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国军队都装备一定数量冲锋枪,为何工业国日本没有?

airena


日本并不是没有冲锋枪,二三十年代日本也从外国引进了一些冲锋枪,其自己也研发了一些型号,不过都没有大量投入使用,日军单兵武器主要是用的还是步枪。

一战中冲锋枪诞生,作为一款新式武器引起了不少国家的关注,而日本自然不会不知道这种武器。日本就从德国进口过MP18、MP28等冲锋枪,一方面测试,另一方面也少量装备部队使用,抗战中也有缴获中国军队的冲锋枪使用的日军部队。

但是冲锋枪一直没能成为日军的制式武器,主要是其作战理念的错误造成的。日军本身就非常强调精确射击的重要性,即使是以火力压制为主的机枪,日军也很重视其精确射击性能,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精度较高的步枪显然更受高层的喜爱。

而且日本一直没能正确理解冲锋枪的价值,那就是近距离提供猛烈的火力消灭或者压制敌人,掩护步枪兵等其他兵员。日军自己的试验性的冲锋枪都非常强调射击精度等性能,可是这样一来制造工艺复杂成本也居高不下,完全不是作为波波沙司登这样的廉价冲锋枪开发的,这样一来日军自然认为冲锋枪是性价比极低的鸡肋,于是不再发展。

最后等日本人认识到了冲锋枪的真正价值是近距离扫射时,开始开发新冲锋枪已经为时已晚。


战壕


不能说日本没有吧,只是装备的少。二战时期日本工业很发达,经济也比较高。至于为什么没有像欧美、苏联、以及中国军队那样大批量装备冲锋枪,这个问题要从三个方面来回答,下面来一一分析一下↓↓↓


原因一:日军作战思维传统落后,还停留在一战时期的战术——士兵的精准射击配合机枪的有效火力压制!日本陆军的标配武器就是传说中的三八大盖,三八大盖性能优越、射击精度很高,是日本步兵手中的神器。日本教官要求每一个士兵都能做到精准射击,能用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就觉不浪费十几颗子弹。除了三八大盖,还有传说中的“歪把子”单兵轻机枪,两者互相配合。二战时日本陆军大部分都在中国,中国国力低微,日本拿着三流武器就可以把中国军队虐的死去活来,所以当时日本军方并没有大批量的装备冲锋枪。↓↓



原因二: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极度缺乏,非常依赖海上运输。冲锋枪一分钟几十颗子弹就突突出去,说不定还打不中人,这是很可耻的浪费,日本人绝对不允许这种浪费。日本不像欧盟、苏联那样地大物博、财大气粗。唯一拥有的殖民地还受到美国海军的威胁,战争爆发后日本全国缩衣节食,所有的钢铁等物资优先配属军工,就算这样日本国内的资源也经不起大规模的战争消耗。有限的钢铁资源大多数供给海军用于制造军舰。


原因三:日本综合国力不如欧美、苏联等工业强国。虽然日本的经济军事工业实力都比发达,但是相比于欧洲的传统工业强国还有着不小的差距,尤其比美国、德国差太远。日本国产的冲锋枪性能低而且价格高,在军方没有迫切需求的情况下日本是不会制造价格昂贵的冲锋枪的。面对中国军队日本不需要。当美国参战时,日本才意识到冲锋枪的威力,所以才开始小批量的生产以及从国外进口。


我是抽烟的苦咖啡!

关注我,每天都有精彩回答!


抽烟的苦咖啡


道不同不相为谋,不能评判好坏

日本当时的轻武器战略是拴动式步枪为主,机枪为辅。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战略呢?老生常谈了,因为日本资源有限,耗不起。



从三八大盖到歪把子机枪,我们不难发现,日本的轻武器都很追求精准。因为日本的资源经不起大量的子弹消耗啊!

中国很容易就接受了冲锋枪这种新型的高射速低精度的武器,因为中国的武器一直以来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军队,有不同的武器,适合,好用就行。冲锋枪好用,那就装备。


但日本不同,日军的装备都是统一配置。每个中队什么火力配置,每个小队什么火力配置,这都是明确规定的。不然无法保证日军的体系化作战。所以,对于冲锋枪,日军如果要装备,必然是全面的配置,小规模配置意义不大。然而全面配置又要考虑子弹大量消耗,冲锋枪小口径子弹与三八大盖等步枪子弹的通用问题。

综合考量,日军最终还是没有大批量装备冲锋枪。其实,当时日本不装备冲锋枪是好是坏,很难评判,最起码日军保留了自己完整的装备体系,保证了军队战斗力。所以,只能说不同的路,不能说谁对谁错。


战火观察室


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造成的:

第一、步枪技术发展时代的背景

倒退到1910-1930之间,当时民国政府军队的轻武器主要以毛瑟98K、中正式等步枪为主要装备,这些步枪都是清一色的栓动式步枪,即通俗意义上的拉一发打一发,射速都是比较慢的,也都是追求射击精度和射程,当然还有可靠性。这种装备背后也并代表当时的德国政府或者说民国政府没有什么战略眼光,其实那个时代放眼全球的列强,其实对轻武器的认识都是差不多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一战之后到二战初期,栓动式步枪就是时代的主流。

德国一直坚持发展和装备的也就是98K系列,苏联政府发展的也是莫辛纳甘步枪、英国政府发展的也是李-恩菲尔德式步枪,就是美国也开发和装备了春田式步枪。这些可都是栓动式步枪。


