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夺嫡当晚,为何雍正帝凭邬思道几句话就放过他让他走?

忠肝义胆岳老三


雍亲王胤禛在众兄弟之间的博弈当中终于登上了皇帝位置,这是康熙六十一年发生的事(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雍亲王胤禛继承了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可是这雍正皇帝位置真的是来之不易,因为他是在康熙皇帝众多皇子当中脱颖而出,雍正皇帝的登基在清朝历史上留下了很多谜团,被称之为“九王夺嫡”就是传说中的雍正帝兄弟们之间的事。

在这次所谓的“九王夺嫡”中以雍亲王胤禛为主人公,在雍亲王府发生了很多奇闻异事,给后人们留下了无数个精彩的无限猜想。

比如在二月河的作品中,包括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就描写了发生在雍亲王府的性觉和尚、太监高无庸、执行夺嫡秘密活动的高福等等的失踪,这给雍亲王府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其中的绍兴师爷、雍亲王胤禛的幕僚邬思道更是神乎其神,他的“半隐”和他的成功脱离雍亲王府保住性命更是奇迹。
(为雍正帝出谋划策的邬思道)

当代人们、包括历史学家、清王朝历史作家出于好奇心,都对雍正皇帝的登基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近年来的影视作品对雍正皇帝的登基及雍亲王府都有大量的描述,所以跟着王爷混也不是那么好玩的,搞不好小命休矣。

电视剧“雍正王朝”是这样演绎的:当康熙皇帝把大位传给雍亲王胤禛的当晚他雍正皇帝回到了雍亲王府,按照雍正皇帝的说辞是雍亲王府还有些事务需要处理。

有什么事情需要一个皇帝亲自来处理?是财产、房产、家眷、还是王府的金银财宝?很明显都不是,那就是传说中“九王夺嫡”的私密信件,重要的是办理私密差事的雍亲王府那些私密人员。
(王府太监总管高无庸)

当师爷出身的幕僚邬思道得知张五哥来报康熙皇帝已经把大位传给雍亲王胤禛的时候,邬思道高兴之余,他开始恐惧了,他想到了高福的死和办理秘密差事人的失踪,想到了雍正帝的那张“冷面孔”,这才明白自己的处境!

聪明的邬思道开始酒留了后路;除了说服雍正皇帝放了自己去“半隐”以外,就是他手里的那颗“关防大印”就是他的护身符。

邬思道手里不光有“关防大印”,还有张五哥带来的康熙皇帝的“金牌令箭”,可惜让张五哥交给了十三阿哥胤祥。不过这颗“关防大印”足以调动各路兵马,他要以这颗大印以保护雍正帝为名来保护自己的性命,看邬思道的手段。
(邬思道拿着关防大印)

已经当上了皇帝的雍亲王胤禛真的回到了雍亲王府!他第一个要见的就是邬思道。按照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的表现,他见邬思道的第一面四目相视,无言以对,十分尴尬。还是邬思道打破了沉默:邬思道首先说皇上回来了……

雍正皇帝环顾左右而言他的说道:

“你还是你,我还是我,……到了明天,就又是一种忙法了。”

雍正皇帝的大意是:如何安排邬思道等他想想再定。邬思道明白,还想什么?明天可能就到阎王爷那里报道了!所以邬思道提出了自己的三不可用的理由,此刻雍正皇帝有可能是动了恻隐之心,不过我想;作为一代帝王是不会轻易动心的,那雍正皇帝为什么同意邬思道“半隐”而放走邬思道呢?

(邬思道为了保命的布局)

邬思道除了他的三不可用和他的“半隐”以外,他还调集了五路兵马把雍亲王府为个水泄不通,就是用那颗官方大印调集的,邬思道明明白白的告诉了雍正皇帝 ,说了这是为了皇帝的安全着想!

可雍正皇帝表面看不出什么,心里非常震惊!既然隆科多站在自己这一边,他隆科多又是九门提督,又有张五哥亲自护驾,还用五路兵马保护这个王府吗?

这五路兵马又晦暗不明,这是干什么?这是邬思道是明明白白的告诉这五路兵马,他就在雍亲王府,他是活人,他还存在,因为邬思道手里有雍正皇临出王府前交给他的“关防大印”所以他能调兵,雍正帝最忌讳的就是军队,可邬思道说了:统属十三爷统领!

这是邬思道无可厚非的理由!

