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明英宗朱祁镇的一生?

柳育龙


如果要形容明英宗朱祁镇,笔者可能会用“一生并不光彩的好人皇帝”十一个字来形容。称作为好人皇帝,也只能说好人缘罢了。今天,就来给您说说这位“好人”皇帝——朱祁镇。

遭权臣忽悠,堂堂大明天子御驾亲征成为阶下囚

朱祁镇,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后来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长,明宪宗朱见深的父亲。作为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前14后8的皇帝生涯,倒是让他平添了一些不一样的色彩。

在朱祁镇即位初期,就出现了张太后主政,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担任内阁辅臣,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得大明朝国力鼎盛。但好景不长,一切变故随着三杨去世,太后驾崩,王振崭露头角,走向了滑坡。

19岁的明英宗朱祁镇,从少年天子长成热血青年,正是意气风发,想有一番安邦定国的时候。这个时期,三杨淡出政坛,王振开始专权(于谦楞是斗不了他),而瓦剌部也先大举入侵。于是就有了正统十四年,王振怂恿22岁的明英宗朱祁镇草率亲征瓦剌部也先,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

这个时代有点奇葩,不仅皇帝御驾亲征,连百官都亲自动手打群架

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被俘令京城大乱。郕王朱祁钰临时负责,他一定想不到,第二天朝堂上的百官成了铜锣湾的古惑仔。

在朝堂上,都御使陈益上奏要求诛杀王振全族。这个时候,锦衣卫指挥马顺跳了出来,他是王振的亲信,公然呵斥上奏的官员。

文人出身的户科给事中王竑一码当前。王竑是言官,擅长纸上骂人,想不到拳脚也甚为了得,王竑捉住马顺就是一顿痛打。

想到平时这马顺为虎作伥的行径,他恨得咬牙切齿,还用嘴狠狠地咬下了马顺脸上的一块肉。跑得快的几位大臣也赶过来了,立刻各种拳打脚踢,其他大臣不断加入,大家争先恐后地拳脚齐上。

不多时,大家都停手了,因为锦衣卫指挥马顺已经被活活打死。

群臣还不解气,要求朱祁钰交出王振余党。太监金英立刻派人找来了王振的同党毛贵和王长随,两人刚进大殿,就被失去理智的群臣围住,也是被围殴打死。

也许是这个早晨有点疯狂,把代理皇帝朱祁钰吓得够呛,以至于后来百官拥戴其登基时,朱祁钰前后推辞了九次才同意。

在蒙古当了回好人,回来复辟后成就了历史唯一“一位皇帝两个年号”

朱祁镇在位总共不过十五年,年号却有两个,前一个叫正统,后一个叫天顺。

先说正统朝,差不多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瓦刺犯边,忠臣良将的苦劝不听,朱祁镇偏听死太监撺掇,非要御驾亲征。

朱老板带着几十万人牛气哄哄出了长城,按说既然亲征你就好好打啊,他不,走到半道又后悔了,连敌人影都没见着撤兵。撤兵撤得快点啊,跑还没跑成,让人家围在土木堡包了饺子,稀里糊涂一场混战,几十万大军全死光,连本人都当了俘虏。

还好有个懂事的弟弟朱祁钰和大忠臣于谦来收拾烂摊子,打退了来犯的敌人,同时软磨硬泡让对方放回了朱祁镇。

回来舒舒服服过太上皇的日子倒也不错,可他不消停,拉帮结派培植私人势力,几年后趁着弟弟病重搞了场“夺门之变”。

夺回了皇位不说,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杀掉了功臣于谦。并把当初北京保卫战的功臣们来了个大清洗,掌握朝政大权的全是如徐有贞,石亨,曹吉祥这样的奸险小人。虽然过了没几年,这几个人也被明英宗清算。

