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什么人最可怕,我觉得有才无德肯定能占据一席之位,而郭松龄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可是很多时候野心都是被一点一点地驱使起来的,而郭松龄的倒戈反奉,跟张学良的放纵时分不开的。
郭松龄,机敏狡诈的郭鬼子,早年曾经追随过孙中山等人参加革命,深受三民主义的熏陶,回到奉天后任东北讲武堂的武术教官,在这里偶然结识了张学良,张大公子和张作霖不一样,张学良这个人说到底还是有些理想主义的,因此他也十分佩服和敬重郭松龄这样深受过革命主义影响的。但是张作霖不一样,张作霖这一代的老军阀们,并没有家国概念,只有利益和地盘。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张作霖的股肱之臣,杨宇霆,这个在奉系内部和郭松龄水火不容的小诸葛。从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张学良掌权后立即东北易帜,而杨宇霆坚决反对就可以看出来,杨宇霆能在张作霖时代得到重用,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试想一下,张作霖若不被炸死,会主动东北易帜,令国家统一吗?不会。宁愿媾合日本人玩自立,都不会在东北悬挂青天白日旗。而杨宇霆,也是这样的想法,所以,杨宇霆拒绝东北易帜的留影合念,他的心腹常荫槐更是拒绝在公馆内悬挂青天白日旗。
杨宇霆,是张作霖的股肱重臣,但是到了张学良时代,他就必须死,其根本原因还是道不同难以为谋,他打心眼里就是看不上张学良这个二世祖的。同样的,郭松龄能和张学良亦师亦友,那他在张作霖时代,就只能备受冷落,因为心狠厚黑的张大帅,也同样看不上一个满嘴为国为民的理想主义者。因此郭松龄要么等张学良掌权后权倾东北,要么就倒戈反奉(至于他为何选择了第二条路,我们稍后再说)这是奉军内部新老两代权利交接时,张作霖和张学良这两个人的三观不同所造成的差异。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种不同的意识其实也无可厚非,但关键是郭鬼子这个人,有理想有想法,再加上张学良对他的盲目重用,不知道加以任何的威慑和驭人手段,使得这个人徒增野心。
第一次直奉战争,张学良和郭松龄带领东路军第二梯队在山海关狙击战,成为了奉军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唯一的胜利,张作霖更是因此方能安然退回奉天。那年,张学良虚岁23,也是第一次参加战争,从后续张学良的军事天赋可以看出,这场战斗大概真的不是这个张大公子这个花花公子指挥的,那指挥这场战斗的只能是郭松龄。
郭松龄是陆军大学毕业的,奉军内部也有不少陆大毕业的,逐渐形成了一个派系:陆大派。而因为和张学良的关系,郭松龄也逐渐成为了陆大派的代表人物。而此时,奉军内部分为三个派系:以张作霖的结拜兄弟,汤玉麟张作相等人形成的老派,在奉军内部位高权重;还有就是以郭松龄为首的陆大派,和张学良尤为亲近;还有就是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都有留学日本士官学校的背景),是张作霖的股肱之臣。
而郭松龄和杨宇霆的矛盾,差不多就是奉军内部新老两代权力交接时,由于意识不同而产生的矛盾。而升级这个矛盾的,就是第二次直奉战争大胜后爆发的地盘之争。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和张学良的第三军,和姜登选韩麟春(此二人皆是士官派的中坚)的第一军联合击溃直系主力获得胜利。大胜后,张作霖预先想要郭松龄去接管安徽,姜登选接管江苏,这样陆大派和士官派正好平衡。谁知杨宇霆此时跳了出来,想要江苏,结果姜登选就去了安徽。
郭松龄,自以为功高未赏,可是张学良把七万精锐交给了他全盘处置。而且,郭松龄退出关内先稳定发展东北的政策也被张作霖忽略,而不久之后,杨宇霆姜登选二人又将江苏安徽两地丢失,令郭松龄大为光火,此时其实已经表露出对张作霖的不满,想要倒戈反奉的心思了。
可是,张学良这个二世祖,并没有在意。
最后,将这个矛盾彻底激化的,是张作霖想要付出一部分代价,以得到日本人的军火支持,和南方的北伐军开战,这令郭松龄这个深受过三民主义熏陶的理想主义者,彻底走上了倒戈反奉的道路。这也就明白了,为何郭松龄不等张学良掌权后,再去施展抱负,大概在郭松龄的眼里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吧。
没有张学良的放纵和盲目信任,倘若张学良驭人手段再高明一些,郭松龄也不会因为一时的赏罚不明利益不均就心生怨恨,听闻张作霖为了和南方北伐军交战去亲日,这只不过是内心怨恨爆发的催化剂罢了。他是陆大派的代表,和张学良亦师亦友,更是奉军内部掌握七万大军的高阶将领,明明有的是机会和方式去争取改变这一切,但是他并没有,反而选择了一种最激烈的方式,站在道德的制高点,高举你是卖国贼我是为民除害的大旗,去麻痹自己作出此般忘恩负义的事情,反而觉得是理所应当。
带着张家的七万精锐,吃着张家的饭,打着张学良的名义,去推倒张家。甚至说,姜登选这个士官派的中坚,心中感念毕竟袍泽一场孤身力劝郭松龄,竟然都被郭松龄枪击活活闷死在棺中!
