

第二种就是被打败了,如果再打下去手底下的人全军覆没。这个时候就选择下野,毕竟投降这种事情说出去也难听。这时候就可以提出一些条件,就比如说怎么安排我的部队。但是基本上都不会给他这个机会,因为肯定不可能让他反水重来,那自己之前拼死拼活打下来的还有什么意义?

第一种情况的代表性人物就是蒋介石,在他一生中曾经有过三次下野。但是他由于牢牢的掌控了中央军的大权,就算是下野也是大权在握,基本上他的下野就是回家散心。第二个代表人物就是阎锡山,中原大战之后他也宣布下野。但是他却指定了接班人,自己的心腹手下杨爱源。

蒋介石曾经想在背地里面阴阎锡山一下,因为这个时候阎锡山的大军最为脆弱。自己只要能够收买杨爱源,那么阎锡山以后再也没有可能重回政坛。可惜蒋介石低估了杨爱源对于阎锡山的忠诚度,因为他花了几十万也没有找到任何突破口。后来阎锡山重新夺回大权,成为了山西的土皇帝。

但是也有人不按规矩办事的,就比如说孙中山曾经就不管这么多的惯例。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了解陈炯明,他曾经是孙中山先生的坚定支持者。但是后来两人因为政见不合,曾经闹得他要炮轰总统府。是因为孙中山想先统一全国,再治理各个地方。但是陈炯明却要自治,把着整个广东不撒手。

陈炯明为了获得孙中山的让步,他曾经试图宣布下野。但是当时这么多的粤军,陈炯明想用自己的人去代替。然而孙中山显然不想给他这个面子,大力的去培养自己的势力。这个时候也涌现出了诸如蒋介石等人,最后气的陈炯明彻底的和孙中山决裂。

第二种下野就是真的下野,自己的部队基本上会被别人给收编。比如说中原大战之后的冯玉祥,北伐战争中的吴佩孚和孙传芳。还有被白崇禧收编的张宗昌,以及唐生智的部队被桂系收编。这种其实是最惨的,自己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部队,一场战争下来什么都没了。

上面也就是大致的两种情况。总的来说就是下野之后,部队被自己的心腹看住,等待自己重新回来。第二种就是真的下野,部队直接被别人给收编。


史之策


民国军阀通电下野,通常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他的部队仍在。但因为政治因素或为了,暂时躲避风头,宣布通电下野。这时候,他的部队通常会交给最信任的人去统领,等待他的归来。


比如中原大战时,阎锡山被蒋介石战败,阎锡山通电下野,躲进了旅顺。但他的晋绥军主力仍在,虽然被东北军收编,但依然保持独立性。


这时他的晋绥军就交给了阎锡山最信任的杨爱源,杨爱源面对蒋介石的金钱攻势和权势拉拢不为所动。最终不负阎锡山所托,成功使阎锡山回到山西,重掌大权。

蒋介石也曾三次宣布通电下野,但一次次重掌大权,始终是国民政府的领袖。也是因为他所倚靠的中央军始终存在,且将领忠诚于他,使他一次次有回到中央的机会。


另一种情况则是战败后部队被打散或被敌人收编。这时,通电下野的军阀已经失去了赖以起家的军队,而此时,军阀宣布通电下野则意味着他宣布失败,几乎再无复起机会。

这时,该军阀所统领的部队,如果没有被彻底消灭或溃散,通常会被对手收编,成为对手的麾下。这种情况的军阀就很多了,如北伐军击败的吴佩孚,孙传芳,中原大战中被击败的冯玉祥等等,都是因为失去了根本的依仗——军队,从而成为普通人,再无法作威作福。


鸢飞九天2018


首先你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当时名义上是统一的,通电下野那么就面临军队整编。蒋介石会派人来整编这一支部队。

比如蒋桂战争,桂系失败,白崇禧黄绍竑逃往越南,李宗仁通电下野潜往香港。蒋介石任命李明瑞表兄俞作柏去接管,派郑介民前往整顿和监视桂军。

比较搞笑的事,俞作柏没过多久就反抗了蒋介石,然后把桂系进行扩充,扩充成三个师,三个师中有二个半反对,在蒋介石命令下掉头进攻南宁,俞作柏又通电下野逃往香港,这三师该让谁来当领导人呢?没办法,又把李宗仁请回来了,这样李宗仁又掌握桂系了

