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的姐姐為何放棄皇宮生活選擇方城的一座道觀裡終老一生?

劉秀的姐姐為何放棄皇宮生活選擇方城的一座道觀裡終老一生?

公主原本一村姑

在洛陽,提起劉秀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提起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劉秀的這個姐姐名叫劉黃,與劉秀可謂情深意重。

劉黃生於南陽蔡陽(今河南南陽唐河縣)漢朝的宗室之家,只是在她年幼時,家道已衰落。父親劉欽雖當過濟陽、南頓縣令,由於做官清廉,並沒有給家中帶來多少財產。父親死後,家中的孤兒寡母的生活便陷入困境。作為女孩中的老大,劉黃既要幫母親料理家務,又要照顧年少的弟弟妹妹。後來叔叔劉良收留了他們後,劉黃還需幫嬸嬸幹一些家務活,一家人在白河岸邊以耕種為生。所以,生於宗室之家的劉黃,實際上是一個標準的村姑。直到建武元年(公元25年),弟弟劉秀在洛陽稱帝,建立東漢政權,劉黃被光武帝封為湖陽長公主後,才從唐河農村遷居京城洛陽。

劉秀的姐姐為何放棄皇宮生活選擇方城的一座道觀裡終老一生?

公主成就了兩個洛陽男人

如果說劉黃在洛陽還能夠被人記起的話,那是因為她成就了兩個洛陽男人的英名:一位是殺了她寵愛的家奴、削盡她臉面的“強項令”董宣;另一位是拒絕了她的愛情、導致她未再嫁人的宋弘。而她在成就者兩位洛陽男人英名的同時,自己卻留下了驕橫霸道、十分“臉譜”化的面孔,從此開始了愛而不得、寡居一生的淒涼命運。

劉秀的姐姐為何放棄皇宮生活選擇方城的一座道觀裡終老一生?

在洛陽老城東大街臨近民主街南口交叉處西側路北,有一處為紀念東漢大夫強項侯京兆洛陽令董宣而建的祠堂,名曰董宣祠。說的是劉黃以公主的身份進京不久,其寵愛的家奴殺了人,洛陽縣令董宣立即到公主府索要案犯。公主府拒不讓進。董宣只好等待抓捕機會,幾天後趁湖陽公主出門,董宣在夏門亭外攔車,一刀殺了隨行的家奴。劉黃感到皇家尊嚴一掃而盡,又氣又怕。進宮找劉秀哭訴。劉秀也感到臉上有些掛不住,立即傳詔,要將董宣亂棍打死!董宣毫無懼色,據理力爭,並舉頭往宮殿石柱上撞去。劉秀到底是個明白人,知道董宣是忠臣,但礙於大姐的面子,就讓董宣給公主跪下磕頭道歉了事。誰料,董宣骨頭硬得出奇,就是不磕頭,劉秀無奈,讓幾個宦官按著董宣的腦袋給公主叩頭。從此,董宣留下了不畏強權的“強項令”美名,洛陽老城的董宣祠至今仍在被人拜謁。

劉秀的姐姐為何放棄皇宮生活選擇方城的一座道觀裡終老一生?

幾年後,劉黃的丈夫不幸去世。為了安撫姐姐,光武帝打算再為姐姐劉黃找一位丈夫, 便和她一起議論朝廷大臣,暗中觀察她的意思。劉黃說:“宋弘的相貌品德,各位大臣沒有人趕得上。”光武帝說:“我來想想辦法。”後來光武帝召見宋弘,讓劉黃坐在屏風後面,於是對宋弘說:“俗話說地位尊貴了就換朋友,家中有錢了就換老婆,這是人的本性麼?”不料那宋弘卻是一個坦蕩之人,不等皇帝說完,就大義凜然地回答:“我聽說卑賤時的朋友不能忘,共患難的老婆不可拋棄。”光武帝一聽,就明白了,回頭對屏風後面的劉黃說:“這事黃了!”這就是成語糟糠之妻不下堂(糟糠之妻)的典故出處。

劉秀的姐姐為何放棄皇宮生活選擇方城的一座道觀裡終老一生?

一波三折出家路

家奴被當街砍殺,對劉黃打擊很大,弟弟為了自己的統治需要,不僅不給她庇護撐腰,還將“欺負”了自己的董宣封作“強項令”,並予以重賞,讓劉黃一時的確想不開。隨後不久丈夫去世,想再婚又被拒,更使她感到生活了無生趣,於是,年歲漸長的她,萌生了出家的念頭。

湖陽公主出家的寺院為白龍王廟,位於東漢洛陽城南的今伊濱區佃莊鎮黃莊村。

公主出家,非同小可,自然要引起朝野震驚。據說皇帝曾先後三次接其回宮,但皇姑一心向佛,發誓不回,遂言:“要我回宮,六月結冰”。誰知此言一出,感動上蒼。當年六月的一天,氣溫驟降,瞬間鵝毛大雪漫天飛舞,茫茫大地銀裝素裹,白龍王廟內松柏冰柱倒掛。皇姑見此連連感嘆:“有意遁空門,天憐骨肉親!”只好遵旨回宮。皇姑身在皇宮,仍留戀白龍王廟古剎淨土,把皇上賜予的鳳輦和鑾駕均贈予白龍王廟,放在白龍王金身兩側。

劉秀的姐姐為何放棄皇宮生活選擇方城的一座道觀裡終老一生?