由此可见,一个人有才无德,又行事偏激,偏偏还有想法和信仰的话,那大概就是一颗炸弹。
郭松龄的倒戈反奉,张家父子的节节败退,为求保命不惜以签订丧失东北主权的密约向日本人借兵,事后张作霖公然毁约留人话柄,日本人觉得张作霖太过跋扈便谋划了皇姑屯事件。
张作霖重伤惨死,张学良仓促掌权,新老两代权利交接太过突然,而郭松龄的倒戈又令张学良在奉军内部成为了一个笑话,众多亲信班底更是在倒戈中损失惨重,无威望无亲信无势力,根基羸弱。虽然张学良掌权以后立即东北易帜和北伐军止战,又杀人立威,大小军阀抱团取暖拥立少主令日本关东军不敢轻举妄动,可毕竟张学良无论是手腕还是威严还是厚黑,作为一个决策领导人而言,他都跟他老子差了不是一星半点。曾经张作霖时代的奉军,这只东北虎,最终也不可避免的走向败落。
木剑温不胜
这个问题,最搞不懂的也许是张作霖。
按照张作霖的逻辑:一个人对我好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怎么可以背叛?所以,郭松龄发动兵变叛他,大老张气得不行,当众骂道:“郭鬼子哪那个鳖羔子,到沈阳来,打个行李卷,有两个茶碗还有一个没把,小六子说他是人才,能吃苦耐劳,我一次就给了他两千大洋,给他安家……”
郭松龄为何恩将仇报?
郭松龄夫妇死后暴尸被群众围观(图注)
简单说4个字“拥少反老”——拥立小六子,反对小六子的老子。郭松龄专门写信给小六子解释过:“公待龄以恩遇,龄报公以忠诚。”
郭松龄说这话不是虚伪,而是真心。如果他造反成功,把张作霖搞倒了,不会取代张家自立,而是拥立少帅。可惜,郭松龄很傻很天真,你一个部下,怎么可能让张家父子反目?
郭松龄兵败身死,被张作霖公开暴尸几天,还拍了照片散发全军,以警告那些不忠之人。这样的结局,几乎是注定的。
脑洞大开的历史
郭松龄本身就是个颇具野心的人物,据有关介绍郭相貌冷峻,性格偏激,不拘言笑。虽号称郭子仪后人,但实际他的出身低微。虽然有才具,但在军界混了很多年没成气候。后投奔奉系,得遇张学良方得一展才具。
张作霖在郭松龄造反失败后曾骂郭:“郭鬼子这个鳖羔子,到沈阳来,打个行李卷,只有两个茶碗还有一个没把的。小六子说他是个人才,能吃苦耐劳,我一次就给他两千块大洋,给他安家。那时候他感激的把他妈给我当老婆他都愿意。
其实绿林出身的大帅张作霖开始就不太喜欢郭。据东北军老人回忆:“郭氏为人刚愎自用,作风跋扈专断,不为张作霖所重,独赖张学良多方向其父讲好话,终于使郭得以畅行其意志。”
郭松龄之所以起兵反张作霖大致有这么几个原因:
1,其本身有才具,也有一定抱负。其夫人的支持也不可忽视。
2,郭虽受张学良重用,尤其入关作战战功极大(一二次直奉战争中只有张学良郭松龄部屡建大功),但最后却总被别人摘果子(当时按照功劳拟以郭出任安徽督军,但被姜登选获任)。郭内心极其不满。
3,张作霖想凭借东北支持,举东北一隅之力问鼎中原,做北洋政府领袖。郭则主张退出关内,发展东北经济,保境安民。不为张作霖所喜。
4,郭与张作霖手下红人杨宇霆关系恶劣,相互抵牾。杨宇霆对郭极尽排挤之能事。
5,郭与冯玉祥的私下联盟加强了其信心,但没想到老冯他们太不给力。
综合以上因素,郭是准备取张作霖而代之,从他随着战事顺利说的话就可看出。开始说起事目的是让老帅退位,推少帅上位;后来公开表示请张学良出国学习一段,自己代理几年,一展经纶抱负。但没想到张作霖在日本人支持下反败为胜,但也埋下了张作霖被炸的种子。
郭被平息后,张对日本人要求履约的催促拖三推四,最终被关东军炸死。某种意义上说,郭间接促成了张作霖之死,更间接改变了东北局势。
设若郭不起兵,张作霖不死,东三省不会很快形成被日本占领的局面。张学良也曾表示:若茂宸在,局势不至于此。某种意义上郭也是改变东北历史的人物之一。
赵燕云
能造反的人,自然不是软蛋熊包,手里没点家底儿,也干不成事儿。郭鬼子落难之际投奔了张作霖,羽翼丰满了以后,反倒跟老张真刀真枪地干了一场,只是由于队友老冯不给力,加上日本人从中阻挠,最终失败了。
按照传统思维,郭松龄无疑是吃里爬外。但深究其来,这事儿还挺复杂。郭松龄早年间,是个激进的同盟会会员,还曾参加过护法运动。不过,早年间都不太得志,最终辗转到了张作霖手下。
按照张作霖事后的一阵痛骂来讲,初到老张阵营中的郭松龄,确实很惨:
“郭鬼子这个鳖羔子,到沈阳来,打个行李卷,有两个茶碗还有一个没把的……那时候他感激得把他妈给我当老婆他都愿意!”——张作霖骂郭松龄语但虽然如此,郭松龄当的还是国民政府名下的官,这一点郭松龄一直都这么想。他觉得,民国了,民主了,张家再有势力,也是国民政府的部下。所以,他与张作霖奉行的那套“关二爷”的旧思想,并不合拍。
郭松龄不满意的关键点在于,张作霖重用杨宇霆等人,觉得冷淡了自己。当时他怀着怨气被派到日本办事,又得知张作霖秘密与日本方面谈判,有出卖国家利益的事实。所以,回国后就联络各方准备反张。