第二、倭寇面临的对手水平

倭寇在二战期间主要面临的对手是中国、苏联、美国等,其中中国和苏联主要以陆军作战为主,中国陆军装备水平就是栓动式步枪+轻机枪这样的组合,苏联也类似,当然后期苏联陆军火力输出,尤其是倚重坦克、火炮,整体火力开始高速增长,这就是后话。对于美国,倭寇主要的攻击力量是海军,所以对于倭寇陆军而言,装备高精度、远射程的栓动三八式步枪就足以在各地战场保持装备优势了。

当然,随着二战进程的深入,尤其是城市攻坚战中,强火力输出的半自动步枪、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在实战中体现出卓越的性能优势,美国、苏联、德国都在战争时期修正了其自身的轻兵器装备路线,开始转型重点发展半自动/全自动步枪,倭寇其实也是如此,在太平洋战争中后期于美军地面部队交锋过程中,吃够了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卡宾枪和汤姆逊冲锋枪的苦头,也装备了“百式冲锋枪”,

这种冲锋枪虽然性能不佳,前期还配置脚架,甚至还配置刺刀,但是不管怎样,也可以让倭寇步兵班拥有了连续性火力输出,只不过国运日下,自身国防工业已经是千疮百孔,无法大批量生成,二战期间也不过就生产了3-4万支,影响也就很有限了。

所以,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倭寇对世界的认识总是带有一种自大性的孤傲感,还有点后知后觉,也许这就是民族劣根性所在吧。


OK,关于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吧。😊

获取更多军事、航空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


老鹰航空


思想观念陈旧,工业产能不错,资源缺乏。

简单说,主要是穷。


武器装备大杂烩


旧中国当时还没有自己的工业体系,武器装备基本上是万国造,在国际市场上能买到什么就进口什么。而且当时是军阀割据,军令政令不统一,政出多门,各地的武器也是形形色色。中央军主要进口德械,云南的军阀主要装备是法械,奉系军阀进口的是日械,这其中包括了一些冲锋枪,但数量有限,因为当时各国对中国武器禁售,尤其是冲锋枪。

日本的情况比较特殊,资源比较短缺。日本军队的传统是强调精准射击,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陆军部和海军部一直在争夺资源,海军长期占据上风。经费大部分都用来造军舰。所以陆军只能节衣缩食,只能放弃装备冲锋枪了。


浩荡扬子江


日军在二战中,还是有一些冲锋枪的,一个是自己生产的百式冲锋枪,还有一部分是进口的德国的MP-18,这部分进口冲锋枪是日本海军陆战队使用的。

传统的说法是,日本陆军中的战术思想非常保守,认为百发一中的冲锋枪不如一发一中的三八式步枪,而且日本国家小,资源缺乏无法生产冲锋枪所需要的海量的子弹,所以日军对于冲锋枪缺乏认识,一直积极性不高,直到在太平洋战争中被美军的冲锋枪近距离密集火力打得根本靠不上去,这才想起来研制新枪,这就是百式冲锋枪,但是新枪还没有大批量装备部队,日本就投降了。

其实,对于冲锋枪来说,最适合的战斗形式是巷战和游击战,这两种战斗形式都是交战距离很近,也就是100到200米,这个距离正好是冲锋枪的有效射程,况且冲锋枪是用弹雨覆盖对方,并不需要精确瞄准,适用于新兵或者非正规武装人员,就是象土八路这种武装人员使用冲锋枪是最合适的,当然对于八路来说巨大的子弹消耗是个大问题,中国当时军火的生产数量远远不够用,但是在当时的欧洲国家,地下抵抗组织大量使用冲锋枪就说明了这一点。

但是,在中国战场,日军进行的大规模野战中,冲锋枪火力猛的优势无从发挥,但是有效射程近的缺点体现的非常明显,在大规模野战中,日军凭借严格的训练,精确射击,可以在还没有进入冲锋枪的有效射程以前就把你打倒了。而且中国军队射击纪律很差,经常是有个风吹草动就拼命射击,一会就把子弹打光了,在滇西的松山战役中,中国军队在攻占了日军的表面阵地后,日军经常利用夜战反击,当时的国军已经开始使用一些冲锋枪,就是士兵缺乏训练很快打完了子弹,反而是被日军的刺刀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种战场经验印证了冲锋枪用处不大的观念,所以日军也就不会重视冲锋枪了,但是到了太平洋战场,日军和美军交手后发现,自己的角色掉了过来,在中国战场日军的火力占据优势,当时到了太平洋,美军压倒性的火力优势打得日军无法招架,要想躲开美军的火力优势,就必须和美军进行近战,但是近战中美军的冲锋枪等自动火器又打得日军根本无法上前,这才意识到冲锋枪的重要。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时间给日军研制一种冲锋枪了,日军只能使用自杀冲锋这种亡命行为来给美军制造麻烦了。


有痰


伤感的是,我国那时候的冲锋枪是买来的,或者是别人赠送的,不是自己生产出来的。不要说是冲锋枪,其他的武器装备都是杂七杂八。能搞到手就是本事,管他什么样的武器。所以那时有些冲锋枪不奇怪。至于日本,也许是资源短缺,只有发挥“武士道”精神了。


叶炼


日本也有估计只有特种部队的特种部队才有资格使用了,日本资源匮乏子弹数量不能支撑大部队装备冲锋枪


蜀山剑张海峰


这就是希特勒支援蒋介石的一个师的德国现代军事装备的一部分,其中还有虎式坦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