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是否真有十八路诸侯讨打董卓?他们的结局又是怎样的?

雲飝飏9


东汉末年,董卓独揽大权霍乱朝纲,关东十八路诸侯联盟讨伐董卓。



^关东联军,十八路讨贼诸侯。

十八路诸侯之说只存在演义小说里而已。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初平元年(190)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渤海郡太守袁绍、陈留郡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郡太守袁遗、济北国相鲍信同时起兵,各领军数万,推举袁绍为盟主。曹操以代理奋武将军身份入盟。【孙坚虽也参与了讨伐董卓,但并不属于联军】


至于诸侯联军的结局自然是各自散去了【诸侯联军虽以伸张正义之名聚集讨贼,却又迟疑观望不前】

我们再看各诸侯的结局:

桥瑁:就在联军讨董的时候,刘岱前来借粮,桥瑁不借。刘岱一气之下引军杀入桥瑁军营杀了桥瑁并收编了其部队。

刘岱:初平三年(192)青州黄巾军攻打兖州。刘岱率军迎战,兵败被杀。

袁术:建安二年(197)称帝后遭到曹操打击,元气大伤。于建安四年(199)在投奔袁绍的途中吐血身亡。

张邈:兴平四年(194)曹操讨伐陶谦时,张邈与陈宫迎吕布入兖州。曹操回师击败吕布后,张邈则随吕布投了在徐州的刘备(但张邈全家都被曹操杀了)后来张邈想问袁术借兵,不料在途中被部下杀死。

袁遗:初平三年(192)袁遗领扬州时被袁术击败,袁遗败走至小沛被杀。

鲍信:初平三年(192)兖州刺史刘岱战死后,鲍信则迎曹操出任兖州牧。后来鲍信与曹操合军进攻黄巾军,鲍信于交战中战死。

王匡:初平元年(190)战败去世(但并非是讨伐董卓时战败而死的)记载是王匡受袁绍之命抓了董卓派到河内郡的官员,后遭到官员家属不满而攻击王匡致死。

韩馥:初平二年(191)袁绍用计夺了韩馥的冀州,韩馥投靠张邈。后来张邈与袁绍使者见面,韩馥误以为是刺客,害怕之余便自尽了。

孔伷:初平元年(190)诸侯联军解散后不久病逝。

袁绍:袁绍自讨贼联军解散后逐渐做大做强,独占天下四大州。于建安五年(200)发动官渡之战,袁绍战败后内部开始动荡,袁绍则开始平定内部叛乱。于建安七年(202)病逝。

曹操:各诸侯联军最后胜者,统一北方。建安二十五年(220)病逝。


左将军


十八路诸侯大部分都是战五渣,实际上根据史料,讨董卓名义上有十八路诸侯,实际上却没有那么多,简单的讲就是报名的多,放鸽子的也多。

第一镇,袁术。南阳太守,知名度很高,最后自负称帝,众叛亲离,悲惨而亡。

第二镇,韩馥。冀州刺史,曾想扶刘虞为帝,被刘虞拒绝。后袁绍统一北方,占领冀州击败韩馥,后韩馥自杀。

第三镇,孔伷。豫州刺史,知名度太低,在讨董不久就病逝了。

第四镇,刘岱。兖州刺史,后在镇压黄巾余党中战死。

第五镇,王匡。河内郡太守,在讨董卓时被破, 后被仇家所杀。

第六镇,张邈。陈留太守, 曹操的密友,后弃曹操投奔吕布,后战败被杀。

第七镇,桥瑁。东郡太守,与第四镇诸侯刘岱有矛盾,被刘岱所杀。

第八镇,袁遗。山阳太守,袁绍族兄,后被袁术偷袭,兵败被杀。

第九镇,鲍信。济北相,曹操的好基友,在镇压黄巾余党时,为救曹操战死。

第十镇,孔融。北海太守,非常出名,孔子后裔,少时有著名孔融让梨,后有反曹操的事迹,后被曹操以不忠不孝处死。

第十一镇,张超。广陵太守,张邈之弟,与张邈一同弃曹操投奔吕布,后战败被杀。

第十二镇,陶谦。徐州刺史,著名的三让徐州,正常病死。

第十三镇,马腾。西凉太守,这就是只报名没参加的军阀,后反曹操,被曹操所杀。

第十四镇,公孙瓒。北平太守,这也是只报名没参加的军阀,在袁绍统一北方的时候,被袁绍所杀。

第十五镇,张杨。上党太守,与吕布关系很好,后助吕攻曹时,被曹操击败战死。

第十六镇,孙坚。长沙太守,孙策孙权兄弟的父亲,在与刘表的战斗中所杀。

第十七镇,袁绍。渤海太守,大佬,不多说,官渡之战后病死。

第十八镇:曹操。奋武将军,大佬,最后病逝的。


曹小翔xixi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这是《三国演义》的说法。之所以用"十八",是以往评书和舞台剧用的多,比十八般兵器,隋唐十八条好汉。《三国志》记载为十一路。后将军袁术、渤海太守袁绍、山阳太守袁遗,这三袁是堂兄弟,他们占主导,盟主是袁绍。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冀州牧韩馥这三人是州一级长官,俗称封疆大吏。陈留太守张邈,河内太守王匡,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骁骑校尉曹操。作者没有把孙坚算作一路,估计是他认为孙坚依附袁术,算进袁术那里去了。结局是笑到最后的是地位最低,连杂号将军都不算的曹操。讨董行动因人员混杂,各怀鬼胎而归失败。


羽书迟


190年关东诸侯讨伐董卓只有13路。三国演义搞出18路不过是想好听些。其中,当时的北海相孔融,徐州刺史陶谦,凉州刺史马腾,右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扬没有参加。

至于刘备是否参加,《三国志》中《先主传》及关羽张飞传都没有记录参加的事。只《英雄记》中说了一句,“备亦起军从讨董卓“,《英雄记》是当时人荆州王粲(就是卧冰求鲤的主角之父)记录的零星事迹,所以刘备可能参加了某一路诸侯讨伐董卓,因人微言轻而没出什么彩。也可能根本没参加,此时刘备正紧密依靠师兄公孙瓒混日子。而公孙瓒没讨董,刘备估计也没去。毕竟王粲远在荆州,对讨伐董卓也只能是路闻,或者记载混淆。


四川達州



济世论事


并非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那只存在于演义故事里的结局。除曹操以外,其他诸侯皆不能善终。


用户4803514999754白


十八路诸侯只有少数几个有实力,其他的都是乌合之众,凑数而已,十八路诸侯后来都是成为军阀割据得起源,打来打去,最后还剩三路,成为了后来的三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