朱祁镇之所以要杀于谦,只是为了巩固他的权位清除朱祁钰亲信的帝王之谋

通过复辟重新登位的朱祁镇,首先的问题就是如何确立自己的皇位合法性巩固自己的皇位,毕竟他已经远离庙堂高位8年了,现在朝堂之上的重臣都是朱祁钰在位时提拔的亲信。

如果不处置于谦不但无法震慑众臣,而且不能清除朱祁钰在朝廷的影响,对他的统治极为不利。所以在徐有贞上疏进谏“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后,朱祁镇下了处置于谦的诏书,命曰“杀于谦,抄家产”,并且株连他的家人,一律发配充军。

朱祁镇自己也知道于谦有功无过,对此甚为愧疚,于是在其逝世前特意留下密诏命继位的明宪宗为于谦正名平反。

朱祁镇的人缘到底有多好?被俘虏时,瓦剌首领把他当大爷供着

朱祁镇当俘虏的时候真的人缘很好吗?答案是肯定的,他人缘确实不错。

从堂堂皇帝沦落为敌国的阶下囚,日子本来应当很不好过,然而神奇的是,朱祁镇在瓦剌时却人缘颇好。瓦剌的首领太师也先虽也曾起过杀朱祁镇的念头,后来对朱祁镇却越发客气,时常去看望他,多次特地送牛羊给朱祁镇加餐。到朱祁镇生日那天时,也先甚至大摆筵席,特意给朱祁镇祝寿。

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更是和朱祁镇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朱祁镇在瓦剌时一直住在他的营帐中,他便派自己和妻子的贴身侍女去服侍朱祁镇。当朱祁镇即将离开瓦剌,伯颜帖木儿送别时竟然情不自禁的大哭道:“我的皇帝今日进去了,再几时得见?”这话说的确实是情真意切。

那么问题来了,朱祁镇来瓦剌当俘虏,为何人缘那么好?最大的原因便是利益。

从《蒙古源流》的记载来看,土木堡之变大胜明军之后,由于种种原因,瓦剌方面军心开始涣散,内部不稳。而且之后也先一直带着大军在明朝边境转悠,不仅没怎么占到大便宜,长期行军,连给养粮草都有些跟不上了。

也先心里也清楚,他并没有一口吞掉明朝的实力,所以必须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继续积极备战,另一方面,也要保证与明朝方面谈判渠道的畅通,以谈判求利益。

其次,朱祁镇在瓦剌表现的还是不错的,不卑不亢,沉着镇定,没太丢脸(虏人往来窥觇天容,穆然殊无惨沮)。

待自己的侍从也很随和,吃不完的食物会赐给瓦剌军中其他被俘的明军(饮食所余,多以赐中国被虏者),这么看来表现的也不算太烂,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俘虏,怎么说也比什么徽钦二帝表现的好多了。


刀墓手札


朱祁镇是一个好人,但不是一个好皇帝。

一生两次继位为皇帝,第一次,9岁登基为帝,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诚孝昭皇后)把持,贤臣"三杨"主政。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王振是朱祁镇老师,在他的怂恿下,朱祁镇亲征,发生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被俘虏。

朱祁镇被俘虏后弟弟朱祁钰在大臣的拥戴下继位,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明朝在于谦的带领下北京保卫战打败也先,成功瓦解了蒙古的进攻。后来通过种种努力,英宗回京,随即,景泰帝将他软禁于南宫,一锁就是七年,另外废除朱祁镇儿子太子身份,立自己儿子为太子,可是不幸的是明代宗朱祁钰仅有的儿子不久死去,景泰八年(1457年),明代宗朱祁钰病重,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称帝,改元天顺。

英宗复位以后,还乡团(帮助英宗复位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徐有贞以于谦意欲迎立藩王为下一任皇帝为罪名劝英宗,英宗最终杀害于谦。

之后还乡团内部之间发生争斗,李贤出于正义和对于谦的敬佩,一步一步瓦解还乡团,最终徐有贞被流放充军,石亨和侄子石彪被杀,太监曹吉祥义子谋反和曹吉祥一起被杀,至此还乡团基本覆灭。

