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的分裂,是俄罗斯导致的吗?

姚振博


乌克兰的分裂是乌克兰内部原因和国外势力干预的共同结果,并不单纯只是因为俄罗斯而导致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俄罗斯的行为也是促使乌克兰加速分裂的原因之一。

历史上乌克兰民族和俄罗斯民族同根同源,二者的早期历史都起源于公元882年建立的东斯拉夫人国家基辅罗斯。导致乌克兰和俄罗斯走上各自不同的发展道路的是蒙古西征:当时基辅罗斯绝大部分领土都被西征的蒙古人占领,只有西南边陲的加利西亚一沃伦公国在波兰等国支持下保持着独立,恰恰正是这个加利西亚一沃伦公国在日后逐渐演变出乌克兰。事实上乌克兰在古罗斯语中的意思是边地,意指乌克兰位于昔日基辅罗斯国家的边陲地区。1480年莫斯科大公国脱离蒙古人的统治并逐渐征服其他罗斯公国,于是以莫斯科大公国为基础合并其他罗斯国家逐渐演变成今天的俄罗斯民族。而这时的乌克兰还处于波兰的统治之下,随着俄罗斯的崛起乌克兰就一直处于俄罗斯和波兰的争夺之下。1648年春乌克兰爆发了波格丹·赫米尔尼茨基领导的反波兰起义,1653年沙俄应赫米尔尼茨基之邀以保护和支持乌克兰为名向波兰宣战。1686年沙俄在驱逐波兰人后宣布合并乌克兰。从此乌克兰就开始被俄罗斯统治,但乌克兰人内心深处始终认为自己才是继承了古罗斯民族的正统,而俄罗斯则是高度蒙古化的民族。乌克兰这种民族自尊心使其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始终处于一种纠结状态。

由于历史上乌克兰曾分属波兰和俄罗斯统治的原因导致西乌克兰受西方文明影响较深并生活着大量信奉天主教的波兰等族裔;而东乌克兰则表现出明显的亲俄意识。事实上在乌克兰东部生活着占乌克兰总人口17%的俄罗斯族,他们早就对乌克兰表现出来向西方靠拢的迹象深感不满。乌克兰国内的民族分裂在克里米亚问题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克里米亚的250万人口中俄罗斯族裔占60%,而乌克兰人只占约24%,这使当地表现出明显的亲俄心态。自乌克兰独立以来就面对在俄罗斯和西方势力之间选边站队的问题,而这一外交政策的选择也同乌克兰国内的民族问题纠结在一起: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东部等俄语人口聚居地区普遍表现出明显的亲俄心态,而西乌克兰地区则表现出向西方靠拢的迹象。

随着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中以苏联为核心的华约组织的消亡作为其战略对手的北约的势力得以扩张:1990年9月24日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正式退出华约组织,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后北约和华约的分界线由以前的东西德分界线推进至德国波兰边境线。1991年7月1日华约正式宣布解散。1993年3月北约首先将捷克、匈牙利和波兰三个前华约成员国吸纳为会员。2002年11月21日北约布拉格首脑会议达成了第二波的东扩决定: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7个国家加入北约——在这其中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六国都是前华约成员,尤其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更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这意味着西方势力的扩张已逼近到俄罗斯的家门口。2008年4月北约布加勒斯特峰会同意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加入北约。2017年6月5日黑山正式成为北约第29个成员国。西方势力的东扩一直是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北约这一政治军事组织,另一条则是欧盟这一经济组织。和北约一样欧盟也进行了持续的东扩:2004年5月1日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十国正式加入欧盟,这其中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八国均为前东欧阵营成员。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个前东欧阵营的成员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2013年7月1日克罗地亚正式成为欧盟第28个成员国。

北约和欧盟在完成上述东扩目标后进一步将目光锁定在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试图以此进一步挤压作为战略对手的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与此同时乌克兰国内的亲西方势力趁机抬头:2004年作为乌克兰国内亲西方势力代表的尤先科在乌克兰总统大选中胜出,乌克兰开始执行亲西方的外交路线,这引起了乌克兰东部亲俄势力的不满。另一方面乌克兰国内的亲西方势力试图以全盘西化的方式对国家进行改革,然而西化改革在乌克兰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最终并未能解决乌克兰面临的实际问题。于是在2010年,作为乌克兰国内亲俄势力代表的亚努科维奇上台执政,乌克兰的外交路线随即由亲西方180度地转向亲俄,这自然又引起了亲西方的乌克兰西部地区民众的反对。2014年2月亚努科维奇遭议会弹劾而被罢黜总统职位,取而代之的是亲西方的波罗申科。波罗申科一上台就已强硬的姿态表示:自己的目标是加入欧盟和北约。