当时愿意跟郭鬼子一块干的,还有冯玉祥、李景林。不过,这两个队友虽然给郭松龄长了不少胆子,但关键时候没起到啥作用。后来,李景林在老婆孩子的劝说下,不反了,而老冯则跑天津去抢地盘。留下郭松龄单方面与张作霖交战,最后张作霖在日本人的暗中帮助下,平定了郭松龄的叛乱。
总结下郭鬼子起兵的原因:
他脑子里感激张作霖,但一直觉得自己是国民政府的官,尤其对张作霖与日本秘密谈判不满;
冯玉祥、李景林等人答应地很爽快,三个人还描绘了一个美好的蓝图,使得郭鬼子觉得自己势力够了;
论军事才能来讲,郭鬼子足以同张作霖一战,一般人还真不是他对手,只是他忽略了日本会插手此事。
碣石樵子
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坐拥30万东北军,以及富饶的东三省,在军阀混战中每每占据上风,自郭松龄举兵反奉后元气大伤。
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奉军内部分歧严重,矛盾重重。以张作霖绿林时期的兄弟张作相、汤玉麟等人为代表的老派思想老旧,有勇无谋。以杨宇廷等人为代表的“士官派”(日本士官学校留学生)深得张作霖器重,主张进攻中原,并借此打压郭松龄所在的“讲武派”(东北讲武堂)。而郭松龄本人深受孙中山思想影响,主张固守东北,安稳民生,想要打造一个民主的东北。得到了张学良的支持。
恰逢张作霖交给他五万精兵镇守东北门户,郭松龄野心膨胀,联合冯玉祥等举兵反奉,一直打到奉天城外,张作霖迅速做出反应,指使日本关东军从旁打击。郭松龄不敌,被捕后枪杀于老达房,其轰轰烈烈的反奉运动宣告终结。
张作霖平叛后,还曾效仿曹操笼络人心:张作霖宴请军中要员,酒至正酣,手下人抬来一个箱子声称内部含有郭松龄与军中一些人秘密来往的书信。众人吓得不敢吱声,张作霖大手一挥命人当场烧毁,其谋略可见一斑。
由此可见,年纪轻轻的郭松龄怎么可能打的过老奸巨猾的张作霖呢?
(我是吃货,为酒代言,回复必精品)
酒仙
郭松龄之所以起兵反奉,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奉军大获全胜,郭松龄可以说立下首攻,因此深得张作霖父子的赏识,尤其是张学良,很倚重郭松龄,视郭松龄为知己,可正因为如此,郭松龄开始自身膨胀了,觉得得到的太少,和奉军老将们关系都不好。
第二,郭松龄受到了冯玉祥的蛊惑,在当时郭松龄手握重兵,而且掌握着奉军最精锐部队,因为郭松龄也成了各派军阀拉拢的对象,尤其是冯玉祥,冯玉祥本身就是有名的倒戈将军,在当时毫无信义可言,为了让郭松龄起兵反奉,甚至让夫人出马去游说郭松龄的夫人,说什么张作霖已经老朽不堪,只要郭松龄起兵,冯玉祥就起兵配合,在重利诱惑下,在加上夫人韩玉秀吹枕头风,郭松龄终于答应起兵叛乱,可是郭松龄就没想想自己何德何能啊能做东北军统帅,不出所料,郭松龄最后兵败身死。
最后多说句,郭松龄反奉后果非常严重,因为郭松龄部是当时东北军最精锐部队,结果在内讧中全军覆灭,而东北军其余各部也受到重创,而最后得利的是日本人。
不得不说郭松龄政治上就是太年轻了,结果被冯玉祥耍了,冯玉祥始终也没起兵,就站在一边看笑话,而郭松龄失败后连带着夫人一起丢了命。
如果郭松龄成熟些,能看出中国的敌人是日本,那就不会受冯玉祥的蛊惑,如果不起兵叛乱,那九一八事变时张学良或许有胆量与日军一战,当然这都假设了。
天宇的文史情怀
1925年郭松龄通电全国联合西北军冯玉祥和李景林以拥护张学良为总司令,讨伐杨宇霆,逼大帅张作霖下野,指挥其属七万奉军精锐在滦洲起兵一路北上,郭松龄反奉的原因
派系之间的不和
郭松龄属于“陆大派”,主要分为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主要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主要有常荫槐、韩麟春、姜登选等人和老派,老派主要是当年和张作霖起家的绿林前辈,代表人物有:张作相、冯德麟、汤玉麟、张景惠、吴俊升,以及张宗昌、马占山等人。其中杨宇霆一直以来都受张作霖的重视,曾经联合徐树铮为奉系抢夺北洋政府购买的价值1800万元的近3万条步枪,也是为奉军做出了卓越贡献,后与一直与郭松龄不和,到处为难郭松龄,但是杨宇霆虽然军事才能比不过你郭松龄,但是作为大帅的左膀右臂在奉军内部一直声望很高,还喜欢搞自己的圈子。
第二次直奉战争分脏不均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张作霖打败奉军军阀吴佩孚,也使得直系军阀完全退出了民国军阀割据时代,大局入关,接手北京政权,地盘也一直扩大到了江苏,奉系实力也达到了顶峰,到了分地盘的时候,郭松龄所属部队战功显赫,两次奇袭九门口,为奉军的胜利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本来是打算给姜登选坐江苏督军的,郭松龄坐安徽督军,但是后来杨宇霆也要来江苏,张作霖只好让姜登选去了安徽,到头来郭松龄什么也没捞着,这件事郭松龄也一直心存不满,后来杨、姜因丢失江苏和安徽,便说道:“东北的事都叫杨宇霆这帮人弄坏了,安徽、江苏失败,断送了3个师的兵力,现在杨宇霆又缠着老帅,给他们去打地盘子,这个炮头我不再充当了。要把东北事情办好,只有把杨宇霆这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赶走,请少帅来当家。”
