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人说“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这句话什么意思?

宠物物语


很多人听过也都说过“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但是对于“一人不进庙,两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独坐莫凭栏”这句俗语却知之甚少,其实这两句话的大意相似,都是说要时刻保持警惕之心,这是老一辈人留下来的经验之谈,只不过随着老一辈的过世,年轻人的进城,这些俗语越来越被人淡忘了。

第一次听到“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这句话,还是几十年前了。有一年春季连续许久没有下雨,我和邻居小李一起去到地里面,看看井里面有没有水,我们两个趴在土井边,拿着一根长竹竿,往土井里试探,为了听清楚声音还把头伸进去,不知在看第几口井的时候,被大娘看到了,大娘老远喊到:“小飞,你两干啥呢?头往井里伸,不要命了。”说着大娘来到了身边。

我说明来意后,大娘说:“今天先别看了,先给我把这袋刚摘的辣椒扛回去。”走在回家的路上,大娘说:“你们年轻人真是实诚呀,一点都不避讳,要不是我喊你,你是不是准备把这几十口井都看一遍,不是大娘不让你看,最起码也得多找一个人吧。”我回到:“就看看有水没有,又不是什么体力活,哪用得了这么多人。”

大娘一脸严肃,说:“‘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听说过没?多找一些人不是怕你累着,是有人在可以避嫌,咱这都是都是土井,不知道多少年了,边上的土一松,滑下去都有可能,这事还少吗?两个人一起来的,一个人掉下去,你觉得别人会咋想?还有人心隔肚皮,不知道你哪件事得罪了人家,人把你推下井都有可能。”

大娘接着说到:“做任何事都得想着避嫌,‘人不进庙’是说一个人的时候不要到寺庙去,因为寺庙里面有功德箱,有贡品,以前乞丐喜欢躲在寺庙,要是一个人去的话,回头东西少了,你也会有嫌疑的;这‘三人不抱树’类似于三个和尚抬水的事,你也不知道谁有没有用力,这些都是一些老话,对你以后总会有所帮助,你好好琢磨琢磨。”

今天因为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人不进庙,两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独坐莫凭栏”这句话,就想起了几十年前的事,至于这“独坐莫凭栏”是说一个人悲伤的时候不要独自一人倚着栏杆,坐在高处,因为很容易想不开,要是一冲动跳下来,才是真的追悔莫及。农村人的智慧都隐藏在这短短的一句俗语当中,如今在细细品读,还真是受益匪浅。关于这句俗语,你觉得有道理吗?欢迎在评论中留言。


山农老兵


是古人对于人性、生活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


“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是古人对于生活的总结。

一人不进庙

一个人外出投宿千万不要到庙中去,这当然说的是封建社会。因为那个时候寺庙比较多,但是并不知道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寺庙。有的是打着寺庙的幌子,在背后行淫荡之事。

Δ假和尚

在电视剧《少年包青天》中,就有一个这样的寺庙。寺庙上下几乎全部的和尚,都是这个寺庙主持的儿子。他曾经是采花大盗,把女人掳来发生关系。后来想出家做和尚,伪装成领养这些孩子。

明清时期有的寺庙很灵验,求子必得子。是因为女施主求子留宿,丈夫没有生育能力。半夜和尚来非礼,为了名誉很多人选择忍气吞声。也有很多是谋财害命的假和尚。

没什么事,一个人不要出去瞎溜达,世道这么乱容易出事。

二人不看井

为了避免嫌疑,或者是避免别人害自己。万一有人想害自己,推自己一把。掉入深井,不死也是半残。别看现在没有,古代这种事情很多。除了深井外,就是河边、悬崖等地。而有的人想不开要自杀,就你们两个人,万一真的掉下去了,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Δ深井

没什么事,两个人不要瞎出去溜达,出事了百口莫辩。

三人不抱树

抱树其实是说抬树,和三个和尚挑水的道理是一样的。两人都得使劲,因为一个人抬不动。三个人中,很有可能有一个人会偷懒。

还有就是怕被害,如果两个人真的想害另一个。三个人抬树的时候,故意累其中一个人,甚至是把那个人累吐血留下病根。

Δ配图

如果可以,做事多个心眼,到时候被人卖了还在替人数钱。

总而言之,这几句俗语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凡事都要留个心眼,毕竟人心隔肚皮。


史之策


“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 ,这句话是农村广为流传的俗语,是劳动人民从千百年来的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在我看来,是劳动人民对人性的深刻披露,把人心隔肚皮、防人之心不可无等,表达得很贴切,可以说是一针见血。这句话具体总结于什么朝代,已经不容易考察。