对俄罗斯而言: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既是其战略纵深空间,也是传统的市场范围,涉及俄罗斯的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乌克兰在前苏联结盟共和国中更是显得尤为重要——乌克兰在地理位置上直接毗邻俄罗斯中心腹地,又扼守俄罗斯进出黑海的要道,更何况俄罗斯民族的发源地还是乌克兰境内的基辅罗斯,无论从民族情感或是地缘战略上而言:俄罗斯都无法接受乌克兰倒向西方的潜在可能。这意味着俄罗斯将千方百计阻止乌克兰倒向北约和欧盟以免对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和传统市场造成进一步的挤压。这时乌克兰国内民族的分裂问题恰好为俄罗斯干预乌克兰局势提供了机会:2013年11月底在矛盾持续日积月累的发酵之后乌克兰国内的亲俄势力和亲西方势力之间终于爆发大规模冲突,到了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地区举行公投宣布加入俄罗斯联邦,俄罗斯随即接收了克里米亚地区。同年5月11日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州举行公投,宣布成立“人民共和国”,至此乌克兰已处于分裂状态。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乌克兰的分裂,跟俄罗斯有关系,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大部分是他们自己的错。第一:自断臂膀;第二:瞎折腾;第三:民族分裂;第四:外国势力干涉。

这首先要从苏联解体说起:苏联解体之前,乌克兰是苏联一个联邦,和俄罗斯关系很好,所以在苏联时期乌克兰承接了苏联时期很多项目,乌克兰是最富有的加盟共和国。所以才会有俄罗斯把克里米亚地区给乌克兰。在乌克兰继承的苏联遗产就可以看出,1、世界最大型, 最重的 巨型运输机安225,安东诺夫飞机设计局及制造厂,乌克兰境内。2、苏联解体后,留在乌克兰有 10几架图160战略轰炸机(人类历史上最重的轰炸机), 和百多架图22M战略轰炸机。3、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生产的"瓦良格号航母\


拔刀削评


乌克兰的分裂,是美欧西方实施北约东扩,战略上打压遏制俄罗斯的直接结果。当然这其中主要的还是乌克兰政坛的一帮无脑政客,在美欧西方的唆使下,不顾乌克兰的现实国情,极力希望投靠西方。以为只要投靠西方,加入北约和欧盟,乌克兰就能够过上欧洲人的生活。但是乌克兰如今的分裂局面,还是有多种原因的;

一、乌克兰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在近代史上大部分时期属于奥匈帝国和波兰,尤其是乌克兰的西部地区与西方国家的渊源比较深。在乌克兰西部民众的宗教信仰是天主教,而不是俄罗斯人的东正教。而乌克兰的东部地区民众则与俄罗斯人融合比较早,民众的语言和宗教与俄罗斯人趋同。乌克兰一些西部地区如利沃夫和沃伦等州直至二战结束,才被纳入苏联领土。

二、正因为历史上的原因,乌克兰民众长期的分属于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语言文化认同。乌克兰内部民众是呈分裂状态的,西部地区的乌克兰人亲欧美,东部地区的乌克兰人亲俄罗斯。乌克兰内部东西部矛盾对立非常激烈,民族内部趋于分裂状态。如果是亲西方的总统上台,东部地区的民众不予支持,反过来是亲俄罗斯的总统执政,西部地区的乌克兰民众则强烈反对。

三、乌克兰内部民众这样对立的现实状况,在乌克兰独立建国以来,历任的乌克兰领导人并没有为了内部民族的融合,做一些和解方面的努力。致使乌克兰独立后无论是谁上台,也无论是亲俄还是亲西方,都没有办法弥合乌克兰东西方民众分歧,使得双方裂痕越来越大。

