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密集批复,这个行业将触底反弹

在一个月零3天的时间,国家发改委批复了3个投资规模300亿元以上的基础设施项目,合计投资金额达1324.09亿元。

据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7%连续两月回升,环比增速同样连续两月增长。其中,制造业投资持续向好再度刷新年内最高增速达9.1%,房地产投资再度小幅回落,1-10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3.7%,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实现了今年以来的首次回升。

密集落地的投资项目,以及作为反映经济运行的全局性和关键性指标的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其中的基建投资出现止跌反弹,是否预示着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为了保持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基建将挑起未来经济增长大旗,且其下行走势已经触底?

一、经济下行压力下,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优化

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反映经济运行的全局性和关键性指标增长乏力。

而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政策已开始积极响应,且近期侧重点有一定调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向货币政策维持宽松不变,但增加了“多目标”的描述,意味着政策的关注要点已从“重总量宽松”转向“重结构优化”。

(一)房地产业不改下行趋势

高悬的居民杠杆率和房价导致政策刺激的空间越来越小。因为如果再一次大规模放松房地产调控,房地产泡沫会越来越大,没有永涨不跌的资产,一旦风险爆发,泡沫越大,后果就越严重,依靠房地产强刺激托底经济的时代已经结束。

对于房企而言,楼市寒冬,棚改货币化收缩、热点城市限购和按揭利率上行的楼市调控削弱了住宅市场的购买力,短期内造成了供过于求的局面,房企仍面临预售回款难度陡增,经营和投资现金流的压力。

发改委密集批复,这个行业将触底反弹

(二)制造业仍保持高位增长,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成主要推动力

1-10月份,全国制造业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速进一步提升,同比增长9.1%,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5个百分点,高于全部投资3.4个百分点,增速为2015年8月份以来的新高。

1-10月份,制造业中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5%,增速比全部制造业投资高5.9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6.1%,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比全部制造业投资高7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1.1%,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已成为助推制造业投资增长的重要动力。

(三)基建发挥补短板作用,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带动就业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今年以来整体投资增速放缓,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落较多,一些领域和项目存在较大投资缺口,亟需聚焦基础设施领域突出短板,保持有效投资力度,促进内需扩大和结构调整,提升中长期供给能力,形成供需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另外,部分公共设施建设需求也通常作为政府对冲商品房投资的工具,用于平滑宏观经济的走势,防止经济出现过热或者失速的现象。经济下行压力下,基建投资将发挥更大潜力。

发改委密集批复,这个行业将触底反弹

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领域大动作不断

(一)专项债加速发行,补充基建投资资金

2018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增加,相较于前两年的4000亿元、8000亿元,18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增加5500亿元至13500亿元。同时,扩大了专项债品种,包括土地储备、政府收费公路、棚改专项债券,继续“堵偏门、开正门”,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

从债券发行投向来看,专项债将主要补充基建投资资金。政府性基金支出是一般公共财政的重要补充部分,具体来看,政府性基金支出主要涉及交通设施、水利设施、城市维护、公共事业发展、移民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建设7大类支出,除了土地出让金相关支出中的拆迁补偿外,大部分都属于基础设施建设支出。而地方专项债的资金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是政府性基金收入的重要补充部分,近年来专项债的发行也逐渐成为对基础设施建设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

(二)基建投资大动作不断,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针对今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速逐月回落的运行态势,下半年国家出台多项促进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聚焦补短板,重点投向脱贫攻坚、铁路、公路及水运、机场、水利、能源、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和社会民生等九大领域。

近一个月以来,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领域大动作不断。在11月15日上午举行的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10月份,我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个,其中审批6个,核准3个,总投资918亿元。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能源等领域。”而此前,孟玮在10月2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8年前三季度,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7个,其中审批117个、核准30个,总投资6977亿元。

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了总投资为2603亿元的102个项目。一季度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5个,其中审批39个,核准16个,总投资1698亿元。也就是说,今年三季度发改委审批核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金额是二季度的4.8倍,是一季度的2.6倍。

从批复金额上看,总批复额超过8000亿元

11月19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了《关于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内容显示,该项目总投资421.14亿元,其中机场工程投资394.27亿元。

10月30日公布了《关于新建重庆至黔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其投资估算总额为535亿元,其中工程投资514.1亿元,动车组购置费20.9亿元。

10月17日,国家发改委还公布了《关于新建上海经苏州至湖州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这一项目总投资367.95亿元,其中工程投资356.25亿元,动车组购置费11.7亿元。

可见,在一个月零3天的时间,国家发改委批复了3个投资规模300亿元以上的基础设施项目,合计投资金额达1324.09亿元。

10月26日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我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7个,其中审批117个、核准30个,总投资6977亿元。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高技术、能源、农业水利、社会事业、交通运输等领域。

再加上最近获批的1000亿元,也就是说,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审批核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总额超过8000亿元。

基建投资一直扮演“逆周期调节”的作用,经济萧条时,大力推动基建投资;经济繁荣时,限制基建投资。未来基建投资走势如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形势的前景如何。2018年下半年中国经济一定程度存“忧”,主要来自于房地产市场和中美贸易争端。最近持续收紧限购政策的影响将会逐渐显现,可能给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从“逆周期调节”的角度来看,随着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提速,基建增速在2018年10月份迎来近十二个月反弹,或揭示基建投资已经触底。

近期政府在基建项目上的频频发力,一方面是出于经济发展补短板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也是逆周期调节经济的需要。其投资规模能对刺激经济能起到多大作用,可能还需要定量数据研究,但可以明确一点是,对相关基建产业会带来确定性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