朱祁镇一生宠信过小人,比如王振;打过败仗,比如土木堡之变;当过俘虏;做过囚犯;杀过忠臣,不是个好皇帝,但是他应该算是一个好人,他几乎信任身边的每一个人,从王振到徐有贞,再到石亨,李贤,无论这些人是忠是奸,不管什么样的环境下,他都能够和善待人,镇定自若,那些蒙古兵,看守他的人等等,最终都成为了他的好朋友,连蒙古也先的弟弟也不例外,送英宗回去的时候,居然亲自送到不能再送的地方,哭着不愿意分开。另外朱祁镇比他祖先要伟大的一个地方在于,他临死前废除了殉葬制度,明朝自太祖起,就有规定,皇帝死后,后宫需要人员殉葬,朱祁镇的经历(皇帝到蒙古人俘虏到北京皇宫囚徒到重新复位)让他能够深刻理解别人的痛苦。

以上可以看出朱祁镇是一个和善的好人,但是好人注定成为不了一个好皇帝。


江湖皮皮虾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位皇帝,9岁登基,在位一共22年,还有7年的太上皇时间。这7年的时间是被自己的弟弟也就是明朝第七位皇帝明代宗朱祁钰以太上皇的身份软禁在南宫。堂堂的一位帝王,为何被自己的弟弟软禁起来呢?是什么事情使他丢了皇位,最后他能否重新夺回自己的皇位呢?今天我们就说说这位明英宗朱祁镇。


要说这明英宗朱祁镇前半生啊是比较一帆风顺的,出生后没几个月就被他老爹明宣宗册立为皇太子,九岁的时候,他老爸一蹬腿,他就成了皇帝。


这幸福来的比起自己的父亲,爷爷那就轻松的多了,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位置了。由于年龄太小,所以呢国事就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贤臣“三杨”主政。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大明王朝算的上国泰民安。可没过十几年,太后和“三杨”相继离世,这下二十多岁年轻气盛的少年天子觉得到了自己可以一展拳脚的时候了,于是在自己的宠臣宦官王振的挑唆下决定亲征当时北方的瓦剌。


(在这里顺便科普一下,明太祖朱元璋并没有灭亡元朝,只是结束了元朝在中国的统治,当时的元朝最后一位皇帝元顺帝逃到了蒙古漠北继续统治这那里,史称北元。后来北元又分裂成瓦剌和鞑靼)
由于当时明朝的主力军都在外地,皇帝这一时兴起要亲征也来不及调回来啊,于是就在京城附近临时招募组织了一个二十多万的临时军,对外号称五十万大军。为了表示自己决心,就把两岁多的儿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又让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于是大明王朝的这支临时军在雄心壮志的明英宗朱祁镇和自己心腹宠臣王振的带领下,雄赳赳气昂昂的出了北京。


结果呢,天公又不作美,大军没出发多久就开始下起了绵绵细雨,再加上粮草补给也跟不上,等到了大同这地时,明英宗就打起了退堂鼓,但又不想认怂

怎么办呢?这时候皇帝御用的马屁精王振跳了出来

建议英宗朱祁镇绕道去蔚州。王振心里的小算盘拨的那叫一个响亮,蔚州是哪,那不正是我王振老家,你看我把皇上领到我老家来了,我王振这脸那得多有光啊;这面子,我就问还有谁?于是呢,英宗朱祁镇不顾其他大臣的反对,为了给自己的宠臣王振长脸,就又带着二十多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开往蔚州。结果走半道上,王振一想不对啊,这么多军队要是把我老家的庄稼地给踩坏了,这可咋整呀,我爹我娘岂不是要怪我,于是又鼓动皇上按照原路撤军。等大军到了怀来这个地附近时,辎重又没有跟上。于是,王振又让原地驻扎等候。