日本访问
1925年10月初,郭松龄与其夫人作为奉军的代表去日本访问,在日本郭松龄更是得知张作霖要大批购买军火,准备要和南方的国民革命军决一死战,郭松龄早年也跟随过孙中山先生,一直向往先生的“三民主义”,觉得张作霖这种行为必然会阻碍国家统一,危害国家发展。
思想超前
前面也说过郭松龄以前也是参加过同盟会的,其思想与杨宇霆的“士官派”不同,杨宇霆一直和老帅想的一样,想借助日本入主关外,而郭松龄一直想停止内战,大力发展东北军维护国家权益,郭松龄也和老帅说过,停止内战,大力发展军工教育,意思就要张作霖别再想关外的事了,把自己地盘把把好。可是老帅也并没有予以采纳,其实在当时那个军阀混战的大环境下,张作霖也是迫不得已,作为一个中国人也不愿意打自己的同胞,而在张作霖的统治下,大帅行走与日本沙俄两大帝国之间,在缝隙中生存,大力创办教育,更是创办了在亚洲地区第一的兵工厂,虽然郭松龄还是个有民族主义的精神的将领,但是为人还是心胸狭隘,和老帅还是比不起来的,个人见解,如果不是郭松龄不倒戈,也不会一直带来老帅和日本签署协议,请求关东军阵压,再到最后因为老帅与日本人赖账,日本人意识到张作霖已经做不了自己在东北利益的傀儡,而发起的“皇姑屯事件”使得东北在张学良接受后,使得内部关系更加复杂。
中外历史奇谈
战争艺术001为您解答。
郭松龄反张作霖,本质上是奉军内部派系矛盾激化的结果。
按照社会学家的分析,一个团队如果多于9人,就必定会分派。所以,派系在组织内是无所不在的,派系斗争也是不可避免的。奉军内部大体上分为三派:元老派、士官派、陆大派。
元老派是跟张作霖一起打天下的老哥们,包括吴俊升、汤玉麟、张景惠、张作相等。这帮人在改革中被杯酒释兵权,但由于德高望重,所以常常被请出来压场子,负责教导和协调下面的人。
士官派以杨宇霆为首,骨干多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由于杨宇霆是老张的头号心腹和头号智囊,且掌握军队,所以士官派很得势。
陆大派以郭松龄为首,骨干多毕业于中国陆军大学和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的。由于郭松龄和张学良极其亲密,所以郭松龄掌握了奉军最精锐的部队。
杨宇霆和郭松龄才干相当,但是两人性格上都有很大的缺陷。杨宇霆专横跋扈,恃才傲物;郭松龄人心胸狭窄,刚愎自用。
杨宇霆仗着张作霖的宠信,在奉系内颐指气使,有时连张学良都不放在眼里,刚别提郭松龄了。而郭松龄呢,也看杨宇霆很不爽。性格冲突交织着利益冲突,所以两人关系势同水火。
郭松龄为什么对张作霖有恨呢?总的来说有两点。
首先是三观不一样。
郭松林是军校的高材生,学得多,懂得多,是一位有新思想的军官。
在中国,有新思想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尤其是与指导思想相违的新思想,很可能会犯政治错误。郭松林受新思想的熏陶,思想境界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追求共和,主张民主革命,是孙中山的粉丝。
张作霖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呢?封建思想,绿林思想。所以,郭松龄和绝大多数奉军将领尿不到一个壶里。
在这样的三观指导下,郭松林非常反对军阀混战,自然的也反对张作霖入关称霸。
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郭松龄曾劝张作霖:东北够我们干的了,而且这次打败了直系,我们已经报仇雪恨,如果再挥军南下,胜利了我们会成为众矢之的,失败了老帅你会很没面子,不若回去搞建设,积蓄实力,等待机会统一。
对于郭松龄的建议,张作霖很不以为然:吴佩孚都倒下了,谁还能阻挡我?杨宇霆也强烈反对,他在张作霖身边当丞相当腻了,想在富裕的南方弄快地盘过过土皇帝的瘾,所以强烈怂恿张作霖入关。
其次,是个人方面的原因。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军内部开始分赃。由于郭松龄战功最大,按照老张的想法,江苏分给姜登选,安徽分给郭松龄。郭松龄对这个方案表示满意,不料杨宇霆插了一脚,他说他想去江苏锻炼一下。
杨宇霆
杨宇霆是老张最亲密的战友,老张当然不会拂他这个面子。于是,杨宇霆去了江苏,姜登选去了安徽。那郭松龄怎么办呢?凉拌。
老张说了:我的江山以后都是小六子的,小六子和郭鬼子穿一条裤子,到时候不是什么都有了吗?
