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黄河水变清,会产生什么影响?

盐荒子孙V


大家好!这是个非常有意思也非常现实的问题,我来谈点看法,欢迎批评。

首先,黄河会变清吗?可能不大。我们常常会把环境变化迁怒于人为因素,其实这不是严谨的科学态度。或许历史学家会告诉我们,中国这块地方几千年来气候经常会发生一些变化。华夏民族发源于黄河流域是偶然吗?不是,是必然。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在几千年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人类生存繁衍,土壤肥沃,雨水丰沛,所以我们的祖先主要在那块区域活动,事实上也是如此。有证据吗?有!我们都知道今天的河南省简称:豫。何谓豫,这里有大象。但是我们知道,大象只能生活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所以至少在宋代,河南是有大象的,也就是说河南可能处于亚热带气候。此外,我们河套地区和新疆也是如此,古代气候与现代不同。黄河为啥为会黄呢?河水夹带大量泥沙,也就是黄河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原因是植被破坏。好了,如果我们能运用现代技术让黄河上游的植被覆盖率提高,那么黄河变清的可能性是有的。

其次,黄河水变清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我认为影响巨大。假设黄河流域的气候不变,也就是气温和降水不变,那么黄河变清会直接造成黄河河床会逐年下降,黄河水流加快,带来的后果是黄河支流供水量逐年减少,自然灌溉农田面积发生变化。与此同时,由于黄河水位下降还会带来黄河沿岸的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土壤环境发生变化。所以,黄河流域不仅不会出现用水改善,反而可能出现更加缺水的严重问题,直接后果是土地的沙化、盐碱化现象更加严重。当然,如果黄河变清,那么黄河入海口的陆地面积也会发生一些变化,而黄河是否会再次变道那就不得而知。假如黄河变道,逐水而居、而发展的黄河流域的城市群会不会出现迁移就更难讲。

我们往往高估自己的力量,其实在大自然面前我们非常渺小。自然似乎具备某种自我修复能力,以达到某种微妙的平衡。当我们拥有更多知识之后应该考虑如何适应自然,尊重自然。当为了生存必须改变自然时,必须遵循自然法则,否则必将付出代价。


庸人良品


黄河水变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现在还不能妄下结论。过去,有一句口号,或者说有一句民谣,叫做“圣人出,黄河清”,于是,我们的一些上面的人就打起了黄河的主意。

水利学家黄万里是黄炎培的儿子,他曾因反对黄河三门峡水利工程而被错划为右派。1955年4月,在相关部门的指示下,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动工。同月,中国水利部召集学者和水利工程师70多人就已开工的黄河三门峡水利规划方案进行讨论。在当时,所有的人都拼命的鼓吹“圣人出,黄河清”,在这种狂热的气氛下,黄万里是唯一反对建造三门峡水库的与会者,并与其他专家在会上进行了七天的激烈的辩论。黄万里据理力争,从多个层面科学论证为什么不能修建黄河三门峡工程。黄万里这样不识时务,给领导带来了恶劣的印象,把他打成“反动科学威权”,撤销了他一切职位,不允许他给学生上课,不允许发表言论。黄万里依然没有放弃真理,又继续给领导上书,阐述他的观点,领导终于恼羞成怒,把他一家都下放到江西劳动,让当地劳改农场对他严加管教。

黄万里去世的时候,他的遗嘱里面全是指导如何治理江河的话,说如果这样做可以少死几万人,对他个人和对家属没有一个字涉及。

黄河的生态环境比较特殊,是逐渐形成的,想一下子彻底改变它,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现在还很难说。是利端大于弊端,还是弊端大于利端,我们还不能随随便便就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还是要寄托于科学的严肃论证。黄河治理,不能牵扯到政治因素过多,而是应该有科学的判断,政治因素过多,就会影响科学决策。

不过,我相信,总有一天,黄河的水是会清的。


怀疑探索者


黄河之所以叫“黄河”,主要原因就在于河水中的大量泥沙。

据当代水文测量,黄河天然年均来沙量约为16亿吨。这么多的泥沙,多来源于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区域。这些泥沙,在中国历史的很长时段内,是让下游民众和各代政府很头疼的事情。就是因为这些泥沙,造成黄河“善淤”、“善决”,“善迁”,给下游附近民众带来无尽的灾难,也让朝廷在治河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

康熙皇帝曾言:“朕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可见黄河泥沙给大清王朝造成的影响。

而如今,黄河泥沙已经不是最大的问题了。水利技术的进步,和环境观念的改变,黄土高原生态治理成效显著,诸多因素使得黄河的泥沙越来越少,“黄河清”已经不是一个罕见的现象了。

如果黄河水变清,对于黄河的水环境还是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的。可预见的影响有以下三条:

1、河口造陆减缓,甚至内缩

如今的黄河河口是在咸丰五年铜瓦厢改道后夺大清河入渤海而形成的。据统计数据,1885——1954年,黄河入海口造陆1510平方千米,1954——1976年造陆548.3平方千米,1976至上世纪末,造陆441.7平方千米。这段时期总造陆面积达2500平方千米。而随着黄河泥沙的减少,河口造陆速度会逐渐下降,甚至会出现河口海侵现象。

2、河床逐渐下切

随着三门峡大坝、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坝区拦截了中游的大量泥沙,虽然这些水利工程会遵循“蓄清排浑”的策略,然而输往下游河道的泥沙依然呈明显减少的趋势。这就会使得下游的泥沙沉积速率小于河流侵蚀速率,下游的河床会逐渐停止地上河的发育,进而逐渐开始下切。

3、河岸冲刷不稳定性增加

黄河下游的地上河确实是自古以来的一个令人不安的因素,或许很多人会认为河道下切是一件好事,然而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黄河含沙量高的时候,冲左岸就会在对应的右岸淤积,反之亦然,总会一岸冲刷另一岸沉积,形成较为稳定的河道。但是泥沙量减少后,河流会两岸同时冲刷,这就会引发河道的变化,使得下游防汛工作压力倍增,以前没有险工的地方,会出现河岸受冲刷的问题,现有的防汛工作,就需要面对诸多的变化。

黄河河堤上的防汛用储备石料——笔者拍摄于2014年夏

黄河开封段的河岸防护工程,挑水坝——笔者拍摄于2014年夏

黄河开封段的河岸防护工程和水文站——笔者拍摄于2014年夏


历史宝藏


黄河水变清,千百年来民间用不相信某件事或者某个争论而作的睹注,现在,睹注似乎赢了。2016年山西吉口和陕西宜川交界处的黄河壶口瀑布千百万年来首次清凉了,河中著名的黃河鯉魚的双眼白眼向天,似乎很不安逸:水中浑浊不清,冲力加速我才能冲过壶口,跃上龙门,随流而下才能进入大海参见龙王修身成精,冲速缓慢泥沙不下,鲤魚们翻着白眼,无可奈何。


千万年来,黄河泥沙输送量约为每年16亿吨,用来堆成1米㐅1米的土堆可绕地球27圈。目前仅输送泥沙不到3吨。为什么?原因复杂,自解放以来,在政府工作下,黄河上游广植林木,几十年来,尤其是现在,肯定凸显成效,上游河段广採沙石,挖掘量沿途人民自己估算,目前政府增加沙石税收不知道意欲何为?是否与抑制採沙有关,小民无法获知。但有一个重要问题,不能、也无法绕过,小浪厎水库和三门峡水库,三门峡水库是五十年代大工程,虽然能够发点电,但是共同面临的淤泥问题,这个令院士、教授等水利大V无法作出令人滿意的解释和解决!黄河水的生态环境,千万年已固化,自然界犹如一个法力无边的精灵操控一切,人类不尊守大自然规律,带来的后果,冷暖自知,自己消化。水清了,大量泥沙淤积上游,特大暴雨极可能掀起巨量泥沙,黄河变成了商业水泥,巨大冲击力下游早己淘空的河床怕不是百万防洪大军能挡住的。总之,究竟祸福如何,只能待那个看不见的精灵一锤定音了。


良人执戟2


本来只想进来看看我们变清的母亲河。可是看到几位专家老师回答,总觉得该说几句。先看看黄河变清前后的图片比较一下:

大家觉得哪个画面更美一些?

其实,黄河水变清,是解放以后,政府和地方百姓多年努力的结果。我不喜欢那些人定胜天之类的口号,可是不敢苟同所谓专家的在黄河流域环境治理上的所谓顺其自然的观点。

长久以来,人们能吃饱饭是第一件大事儿。无节制的开荒种田才导致了环境的急剧恶化,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那么,我们今天的广植林木、退耕还林是不是在回归自然?


这是甘肃退耕还林后旖旎的山水风光

至于河水变清后会产生什么影响,本人的态度是十分乐观的。某些专家的归纳起来无非有几个。首先河水变清会导致冲积平原造地减速。一直以地上河著称的黄河,随着河水变清会对河床下切,地上河将不复存在。河水下切可能引发水患。我先问问,即使存在一些隐患,难道还会比黄河改道更可怕?泥沙沉积造就的地上河,一直就是悬在中国人头上的一把利剑。而且这把利剑不止一次的落下来,所过之处民不聊生。

还有一种观点更可笑。有人说:黄河水变清以后,黄土高原泥沙不能被河水带走,囤积在上游。会造成更严重的沙尘暴,一旦大量泥沙瞬间涌到下游,会造成更加严重的自然灾害。试想一下,河水为什么变清?那是多年环境治理的结果。因为上游恢复了大片的植被。大片植被覆盖的黄土高原,会更频繁的发生沙尘暴?会有大量泥沙突然砸向下游?难道我们要等到黄土高原上所有的泥沙都被黄河带进黄海,我们才安全了?