蒋介石下野的次数比较多,一共三次,但他牢牢的掌控的军权。 冯玉祥通电下野,他的部下大多会叛变,或投降蒋介石或投降张学良,或投降其他人等等。

阎锡山通电下野,和蒋介石差不多,牢牢的掌控的自己的军队。他把自己的军权交给可靠的杨爱源,他信中这样说:我决计下野,今后政治由启予负责,军事由次辰、星如负责,次辰、星如担任晋绥警备正副总司令,希望诸弟精诚团结,善为应付,共渡难关。

因为阎锡山安排的非常周密,所以蒋介石只能采用花钱购买忠诚度。 当时杨爱源是总负责,蒋介石有意网罗,有一天,太原祥记公司秘密转给杨爱源50万元汇票,声言是由南京电拨过来的。之后,不到一个月又有一笔40万元的巨款转到了杨爱源的名下,这本来是私款。


但是杨爱源的忠诚度非常高。他邀集各将领公开宣布有南京拨款90万元,要大家商定一个分配数额。随即,由各部造具正式领据请领,一文不留分了下去。再着人将领据汇总寄给蒋介石,连一个“谢”字都不提,完全一付公事公办的架势。 所以阎锡山下野之后,他的部队还是在他自己手中,忠诚度非常高。


知常容


民国军阀名义上服从中央政府统治,实际上在各自的地盘上建立势力,并为扩大势力而互相攻伐,但是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民国军阀之间攻伐,输的一方通电下野即可,并没有被追杀,有一股绅士的味道!


这样大家会想,军阀老大通电下野后,其军队怎么办?

其实无非五种情况:一、老大走了,老二、老三接手,就像曹锟被赶跑后,直系就由吴佩孚、孙传芳接手。

二、老大下野那就投靠他人了,比如石友三,先投吴佩孚,后投冯玉祥,冯玉祥通电下野后又投阎锡山,后又投冯玉祥,后又投蒋介石,后又投张发奎,后又投蒋介石,后又投日本,后又投……后又投日,后被不愿做汉奸的手下杀了!



三、老大下野后,其他领导先管着,等老大再回来,比如冯玉祥,通电下野,后上台联蒋反阎锡山,后联阎、李、白反蒋,后通电下野,后又上台,后……。

四、老大下野,士兵回家,各找各妈。



五、老大下野,其他大佬收留,比如蒋桂大战后,李通电下野,某些部队就被蒋介石编入其他部队。


司马长史


其实,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

军阀在什么情况下才会通电下野?一般来说,只有被逼上绝境走投无路,才会祭起通电下野这个法宝。这一招可能导致一无所有,但保住小命和财产,一般还是没问题的。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命还在,一切皆有可能。相反,如果军队在,命却没有,还有啥用呢。

讲了道理,再上事实。

比如,张勋复辟失败后,躲进荷兰大使馆,宣布下野。段祺瑞政府虽然对张勋下了通缉令,但大家心里都明白,那是聋子的耳朵——摆设,谁也没真当一回事。张勋顺利跑到天津,当起了寓公,依然是锦衣玉食,风光无限,后来还发财成了富翁。当然了,军队就不要想了,人都下野了,军队自然被老段收编。他的辫子军剪掉头发,换一身衣服,依然当兵吃粮。

再比如,没过多久,“再造共和”的皖系老板段祺瑞和直系老大曹锟起了矛盾,双方兵戎相见,爆发直皖战争。这一次,段总理败了。东西两线的皖系大将曲同丰和徐树铮相继战败后,老段宣布失败下野。曹锟尽管是胜利者,却依然对老段毕恭毕敬,送他离开北京去天津,而且老段的财产和心腹部下可以通通带走,曹锟不做任何为难。但曹锟有一个前提——段祺瑞得交出军队和兵权。

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民国军阀打仗有个“潜规则”:打败了,发个下台(野)通电,交出手中的军队,基本上可以得到宽大处理,生命和财产都可以得到保护。等于是用手中的军队,去交换自己的生命和财产。这种做法,倒颇有古代侠义之风。

当然了,这只是一般情况,也有例外。不排除有些搅局者,丝毫不顾这种潜规则,对方战败认输以后,还痛下杀手,致人于死地,最典型的莫过于孙传芳杀施从滨。不过,所谓“恶有恶报”,孙传芳这样的人最后也没有好下场,居然死在一个弱女子手里。而且,全国舆论却同情这个女子。

总而言之,在北洋时期,打败了没关系,交出军队就ok。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军阀通电下野并不是真心想下野,只是形势所迫,暂时离开。由于各种原因,有的人还能回来,有的人就回不来了,相对而言后者多一点。我们来看看那些下野军阀。