郭松林行李都准备好了,就等着走马上任,没想到事黄了。不仅丢了地盘,还丢了面子。更合况,郭松林也不是心胸宽广之人,越想也想不通,越想越郁闷。
承诺,这年头谁相信承诺啊,未来是什么样,只有天知道。
杨宇霆和姜登选很快就被孙传芳给赶回来了,这时,张作霖竟然又出了一个昏招:郭鬼子你不是能打吗?去,去给我打孙传芳,把江苏和安徽夺回来。
郭鬼子听到这个消息,差点吐血,天空中立马飘过一万只羊驼。这就好比小三挖了你的墙脚,然后小三被踢,最后有人要你出来调解原配和小三的关系。
最后一件事彻底激起了郭松龄心中压抑已经的怒火。
1925年10月,国民军和奉军都派代表到日本观操,国民军的代表是韩复渠,奉军的代表是郭松龄。郭松龄偶然得知张作霖欲与日本签订密约,换取日本的军火支持,用来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
郭松龄想都没想就把消息告诉了韩复渠,同时强烈的谴责张作霖卖国,引狼入室。表示自己是一名中国军人,而不是个人走狗,绝对不会同意张作霖进攻国民军。
冯玉祥正被奉军的强大压力搞得焦头烂额,听到这个消息,万分高兴。冯玉祥明白,奉军内部有矛盾,可以好好利用。于是,冯玉祥和郭松龄渐渐发展成了同盟关系。
之后,奉军杂牌李景林也加入了这个联盟。郭松龄、李景林、冯玉祥反奉三角同盟形成。
以上是郭松龄反张作霖的动机,以下是反对张霖的实力。
郭松龄掌握着奉军最精锐7万部队!
按理说,最精锐的部队应该由张学良来统帅,事实上也确实是张学良统帅的,只是小张兴趣比较广泛,不怎么管事,所以管事的就是小张最信任的郭松龄。和李景林冯玉祥结盟后,郭松林解除了后顾之忧,接下来,就是行动了。
郭松龄早就在张学良面前表达过对张作霖的不满,他说张作霖思想陈旧,被一群小人所(杨宇霆等)蒙蔽,连连征战,穷兵黩武,这样很不好。他建议逼老张退位,让小张上,不要打仗,一心一意在东北搞建设。
张学良以为郭松林在开玩笑,或者只是说说而已,发泄一下心中的不满,没想到郭鬼子真的干了,动作还这么快。
1925年11月20日,张作霖突然电召郭松龄回奉天。郭松龄以为自己的反奉活动走漏了风声,决定提前起事。两天后,郭松龄在天津连发三个通电,意思很简单:反对内战,坚持和平;老帅退位,少帅上位;清君侧,罢免杨宇霆。
张作霖和张学良
由于此时奉军已经很不得人心了,所以郭松林的通电发出后,得到了全国各界的声援。冯玉祥通电要张作霖下台,李景林通电要张作霖下台,广东的国民政府通电要张作霖下台。
郭松龄很有指挥才能,军队也是精锐,加上有强大的盟友和搞突然袭击,所以进军很顺利,进军目标是沈阳。
11月28日,郭松龄占领山海关。
张作霖此时在干什么呢?他什么也没干,整天躺在炕上抽大烟。这倒不是因为他很淡定,而是因为他不知道做什么好了——惊恐不安,不知所措,只能抽烟安神!由于精神处于奔溃边缘,老张索性当起了甩手掌柜。
唉声叹气抽自己的嘴巴子,骂天骂地骂小六子。能解决问题吗?不能。
装死无益,只能直面惨淡的人生了。
支持张作霖的军队都太远,远在黑龙江和吉林,为今之计只有求和,求和不成也可以拖延时间,为援兵争取时间。
按照通电要求,老张先罢免了杨宇霆,然后让张学良劝好基友杨宇霆息兵罢战。郭松龄决绝。无奈,老张只得硬着头皮讨伐郭松龄。
郭松龄的下一个目标是锦州,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顺利。
12月1日,直隶的李景林背盟,宣布归附奉系。与其说李景林背盟,不如说是冯玉祥背盟。冯玉祥这个人笔者在中原大战的时候详细的介绍过,这里就不细说了,大家只需知道一点,冯玉祥是倒戈将军,背叛达人!