(这来来回回折腾的,说好的去打“鬼子”呢?)俗话说得好,No zuo No dea,why you try?这二十多万人还没走到怀来城外,就被瓦剌的大军在土木堡这个地方给追上了。结果可想而知,被来来回折腾的这支临时军被瓦剌军来了个一勺烩,英宗朱祁镇这位雄心壮志的“逗比”也“光荣”被俘。自己的宠臣王振呢,则被愤怒的明军给杀了,史称“土木堡之变”。

这下可乐坏了瓦剌人了,明英宗在这群人眼里那比黄花大闺女还要诱惑啊,那简直就是个活宝贝摇钱树么,我想要多少,你明朝还不得乖乖的给我送多少呀。

结果呢,这梦白做了。怎么回事呢?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到北京,可吓懵了朱祁镇的老娘孙太后和媳妇钱皇后,两人开始各种搜刮金银财宝准备赎回英宗

结果在当时以于谦(不是说相声的那个于谦,是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那个于谦)为首的大臣的建议和拥护下不得不让留守北京的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继位称帝来安抚民心,这也就是明朝第七位皇帝,明代宗或者叫景泰帝(艾玛,幸福来的太突然),尊被俘的英宗为太上皇。


这些轮到瓦剌人蒙逼了,带着英宗这个大宝贝到处招摇撞骗一年多,愣是没人理。英宗这一天天的还得白吃白喝的养着,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这不好玩,得,我们不要了,干脆还给你们。于是,跑出去“打鬼子”被俘一年多的英宗朱祁镇被放了回来。

可这就尴了个尬,尤其是他弟弟朱祁钰啊,本来我这辈子压根没机会当这皇帝,可天上突然掉下这么个皇位给我,你说你咋又回来了,我这皇位是还你还是不还你呢?还吧,我这皇帝宝座屁股还没捂热乎呢,不还吧,可这本来就是你的。
想来想去,算了,还是不还了。于是英宗朱祁镇请进南宫软禁起来。这一呆就是7年,这7年咱的这位太上皇可算是明白了啥叫“自己做的死,含着泪也要做完”。

这弟弟朱祁钰也是蛮“关照”自己哥哥的,让人把南宫门锁上灌上铅,所有的食物都只能通过小洞递进去,又怕外面有人联络他哥哥英宗,又让人把南宫外面所有的树给砍了。这可苦坏了英宗朱祁镇,有时连饭都吃不饱,可怜的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些针线活,托人带出去赚点外快贴补家用。


就这么战战兢兢的过了7年,终于是苦尽甘来。


怎么回事呢?原来一帮大臣趁着代宗朱祁钰生病的时候发动政变,拥护英宗朱祁镇复位


这下这位当了一年多的俘虏,7年多太上皇的朱祁镇又重获新生,再次当上了皇帝,这一当就是8年。

明英宗朱祁镇这一生可以说是大起大落,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冥冥中总觉得良心上过不去,于是临死的时候,决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就是废除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始臭名昭著,惨无人道的宫妃殉葬制度。

你丫的历史


朱祁镇是个好人?你开玩笑吧。朱祁镇既不是好皇帝又不是好人。

就说他早年重用王振,甚至是专宠于王振,在御驾亲征这种事儿上是听王振的意见,让几十万大军被耍的团团转,身边的文臣武将的进谏也不听,最终导致土木堡之变几十万大军一朝丧尽,政府班子几乎一网打尽,差点儿让明朝就这么灭亡了,这难道不是他的责任吗?他基本上做了一个亡国之君该做的所有事情。明朝没有灭亡,真的是运气好加臣子给力。这个时候他哪怕像崇祯那样自杀,恐怕都爷们点,但是这个懦夫窝囊废又不肯自杀,就这样被蒙古人抓去了。