整句话应该为: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独坐莫凭栏。简单地说,就是,“独自一个人行走的时候,不要随便去庙里转,两个人的时候不要一个人随便跑到井边去查看,三个人的时候不要一起抬木头或重物;自己一个人独坐的时候不要坐到池塘边沿上”。

这些话不是空穴来风,每句都有其典故和来历,是血的教训。从典故中,人们能够更深刻地领会到这几句话里边的涵义。

一人不进庙。在古代,庙宇常常处在偏僻地方,是坏人躲藏和聚集的地方,一些心术不正的和尚也乘机浑水摸鱼,干起了欺男霸女、伤天害理的勾当。传说在唐朝末年,有一个寺庙的住持见到别人的财物后起了非分之想,于是,就多次谋杀入住寺庙的商人,顺手拿走人家钱财。后来,终于东窗事发,被官府抓捕。从此后,人们就告诫,若一个人进入寺庙时,千万要格外小心,防止引来杀身之祸。

二人不看井。意思是说,两个相识的人在一块时,其中一个人不要随便跑到井边去观看,万一旁边那个人起了歹意,顺手将你推入井中,你连证人都找不到。

据说,北宋年间,有两个人结伴同行,准备进京赶考。其中有一个人不但家底厚而且很有学问,并且随身携带了不少金银珠宝。另一个人对自己赶考心里没底,又担心同伴抢了自己的风头。于是,便怀恨在心,心中滋生了加害同伴的恶意,并且一直寻求下手的机会。当路过一口井时,两人正好也口渴了,于是,想害人的人跑到井边,对同伴说:你看,井水这么清澈,你先喝几口解解渴。同行者没有多想,趴到井边开始喝水。才喝了几口,便被害人者顺势推入井中,很快被淹死了。后来,这件事传开,民间便有了“二人不看井”的说法。这句话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人活在世上,“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二人不看井还引申出了另一种说法,就是,两个人在井边时,如果一个人不小心失足落入井里,因为只有另外一个人在现场,别人评起理来,他会百口难辩,有理说不清。

三人不抱树。是指三个人一起抬一棵大树或其它重物时,不可能每个人都会自觉地齐心协力,总有人会偷懒,出工不出力,给另外的人增加负担和危险。

这个情形如同“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道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揭示了人自私自利,幻想不劳而获,逃避责任的一面。


鸿鹄迎罡


古人有句话:“一人不入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独坐莫凭栏。”这句古话是有什么含义呢?

一人不入庙:庙里都是佛像,有面目慈善和蔼的,也有凶神恶煞、青面獠牙的,再加上庙里烟雾缭绕,一个人尤其是大晚上进去,难免不寒而栗,感觉阴森森的。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庙里多有无良的僧侣或主持,遇到孤身一人想在庙里借宿一晚的,就会趁机敲诈勒索,欺男霸女。

二人不看井:传说有两个读书人结伴进京赶考,其中一人较之另外一人更有才华、更富有,稍逊一筹的读书人因害怕对方比自己优秀而抢了自己的头名,所以一直心存歹意,想杀害他。恰好路上看见一口井,于是招呼同伴来井边喝水,就在同伴低头向井里张望时,他一把将同伴的头按到井里溺死了同伴,并拿着钱财扬长而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避免“背黑锅”,如果一人不慎跌入井里或是自寻短见,另一人终是百口莫辩,脱不了干系。

三人不抱树:也是有一个典故。据说有三个人,其中两人欲合谋加害第三人,于是哄骗他一起去抬树。在抬树的过程中,合伙的两人一人在中间,一人在后面,第三人独自一个在前面扛。就在大树慢慢抬起时,原本应在中间的人悄悄地往后挪,和后面的人一起使劲,将树的重量都压在前面的人身上,慢慢的前面的人不负重压被压垮,五脏受损得了血唠,却还不知是受人加害。