四、2013年底,美欧西方利用乌克兰西部地区民众,对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的不满,策划煽动反对派不顾民主程序,利用街头暴力推翻了亚努科维奇总统。从此乌克兰因为美欧西方策动发生内乱,双方民众的对立也愈来愈严重。标榜民主选举的美欧西方,在乌克兰抛开正常合法的程序,怂恿支持亲西方的反对派将亲俄总统利用暴力赶下台。

五、因为东乌克兰民众反对走亲西方道路,克里米亚和顿涅茨克以及卢甘斯克等地区纷纷以自治独立为名,逐步脱离乌克兰亲西方政府的管辖。

六、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说俄罗斯为了反制美欧西方,利用地利之便以及东乌克兰民众基础,以军事介入帮助乌东部地区与亲西方政府的对抗。俄罗斯利用现存在的军事基地,利用民众的情绪吞并了克里米亚地区。在乌克兰东部其它的二个地区,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也由于俄罗斯的支持,处于事实上的独立状态。

七、 从目前乌克兰的现状来看,毋庸置疑是处于严重的分裂状态。造成如今这个局面的是美欧西方意图北约东扩,对乌克兰内部政治的介入,企图将乌克兰成为西方遏制俄罗斯的一个棋子。而作为俄罗斯来说绝对不能容忍乌克兰成为亲西方的北约成员,乌克兰的政客为了达到个人的政治目的,对乌克兰是极端的不负责任。

实际上,乌克兰与俄罗斯的经济结合度很深,特别是能源上,与俄罗斯交恶不符合乌克兰利益。如果乌克兰政客能够多少学点土耳其的埃尔多安,如何平衡东西方关系,保持中立不倒向任何一方,乌克兰就不会这么惨。


亦新湖


乌克兰的分裂,是历史、宗教、意识形态等多方面问题的纠缠结果。也是美欧合力围剿俄罗斯势力范围的原因。

乌克兰西部主要受波兰人影响,信奉天主教。乌克兰东部主要有较多俄罗斯族,信奉东正教。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实际左右为难,没办法选定自己的最终归宿。

乌克兰政治势力分布图:

冷色部分,颜色越深则俄罗斯族势力更强。

暖色部分,颜色越深则波兰族天主教势力更强。



对乌克兰来说,无力摆脱东西方两大势力的渗透,是最大的悲哀。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很长时间内比较平和,是因为美国势力尚未真正爆发。所以美欧俄都在积极渗透,乌克兰在这样的局面下也下不了加入北约的决心(俄罗斯族不会同意啊),也暂时看不到这些危机。

2013年,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西方煽动起来的暴力活动非法驱逐,随后成立的新乌克兰政府彻底转向西方,俄罗斯族当然不满,克里米亚和顿涅茨克及卢甘斯克等纷纷以自治独立,逐步脱离乌克兰亲西方政府管辖。

所以,这个结果,早在苏联解体时就已经注定了。

如今,乌克兰想加入北约倒是符合美国人的政治条件了,然而不得与邻国有未决领土纠纷这条又限死了乌克兰政客。

下决心加入北约,就必须和俄罗斯先解决所有领土问题。毕竟自己打不赢俄罗斯,那就只能放弃这些领土才能达到要求。可这条约谁敢签呢?

而且,签署条约就等于在法理上放弃这些领土。今后,已经加入北约的乌克兰就无法再索取这些土地,北约也不会为了这些土地去流血。

不加入北约吧,还是打不赢俄罗斯,依旧得不到集体安全的保护。

所以,乌克兰的政客把整个乌克兰带入了深渊。自己玩死了自己。


四川達州


乌克兰的分裂,大部分的原因还是在自己。

乌克兰就属于那种只要黄油面包,不要大炮的国家。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大部分的遗产,而乌克兰仅次于俄罗斯。乌克兰继承了多少苏联的东西呢?苏联35%的军工都在乌克兰,军工企业有3500多家,职工高达300万人,甚至还包括洲际弹道导弹生产厂、安东诺夫飞机设计局,黑海造船厂等军工企业。

除了这些公司也外,乌克兰还有苏联留下来的大量军事装备。苏联一共14个军区,3个军区便在乌克兰。乌克兰当时有6000多辆坦克,7000多装甲车,1500多飞机,350艘军舰。除此之外,乌克兰甚至还有1000多枚洲际导弹黑弹头、2500战术战术核武器,各种核弹头总共有4500枚左右。可以说由于苏联的分裂,乌克兰成了仅此于美国、俄罗斯的核大国。