1、三次下野蒋中正

蒋介石在北洋很有代表性。我们单独分析一下。

蒋介石在北伐战争后,宁汉分裂,被桂系与何应钦逼迫下野。在第二年再次回来。


九一八之后,东北军丢了全省,之后又丢了锦州。当时为缓和与两广的关系,折衷之下,蒋介石下野。

(蒋介石下野)

在1949年初,三大战役以蒋介石的失败而告终,中央军嫡系损失殆尽,桂系在华中还有几十万部队,是国府最后的战略部队,蒋被逼供,引咎辞职。

这就是蒋的三次下野,但不一样的是,每一次回来都会强化权力,在第一次下野后,回来大力发展警卫部队;第二次下野后回来大力发展特务;第三次下野后,大力扶植儿子。

蒋介石每一次下野能回来都有一个前提:控制着军队

2、下野回归的那些人

阎锡山在中原大战失败后通电下野,但晋绥军内有徐永昌打点,且自己经营多年,折冲樽俎。在合适的时间回来就继续担任了。

唐生智在宁汉合流后与桂系作战失败通电下野,部队被桂系接管,在蒋桂战争前夕,蒋介石让其动员旧部,唐生智抓住机会掌握了部队。

(中原大战后阎锡山与蒋介石通电下野的结果不一样)

张学良在热河作战失败后,引咎辞职,通电下野。但其对十七万驻扎在河北的东北军依然遥控,在回来后,依然是高位。

也有通电下野后,回来招募旧部尝试东山再起的,比如石友三投入韩复榘下面,张宗昌回山东拉拢旧部。

3、没有回归的多数人

在北洋时期,直皖战争后,段祺瑞的边防军被击败,段祺瑞下野,之后虽然出来,但已经成了吉祥物。

北伐战争后,吴佩孚通电下野,之后再难崛起。

(两广事变)

北伐元老唐生智、程潜在很长时间里就没有军权,自己的部队早就被别人消化了。

两广事变后,陈济棠通电抗日反蒋,但很快失败,众叛亲离,其通电下野,之后再未回来过。

总结:

通电下野后,如果军队还成建制的在,且自己掌握良好,只要时机允许,依然可以东山再起,甚至会更强大;如果军队被稀释、消化、解散,东山再起就太难了。

毕竟在乱世,军队才是控制一切的前提。

参考文献:

曹心宝. 徐树铮与皖系兴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王丛丛. 蒋介石与国民党的关系研究(1924-1949)[D].浙江大学,2014.

武健群. 蒋介石权力之路与九一八事变(1928-1931)[D].复旦大学,2011.

许心恒. 论蒋介石对地方实力派策略的变化(1928-1937)[D].浙江大学,2010.

肖如平.宁粤对峙与蒋介石的第二次下野[J].民国档案,2009(02):88-93.

金以林.汪精卫与国民党的派系纠葛——以宁粤对峙为中心的考察[J].中国社会科学,2008(03):174-191+208.

金以林.从汪、胡联手到蒋、汪合作——以1931年宁粤上海和谈为中心[J].近代史研究,2004(01):193-237+322.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民国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混乱时代,以前无论是哪一个乱世,军阀之间总是不死不休,比如三国,比如五代十国,可到了民国时候,失败的一方只要通电下野,那么往往就不会有性命之忧,甚至对手还会好吃好喝的招待你,当然了这些都是题外话,今天我们要说的事军阀下野以后他的军队怎么办?


一般来说一个军阀下野以后他的部队往往有两个出路,一个是继续等待老上级回来带领他们,一个是“良禽择木而栖”。至于到底会是哪一种就靠这支部队对老上级的依赖程度几何了,这两方面都有例子佐证。

等待上级复出

中原大战时期,晋系军阀阎锡山被蒋介石打败,败了以后没办法只好通电下野。当时阎锡山就防了蒋介石一手,把自己的人马交给了心腹杨爱源接管,在加上晋军基本上就是阎锡山的“私家军”,对于阎锡山的依赖性比较高。后来蒋介石用重金,高官贿赂晋军高级将领,仍然没有机会接管阎锡山的部队,后来更是不得已让阎锡山重新出山接管山西。

改换门庭

同样是在中原大战失败的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大名鼎鼎的“基督将军”,他在大战失败以后也同样选择通电下野,出洋避祸。他的部队本身就是各派势力糅合在一起的,对冯的忠诚度不高,再加上冯玉祥缺钱少粮,等到蒋介石给枪给炮的时候,立马全都改姓了蒋。

