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到底是什么意思?有谁知道?

命里易理


“形而上学”的含义大致有四:作为一个词,来源于易传,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作为一种界定,来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作的编辑者,他们把亚里士多德关于实体,一般,城邦,伦理等等的著作 即不能放在任何一个自然范畴中的论述,全部放在“物理学之后”,“物理学之后”是古希腊“形而上学”一词的原始含义;作为一种学理,出现在西欧中世纪,形而上学是关于“世界最初本原”,“世界最初动因”,“世界最终目的”的学问。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出现在西欧十八世纪,受物理学力学思维的影响,“人是机器”,用静止的,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待世界。这是一种与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相对立的东东。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

近代早期,首先是日本学者用中文的“形而上学”翻译“物理学之后”,即关于世界本原,目的,根本趋势的学说。这种翻译后来“出口转内销”返回中国,成为中国学术界认同的一个概念。


偶然一会儿ABC


形而上学和形而下学是两种做人(或做事)的方向,形而上者谓之道,就是说,看到一个事物或看到某种现象后,经过思考,领悟到了某种道理,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悟到了万有引力,更著名的例子就是毛泽东通过对中国社会现象的思考总结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正是依此经验,终使他长策宇内,定鼎华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搞形而上学往往行不通,是在务虚,毕竟牛顿毛泽东都是天才,而大多数人都是碌碌之辈,搞得太虚,弄不好老婆孩子也会跟着遭罪。形而下学相反,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就谓之器了,所谓器,就是实用,看到某种东西就想它的用处,比方说一棵树,木匠看了会想它能做个什么家具,商人看了会考虑它能卖多少钱,而在一个牵牛的牧童眼里,它只是个栓牛的木桩而己。


笼中水


形而上学是一门十分古老的学术,这不仅是因为它诞生在古代,而且更是因为最初的形而上学,是远古神话分解为宗教和哲学的尺度里生出来的自然分界术。因而,由此可见的形而上学,并不是我们在学校教科书上读到的那样来定义的。更进一步,我们从老子《道德经》写作对象即可知道,形而上学刚一诞生就是与政治学伦理密切相关的。

由此,近代西欧哲学认识论意义上说"形而上学"这个词的本义,它其实就是客观唯心(思)主义。因为,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源头就是这个民族远古神话的传说,因而也就成其为了这个民族精神抽象源泉。所以,从宗教意义上讲形而上学是人神(有无)之间的同一性问题;由此从哲学意义说的形而上学,它其实也就是动静(玄常)现实性关系问题了。

需要说明一下:这不是我的想法,而是老子在巜道德经》第一章中提出的见解。然,在春秋战国时代的老子,怎么就会有了这样的一个见解呢?这,我们可以参阅黑格尔《小逻辑》专讲"形而上学"本质论一章。但实际上黑格尔《小逻辑》第一章"存在论"感性问题,乃是指谓西欧人基督信仰的宗教情绪问题,而非我国教科书上所说感性的一般。

这里,随便说一句中国土生土长用"道"来命名的宗教,它最初与基督教诞生时一样属于共产主义宗教。世界人类历史发展最有趣味的地方正在此:13世纪马可.波罗回到了故乡意大利热那亚作《游记》。而现如今中国文化思想知识界真正知识分子重新评价这部《游记》时发现:在马氏眼里13世纪中国是发达国家,地中海的意大利是发展中国家。


用户3097950555020


形而上学是一个哲学分支,在不同语境下有两种意思。

第一种,以用超验的思辨方式研究非客观或者无形世界的哲学体系,而非科学研究现实世界的现象及规律;

这就是中国所谓的玄学,属于唯心主义哲学范畴,比如它会用纯思考的方法来研究世界的本源,研究灵魂是否存在,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研究什么是虚无,会让人云里雾里。特点就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听不见,一切都在脑海里。


这种思维方式的出现虽然现在看起来有点可笑,但在当时自然科学还未飞速发展起来的时代有它存在的原因和意义。殊不知,牛顿晚年也一头扎进神学这个形而上学为之服务的范畴,也许说明自然科学到了一定境界就有某种冲破客观存在的神奇力量了。

第二种,与辩证法对立的 ,用孤立 、静止 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这是我们经常会看到听到的“形而上学”的意义,这种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相对立,它把事物看成是彼此孤立、绝对静止、固定不变的,看不到事物的相互联系,不符合客观实际。比如中国革命时期,照抄照搬苏联模式必然是不行的,国与国之间情况肯定不一样;比如刻舟求剑,你以为在船上刻个记号就行了,其实水和船都在动,现在和等船靠岸以后一切都不同了……


无数历史与事实证明,这种“形而上学”完全错误,没什么可狡辩的。


我也看天下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本书叫“形而上学”,这个书名是译作者加上去的,其原名为“物理学之后”,意思是自然科学的后续科学。形而上学取自易经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简而言之,“形而上学”纯属中国用语。

那么,形而上学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般人都生活在形而下的直观世界中,要想理解这个世界,一定要建立对这个世界的总结,我们把这种总结叫普遍意识,而这个普遍意识就达成形而上。

用西方哲学术语讲,形而上学研究的是关于是或存在的问题,我们称之为存在的存在物。那么什么是存在呢?举例说明,人是理性动物,这个命题包括主词和谓词,其中“是”为谓语系词,英语表示为is;was ;are,人表示为human 。如果没学过英语,我们根本不知道human 是什么意思。而汉语的人字从甲骨文开始就表达为一个可识别的象形文字,它是一个半抽象描摹符号,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它是什么。相反的语音字母文字就需要概念解释,它是抽象的、逻辑的思维系统。be 是is;was;are的非时态轴心词,它是对事物存在的解释,没有这个解释,我们根本不知道存在的事物是什么。更严重的是be后面加上ing进行时态,表达为明显的追问倾向,这个倾向表示对存在的解释要不断地加以探讨。比如:人是不长毛直立的两足动物;人是理性动物;人是政治动物。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存在将被永远追问下去。