不过乌克兰年轻呀,相信自己只要加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一切都会有的。所以他们在美国和俄罗斯的花言巧语诱骗之下,自己既然愿意放弃这些核武器。试想当时,如果乌克兰抗住压力,成为有核国家,俄罗斯哪里还敢入吞并克里米亚。

不单保不住核武器,军工企业也是不断衰减的。20多年后,乌克兰便只有700多军工企业,50万职工了。比如2011年,乌克兰马尔舍夫坦克制造厂破产了,工厂只能以坦克来抵员工的工资。

乌克兰这些做法,使得自身军事实力严重不足,无法应对国内分裂局面。

以上只是从军事的角度来分析乌克兰分裂的原本,乌克兰更深层次的原因现实经济原因。苏联解体以后,乌克兰独立了,实行了休克疗法。在这种经济措施下,乌克兰经济一直不大好,大部分时间都是负增长。经济不好,老百姓自然要找出路。以克里米亚为例,一旦他们加入俄罗斯,他们的生活水平是会提升的。同时,乌克兰的政治也是非常混乱。整个乌克兰有200多个政党,他们互相争斗,政局非常动荡。

除了这些内因以外,大国博弈是乌克兰分裂的导火索。这20多年以来,乌克兰没有找对自己的位置,时而是和俄罗斯依附在一起,时而转向美欧,最终玩火自焚。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对于乌克兰如今的局势俄罗斯是摆脱不了干系的,虽然不是乌克兰如今的分裂的全部原因,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乌克兰的经济困境是源自苏联解体后与俄罗斯类同的国民经济全面私有化,苏联时期乌克兰地处东欧平原,气候温暖湿润,煤炭资源丰富又掌控者苏联唯一的不冻港方向,因此苏联将大量的工业生产放到了乌克兰境内,这就包括苏联的造船能力及配套设备研发生产基地、航空航天科研及生产基地等,这些在苏联解体后全部落入乌克兰的腰包!



然而再次初生乌克兰虽然继承了丰厚的遗产,但却没有一个能够撑起其运行的视野,在最初的独立的那几年几乎与当时的俄罗斯一样,将国有经济快速私有化,这造成各个行业资源迅速靠拢到了行业寡头手里,造成严重的经济发展失衡,而掌握资源的行业寡头进一步开始干预政治,形成对自己有利的经济环境!当时俄罗斯也是这么一个情况,不同的是普京上台结束了寡头掌握和影响政治,而乌克兰则是在俄罗斯支持下的亲俄势力强硬压制下踌躇不前!



俄罗斯之所以支持乌克兰亲俄政府,那是因为俄罗斯对乌克兰有需求,一方面苏联遗留的造船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是俄罗斯恢复实力的技术来源和军工产品的零部件供应基地!另一方面俄罗斯需要乌克兰作为自己的盟友,形成一个相对战略缓冲区!



因此乌克兰政治层面上逐步的形成了以苏联解体后乌克兰遗留的老牌政治力量对比由寡头掌握的改革主张的新的政治势力!双方的政治主张不同逐步发展到水火不容的地步,而亲俄势力在经济发展上的没有建树让寡头组成的政治势力有了进一步壮大的基础,而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推动的颜色革命影响格鲁吉亚后,乌克兰的寡头政党也看到了上台执政的希望!



事实上正是颜色革命提供的经济援助馅饼让乌克兰不可避免陷入了颜色革命,然而乌克兰东部各州俄罗斯族人占有多数,在感情上也从来都认为自己是俄罗斯人,因此对于寡头倒向西方的行为不可避免的会进行反对,这个现象正好也符合俄罗斯的需要!



所以说乌克兰分裂的根本原因并不全是俄罗斯的势力介入又或者北约和欧盟东扩以经济利益为代价拉拢乌克兰,而所谓的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正是乌克兰如今现状的根本原因,乌克兰从苏联解体到颜色革命这段时间,执政的亲俄势力始终不能在经济发展中找到自主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寡头政党上台后又全面靠拢西方的依赖政策,实际上双方都没有在发展国民经济上找到突破!不分裂才是怪事!


