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寒冬”之下,新能源車憑啥成為“香餑餑”?

車市遇冷,新能源汽車卻表現亮眼。新能源汽車有望成為車市“寒冬”中的一抹陽光。

今年10月,中國汽車產銷分別下降了0.9%和0.6%。不僅沒有上演“金九銀十”的旺銷局面,還拉低全年累計增速進入負值至-0.6%。1-10月,國內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282.6萬輛和2287.1萬輛,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0.4%和0.1%。


車市“寒冬”之下,新能源車憑啥成為“香餑餑”?



這個信號也預測了今年的乘用車市場基本已經註定是負增長。並且多個行業專家也表示,未來中國汽車市場的產量將停止“大步向前”的節奏,負增長或將成為常態。在整個車市遇冷的環境下,唯獨新能源車類別還保持了兩位數以上的增幅。

10月,新能源車銷量再創新高達到了13.8萬輛,同比上漲51%。今年累計新能源車累計銷量已經超過了74.4萬輛。很明顯,新能源汽車才是下一個銷量風口,這也將迫使汽車廠商加快新能源產品的佈局和研發。


車市“寒冬”之下,新能源車憑啥成為“香餑餑”?



實際上,汽車市場進入“寒冬”就像一年有四季一般正常,沒有必要被負面情緒完全籠罩。甚至,市場收緊並不能一味被當做壞事來看。

市場收緊將有利於淘汰落後企業、消滅“蛀蟲”,幫助整個行業變得更加健康,“寒潮”更像市場自身的糾錯機制。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預計產能超過2000萬輛,比全年銷量多出幾十倍以上,淘汰落後產能勢在必行。


車市“寒冬”之下,新能源車憑啥成為“香餑餑”?



此外,市場遇冷也有利於行業的參與者們變得更加冷靜。隨著市場不斷收緊,一些在高速增長時期被忽略的問題被暴露得越來越充分,這有利於企業的自省和改進。市場的下滑,總是由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些外部因素可能無法通過個體的力量改變,但內部問題則應該靠企業自身去克服。降本增效、把握低線市場需求、創新金融政策等等,這些都是企業有機會提升的方面。


車市“寒冬”之下,新能源車憑啥成為“香餑餑”?



除了我國迎來的重大戰略機遇之外,在車市遇冷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車的熱銷與政策的推動不無關係。但是政策支持不會一成不變,補貼力度的退坡將是大概率事件,政策紅利顯然將會向高技術標準的產品傾斜。而更重要的,是將會從生產端聚焦至使用端。在這個政策轉變的驅使下,以市場需求為引導的產業結構調整,其威力將會在未來顯現。


車市“寒冬”之下,新能源車憑啥成為“香餑餑”?



在“寒冬”中才能檢驗出企業真正實力。同樣身處“嚴寒”中,仍有企業跑贏市場,甚至部分企業能夠保持正增長。市場縮緊,實力強勁的企業歡迎競爭加劇,中游企業不斷調整改進。只有落後企業才面臨淘汰,而那些被淘汰的落後者一點也不值得同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