总而言之,这三句话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防人之心不可无。


老照片



“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树”,这是老年人常说的老话,就是提醒人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一人不进庙,就是说,无论男女,最好不要一个人进庙烧香拜神或者是歇脚借宿,在过去,庙里强人歹徒经常出没藏身之处,随身携带的财物容易被歹人盯上,再则,庙里到处都是青面獠牙的鬼神雕像,深更半夜会把人吓出病来。二人不看井,或者说二人不窥井,这个最好理解,就是说在看井的时候很危险,因井台湿滑,如果一个人不小心失足滑到井里,另外一个人解释不清,遭人猜忌或遭遇人命官司;如果有两个人看起来关系很好,但一个人欠了另外一个人一大笔钱,机缘巧合,两个人一起看井,其实欠钱者本无杀人之心,遇见此刻此景,突生邪念,将人推入井中,钱虽然不用还了,但却伤了一条人命。类似这种事很多,比如,还是说的有两个人看起来关系密切,其中一个和另外一个的老婆有奸情,如果这两个人一起去看井,估计后果会很严重。。。三人不抬树,就是说如果两个人能抗走一根木棍,就不要三人去抗,因为人有高低之分,假如是两个高个子抗两头,中间的低个就够不着抗,假如是两个低个抗两头,重量就会落在中间的高个肩上等等,无论怎样,三个人抗一根木棍很难达到平衡和协调。就不讲心术不正的人在干活时如何耍奸使坏了!


老索12


很多俗语都是古人经过几千年劳动、处事而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每句话都有很深厚的含义。

“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后面还有一句“独坐莫凭栏”,细细品来,大多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和“避开瓜李之嫌“之意。

一人不进庙:

首先,古代的庙宇都备有功德箱,像一些香火旺盛的庙宇功德箱的善款也相应丰厚,如一人进入庙宇,最后被人发现功德箱的善款被盗,自己也洗脱不了嫌疑。与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是一种意思。



其次,庙宇里面的金雕泥像大多面目狰狞,舞枪弄棒,一般阳气不足的人进了庙宇,孤零零一个人容易受到惊吓,重则会神志不清。

最后,古代庙宇僧侣出身混杂,人品良莠不齐,比如《水浒传》里的鲁智深就是个杀人犯(虽然花和尚是好人,但也说明古代僧侣门槛极低);《西游记》里好色的和尚;更有甚者《红楼梦》里的老尼姑都做些谋财害命的勾当。如果一人进庙,冷不丁冒出一个狠毒的僧侣,将你一刀毕命,钱财拿走再远走高飞,到时呼呼哀哉。

二人不看井

两人坐在井边观看,容易引发落水事故,比如对方不小心失足落水,或者对方有自尽的念头,一旦出了人命,自己会被作为怀疑的对象,百口难辩。



其次,人心难测,你永远猜不透一个人的心思,即便再好,都有害你的时候。比如《西游记》里的乌鸡国王,原本跟最信任的国师漫步御花园,谁知被推至井底,含冤三年。

朕与那全真携手缓步,至御花园里,忽行到八角琉璃井边,不知他抛下些甚么物件,井中有万道金光。哄朕到井边看甚么宝贝,他陡起凶心,扑通的把寡人推下井内,将石板盖住井口,拥上泥土,移一株芭蕉栽在上面。可怜我啊,已死去三年,是一个落井伤生的冤屈之鬼也!"

三人不抱树

古时候有三个好朋友小王、小刘和小张。来往久后小刘和小张便对小王的娇妻和不菲的积蓄起了意,意欲占为己有。两人便商量法子害死小王。

他们找借口邀小王一起抬树,并让小王抬在前面,到了下坡时,两人约好一齐降低身体,将树木重量直接压在走在前面的小王身上,小王一时没有准备,身体受到极大压力,内脏俱裂,吐血而亡。



其次,还有一种情况是三人抬树,大家都会有偷懒的念头,都不想出力,结果最后树也抬不成了,有种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意思。