用户3087668883


乌克兰与俄罗斯本都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米里米亚原属俄罗斯,后来内部划归乌克兰。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独立,才成为一个国家。如果这时算作完整的乌克兰的话,那么乌克兰现在分裂局面的形成有以下原因:


第一,俄罗斯因素。这个很明显,虽然俄罗斯没有采用武力,但克里米亚的独立公报肯定是在俄罗斯的支持下完成的,并且目前克里米亚已归属俄罗斯。再者,乌克兰东部各州的独立倾向也有俄罗斯的原因。

第二,乌克兰自身因素。如果乌克兰继续维持原来的亲俄立场,或者是在北约与俄罗斯之间严守中立,俄罗斯也不致于对乌克兰动手。正是乌克兰亲欧势力的上台及对俄敌视态度促使俄罗斯下了决心。



第三,北约(或欧盟)的因素。北约本是冷战时期的军事组约,在苏东剧变、华约解散的情况下,北约却加大了合作力度,其重要使命之一就是不断从西部挤压俄罗斯。而乌克兰是俄罗斯的最后一道屏障,乌克兰的倒戈逼迫俄罗斯进行反击。

第四,历史因素。乌克兰本身就有两部分组成:西乌克兰长期向往欧洲的生活,以加入欧盟作为奋斗目标;东乌克兰则与俄罗斯联系密切,居民也以俄罗斯族为主,他们主张与俄罗斯保持特殊关系。这是其分裂的内因所在。


姜运仓


有关乌克兰危机因何而起、克里米亚是回归还是被占领的问题,有很多争议。但从苏联解体后乌俄关系发展的过程以及两国在黑海舰队财产划分、塞瓦斯托波尔海军基地归属及租借关系的确认来看,俄罗斯最初并没有重新取得克里米亚所有权的想法,也不希望破坏与乌克兰的关系。

事实上,克里米亚公投回归、顿巴斯地区宣布独立,更多的是美国为首的西方不顾俄罗斯强烈反对坚持北约东扩、在冷战之后继续推行冷战策略遏制和挤压俄罗斯的结果,是乌克兰亲西方政客不顾民族感情、国家利益,实行向西方“一边倒”外交政策、让俄罗斯感到无路可退而被迫采取行动的恶果。

乌克兰在东部展开军事行动

1. 在俄罗斯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克里米亚:回归祖国之路》中,普京这样阐述俄罗斯当时做出接收克里米亚回归决定的过程:

乌克兰的局势非常严峻,时任合法总统亚努科维奇面临生命威胁,俄罗斯应其请求组建特别行动小组展开营救,同时制定了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的目标——克里米亚问题的决定权掌握在当地居民手中,如果他们谋求在自治条件下留在乌克兰,那么俄罗斯将尊重他们的意志;如果他们做出另外的决定、即回归俄罗斯,那么俄罗斯就不会抛弃他们。

2014年3月18日克里米亚领导人与普京在克里姆林宫签署克里米亚加入俄联邦条约

普京强调:乌克兰极端分子针对克里米亚俄族居民的暴徒不断升级,克里米亚居民的处境非常艰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产生了不能抛弃他们、不能让他们身陷苦难之中的想法。

2. 苏联解体之后,虽然在黑海舰队财产划分上确实出现过分歧,但俄罗斯当时并未就克里米亚向乌克兰提出领土要求,尽管深知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俄罗斯选择租借塞瓦斯托波尔,同时开始在黑海东岸的新罗西斯克为黑海舰队建设新基地以防万一。

1997年5月31日,在乌克兰已经开始接近北约的情况下,俄乌两国还是签署了《友好合作与伙伴关系条约》,两国议会分别于1998年1月14日和12月25日予以批准。2008年,该条约自动延期十年。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右)与乌克兰总统库奇马

在库奇马担任总统期间,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关系是既有分歧也有合作,总体上甚至还保持着传统的“兄弟友情”,至于民间、特别是乌克兰东部与俄罗斯之后,就更难分彼此了。但这种局面在后库奇马时代发生了转变。

在2004年年底的总统选举中,“美国女婿”尤先科和“美女政治家”季莫申科在西方势力的扶植下,通过“橙色革命”推翻了亲俄政治家亚努科维奇胜选的结果,成为乌克兰新的总统和总理。在尤先科任内,乌克兰推行亲西方路线,并且明确谋求加入北约。

