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黑鸭卖不动了,是消费能力降低了,还是其他原因?

五哥爱电影


以前我们办公室经常吃周黑鸭,有人出差回来都会叫人带。那时候周黑鸭还不像现在那么火,但现在很少人吃了,买了也是放很久才消耗完,有时还会有剩余。个人观点,大致分析,原因如下:

1,口味。食品行业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要保持口味的一致性。参考老干妈,口味控制的好,都成为烹饪的标准调味品。这是一个优势,也是缺点。优势是喜欢这个味道的,会因为这个味道接着买。缺点也很明显,容易吃腻,味道永远不变,有时候想想都不想吃,甚至在火车站,情愿买点煌上煌,绝味等其他的味道来吃。

2,价格。周黑鸭相对其他品牌,售价的确偏高,对于囊中羞涩的人,价格让人望而却步,不是说吃不起,而是不划算。

3,竞品。这几年卤味品越来越丰富,除了连锁的绝味,紫燕这些品牌外。我家旁边菜市场的当地连锁卤味店,在质量和口味上,和前几年有很大的改善。偶尔吃吃甚至觉得味道非常不错,又方便又新鲜又实惠,也是周黑鸭分流的主要原因吧


丝袜是蓝的


纪念我曾经的黑鸭情结:10年前在武汉上学的时候,偶尔馋了就称个二十块钱的解解馋,现在都是定量的,20块钱一盒也买不到。而且以前周黑鸭不加盟只在武汉本地有,毕业后去外地,最想念武汉周黑鸭,可惜买不到。



有一次热天回家从武汉坐车走,在火车站买了近三百块钱的鸭脖子,装了一个好大的袋子像批发鸭脖子的,结果真空包装没包好,下火车到了出租房没有冰箱全部胀气,舍不得吃结果第二天全馊了,这是我心中的痛啊!现在这几年网购发达,全国各地都有实体店,吃的多了,就不那么喜欢了。


偶尔从武汉坐车,就买个一两盒子车上吃,聚划算三天两头搞活动,看到了也不想买了。也许这就是拥有了便不珍惜吧!周黑鸭自从换包装以后味道是真变了!以前辣中带甜,吃起来爽口!现在是不怎么辣了但是特别甜,完全就是香精的味道,吃几口就会腻!口味越来越差,价格越来越高 现在没人买就对了。


商丘身边事儿


从周黑鸭现在的财报来看,周黑鸭的收入还是在增长,只是增速有了明显的下降而已,这也说明周黑鸭的发展出现了瓶颈,不过说周黑鸭卖不动了,本人认为还没有到那个地步吧,这和消费能力降低关系应该不大。


对于周黑鸭消费能力下降,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吧:

第一:周黑鸭的口味确实非常好,但是时间长了,就算消费者口味没有变得话,经常吃也会吃腻的,这么多年了,消费者对周黑鸭的需求一定是慢慢下降的。

第二:周黑鸭的价格太高,随着周黑鸭完成上市,对营业额和利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周黑鸭在不断扩展店面的情况下,还在不断的提高产品价格,现在周黑鸭的产品甚至高其他产品一倍,这就让一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了。



第三:这么多年来,周黑鸭的竞争对手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产品口味不输周黑鸭,而且价格又非常便宜,所以消费者退而求其次,选择其他产品也很正常的。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看法,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欢迎朋友们一起聊聊吧。


夹克黑鸭创始人


我第一次吃鸭脖是2004年,在武汉精武路买的精武鸭脖,10块钱3根鸭脖。第一次吃,就爱上了这个麻辣的卤制食品。精武路有十几家鸭脖店,每天都是排队购买,据说当时这条街每天能卖掉1吨的鸭脖。

我当时还是学生,我感觉这价位很实惠!完全消费得起,基本上每星期都要吃一次,每次都是10块钱的。而那个时候的周黑鸭只开了一家店,价格跟精武鸭脖一样,10块钱3根。但销量跟精武鸭脖完全不能比!周黑鸭完全被碾压,那时候的人们吃鸭脖只认“精武鸭脖”。


直到2007年,我大学毕业,周黑鸭的店开始慢慢多了起来。至于味道方面,我个人感觉都差不多,基本上不分伯仲,不存在哪家好希望,哪家不好吃,两个品牌的鸭脖也是随机购买。后来周黑鸭疯狂开启全国范围的扩张行为,在各大城市的繁华商圈开连锁店,在各种媒体上疯狂打广告。随着连锁店越开越多,周黑鸭的销量一路攀升,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让人一提到鸭脖,就想起周黑鸭。而曾经最火的“精武鸭脖”却仍然守在大本营——精武路的阵地。在城市中茫茫的鸭脖店中显得越来越不起眼了。

在这场“鸭脖大战”中,周黑鸭以绝对的优势赢得了这场战争,并成功上市!