这上面两个例子基本上概括了民国时期军阀下野以后原部队的出路,改换门庭的往往也会有不同的下场,有的会被归属部队同化吸收,有的则会保持独立,等待时机再谋出路,有的则被打压排挤,得不到发展。



历史十二郎


先科普下名词,所谓“通电”就是指把本方的政治主张和军政决议用明码电报发送给有关各方,同时还要在报纸等公开媒体上全文发表,两者缺一不可,这就算是“政治承诺”了,比如通电拥护、通电起义或通电下野等等,是民国军阀政客的常用手段。



所谓“下野”原意为避居乡下野外,古有“朝野”之分,今有执政党和在野党之别,代指执政者放弃手中掌握的权力或武装力量决定“下台”。民国时期军阀的“通电下野”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以退为进”的政治手腕,比如蒋介石的三次下野,第二种是因战争失败或政治困境已无转寰可能,放弃军政权力出局。

民国军阀下野是有潜规则的,重点体现在各方基本会保证下台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比如天津租界就有一帮子下野军阀做“寓公”,人身安全还是有保障的。而徐树铮、孙传芳等人破坏了这一规则,所以被刺杀后反而得不到舆论同情。四川军阀这一点做的最为出色,战场上你死我活,但互相之间绝不伤害家眷和抢掠宅邸财产,算是“盗亦有道”。



民国期间的主要军阀几乎都有过下野的经历,毕竟在军阀混战期间没有常胜将军,比如国民党新军阀的四大集团蒋介石、李宗仁、冯玉祥和阎锡山,也包括曾经拥兵自重的唐生智、张发奎等将领。下野就要交出权力、地盘和军队,尤其是作为命根子的军队,都有怎样的处理方式呢?

第一种情况是“缴械”,这是最严厉的处置手段,官兵必须全部放下武器,部队建制也不复存在,至于官兵的出路则完全由胜利方决定。山东军阀张宗昌下野后,其“直鲁联军”残部40000余人全部被白崇禧缴械,因为“狗肉将军”的队伍军纪极为败坏,这样的军队留不得。



第二种情况是“改编” ,这是“吞并”的代名词,即将下野一方部队的高中级军官撤换,由胜利方派员接管部队,改造成为自己的部队。比如唐生智被桂系击败后,可保留部队番号,但所部湘军主要将领要么去职、要么被迫出洋,主要军官换成桂系人选后调往江北参加“二次北伐”。

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军队属性,一旦下野方卷土重来,部队很难再掌握。唐生智后来在蒋介石的支持下发动旧部倒戈,差点要了白崇禧的性命。



第三种情况是“收编”,即不对下野方部队进行大的手术,仅要求服从命令即可,但一般会缩编规模以便控制,基本重新授予番号。比如冯玉祥下野后,宋哲元的部队就被张学良收编,但主要将领仍然都是西北军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10万人马的第29军。

第四种情况是“保留”,这主要是指黄埔系部队,蒋介石虽然下野,但他的嫡系毕竟是正牌子“中央军”,基本不受任何损失,其它人也指挥不动,最后蒋介石都会凭借军权东山再起。

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后,汪精卫根本调不动一兵一卒增援上海19路军,只能请蒋介石回来。



不管什么样的处理方式,部队和军官团的忠诚度永远是下野者能否东山再起的最重要条件,中原大战冯玉祥和阎锡山失败下野后,阎锡山就可以一年半后重返山西执政,而冯玉祥避上泰山后再无出头之日,西北军大多数将领甚至在后来的抗战时期都不愿意接受他的指挥,差距明显。

1929年的蒋桂战争中,李宗仁和白崇禧也战败下野,同时避居香港,蒋介石由于一时无力插手西南,对倒戈之外的桂系部队采取了“收编”的方式,仅派出特务组成“政治部”加以监视,结果俞作柏兵败后,桂军各部将领再次拥戴李白回桂主政,成为蒋介石后来近20年的噩梦。


度度狼gg




民国时代的军阀基本上都是从袁世凯的北洋系里面分化出来的,因此人称北洋军阀。

袁世凯的北洋系是以人情为纽带组建起来的一支军队,北洋系的军官大家都是亲朋好友,在训练和作战之余私交都非常好。


当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成了很多派。他们相互之间发生过多次政治斗争和战争。既然是斗争和战争,总会有战败的一方。但彼此都会念及旧情,只要战败的一方通电下野,就能保全自己的财产和生命。