尤先科(右)与季莫申科在集会上

与此同时,尤先科于2005年4月17日表示,将重新考虑俄罗斯黑海舰队在塞瓦斯托波尔的地位问题;乌克兰外长塔拉修克的立场更为明确:相关协议于2017年到期之后不会延长。这也就意味着,从2017年之后乌克兰不会再将塞瓦斯托波尔军港租借给俄罗斯。2006年,尤先科下令开始为俄舰队撤离做准备。

3. 在亲俄的亚努科维奇于2010年卷土重来赢得大选之后,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大为改善。2010年4月21日,俄乌两国总统签署《哈尔科夫协议》,同意将俄租借克里米亚各军事地基期限在2017年到期后延长25年、之后可以再延长5年(即2043-2047年)。

与此同时,乌克兰也调整了与北约和欧盟的关系,明确在俄黑海舰队存在于克里米亚期间不会加入北约。作为回报,俄罗斯则同意以相对优惠价格向乌克兰供应天然气,并承诺向乌克兰提供大规模直接经济援助。

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政府推迟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一切因此而改变:首都基辅和其他城市发生大规模抗议,对推迟协议签署的不满迅速演变成反总统和反政府活动。

随着政治危机的不断升级,乌克兰议会于2014年2月22日罢免了亚努科维奇的总统职务,后者视此举为“国家政变”,俄罗斯也质疑乌议会决定的合法性,并于2月23日召回了驻基辅大使。2月27日,亚努科维奇请求俄罗斯领导人保障其人身安全。

乌克兰新政府的反俄立场助长了境内针对俄族居民的民族主义极端活动,导致俄族人聚居的东南部地区(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拒绝服从基辅当局,开始自治、自卫。矛盾最终发展成武装冲突。在克里米亚则举行了全民公投,并于3月18日在克里姆林宫签署了加入俄罗斯联邦的协议,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

4. 乌克兰局势恶化是美国西方长期不顾俄罗斯反对坚持东扩并扶植反俄势力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乌克兰各派政治势力不能正确处理与俄罗斯和美国关系造成的恶果。

北约经常与乌克兰和其他东欧国家举行联合军演

美国并未苏联解体放弃冷战思维,反而继续保持遏制与挤压,不断挖俄罗斯的墙角。早在乌克兰之前,西方已在格鲁吉亚策动“颜色革命”;在乌克兰之后,美国又开始在东欧地区驻军,美其名曰“保障安全”,实质却增加了地区不稳定因素。

乌克兰地处西方与俄罗斯两大利益集团之间,在西方与俄罗斯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最好的选择应该是保持“中立”,而不是与其中任何一方关系过于接近。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充当双方沟通的桥梁,扮演重要的平衡角色。反之,则可能成为双方对抗的桥头堡,进而在对方的反击中首当其冲。

当然,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过程中的应对也有失误,并且也因此推动了乌克兰反俄情绪的升温。但客观上说,俄罗斯在西方的攻势面前一直局面被动,接受克里米亚回归是无奈之举,也是必然的自救手段。


Andrei青山碧水共云天


其实,乌克兰的分裂,与俄罗斯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从现在看,乌克兰的分裂好像是俄罗斯搞的。因为俄罗斯先拿下了克里米亚,同时支持乌克兰东部独立,乌克兰才分裂的。其实,并不然。

起初,在苏联解体时,乌克兰非要出去单过好日子,因为那里乌克兰的底子相当地好,工业、农业、资源仅次于俄罗斯,苏联解体时还继承规模不少的军队,分得了1200多枚核武器,一下子使乌克兰成为世界第三大拥核国,还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5000多万人口,按常理,这样的基础要过上像法国等欧洲发达国家的日子是没问题的。

然而,乌克兰独立后,上台的当家人都是些唯利是图的政客,没有一个是为乌克兰前途、命运和发展考虑的政治家。结果把好端端的一个国家搞的四分五裂,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真的面临着被肢解的可能。因此,乌克兰分裂的最根本、最主要、最关键的原因,是乌克兰没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让我们看看从乌克兰独立到现在,这些政客都是些什么人,都干了些什么,就清楚了。