随着物价水平逐步提升,鸭脖也随之涨价了!从最初的十元3根,到后来的4块钱一根,到现在的48块钱一斤。现在我就很少再吃了。但物价再怎么涨,鸭肉至今仍然是是比鸡肉还便宜的肉类,一斤鸭脖卖到40几块,比熟牛肉还贵,确实属于天价了!

进入2018年,我们这批80后,面临着房贷,车贷,还要养活老人和孩子。压力确实不小,各项消费都开始降级。不是必要的东西,能不买尽量就不买。像鸭脖这种可有可无的零食,而且还是天价零食,来买的人是越来越少。

由于差不多快一年没吃鸭脖了,我前几天实在是嘴馋了,想吃鸭脖。打开周黑鸭旗舰店,一看价格,我就默默的关掉了网页。跑到街边本地的熟食小店买了三根鸭脖,总共12块钱。虽然没有周黑鸭味道好,但还是很满足的!

套用一句网络语:我都混到吃4块钱一根的鸭脖了,我还在乎味道吗?


七哥看乡村


具体原因:

1、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性价比

在现在的消费升级之下,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在上升,而非下降,他们更愿意为“值得买”的东西买单。

比如,在郑州有一款“新式拉面”百宴菌菇拉面,不使用任何拉面剂、添加剂,食材采用天然面粉、12种云南野生菌菇,一碗卖18块,也不算便宜,但是生意超好。

所以,现在大部分人的餐饮消费理念,只要东西好吃、健康,贵一点也值得。显然,大家不愿意为周黑鸭买单,还是因为周黑鸭的产品缺少说服力。

2、周黑鸭产品缺少创新

无论是周黑鸭这种以零售为特点的产品,还是餐厅,保持产品创新,才能保持持续的生命力。而周黑鸭的产品,口味、包装多少年不变,消费者难免有一点消费疲劳。

郑州有一家叫谷雨春红烧黄河大鲤鱼的中餐厅,招牌菜红烧黄河大鲤鱼在保证食材、工艺符合统一标准之外,在烹饪细节、装盘、餐具方面,一直在做微创新。

其他配套产品的改革力度更大,种类保罗多种菜系、时令菜,装盘学习西餐,十分精致。

可见,产品创新是一个持久的话题。


一块儿开餐厅


小时候吃周黑鸭,感觉真的是幸福死了。那时候还是散称的时候,价格跟精武鸭脖贵的一点,好吃的话,价格区别也不大。出去逛超市,或者玩耍路过,都要买上十几二十多元钱的吃上一点,小时候零花钱少,嘴馋,基本上买个5元都可以解解馋。现在上班的了,有工资了,可是吃周黑鸭却再也没有小时候那种兴趣了,究其原因还是出在盒装上面。变相涨价,基本上一出手就是30元起步了。说实在的,你当零食吃吧,30元还根本吃不好,一盒顶多2根半,脖子基本都是骨头,肉是精髓。现在周黑鸭的定位估计是高端人群的。毕竟精武鸭脖,我可以天天买做一盘菜都行。买个周黑鸭的话,还不如买猪肉甚至是牛肉了。估计是大众消费力不足,跟不上周黑鸭的定价趋势罢了。反正我工资是拖国民后腿了,鸭脖子不可能戒掉,那就遍地的精武鸭脖好了,想吃了,随时随地都可以来上一根解解馋,毕竟一个人吃多少可以买多少,价钱还不贵。以前上班每天路过周黑鸭厂,现在一年都没有吃周黑鸭了,想说一下,周黑鸭你能走亲民路线不???


楚乔杂谈


作为武汉特产,同事出差来武汉都会回去带一点,不过我出差也发现现在全国都几乎都有周黑鸭了,不知道口味有没有地域性,上次去南昌带给姑姑,妹妹吃,他们一致评价还是不错的,只是你偶尔吃一次两次觉得好吃,吃多了就腻味了!

我家在武汉,几乎不怎么吃周黑鸭,总结一下:

1,太甜了,辣中这个甜味让人受不了!

2,价格有点高,以前10元买两根,现在唉

3,市场竞争,武汉人还是喜欢吃卤菜的,品牌也很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冷记,我婆婆说本地人还是比较喜欢吃这家,武汉也是到处有分店,我婆婆每次都是买她家的,虽然我不怎么喜欢吃卤菜,有时候也会买点紫燕的夫妻肺片

4,辣的问题,辣算周黑鸭的特色把,我很能吃辣,所以这个不排斥,不过大众估计不是都能接受!

5,市场扩张太大,到处开店,特产都变成不是特产了!


吃货giki


大部分答主都在说不买了,太贵了,不好吃了等等,我这边就来反向回答一下吧!

贵有贵的一些因素

1,物价上涨。很多人都在说10年前鸭脖子10块3根,现在1根十几,个人感觉这个是比正常稍高一点但可以接受的范围。学校门口的面条还一年涨一块钱呢!