冯玉祥的国民军
冯玉祥的地盘在西北,比较穷,而且由于深处内陆,进口武器很不方便,所系冯玉祥对直隶很有兴趣,直隶比较富庶,而且有又出海口,一举两得啊。
之前老张实力强大,冯玉祥不敢轻举妄动。现在老张内乱,不趁火打劫,对得起军阀的职业道德吗?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冯玉祥大举进攻李景林,想把李景林赶到出直隶,赶回东北。李景林不是国民军的对手,被逼的走投无路。
此时,李景林的老母和老领导许兰洲也劝李景林,不要吃张大帅的饭,砸张大帅的锅,不厚道。李景林权衡再三,决定背盟。
郭松龄(剧照)
李景林背盟之后,郭松龄的处境急剧恶化,盟友瞬间变敌人,腹背受敌。不仅如此,李景林还扣留了郭松龄在天津的钱款和六万套冬装。东北的12月,没有钱,没有冬装,你试试?
此时,老天也很不给面子,12月2日,辽西下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风雪······
苍天啊,你有没有搞错啊?
张作霖得知此事后,绝望的双眼中再次闪烁光芒:天助我也!这仗不用打了,拖都可以拖死郭鬼子。于是,他命令:沿铁路线阻击郭松龄,坚持就是胜利!
郭鬼子是一名精明能干而且有信仰的军人,岂能被一场风雪阻挡?他先派亲信魏益三率部进驻山海关,防止李景林抄后路,然后率领大部队继续进军。12月5日清晨,郭松龄利用大风雪的掩护,从结冰的海面绕到连山(今葫芦岛市连山区)侧后,奇袭连山奉军,大获全胜。7日黎明,郭松龄占领锦州。
此时,张作霖再次陷入绝望:老子纵横东北数十年,没想到今天阴沟里翻船。
感叹无济于事,悔恨于事无补。
如何应对郭松龄的凌厉攻势呢?张作霖决定在距离奉天不远的巨流河集结兵力,阻击郭松龄,另一方面,他也做好随时跑路的准备。
大帅府(部分)
屌丝跑路,买张车票就走。张大帅跑路,自然不能这样。一般而言,为了维持跑路后生活品质不下降,大人物跑路都要大费周折,比如先把老婆孩子转移到国外,然后自己再弄个外国国籍,然后把庞大的财产转移出去。
张作霖也一样,在东北为人民服务了几十年,家中颇有资财。张作霖叫来几十辆大车,从大帅府往外拉财物,财物自然不能见光的,虽然那时候也不兴公示财产,但是被人看见总归是不好的。所有的大车装好财物之后都用防水帆布遮盖,由荷枪实弹的士兵武装押运。
老张家的财富从上午开始一直到晚上才拉完,具体数字,还真不好说,但是有个更形象的数字可以说明。九一八事变后,小张拱手让出东北,土肥原贤二觉很得不好意思,就让人把小张的家产收拾好送还回来,足足装了两火车。不过,小张最终没要。
老张的财物运到哪里了呢?当然不是放在中国人手里。紧要的关头,还是外国人可靠,所以,老张把财物运到了日本人的满铁货栈,随时准备装车运往大连。
老张的专车停在帅府里面,不准熄火,随时待命。
最后,老张命人运来大量木柴和汽油,布置在大帅府,如果郭军杀进奉天,就将大帅府付之一炬。
完成这一切后,老张成了一名没有后顾之忧的裸官。可以一心一意对付郭松龄了。
说了这么久,我们似乎忽略了日本人。作为东北神一样的存在,日本人对东北的事情是不可能无视的。对于郭松林反奉,日本人是怎么想的呢?
郭松龄夫妇被杀后暴尸三日
就在郭松林起兵后不久,关东军派人来见郭松龄,双方进行了既不亲切又不友好的谈话。
日本人:东北需要和平,希望你不要反奉。
郭松龄:你们这是干涉中国内政,我们对此表示严厉谴责。
日本人:张作霖是皇军罩着的,希望你不要反奉。
郭松龄:你们这是干涉中国内政,我们对此表示严厉谴责。
日本人:走着瞧,不久你就会知道关东军的厉害。
郭松龄:你们这是干涉中国内政,我们对此表示严厉谴责。
鉴于郭松龄反奉决心很坚定,而且郭军势如破竹,鹿死谁手还未可知,日本外相币原宣布日本中立。打吧,皇军当裁判。
郭松龄占领锦州后,张作霖明显不行了。日本踩住了这个待价而沽的时间节点,开始行动。他们先来找郭松龄。
日本人:张作霖快不行了,我们可以帮你搞掉老张。
郭松龄:开个价!