(雍正帝不得不放走邬思道)

太监高无庸和专一办理秘密差事的高福及其他人可以失踪,可邬思道不同,他不但熟悉各个皇子之间的关系,还和十三阿哥胤祥往来十分密切,重要的是雍正帝和邬思道十几年来确实是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除掉他确实不忍心。

邬思道登不了大雅之堂,可他的三不可用打动了雍正帝。更让雍正皇帝忌惮的是这五路兵马都是邬思道调动的,知道他就在雍亲王府,这是雍正皇帝放走它的一个因素。所以雍正皇帝瞬间考虑到把邬思道放在江湖当中,或者把它放在乡间,作为雍正皇帝的耳目也未必不是好事儿,何况邬思道提出去的第一站就是李卫处。

所以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认为单独凭邬思道的几句三不可用不可能动摇作为“冷面王”雍正皇帝的帝王心术及手段,雍正皇帝一定是根据不同的处境和他的意志留下了邬思道这个人的性命。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的情节做出了猜想,故事为主,有不同看法欢迎网友们吐槽!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雍正王朝》详细解剖还在后面,带你继续解剖雍正朝!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第242期总268期)


日尧居k古史


邬思道若是想让雍正放过自己,必须解决了三个问题:

第一,邬思道这么多年为什么要帮助雍正继位,是不是最终还是为了自己独揽大权;


第二,邬思道才能是如此之强,深谙帝王之术,雍正根本没有把握降服他;

第三,邬思道知道雍正太多秘密,如果不杀掉邬思道,该怎么处理才好。

邬思道毕竟和雍正相处了这么多年,他看出了雍正的这些心思,所以一席话是非常有针对性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首先邬思道说自己不是为官之人,这便打消了雍正的顾忌。毕竟大多数的人帮助皇子继位都是为了立下拥立之功,以便位极人臣。可是如果雍正真的让邬思道进了朝廷,以邬思道的才能,必然是能够揣摩清楚雍正的心思。这种情况下,邬思道必然能够大权独揽的。一旦邬思道动了别的什么心思,雍正未必斗得过他。

所以邬思道知道雍正忌惮自己的才能,所以不断的贬低自己,用来打消雍正的疑虑。邬思道首先是说了自己的三不可用:

1.他是个残疾人,不可能在朝堂做官;

2.他在康熙朝是个犯罪之人,不便于雍正用他;

3.他是个玩阴谋的人,才能已经用完了。

其实邬思道说的这不几点都是站不住脚。比如他说的第一条,他是残疾之人,历朝历代没有过残疾之人做官。可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孙膑便也是个残疾人,在当时的齐国担任军师。


不过这种情况下,邬思道只能这样说。紧接着,邬思道还利用二人之间的情谊,让雍正不忍心下手。特别是最后邬思道哭着说他们君臣二人这段恩遇,真是让人五味杂陈。前几个时辰,邬思道和雍正为了夺嫡而肝胆相照,雍正孤身进皇宫,邬思道在王府里面策应。

可是现在,雍正已经成了皇帝,而邬思道却要可怜巴巴的求着雍正放过自己。此时雍正必定会想起这十几年二人为了夺嫡而日日夜夜谋划的场景。即使人称冷面王的雍正,也是被邬思道所打动了,此时的他眼睛里面也是含着泪。

但是感情只能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比如康熙的几个儿子,他们之间都兄弟,如果生在平常人家,自然能够相安无事。可是权力面前,感情不可能永远其作用。所以邬思道还是要为自己找一条退路。不得不佩服邬思道想出的半隐之策,他在李卫那里可以说是最佳选择。一方面他能够远离雍正,避免雍正猜疑自己,另一方面也是便于雍正随时了解自己的动向,使得雍正能够安心。毕竟雍正最信任的除了在京城的十三阿哥,便是在外面做官的李卫。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这个题看似简单,但回答起来容易把人带偏,我就说说我的看法,希望大家指点。和上司打交道,不需要话多,忌讳话无用,而且话多容易败露,而话到点子上则不同。几句话的信息量如果大到让上司震惊,那么机会就会出现。邬思道正是让雍正皇帝看到了诚心,以及一种特殊感情所带来的牵绊,是人总有弱点,而雍正需要的是和自己站在一起的人,而邬思道显然是不二人选。雍正也是处于一种杀与不杀的两难境地,邬思道作为智囊可算举世无双。邬思道说雍正以后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与自己所长的阴谋诡道大相径庭,虽然是一种说辞。这些都足以让雍正做出退让之举,而邬思道可因此而活命。邬思道作为文人,能够以一己之力匡扶国家百姓,是毕生理想。张良的退"留",所期许的也是这样的。

君王作为国家最高统治地位,最看重的是稳定局面。对于可能遇到的最大隐患就是有人对自己太了解,而带来一种不可控制的局面出现是最担忧的。

对于雍正来说,理想实现了,那么后面的事就是另外一件事了,因为打天下和治天下如果用同一批人,是比较难控制的。而邬思道看到的正是在于人和人之间身份的变化,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所以很难共事是很正常的,甚至彼此出现大的分歧。

可以用一句俗语来讲,共患难易,共富贵难。


源点1光年


邬思道言之有理说中了雍正的内心,解除了雍正的戒心,而且以后雍正还有需要用得到邬思道的地方


山水庄园VIP陈清泉


这真是无聊之人,一个二十多年前的电视剧,让你们这些吃饱了撑的没正事的人,搅和了近一年了,分析来分析去的,有的根存都不存在的事让你们都能分析出一二三来,突然想起水浒中的泼皮牛二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