2,房租,人工,物耗,水电等。那北京来举例子吧,十年前的路边商铺和现在的商铺,租金翻了三四倍都不止了。10年前工业用电还很便宜,有政策支持,现在一度得1.5以上了。10年前一个店员多少钱的工资呀,现在出去看看北京4000管吃住,上一休一都招不到员工,各处都是招人招人招人。

3,公司的利润。尤其是周黑鸭还上市了,就必须给支持他的股民一个正向的交代,必须疯狂扩大规模,必须提高店铺利润。 工厂加工,冷链配送,退货销毁等等

4,题外话说一句,盒装的确实比散装的要安全些。消费者你可能想不到有些散装店可能真的会卖过期的东西的

我一般不吃鸭货,哈哈,所以和我没多大关系啦





外卖解惑者


1.首先说大家都都提到的价格,感觉周黑鸭在近几年价格不断攀升的前提下忽略了一件事,依靠提升产品质量来提高产品价格的模式不是各个细分领域都适用。周黑鸭所在的细分市场其实是和休闲食品有重叠的,作为一种非正餐的食品消费,且是肉类休闲食品,它天然具有售价较高的属性。

而进一步分析周黑鸭的消费人群,会发现另一个问题,其实周黑鸭的客群普遍是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主要覆盖在中等消费能力的人群中,那么这两年经济形势的走低和周黑鸭本身不断走高的售价就是对目标客群的双重打击。目标客群只能降低在这方面的消费去寻找同类型产品内更便宜的替代品或去买其它非肉类休闲食品。


2.定位问题。周黑鸭可以说是早期在鸭货细分领域中突围出来较成功的品牌了,后来很多门店进入了商场较显眼的位置,而不是继续大量开在街边门市。其实是变相提高了自身的定位,这点从门店装修和包装的升级也能看出来,而也恰恰是提高了定位加大了在门店上面的投入,让周黑鸭进入了一去不复返的涨价之中。还是那句话,食品行业零售一定要量力而行,你的产品归根到底是一种快速消费品,与传统餐饮不一样,环境能够带来一定的加分,但终究很有限,而把这很有限的加分变成价格的上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是必然行不通的。


3.口味的过于稳定与创新性不足。这其实是个没办法的事,做食品和餐饮常常是成也口味,败也口味,一件东西做得好,曾经很畅销,便一直透支这个产品或产品线的寿命。不敢轻易变换口味甚至不敢轻易增加别的口味系列,畏惧新的产品体验不好消费者的流失。可口味上没有创新,任何美味的食品都会让消费者吃腻的,尤其是中国这个以食为天的国度。谁会天天吃同一个口味的东西呢。


4.模式上的创新不敢尝试。相比于口味而言,新的模式更是很多食品行业不敢触碰的死穴。不敢尝试新的业态和外延,甚至没有拓展更多的产品类型以适应更多的渠道。一直采取这种门店零售模式一万年没变过。


相反我们看一个成功的例子,呷哺呷哺在2016年推出了高端品牌“凑凑”,同年注册在香港的食品公司开始面向市场进行火锅底料、酱料的零售,在小火锅细分市场达到绝对霸主地位后,开始向高端火锅消费领域渗透,且现在开来还是非常成功的。另一方面,依托强大的品牌能力开始从餐饮拓展到食品零售,开辟新的领域与海底捞等品牌拼杀调味品市场。而原有的一些呷哺门店也做了升级,价格在原有价格基础上上涨了30%左右。至此,呷哺呷哺完成了完美的品牌升级过度及产品的梯次配置,从一个人均消费30-50元的品牌升级到人均120-160元的品牌。

普通呷哺依然主要定位快餐化小火锅,消费人群依然是人均消费30-50元的人群;升级后的呷哺门店主要针对白领,对环境有进一步要求的人群,人均消费60-100元的人群;凑凑则针对高端消费人群,所以以海鲜作为主打,推出了更多的锅底选择,人均消费甚至超越了海底捞在150-200之间。


未泯双瞳


作为一个吃了10来年鸭脖子的人 周黑鸭从小吃到大 现在根本就不吃 周黑鸭 出名了膨胀了 现在随便普通的周黑鸭说实话不好吃 根本不是早期的周黑鸭 现在的像小作坊弄出来的东西 早期的周黑鸭就是现在的精品包装才是最正宗的 记得近几年买过 包装袋装的 28块钱就8棵鸭脖子 那时还没有现在的盒子密封

而且我是个极度挑食的人吧 稍微有那么一丝异味我都能吃出来 没办法味觉太刁钻

现在周黑鸭经常买 吃的时候注意 稍微有异味的鸭脖子上都有一块像是斑块 老人斑那种痕迹 整体就那位置味道怪怪的 像是某些长期存放后产生的怪味与原味不符 自从经常买来看有这样的 本着不浪费的原则把那块有异味的地方撕下来 吃没有异味的

自从15年后基本就没吃周黑鸭了 陆陆续续这几年到18年 1年估计就吃不到3回周黑鸭 有异味的位置依旧没变还是那个味道

现在的质量跟以前的比 完全就是以次充好

打出名头了就开始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