日本人:承认之前老张和我们签订的所有条约和协议。
郭松龄:滚!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日本人转而找张作霖合作。
张作霖与日本人
日本人:郭松龄很猛啊,阁下很不妙啊。阁下有什么困难,可以跟皇军说,你不说皇军怎么知道你想要什么帮助呢?虽然阁下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阁下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帮助的。阁下真的需要帮助吗·····
张作霖:有有,当然有!我想要跑路去旅顺,希望皇军给与方便。
日本人:哟西,旅顺的大门随时向您敞开。不过,郭松龄想杀进奉天,也没那么容易。南满铁路附近是不能够作战的,郭松龄胆敢违反条约,皇军就弄死他。咳咳咳····不过嘛,皇军很猛,相应的,皇军的出场费也很高,你懂我什么意思吧。
张作霖:嗯哼·····你说。
日本人:这是我们准备好的草案,阁下看一看,如果没有问题,签个字就好了。
张作霖仔细的看着。
日本人:皇军办事,阁下放心,标点符号和错别字皇军都改好了,你签个字就可以了。
张作霖:我不识字啊······
日本人:哦·····
日本人念完密约,张作霖不假思索,在密约上签了字。
既然是密约,当然是卖国的条约。不能见光的东西,不是肮脏的,就是龌龊的。
皇军果然很高效。12月8日,关东军向郭松龄和张作霖发出警告,南满铁路及其附属地盘附近不能发生战斗,否则皇军就要发飙了。
郭松龄的脚步被暂时挡住了,郭松龄也不傻,这时候和日本人作对就是找死。不过,就在他拒绝日本人的那一刻起,他已经得罪日本人了,他自己却没意识到,还以为日本人是公正的裁判,会严守中立。
裁判收了张作霖的黑钱,自然要吹黑哨。
张作霖
12月15日,日本决定武力干涉东北,两个师团的日军从本土和朝鲜向奉天开来,满铁沿线14个城市禁止武装部队进入,铁路沿线20里内不准交战。
日军的膏药旗就成了辟邪符,哪里有膏药旗,郭松龄的部队就得绕着走或者掉头。郭松龄很被动,但却无可奈何。
怎样才能消灭郭松龄呢?皇军上场肯定是不行,国际压力太大,只能暗中运作:援助奉军武器弹药,帮助奉军出谋划策。
12月21日夜,郭松龄下令对巨流河对岸的张学良部发动全线进攻,决战开始。此时,奉天兵工厂的大炮全被拖出来了,张作霖没有炮手,日本人连忙找了二百多退伍日军给奉军当炮兵,并接济了大量军械弹药。
12月23日凌晨,吴俊升率领的从黑龙江开来的两个骑兵师偷袭了郭松龄的补给重地白旗堡,郭军粮秣枪械弹药被付之一炬。
此时,战场形势已然逆转,郭军军心大乱。张学良开始给郭军高级将领喊话,进行心理攻势。郭军上下看不到前途,顿做鸟兽散,郭松龄土崩瓦解。
25日,郭松龄夫妇被枪决,张作霖下令暴尸三日。(完)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艺术
战争艺术001
郭松龄,(1883~1928)字茂宸。辽宁沈阳东陵深井子人。奉系军阀大帅张作霖手下得力爱将。少帅张学良的亦师亦友。
那么作为张作霖身边的红人,张学良的恩师,郭松龄为什么会倒戈反奉?