北伐战争结束后,北洋军阀退出历史舞台,已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为代表的新军阀开始粉墨登场。但基本上也沿用了北洋军阀的规矩,只要通电下野,就基本可以保全财产和生命,以及家人安全。



至于军阀通电下野后,军队怎么办?这个就有很多种结局了。

我们还是来看中原大战吧。中原大战中,蒋介石战胜,也就是说,李宗仁、冯玉祥和阎锡山战败了。战败了,他们就没有办法,只好通电下野。

他们三个人的军队都不得不按照蒋介石的要求,进行裁员缩编,三个老大也不得不到其他地方去躲了一阵子。

半年多过后,李宗仁和阎锡山又回到了广西和山西,重新掌握了自己的军队,恢复了自己的统治。而冯玉祥却变成了一只流浪狗,他的西北军投降的投降,改编的改编,但共同坚持一个原则,就是不愿意接受冯玉祥的领导。

也就是从那时起,李宗仁和阎锡山还是一个军阀,因为他们的军队还只听他们自己的。冯玉祥却从此变成了一个老愤青,除了骂国民政府之外,就没有其他事可以做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袁世凯死后,其他的政治领袖没有能控制全局的能力,所以中国就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年代。

每一派军阀都想打倒其他军阀,就会不择手段的拉拢其他军阀的部下。俗话说,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不够高。



军阀们为了尽可能的减少自己军队的背叛,就尽可能的用自己的亲戚朋友,甚至家人。大家建造一个利益共同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这样就很少有背叛的事情发生。就算李宗仁和阎锡山通电下野了,他们的军队蒋介石也管不了。如果强行解散,就有可能诱发一场战争。所以只能睁一只眼闭只眼。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地盘后,又重新掌管自己的军队,恢复自己的统治。


冯玉祥在民国时期名声不太好,是知名的伪君子,被称为倒戈将军,也就是说他曾经背叛过别人八次。冯玉祥对自己的军官残酷无情,动不动就打骂甚至枪决。西北军收入少,所以军官们跟着他也没有占到什么好处。因此当西北军战败后,就直接土崩瓦解了。重新整编后的军队军官们都不愿意重新接受冯玉祥的领导,顶多会给他一笔钱,就把他打发了。

红军长征时,贵州的王家烈也被蒋介石给架空。反对他的势力在贵州举行游行要求他下野,无论是政界还是军界他都搞不定了,只好作为一只待宰的羔羊,任凭蒋介石处置。


新知传习阁


要看通电下野的军阀是为了暂避风头,意图东山再起,还是彻底失势,一蹶不振。这两种下野方式对于下野者以及他的军队来说,命运可谓千差万别!(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民国军阀下野的开创者应该是袁世凯,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称帝,到1916年初,袁世凯就灰头土脸的被从帝位上赶了下来,袁世凯做不了皇帝还想做总统,可是这时候不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时候,而是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

袁世凯已经没有利用的价值,洋人不支持,国内一帮同他一起共进退的小兄弟,也在袁世凯最需要支持的时候选择了沉默,袁世凯只能通电下野,当然下场也是比较惨的,历史教科书上说是抑郁而死,其实是尿毒症病发死亡。

再说一个下野的北洋系军阀――段祺瑞,段祺瑞跟袁世凯差不多,一下也成千古恨,此恨绵绵无绝期,袁世凯死,国务总理皖系段祺瑞掌权。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段祺瑞上台没几天,就想着能不能统一中国,把什么直系曹锟、吴佩孚;奉系张作霖啥的统统收拾了,于是一面整军备战,一面大举借款。

可是双拳难敌四手,直奉联手,皖系虽然凶猛,却不是对手,直打的段祺瑞通电下野,袁世凯是祸不及“家人”,他死了,可他手底下的人没人受牵连。

段祺瑞却没有那么幸运,段祺瑞手下的大将,要么被通缉逃亡国外,要么隐姓埋名,军队则被其他军阀打垮打散,整编殆尽。

也有通电下野比较幸运的,不但没事,每次还都能上演王者归来,此人就是新军阀的代表――蒋介石,1927年、1932年、1949年蒋介石三次下野,每次归来都比以前权势地位更高更稳。

1927年下野蒋宋联姻,1932年则是彻底制服汪精卫,1949年就比较曲折,但最终把白崇禧、李宗仁的桂系踩在了脚下。


因此,下野也不见得总是坏事,有些人为了避风头,有些人下野落得一地鸡毛,有些人则是为了蓄势待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