黃莊村的白龍王廟是否真的建於東漢時期,已無從考證。在寫《洛陽夾河灘史話》一書時,我曾兩次到夾河灘的黃莊村和白龍王廟內探訪。“六月松柏掛冰”的故事在黃莊村世代相傳,一直流傳至今,至今仍有人確信不疑。村中白龍王廟歷代均有修葺,尤其是明清兩代多次修建,碑碣上有明確記載。據大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甲午中秋重修碑記載:“神武中起封元年以旱為憂,御駕親至……帝敬畏於前後……修正殿五間,廊房六間。大門……”;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重修白龍王廟碑記載:“白龍廟前後殿宇,無不輝煌……”;清康熙三十九年(1774年)一月重修後亦立有碑記,因風蝕嚴重,字跡已難以辨認。從碑文中可以看出其廟宇昔日輝煌之一斑(圖2)。後來,由於水患和戰亂不斷,寺廟年久失修,遂敗落下來。到新中國成立後,廟內水池乾涸見底,但大殿內白龍王塑像左右兩側的鳳輦、鑾駕仍在。“文革”期間,在“破四舊”活動中,寺廟被徹底砸毀,並在原址上建起民宅。到上世紀80年代,村中善男信女又在遺址處修建一座小廟,白龍王廟再續香火,現寺廟遺址面積已達3380平方米。

劉秀的姐姐為何放棄皇宮生活選擇方城的一座道觀裡終老一生?

不過,有一定我曾甚為懷疑。佛教自東漢永平年間才傳入洛陽,白馬寺是中國佛教的第一座寺院,作為佛教廟宇的白龍王廟,其建造時間不可能早於白馬寺。從這一點來說,早於白馬寺的白龍王廟,很可能是一處道家修煉場所,是皇姑劉黃修真入道之處。

皇姑的苦楚誰人知

劉黃家奴被殺,董宣成名;後被拒婚,宋弘成名。皇姑的“不幸”,成就了兩個男人流芳千古。而她真實的面孔與形象,她真實的想法與感受,卻被史書完全屏蔽掉了。

劉秀的姐姐為何放棄皇宮生活選擇方城的一座道觀裡終老一生?

客觀地說,不管是家奴被殺,還是求婚被拒,湖陽公主是有過錯的。前者屬於仗勢欺人、凌駕於法律之上;後者屬於奪人所愛,若強扭此瓜是很能激起民憤的事。擱到現在,這種事情也是網上熱議的題材。但皇姑的苦楚有誰知?歷代修史者,無一人能站在她的角度替她一想。劉黃由村姑到公主的轉變是瞬間的事,但其涵養、境界的轉變卻決非一朝一夕之事。所以,那兩個洛陽男人對她的打擊之巨、“傷害”之大可想而知。這才致使她心灰意冷,決意修道,皈依了道門。

劉秀的姐姐為何放棄皇宮生活選擇方城的一座道觀裡終老一生?

方城煉真宮

據說,皇姑在被皇帝弟弟三次接回宮後不久,還是義無反顧地出家了。最後出家的地方不是在京城洛陽,而是回到了老家唐河和方城一帶,在堵陽(今方城)的一處行宮度過餘生。皇姑將堵陽的行宮改名為煉真宮,意為煉其精神,修真養性,將行宮中數殿改為鬥姆、三清、天爺等殿,供奉道家諸神位。她自己則青衣素裙,頭髮上挽以青巾包裹,從奢華豔麗的長公主,變成了一個修真養性的道姑。 劉黃落腳於煉真宮後,與在京城時的做派判若兩人。她的生活由極度驕奢,變得恬淡簡樸。她的性情也由熱到冷,看透世態與人生,感到什麼榮華富貴、情愛慾望,都如曇花一現,過眼雲煙。自謂“妾心古井水,波瀾誓不起”。

劉秀的姐姐為何放棄皇宮生活選擇方城的一座道觀裡終老一生?

方城縣煉真宮

在當地百姓眼裡,皇姑樂善好施,沒少給方城人造福,因此,留下不少佳話。其實,這正是她作為一個曾經的村姑,回到了原來的狀態。幾年後,劉黃病逝於煉真宮。時劉秀之子劉莊在位,為漢明帝。他尊姑姑遺囑,下詔將劉黃靈柩送至堵陽南百餘里的封邑湖陽(今唐河湖陽鎮)安葬,其墓在湖陽鎮南門外,曾高數丈,至今尚有遺蹟。老家人感念劉黃在方城多年憐貧惜老,救死扶傷,對其緬懷不已。直到今天,方城縣的煉真宮仍香火不斷,人流不止。

劉秀的姐姐為何放棄皇宮生活選擇方城的一座道觀裡終老一生?

方城縣煉真宮

劉秀的姐姐為何放棄皇宮生活選擇方城的一座道觀裡終老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