一是经济寡头从政,自私自利。这些领导人都是经济寡头出身,为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进入政界,以尤先科、季莫申科与亚努科维奇为早期代表,三个势力在乌克兰政坛上基本轮留上台,但三人都没有成功,现在在任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是美国支持上台的,而他也是乌克兰经济寡头之一,号称“巧克力大王”。这些人都是唯利是图的商人,不会治理国家。

二是瓜分国有资产,贫富悬殊。这些人上台后首先考虑的是为自己谋利,没有考虑国家前途、命运和民众生活,导致国内矛盾愈演愈烈。同时在经济上学习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大量变卖、瓜分国有资产,致使国家财产最终流入到金融寡头手中,使贫富差距加大,国家渐渐陷入纷乱。加上在美国、北约的蛊惑下和2014年在乌克兰爆发的“颜色革命”,使乌克兰政局动荡,纷争四起,民不聊生。

三是听信西方忽悠,自废武功。美国担心的是乌克兰手中的核武器,欧洲和俄罗斯不希望在自己身边出现一个拥核且又强大的乌克兰,于是,开始了威慑、利诱和忽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乌克兰的政客竟然销毁了乌克兰的核武器,战略轰炸机和洲际弹道导弹。从此没了赖以讨价还价资本,不仅与拥核大国无缘,而且成为任人宰割的对象。而美国担心的,欧洲和俄罗斯不希望的,就这样轻轻松松化解了。

四是不懂地缘政治,舍近求远。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乌克兰与对门的俄罗斯交恶,就是不懂地缘政治的表现。美国和北约东扩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生存空间,如果乌克兰亲美,那真是欺负到俄罗斯的家门口了。俄罗斯不可能坐视。面对动荡的乌克兰,最好的办法,就是扶持亲俄势力上台。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亲俄方势力彻底失败。退而求其次,俄罗斯只能吞并克里米亚,支持顿捏茨克、卢甘斯克、哈尔科夫等地区独立。

五是不顾历史渊源,割断传承。

不管怎么说,乌克兰和俄罗斯有着300年的结盟发展史,尤其在苏联时期,两个民族融合之深,参透之广,情感之切,不是说断就能断的。俄罗斯的很多大家像讽刺大师果戈里、绘画大师列宾、剧作家布尔加科夫,普希金、柴可夫斯基等等,有的是乌克兰人,有的与乌克兰有着很深的渊源。这种历史渊源和传承是难以割断的。为此,离开俄罗斯,失去乌克兰,从民族感情和心理上,都是没法接受的。

基于上述情况,乌克兰走向分裂是必然的,根本原因是乌克兰领导人的无知无能造成的。乌克兰的分裂和俄罗斯并无太大的关系。


下午历史茶


乌克兰领土面积位居欧洲第二,仅次于俄罗斯。乌克兰有现在这么大的领土,完全是由俄国人带来的,所以也可以说乌克兰是俄罗斯人捏合成的国家,所以乌克兰只是表面统一,真正上从未统一过,即使没有俄罗斯,乌克兰也很难维持。

西乌克兰是俄国从波兰抢来的,所以西乌克兰信奉天主教,而东乌克兰信奉东正教,这么说吧,天主教和东正教的新年都不是同一天,所以差别非常大,西乌克兰人一直亲欧洲,讨厌俄罗斯,甚至还帮助过纳粹德国,苏联时期也不愿说俄语。

西乌克兰没什么工业,农业和轻工业比较发达,而这些产品进入欧洲是很好的选择,因为西欧人力成本高,西乌克兰的农产品和轻工业品卖到欧盟很赚钱。而东乌克兰是重工业区,受计划经济影响很大,俄裔语人口多,为什么说俄语人口多呢,因为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都是斯拉夫民族,俄语和乌克兰语就像方言的区别,所以说俄语就可以看做是俄罗斯族。

但对比欧盟的重工业,东乌克兰的重工业没有竞争力,如果加入欧盟,东乌克兰这些企业都得倒闭,人都得失业,这和西乌克兰完全不一样,加入欧盟就是砸东乌克兰人的饭碗。

所以在经济上乌克兰就分裂了,而经济问题和语言问题,是最容易导致国家分裂的,比如英国的苏格兰、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都是因为经济和语言,美国不允许波多黎各成为州,也是因为波多黎各欠债太多。

所以乌克兰的分裂,是早晚的事,俄罗斯只是一个催化剂,加快了这一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