不管怎么看,这些观点都不像出自专家之口。顺便说一句,我国现在是世界唯一一个沙漠面积在减小的国家。环境治理成果举世公认。

再上几张图,和大家一起感受一下黄土高原经过多年治理,特别是退耕还林后的巨大变化。并向长年甚至终身奋斗在祖国的环保第一线的同胞们致敬!!!


昔日的黄土高原


美景下,是严重的水土流失









谢谢大家的阅读!


白色风车58077361


传说黄河五百年变清一次,甚至还有“千年难见黄河清”的说法。黄河变清如同圣人出现一般不容易,所以流传着圣人出,黄河清的传说。

元惠宗(元顺帝)统治年间,出现过三次“河清”,但是没过几年,到了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八月,明军攻克元大都,元惠宗逃离大都逃回了北方草原。圣人朱元璋解救了中华

明代永乐二年冬的“黄河清”,也是被大肆渲染的一次,事实上朱棣也是个英明神武的皇帝。

此后,雍正乾隆不断出现黄河河的记载李鄂荣先生查到的乾隆五十三年(1788)这一次“河清”,就成为中国历史记载中最后的一次。

现在正处于历史上黄河最长的河清期,所以我相信中华民族会越来越好。


草莓lothar


已经变清了!

黄河洛阳小浪底段。黄河水碧绿碧绿的。比南京的长江水好多了。只看颜色就看得出来哪个清哪个浑。况且那里还养有银鱼,能让银鱼生长的水质能差吗?


行者视野


如果黄河水变清的话,那么整个中国的古今历史都将重新改变。这可不是玩笑话!

为什么说黄河水变清会改变古今历史呢?

因为这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后句改变古今历史也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要是像题主这样动物楞头非要黄河水变清会怎么样呢?



①黄河水变清会发生什么?

古今的一些历史冤案将被洗清。俗话说的好: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然而黄河水变清了,跳进黄河也洗得清了,冤案是不是解决了?里不厉害?


好物优品


先说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一股清水,流经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后,携带大量泥沙奔向东海。这是大自然力的搬泥沙造地运动。黄土高原不断“瘦身”,下游平原河谷地区的土层(古称黄泛区)因泥沙淤积不断变厚。出海口陆地面积不断增加。

由于黄河是中国农耕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成为中国人主要聚集区和粮食主产区,黄河因泥沙淤积阻塞河道而形成“十年九改道”,成为威胁下游生命财产安全和农耕经济安全的“害河”,中国人千百年来耗费了无尽的资金和劳力,不断在下游垒堤筑坝“锁住”黄河,现在形成了河床水面高于两岸平原的“天河”,近几十年来虽再没发生过决堤洪灾。但人无近虑、必有远忧,这条“天河”一旦向两岸倾泄,将会造成灭顶之灾。

黄河变清,意味着它的搬沙造地活动结束,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程度将减缓,黄河两岸用水将清澈实用,中下游河床由于没新的泥沙补充、在河水的冲刷下不断降低,两岸人民的定居安全、稳定生产生活将受益无穷。这些是人类现阶段可直观感觉的好处。因此,让“黄河水变清”,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梦想。

但随着人们对地球生态系统的探秘,地球上任何一种自然力活动,例如地震、火山爆发、周期性森林山火、风沙累积沙漠、漫卷的沙尘暴等,都有自己的奥秘,都有存在的合理性。若黄河停止向下游向大海搬运泥沙,地球生态大环境将有什么缓慢变化?对未来人类生产生活将有什么潜在影响?现在不好作结论!

可以朦胧感觉的负面影响是,若黄河水变清;黄土高原泥沙将更加丰厚,将助长北方沙尘暴的肆虐;黄河停止向下游输送营养黄土,对黄灌区土壤保肥、对农业生产,将有负面影响;黄河填海造地活动将结束,大海将以海水倒灌出海口(山东东营平原)予以“反击报复”。


谌人


这是伪命题!


黄河源头的水非常清,清澈见底,流经黄土高原开始浑浊,那你要看黄土高原的构成,那是西北的沙漠风暴,遇到东南的水汽氤氲,凝结下沉、黄土高原是由易溶物构成的,要不是有壶口瀑布冲击势能,足够的水量冲击河道,黄河早不知被泥沙满堵四溢成什么样子了。要让黄河水变清,不是黄土高原种满绿树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你要搬来多少石头造梯田,减少水流冲刷。但帆布水泥蜂巢坝技术将改变这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