被蒙古人抓去之后,仍然表现得毫无气节,居然同意让蒙古人押着去明朝边境关隘要求开门,幸亏是守边将士深明大义没有把他放进来,不然明朝真的要完蛋,天下老百姓就要生灵涂炭,这难道不是他的过错吗?真的是一点羞耻之心都没有啊。

后来回到北京,抛弃在蒙古的妻子儿子,在幽禁期间生了不少孩子,夺门之变本质上夺取的是他亲儿子的天下,然后还害死了自己的亲弟弟。上台后杀害于谦等一干北京保卫战功臣。无论是他弟弟还是于谦都是他救命恩人哎,要不是明朝没有灭亡,他怎么还可能会有利用价值没被杀呢?他这么做,权力欲熏天,甚至不惜杀害救命恩人,真的是狼心狗肺。

他还纪念王振,给也先立祠堂,真是无耻之尤了。也先是穷凶极恶的敌人,王振是千古罪人,就为一点个人的情谊就给他们纪念,真是忠奸不分亲者痛仇者快。这怎么看怎么是个混蛋。他死得晚还能掌权真是老天不开眼啊。


叶子评论


非常和善儒雅的一个人,同时也经历了人间百态,世态炎凉。年幼时的师父兼玩伴王振的愚蠢改变了他的一生,皇帝成为了俘虏。然而被俘后能够用自身魅力令蛮横的蒙古人折服,并结交了一些朋友。归国后体味到了兄弟因权力之争对待自己的苦楚,然后仍能与深爱他的皇后相依为命,其忍耐力与意志力本身已超越常人,虽复位后对自己弟弟的报复有些刻薄,但我想经历了这么多变故的一个人有些许的仇恨也是人之常情,对于他批准的于谦之死我想政治原因一定是大过于感情因素的,是个能够分辨基本是非的人。曲折的经历令他更能去理解别人,临终前废除前朝的苛政也是一例子。一个虽能力并不突出,但气质出众,感情丰富的人 ,和他如果做朋友应该是不错的体验,然而做皇帝就略觉平庸了


我的这十年


由于少年登基在教育和人格教育上有问题,缺乏作为一个皇帝一个政治家所必备的能力方面的教育,缺乏在一个国家在重大事情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变和处理方面的能力,个人能力和政治能力治国能力上不足,在用人方面也有问题,一般少年登基长大成年都不是明君,除了康熙之外,明朝两个少年天子一个英宗一个神宗都是昏君,其中神宗性格人格都不建全,英宗是一个平庸皇帝,胸中没有大格局掌中没有大手笔,英宗不是一个战略家型的皇帝(朱元璋)也不是一个战术家型的皇帝(朱棣),英宗是一个单纯的人但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总得来说是一个平庸天子


少候爷


糊涂一生的皇帝,先是偏信王振造成土木堡之变,大明精兵良将损失殆尽,堂堂皇帝阵前背负奇耻大辱。被放归后,不思悔改,竟然又发动夺门之变复辟成功,推翻了保住北京和大明的景泰帝,杀害最大功臣于谦。连儿子明宪宗都因为大起大落疏于照顾,从小就只信赖信任后来万贵妃一人。


集贤院居士


朱祁钰也是过分了,当了皇帝把他哥哥软禁就算了,还要废除他侄子的太子之位。也许是天意,朱祁镇唯一的儿子死了。


user4489242588657


虽然明朝是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但不得不说,明朝皇帝基本都是奇葩。这里的朱祁镇虽然废除殉葬,但只能说救活了几十人几百人,但是一仗损失二十万大军和无数武器辎重,为了赎回他又花了无数财富,还有杀于谦等等。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只能说他是个昏君


轻武器爱好者


朱祁镇葬送了明朝的军事生命,他导致五十万明军精锐全军覆没,明朝的军官团基本断送了。后来他杀戮于谦,更是恩将仇报,千古奇冤。从此以后,明朝不断被动挨打,东北和西北领土都逐步放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