我们大多数人对于形而上学概念是模糊的,甚至是极力否定的。这是几十年来思想被束缚的结果。今天我们不再为意识形态遮蔽我们的思想而担忧,我们可以开启智慧,让思想自由徜徉。

在形而下的直观世界,我们一般人对世界的感知是某个可见的具体事物,也就是存在者。比如:某个早餐的食物、今天见面的某个人、下班回家走的某一条路、新买的一辆小汽车。除了关注这些具体的存在者,我们很少对这个世界为什么存在感兴趣,那么谁感兴趣呢?哲学家。哲学家研究存在的存在物,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物理学之后,也叫形而上学。

好了,篇幅所限,今天就讲到这儿。


手机用户52534728455


形而上学谓之道,形而下学谓之器,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解释,道是道理,道理可以讲,可以感悟,但用眼晴看不见,用手模不到,是没有形的,属于形之上的东西,所以叫形而上。器是物体,古人不知道空气和分子原子这些东西,所以器不包括这些东西,器是眼晴看得见的,用手摸得着的,一切物体都统称为器。庄子说,道在万物中,道在屎尿中,这证明古圣人知道,所有器都包含有道,知道使用器可以感悟道,但他们无法使用器直接把道讲解出来,就认为道是无法通过器直接讲解的,这就是古人的最高水平。科学达到使用器直接讲解道的水平,并要求使用器来检验道的正确性,这是已经超过古人认知水平的,所以,想通过形而上学去理解科学,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我讲了什么是形而上学,以及什么是道,什么是器,只要用这些去套所有传统(古典)哲学,就会发现它们全部都是形而上学,都是不能使用器证明的,是同一类,差别只是,有的直接承认,有的不承认,仅止而已。


龙一欧


答:形而上学是一个贬义词句,同形而上位略同!形,指你所面临的环境,你所处的阶级,身份,地位。你的欲望和期待。上,指由心所强行支配你的行为,行动。学,指你的实际行动和真实行为和目标。用通俗的话解释就是,人,不是为了学而学,不是为了奔命而奔命;而是人,被你心中的欲望,欲火赶着,逼着你去学或行动,从而改变你目前所处的生存环境,低下的阶级,身份,地位,不断的向上攀爬,跳跃。这个过程非常痛苦,由不得你自己。至如你学的是否对社会,对国家,对大家有不有用?是不是真才实料?和你的行动和行为对这个社会和国家有不有利?那都无关紧要,尽可以忽略不计,只要对你自己有利,能够改变你的不利,就足够了!形而上学就是一个虚词,尽玩虛的!


zahowu


《中国玄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

“玄”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扬雄也讲玄,他在《太玄?玄摛》说:“玄者,幽摛万类,不见形者也。玄学是中国道教的哲学分支。英文metaphysics(玄学,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来的,由日本学者翻译转入中国,也译作“玄学”。“形而上学”内容上有其“唯心论”的局限性,但提供了一种思维的启蒙。“形而上学”与“客观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科学辩证法”相对立。形而上学与逻辑学是相反的、矛盾对立的方法论。所谓“祖传”是“形而上学”的完整版本!

在逻辑学上,“形而上学”与中国的“玄学”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词项,也就是说,“形而上学=玄学” 。形而上学的定义和玄学相同,内涵和外延完全一样。从逻辑学概念的关系上说,形而上学和玄学具有全同关系

“形”就是外形、外在、表面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是具体的、具象的。

“而”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才”,“就是”、“才是”,“作为”、“当作”的意思。 见苏轼《石钟山记》“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中的“而”就是这个意思。

“而”的本义是面部颊毛或胡须,象形文字,“一,指头顶,下面部分指颊毛或鬓毛”,也指鼻子以下的胡须,“而,颊毛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卷九.而部》。 潮语:“头毛鬃而”,“而掺母尧”,“这个人过而”——就是“而的本义”。

“上学”就是上等的学问,最好的道理,最好的认识论,学习和掌握的根本所在。

“形而上学”就是通过事物的外形或外在联系就足以作为学习和掌握事物本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最好、最顶级的学问。

形而上学(xíng ér shàng xué ),有人解释为,“形而”这个人去上学,“形而”去学校读书了。这样的理解会“激活去世二千五百年”的阿里士多德先生。

形而上学是与唯物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点是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来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彼此孤立,永远不变,即使有变化也在事物外部。

形而上学的意思简单来说是“凭外形就可以做为最好的学问来研究”……(临风)


把茶临风


形而上学这个词在中国是一个熟悉而又模糊的词汇。要想理解还要看这个词的历史。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是哲学和物理学的祖宗,他写过两本书,一本叫做物理学,另一本叫后物理学。他这两本书分别阐述了物理规律和背后的深层次道理,后者其实就是现在说的哲学。他的书被日本人翻译时,取易经的话,后物理学命名为形而上学,形而下学就是物理学。那个时候的哲学也就是形而上学,由于对世界认识水平低,内容是较为低级的诸如元素论之类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哲学内容也丰富了,到了19世纪,古典哲学的思想也充满了机械,孤立的意味。马克思提出自己的辩证主义哲学时,抨击形而上学也就是古典哲学这些特征。由于我国的特殊情况,以及宣教的特殊方式,把形而上学作为了机械,孤立...这些特点的代名词。其实他很像封建这个词,本是一种社会形态的中性词,但现在却成了指代在封建制下一些特征性旧思想的贬义词了。


Muandkamu


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简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