这事还得从第二次直奉大战后说起,当时奉系军阀内部发生了强烈的地盘之争。大帅张作霖派姜登选区去接管江苏。郭松龄去接管安徽。当时杨宇霆也想要个地盘,于是杨便去了江苏,把姜登选弄到了安徽。郭松龄则落了个空,当时郭松龄在直奉大战中的功劳是可圈可点。无论怎样论功行赏,都有自己的事。于是对杨宇霆怀恨在心。也对大帅张作霖的做法感到不满。
奉系军阀内部,出现了几大派系分为元老派,革新派和陆大派。也逐渐形成了各派之间的纷争。老派成员绝大多数都是张作霖一起出道的结拜兄弟。有张作相,汤玉麟,张景惠,孙立臣,吴俊升等人组成。而新派则是由杨宇霆,姜登选,韩麟春,常荫槐,王树常,于国翰等人组成。杨宇霆在新派中被视为领袖。
那么陆大派就是以郭松龄为首的,包括张学良在内,由陆军大学和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的人员组成。郭松龄呢一贯主张:精兵强卒,开发东北,不事内争,抵御外侮。而杨宇霆则极力主张奉系势力应向中原地区发展,并且仗着老帅张作霖的信任,傲慢至极,专横跋扈,目中无人。而郭松龄属于那种不善言笑,特别严肃,心胸还比较狭窄的那种人。因此二人历来是不怎么和睦。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1925年,郭松龄做为奉军代表,访问日本期间。得知大帅张作霖与日本政府秘密签约,张作霖曾以合约条件,向日本索要军火,用来攻打冯玉祥的国民军。此事激起了郭松龄的气氛,并向同在日本访问的国民军代表韩复榘表示:国家到了这种危难的地步,张作霖还以个人权利,以权谋私,出卖国家。他的这种做法我无论如何是不能苟同的。如果张作霖若敢攻打国民军,我就打他。并且请韩复榘转达自己的合作意向。
后来郭松龄被张作霖电召回了奉天,随后即被派往天津部署,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郭松龄到达天津后,秘密派遣亲信到冯玉祥处。经过频繁接触后。准备伺机武装反奉。
1925年11月13日,张学良召集郭松龄,李景林等人在天津开会,传达大帅张作霖的口令。商议进攻国民军的计划。,郭松龄在会上当场公然抗命。公开发表陈述不可与国民军开战。大战在即,郭松龄仅如此表现。张作霖无奈,似乎觉察到了郭松龄的异常。于是电令郭速回奉天听候命令。郭松龄接到电报后,立即派人去包头与冯玉祥接头,并与冯及李景林达成共识,双方协助支持反奉。
11月19日晚,郭松龄在天津国民饭店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公开表示对张作霖,杨宇霆所做行为的不满。并以军团长张学良的名义,下令部队撤退到滦州。
11月21日晚,郭松龄发出来讨伐张作霖,杨宇霆的通电。提出了三大主张,一,反对内战,主张和平。二要求祸国殃民的张作霖下野,惩办主战罪魁祸首杨宇霆。三拥护张学良为首领,并改革东北三省。
1925年11月23日,郭松龄将所部整编为五个军,亲自任总司令。大约7万人的部队像奉天开拔。拉开了反奉大战的序幕。
后来郭松龄在反奉战斗中,由于李景林背盟,冯玉祥违约的因素,孤军奋战。最后导致反奉失败。被张作霖活捉后处决,落得个暴尸街头的下场。
任驰赢天下
了解这段历史,思考这个问题,很有现实意义。
像郭松龄这样的人其实可以当成危险人物的范本来看。首先他很奋进,很有本事,无论是学业上的努力还是现实中的能力,他都是可圈可点。说学业,他从奉天陆军小学堂到奉天陆军速成学堂再到中国陆军大学,军事素养是一步一个台阶地朝上走;说能力,他干过盛京将军衙门卫队哨长、陆军第三十四协协统、广东警卫军营长,最后投奔奉系张作霖就不说了,张学良的就是他的,实战能力也是一步一个台阶地朝上走。
更关键的,在这两点上,他还是个有理想,有想法的人。
但此人之危险恰恰就在这里。他的理想很高尚,他的想法很正义,与此同时,他的胸襟又很狭隘,手段又很偏激,如此一来就会形成什么后果?即便是老江湖张作霖,未到反奉事发,也是未能警醒到这个人的危险之处。
无论什么时候,最危险的永远是打着理想的旗号去填喂野心,扛着正义的名号去打劫利益!郭松龄正是这样的一个极致人物,即便是兵败身亡,理想的旗帜以及正义的名号依旧还那么鲜明地覆盖着他。
多可怕!
世间最具鼓惑力的就是理想与正义。这两样东西一旦加身,世人通常是很难看到其人的真相,因为所有的看法在这个时候都有小人之嫌。
但越是这样,我们才越要世俗地去看待一些能泄露真相的细节。
说回郭松龄反奉。第一,他是百分百地利用了张学良,而且是以理想和正义的名义;第二,反奉最大的诱因就是嫌张作霖论功行赏对己不公,说白了就是该是他的没给他,所以他要抢;第三,反奉归根结底是为了剿杀异己,争夺利益,一次性兑现个人所有野心。有几点最能说明问题,郭起兵之初先是打张学良的旗号,局面乐观后随即甩开张学良;起兵理由先是清君侧驱杨宇霆,局面乐观后随即变成彻底打倒张作霖,自己上位;最让时人难以接受的是在滦州刚发表通电,逮住机会就把有私怨的奉军将领姜登选给处决了,要知道在奉系少壮派将领中,姜登选是最有口碑的一位。
为了别人几句正确批评,就把人杀了,转而又拿出理想和正义来掩盖,这样的人怎能真得人心。
难怪张作霖在得知他被抓获后,要把他绑奉天来问话。
到底哪点对不起他?
用理想正义伪装下的能力去攻克某个关键位置上的人,进而掌握优势核心资源,最终出其不意地突然发难,成功了,个人的野心依旧被理想和正义照耀着。
他是要名有名,要誉有誉,要利有利!
按理说,这样的人,这样的做法应该很容易成功,为何我们看到的历史,这样的人总是在成功的半道上突然坠落呢?
真相或许无法说清,但人心足能刺透。就像当时两军对垒时大兵们都说的一句话,吃张家饭,穿张家衣,张家人不打张家人。
说到底,这种人有术无道,得势易张狂,失势易反逆。
这样的野心,前面应该加两个字,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