独坐莫凭栏

在古代,有一个人拜师学剑,经过日以继夜的埋头苦练,最后他的剑术比其他师兄弟的都要好,大家暗地里很嫉妒,欲除之而后快。

因这个人有练剑后独坐凭栏的习惯,有一次,有人便偷偷锯掉一块栏杆,并以同颜色泥土沾好,当夜,此人练剑完毕又来独自凭栏,不想栏杆一断直接掉入水中溺亡……




此外,一个人独自凭栏容易多愁善感,悲春伤秋,引发厌世的情绪,再看着底下青水碧于天,缓缓流动的水波让人觉得亲近,会不由自主要往下跳,白白失去一条生命。

这是教人防患于未然。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古人总结的俗语都含有深厚的底蕴,虽然具体是谁总结的无据可考,但其蕴含的人生哲学、处事经验可令我们受益一生。


微影悼红


一人在外要谨慎,高门大院莫要进。一入铁门深似海,神秘莫测阴森森。纵有佛祖在高堂,难防脚下有魔鬼。出门好事莫独吞。最好多带几个人。

二人同行要防备。不知他人操啥心,他若存心将你卖,帮他数钱心还喜。危险之处不能去,他若有失无证人,浑身是嘴说不清,事事提防最安稳。

三人抬木心要齐,谨防小人使鬼计,二人联手害一人,十拿九稳不费力。利益面前无君子。作人处处防小人。

典故省略

一人不进庙

一人不进庙,并不一定指庙宇,意思是说,一人出行难免孤独无援,看见深宅大院不宜独入。好事不能自己独吞,小心噎着。有好比一人在外打工孤单无伴,前途莫测。

二人不看井

两人同行无证人,防己防他多留心。我若被害无人知,他若失足我难脱身。

三人不抬树

三人合作怕暗算两人一心害一人,三人同行,难免有时少数服从多数一人吃亏。其中两个人合作起来坑一人的话,冤你也要冤死。

以上三句话就是一个防字,也是人性的法则。防自己防他人,要时时留心,浑身长眼。害人之心不可j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流年似水204840998


经典的道理,需要细细地琢磨。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子,却从没好好品读过其中的故事。

故事是用来说道理的,道理是用来过日子的。希望我们在无所事事的时候,能够想一下经典中所蕴含的一些人生哲学,过高品质的生活。

“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独坐莫凭栏”。这才是完整的原话,原意是用来警醒后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那么这句话有什么典故呢?后世有很多版本的解释,我们就一方面来探讨一下。


一人不进庙:唐朝一个有钱人晚上住进一座寺庙,寺庙住持看见他拥有很多钱财,便为了钱财将其杀害,后来官府破获此案捕获凶手后,这件事情在民间流传开来,也流传到今天,人们便告诫后辈一个人切莫进入寺庙,因为寺庙僧人多有不良之辈,因而见财或见色生出歹意从而丢掉性命。还有一种说法是以前的庙里都有一些较贵重的器皿的,一个人进去有偷东西的嫌疑,为最大程度的避免被冤枉,所以说“一人不进庙”。

二人不看井:北宋年间有二人进京考试,A的成绩要比B好些,而且A还带了很多的钱财,B因为成绩不好,怕A比他成绩好,其次又见钱眼开,便一直便有加害之心。路上一直寻找机会,但一直得不到机会,无法下手,行走间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口井,两人正是口渴之际,他跑到井边,向A招手,A高兴的跑到井边,意欲取水解渴,B突然把他推了下去,B得了钱财,扬长进京赶考。两个人一起看井,如果一个人不小心失足跌入井中,会被误解为是另外一个推下去的,或者一人心生歹意,无法解释,所以说“二人不看井”。

三人不抱树:开封府有甲、乙、丙,关系平时很好,来往久了之后甲乙喜欢上了丙的钱财和老婆,于是合伙谋害他。于是计划三人同时去抬一棵大树,让丙去抬前面,甲和乙一人抬后一人抬中间。三人抬起后,中间之人俏俏的向后颠去,和后面的人同抬一头。丙不知道情况,一段下坡路后,丙被压垮,内脏负伤,不治而亡,死不瞑目,抱树其实指的是抬树。还有一种说法是三个人一起抬树,有一人会有偷懒的嫌疑,所以说“三人不抱树”。

独坐莫凭栏:一个人独坐的时候,容易想到一些悲伤的事情,坐在高处,也容易想不开。


March新媒体



一人不入庙:

故时庙观之中多有不良之辈住持,一个人行路晚间逢庙欲住,无良僧侣见钱财路费,顿起歹心,容易遇害。 二人不看井:有两人同时赶路进京赶考,其中一人比另一人文才略优,并还带了丰厚的盘缠,另一人一路上就心中惴惴,怕同伴抢了他的头名,一直有加害之心。于是一路上寻找机会。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个井台,两人正是口渴之际,他跑到井边,向同伴招手,你看这井水多么清洌,文才之人高兴的跑到井边,伸头观看,不料,无良之人,手按他的头一下按到了井里,无良之人去了心病,得了钱财,扬长而去。 三人不抱树:两人要加害一人,于是创造机会三人同时去抬一棵大树干,这俩人劝被害之人去抬前面,二人之中一人抬后一人抬中间。三人努力咬牙抬起后,中间之人俏俏的向后颠去,和后面的人同抬一头。而且前面之人还看不着,一段路后前面的人被压垮,内脏负伤,得了血唠,还不知是别人加害。

二人不看井:

两个人在一起的话不要看井,两个人的因为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其中一个很有可能会被另一个心怀不轨的人推下去。

所以想要一起看井就一定要先确定对方的真心,确定是不是深深信任。

但个人更倾向于这一说法:二人观井倘若一人失足坠井,另外一个人也是百口莫辩。

三人不抱树:

是不能三个人扛一棵树,三人扛树会有人涉嫌偷懒。

就如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道理是一样的。

瓜田不提鞋,果下不伸腰:这个应该就很好理解了吧,是怕被人怀疑自己有偷盗行为。


笑搞


农村总有人说:“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这句话什么意思?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民俗谚语,采用简单诙谐的语言风格,告诉人们发人深省的道理。初读来觉得浅,仔细想来却也确实如此,这句民俗谚语就是这样,平淡无奇,却包含了对很多人性丑恶的分析,例如贪婪、虚伪、懒惰、狡猾、邪恶等,当然从深层次来看也告诉人们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下面我谈下我对这句话的看法:

第一“一人不进庙”讲的是人性中的贪婪和虚伪,告诉人们做事应该多留个心眼。

在寺庙中会有很多的前来上香的香客给的香油钱和一些贵重物品,所以一个人进寺庙如果庙里丢了东西,就极有可能会诬陷到你身上,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还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寺庙中会有一些假和尚,利用自身在寺庙生活的一些文化话语霸权欺骗一些想生子的女性来与其发生性关系,一些女性碍于面子,即使吃了亏,也只能忍气吞声,一个人前去寺庙的话,就很容易遭受到侮辱,但是两个人的情况就会好很多了。现在这句谚语的实用性则比较差,毕竟好多寺庙都变成了旅游景区,想一个人进去也不大可能。


第二“二人不看井”讲的是人性中的欲望和自私,告诉人们要去防范身边的人。二个人看井就要小心同行的人,因为贪恋你身上的钱财,心生歹意,将你推下井,这样的话即使他杀了你,也不会有人知道是你将他杀害的。换一种说法,假如是你的同行的人自己掉入深井,你作为朋友你应该如何向别人去解释这件事情的发生,又有多少人会相信他是自己掉下去的呢?出于自私和自我保护,一定要留个心眼,以免发生这样的事,百口难辩。所以在现在的工作中大都讲究团队工作,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出于自身的欲望去出卖团队,去陷害团队其它成员。

第三“三人不抱树”讲的是人性中的自私、狡猾和懒惰,告诉人们应该注意均衡责任,小心偷奸耍滑者。想起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三个人抬木头,一人居中,两人居侧,任何一个人位置的移动都会加重其中两个人的工作负担。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本来是几个人做同一件事,总会有人去偷奸耍滑,把原本属于自己的工作压到其他人身上。因为懒惰的本性,所以总能给自己偷奸耍滑找到理由;因为自私,注重个人得失,所以更加懒惰,更加狡猾。任何一个要素的出现,都让你在你生活的集体中面目变得更加让人憎恶。

“人之初,性本善”,在我们第一天睁开眼睛看到这个世界的时候,眼睛里面是如此的澄澈通透。随着一点点长大,自私、邪恶、贪婪、狡猾,逐步占据了我们内心的全部,我们的眼中变得混浊不堪,看的见很多东西,却看不清许多东西。人生而为人,为性善,让我们一起做干净、善意、有力量的人。欢迎关注花开陇上,和有趣的人做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