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多元化業務平臺 期貨公司出海發展勢頭良好

2006年,中國證監會批准6家內地期貨公司在香港設立境外子公司,自此,期貨公司“出海”正式起步。十多年後的今天,伴隨國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力度加大,首批出海的期貨公司在跨境業務上已經碩果累累。

近日,證券時報對永安期貨和南華期貨兩家行業代表公司進行採訪,從瞭解的情況看,兩家公司的境外業務近年來發展勢頭良好,搭建多元化、多牌照境外業務平臺成為發展新方向。

業內人士估算,在香港申請到2號牌照(期貨業務牌照)的中資背景期貨公司有近60家,其中約三分之一是內地期貨公司在香港設立的子公司,其餘公司是由內地期貨公司通過關聯公司設立或其他中資背景企業在境外設立。

業務類型不斷拓展

對於國內期貨公司而言,出海就是摸著石頭過河,在逐步成長的過程中,業務類型也不斷拓展。

永安期貨是最早出海的內地期貨公司之一,其境外業務最早從子公司——中國新永安期貨有限公司開始,該公司獲香港證監會批准2號牌照(期貨合約交易)5號牌照(就期貨合約提供意見),代理客戶從事全球衍生品交易覆蓋了全球主要交易市場,如CME、LME、新交所、港交所、歐交所、ICE等。

“新永安期貨公司利用母公司永安期貨在行業內的地位和影響,境外業務在這十年來有了很好的發展,服務國內實體經濟、產業客戶、專業投資者等跨境交易方面做出不少貢獻 。”新永安國際金融控股公司總經理王中偉介紹。

2016年,經歷了海外十年經營發展的歷程後,永安意識到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期貨公司應積極參與世界金融市場,由國內單一期貨經紀業務向全球化多元化經營發展是一種必然趨勢,同時,為內地客戶提供境外一站式多牌照業務服務需求也日趨緊迫,所以從戰略規劃上做了調整。

“我們當時決定在香港設立永安期貨全資子公司即新永安國際金融控股公司,統籌管理公司境外分支機構的設立、持牌、合規、財務、技術及客戶服務,除已獲批香港證監會的2號牌照、5號牌照業務外,還設立國際證券公司、國際資產管理公司,分別從事香港證監會獲批的1號牌照(證券交易)、4號牌照(就證券提供意見)、9號牌照(提供資產管理)等新業務。此外,為配合中國‘引進來’戰略,在新加坡設立子公司,全面鋪開公司境外多牌照業務。” 王中偉表示。

南華期貨同樣經歷了境外業務持續拓展的過程。子公司南華期貨(香港)有限公司在2007年至2010年陸續獲得香港證監會的2號牌照和5號牌照。2011年該公司設立南華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並於同年獲得9號牌照。2013年獲得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非活躍清算會員資格,該資格後轉讓給其美國附屬公司NANHUA USA LLC,該會員性質在2015年轉換為活躍清算會員。同年,南華在香港註冊成立南華證券(香港)有限公司和南華外匯(香港)有限公司,兩家公司分別在2014年獲得1號牌照和3號牌照(槓桿式外匯交易)。

“2015年,公司對香港公司統一更名為‘橫華國際’,同時考慮調整公司的股權架構,最終變更為由橫華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為進一步拓展業務服務能力,2016年公司設立橫華國際金融(新加坡)有限公司,申請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資本市場服務牌照下的期貨交易及外匯交易牌照,並積極向亞太交易所及新加坡交易所申請清算會員,現新加坡公司已成為亞太交易所清算會員,新加坡交易所已原則性同意公司成為其衍生品交易的清算會員。公司亦開展歐洲清算業務佈局,在2018年設立了南華金融(港股00619)(英國)有限公司,並擬向英國金融行為管理局申請期貨、外匯經紀牌照及相關的資產管理牌照,同時將向倫敦金屬交易所申請二級圈內清算會員資格。”南華期貨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海外業務發展良好

“內地與境外期貨市場無論在交易規則、交易方法、品種行情等各方面有相同、相通之處,境內客戶對跨境期貨市場交易有各種需求。產業客戶需要通過境外市場進行套期保值、專業投資者需要通過境外市場進行套利、對沖交易,境外市場豐富的品種及極好的流動性為內地投資者進行風險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機會。永安香港公司十年來有了較大的增長和(港股00001)發展,業績最近幾年每年都能有10%以上的增長。”王中偉稱。

期貨公司出海讓境內投資者得到了實實在在的便利。據王中偉介紹,新永安在服務境內客戶參與境外市場已經有了不少成功經驗。“例如服務實體企業方面,一家大型棉紡企業通過新永安在境外期貨市場進行期貨交易,實現風險對沖、套期保值。基金方面,新永安服務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產品參與全球衍生品市場的交易,尤其是匯率、利率和指數等金融期貨的產品,實現多品種交易,幫助客戶完善全球資產配置。”他說。

期貨公司海外業務發展情況良好。據南華期貨相關負責人透露,該公司境外業務客戶權益達10多億元,開戶數超過1萬戶。近期,該公司在期貨服務實體產業客戶方面收效頗豐,累計活躍交易的法人客戶在100戶以上,法人權益總數佔公司整體的三成以上。據瞭解,南華海外業務的客戶群體主要是產業客戶、產品戶以及高淨值個人投資者,參與目的有套保、套利、投機、資產配置等。

王中偉表示,期貨公司出海發展海外業務,要重點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必須要合規經營,一定要熟悉當地的法律法規;二是,一定要整合好總公司在內地的綜合資源,包括人才、資本、技術、客戶資源、財富資源等;三、管理上融入海外當地的企業文化。

談到期貨公司海外業務的問題和發展方向時,王中偉表示,近三年來,內地期貨公司越來越多地在海外設立子公司,2006年獲中國證監會批准的才6家,至今在香港申請到2號牌照即期貨業務牌照的中資背景期貨公司應該有近60家,其中三分之一是內地期貨公司直接在香港設立子公司,其餘的有的是內地期貨公司通過關聯公司去設立,有的是其他中資背景的企業在境外設立的。單純就牌照業務而言,在境外從事單一牌照業務如期貨經紀業務已不是主流方向,單一牌照業務受制於註冊資本小、業務模式單一、同質化服務等限制,往往導致只在降手續費上做惡性競爭。

“我們的看法是內地期貨公司應全面推進‘走出去、引進來’的國際化戰略佈局,以夯實自己原有優勢以境外期貨經紀業務為基礎,增加國際證券、國際資產管理等創新業務為升級轉型切入點,同時積極探索風險管理業務與境外期貨業務的結合。搭建一個多元化多牌照的境外業務平臺,系統性一站式解決客戶的需求。”他說。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