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菸10大誤區,吸菸的都應看看

戒烟10大误区,吸烟的都应看看

“飯後一支菸,賽過活神仙”“我都這把年紀了,還戒什麼煙?”這些話,我們常能聽到身邊吸菸的朋友說起。事實上,正是因為菸民對戒菸存在的很多認識誤區

1

吸菸不就得個肺癌嘛,我不怕

吸菸會引起血管內皮損傷和功能障礙,累及冠狀動脈及周圍動脈,加速冠心病進程,誘發心絞痛,是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

此外,尼古丁可能加速脂肪分解和(或)誘發胰島素抵抗,導致血脂異常[1]

戒烟10大误区,吸烟的都应看看

2

吸菸跟心血管病扯不上什麼關係吧

循證醫學證據顯示,吸菸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菸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和煙霧中的氧化物質是導致冠心病的主要成分。吸菸造成心血管疾病發病年輕化,使首次發生心肌梗死時間提前10年[2],使冠心病的患病危險增加2倍,使急性心肌梗死患病風險增加最高達7倍[3]

戒菸可以顯著減少心血管發病風險。對於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和控制血壓及膽固醇相比,戒菸能更大程度減少全因死亡的風險[4]。,戒菸是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力的干預措施,其作用僅次於阿司匹林的使用[5]

3

只要通風好,吸菸就沒事

科學證據表明,二手菸不存在“安全暴露”水平。

即使吸菸人數少,房間面積足夠大,二手菸的危害也不能消除。每燃燒一支捲菸所形成的苯並芘(強致癌物)含量,在一個30立方米居室內的濃度超過衛生標準6倍,沒有“安全區”可言。

4

吸菸這麼多年,要有問題早有了,

戒菸又有什麼用?

戒菸永遠不嫌晚。

戒菸2個月,血壓和心率開始下降;戒菸6個月,心血管疾病各危險參數值降低,動脈僵硬度改善;戒菸1年,冠心病發病風險降低50%[6]。戒菸1年後卒中再發危險降低20%,戒菸5年後卒中再發危險降到與不吸菸者相同[7]

5

老都老了,戒菸幹什麼,戒了也沒用

捲菸含有60多種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可導致多種致死性疾病,如癌症、中風及心臟病,不論對老年人還是年輕人均有危害。

所以,在任何年齡段戒菸都可以延長壽命,早戒菸早受益。對於老年吸菸者而言,戒菸可以減少缺血性心臟病、癌症、呼吸系統疾病等諸多疾病的發生風險,大大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6

我就偶爾吸一兩支,不會有什麼危害

吸菸者成癮性的大小存在個體差異,吸菸量小不一定煙癮小。

由於尼古丁是高度成癮性物質,95%以上的吸菸者會成癮。有些人儘管吸菸量小,但如果是長期、規律吸菸的話,日積月累同樣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戒烟10大误区,吸烟的都应看看

7

飯後一支菸,賽過活神仙

飯後吸菸,尼古丁迅速地被吸收到血液,使人處於興奮狀態,出現飄飄然似“神仙”的感覺。

實際上,飯後吸菸比平常的毒害更大,飯後吸菸會使人體的蛋白質和重碳酸鹽的基礎分泌受到抑制,妨礙食物消化,影響吸收。

8

吸菸可以舒緩情緒,緩解壓力,解除疲勞

菸草中的尼古丁可以使吸菸者有一種輕鬆愉快的感覺,同時吸菸這種重複的行為也能夠減輕焦慮,如同吃零食、購物一樣。

但在重複使用中,機體對尼古丁產生了耐受性,即必須吸入更多的尼古丁以達到和以前同樣的舒適感,形成煙癮。最初的壓力和不適也許來自生活和情緒,吸菸後似乎緩解了,但形成煙癮之後,不適和焦慮感則來自尼古丁水平的下降,菸草的作用變成了負性強化,不得不用了。

9

我都戒菸失敗好幾次了,肯定戒不了

不同國家對戒斷症狀發生率的文獻報道顯示,大約50%的戒菸者會出現戒斷症狀[8]

戒斷症狀定義[9]為吸菸者戒菸後出現的各式各樣的症狀,表現為吸菸者戒菸後出現煩躁不安、易怒、焦慮、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心率降低、食慾增加、體重增加等,會對戒菸者造成極度的困擾,是戒菸失敗的最主要原因。

通常會在停用尼古丁一天內開始產生戒斷症狀,在前14天最為強烈,並在停用尼古丁大約1個月後開始減弱,此症狀可能持續長達6個月。

10

我不吸菸體重就增加,我不想戒

戒菸後體重增加是導致戒菸失敗的重要原因。

機制包括心理因素和生物學因素。戒菸過程中體重一般會增加3~4kg。在吸菸者開始戒菸時,要提醒其注意控制飲食,增加運動量,儘可能避免用食物取代對菸草的渴望。

戒烟10大误区,吸烟的都应看看戒烟10大误区,吸烟的都应看看

參考文獻:

[1] HellersteinMK,BenowizNL,NesseRA,etal,Effects of cigarette smoking and its cessation on lipid metabolism and energy expenditure in heavy smokers.J Clin Invest,1994,93:265-272.

[2]Hiroki J,Shimokawa H,Mukai Y,etal.Mycardial infarction in young adults:risk factors an clinical features.J Emerg Med,1996,14-139-145.

[3]Tco KK,Ounpuu S.Tobacco use and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52 countries in the INTERHERT study:a case-conerol study.Lancet,2006,368:647-658.

[4]Critchley,JA.Mortality Risk Reduction Associated with Smoking Cess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nary Heart Disease.JAMA,2003,290:86-97.

[5]Precentive Mdicine 2008:Anualmeeting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Preventive Medicine(ACPM).

[6]Gratziou C.Respiratory,cardiovascular and other physi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smoking cessation.Current medical research and opinion,2009,25:535-545.

[7]Xu GL,Liu XF,Wu WT,etal.Recurrence after ischemic stroke in Chinese patients:impact of uncontrolled modifiable risk factors.Cerebrovase Dis,2007,23:117-120.

[8]Hughes JR.Effects of abstinence from tobacco:Etiology,animal models,epidemiology,and dignificance:A subjective review.Nicotine & Tobacco Research,2007,9:329-339.

[9]心血管疾病戒菸干預中國專家共識組.心血管疾病戒菸干預中國專家共識.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2,10(3):161-16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