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進攻北京時,難道沒想過關外滿人大兵壓境嗎?

建康78785916


李自成確實想過滿洲人的威脅,戰略上也有為對抗滿洲人做出過準備,然而在行動上出了點問題。

先把時間撥回到李自成出陝西的那一天。在大順軍原有的戰略中,攻取京師應該不是順軍此次出戰的主要目的。

原因很簡單,如果一開始的目標就是直取京城,那麼大順軍沒有必要進攻重兵雲集,且易守難攻的山西,繞道河南是更好的選擇。

而李自成選擇進攻山西的目的也很簡單—掃清陝西周邊的威脅,穩固關中和湖廣根據地。

而這一切戰略考量的前提正是為了應對滿洲人的威脅。

在大順軍攻取陝西后,北方已經與滿洲人的勢力範圍接壤,雖然大順軍還沒有過同清軍的交戰記錄,但清軍在遼東的戰績李自成不可能沒有耳聞,他對滿洲兵的戰鬥力不可能沒有絲毫的瞭解。


因此李自成需要東出山西,掃除東面威脅,避免兩面受敵。

可惜,可能是被農民軍給打怕了,山西的明軍聽說闖軍來了,幾乎都不戰而降,而“代帝親征”的大學士李建泰在河北逗留不敢前進,於是順軍幾乎是兵不血刃的一路打到了北京城下。

這時候的李自成是有點尷尬的,身邊的降軍越來越多,甚至比自己的嫡系軍還要多好幾倍,他根本沒有這麼多糧食去養這些軍隊,而殘破的關中甚至不能自給自足。

但是此時的李自成已經是騎虎難下了,因為這時候遣散降軍或者殺光降軍都可能引起降軍的集體反撲,且可能導致以後沒有明軍再來投降。

沒辦法回頭的李自成只能寄希望於北京城裡的崇禎是個“土財主”了,盼望打下了北京能用北京的國庫解決問題。

因此在圍攻北京時,李自成多次表示願意同崇禎和談,條件一降再降,但後面,幾乎是求著崇禎接受他的投降,甚至表示願意幫助崇禎對付其他的農民軍,當然崇禎要給錢糧。

這時候李自成的打算是留著明朝給自己提供糧食,同時頂在抗滿第一線,給自己爭取更多的發展機會。

然而崇禎拒絕了,李自成無奈之下佔領了北京,抗滿的重任就到了李自成的頭上。

雪上加霜的是,北京的國庫竟然空空如也,“土財主”崇禎帝是真的沒有錢了,於是大順軍只能打起官紳的主意,也就是所謂的“追贓助餉”

正因如此,之後對待吳三桂的態度上,李自成是採取安撫的態度,因為他知道憑藉此時的兵力不足以同時對抗滿洲兵和關寧軍。

但是吳三桂選擇了倒向清軍,並用假投降迷惑李自成,以至於清軍的出現有些出乎李自成的意料,導致了山海關之戰,大順軍的慘敗。

因此,李自成並不是沒有考慮過滿洲人大兵壓境,只是因為時局如此,明朝的衰弱出乎了大順軍內部高層的意料,原有的戰略部署徹底被打亂,被趕鴨子上架的李自成只能無奈的直面滿洲兵鋒了。


孤鷹之戀


個人認為,李自成在決策之初,應該是沒想過八旗軍這股力量。

崇禎十五年底,李自成率軍南下,進入襄陽、荊州一帶,並把襄陽改名為“襄京”。

在殺死羅汝才、度過農民軍分裂的危機之後,李自成的力量已經無可匹敵。所以他開始大力整編部隊,並梳理政權結構,委派地方官員,形成了自己的政權架構。

此時的李自成,已經有了打天下的雄心,關於下一步的進軍方向,他需要有所規劃。於是他在襄陽召集部下,共同商討戰略規劃。

首先是確定戰略目標,就是儘快推翻明朝政權,確立大順政權在全國的領導地位。

關於進軍的方向,當時主要有三種觀點:

軍師牛金星認為,應該從河南出發,渡過黃河,向河北進軍,直奔北京。

禮政府侍郎楊永裕提出向完全相反的方向進軍,沿著長江順流而下,直取南京,從源頭上切斷北京的經濟命脈,如此一來,北京政權不攻自破。

第三種觀點由兵政府的從事顧君恩提出來,就是揮師向陝西進軍,進入潼關,在關中建立政權,向西、向北拓展疆土,建立穩固的基地。以此為基礎,進可攻,退可守,然後向山西進軍,再奪北京。

認真權衡之後,李自成選擇了顧君恩的方案,向陝西進軍!

謀士們提出的各種選項當中,思考的目標都是北京的崇禎政權,根本沒有考慮山海關外的清政權,沒有考慮八旗軍的因素。

在如此重要的戰略決策上,竟然完全忽略瞭如此重要的一個要素,難怪後來李自成在山海關敗得那麼慘。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八旗軍一直在遙遠的遼東、遼西與明軍作戰,作戰的對象是明軍的邊軍。中間有幾次,清軍突破長城防線,襲擾中原,也主要在北京、河北、山西、山東等地活動。

李自成的軍隊沒有遇到過八旗軍,他的決策層當中,也沒有人與八旗軍交過手,打過交道,甚至沒有見過這支奇怪的軍隊。所以在制訂政策時,根本沒有考慮八旗軍,沒有相應的預案。

如果李自成在襄陽能夠充分考慮山海關外的滿人軍隊,他可能會採納楊永裕的方案,向南京進軍。如此一來,不論對明政權還是對李自成,結局可能都更好一些。

在進攻北京和佔領北京之後,李自成考慮的主要還是山海關的吳三桂本身,可能也會想到關外的清軍,但準備嚴重不足。而且這時候再想這個問題,其實已經晚了。


於左



喜多52


李自成本來就是想弄個西北王噹噹,在北京城下說的非常清楚:給個西北王老子馬上帶兵出關抗清,可笑的事情發生了皇帝居然被輿論綁架了!崇禎皇帝心裡多想和韃子議和,多想與李自成議和!只可惜一群“讀書人”綁架了皇帝,皇帝要硬氣,要天子守國門,要死社稷……我的天啊😱😱😱這都啥時候了?清朝入關絕對是天大的運氣!自己估計都沒有想到這麼簡單!其實明朝就是自己作死的,兩個敵人的形成完全是明朝自己“裝逼”導致的!明,清,順都想議和,他倆都知道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個道理!明朝太要面子了,如果稍微讓步一下也許歷史會給崇禎多一點時間!當時崇禎想議和大臣也明白皇帝意義,只是不敢替皇上說,因為後面有事肯定要為皇帝頂罪……最後皇帝想出逃去南京可惜幾個大臣讓太監把門關了……讓皇上死社稷,這他媽的扯淡吧!如果崇禎去了南京明朝也許有翻牌光復的可能!結果南方的幾個混蛋弄了一個南明政權,他們不想著收腹失地居然在南京開始爭權奪利了,史可法無奈帶著幾千兵去守揚州,後面就有了“揚州十日”大屠城!西南方向的左良玉手握重兵壓根不管北方失地,反而跑去南京掙權,畢竟這小子幹完張獻忠後基本就是土皇帝了,南方能有戰鬥力的部隊也就數他了!至於李自成打到北京順利攻下,可以說他自己都沒有做好思想準備,因為壓根自己都沒有想過!他對吳三桂的問題上基本就是“政治弱智”!而且大順軍基本都是流民組成,根本沒法和正規軍對抗,就是他們做好準備也照樣打不過滿清騎兵!當時明軍主力都在對付滿清。最重要的是明朝末年腐敗透頂了,中國自古以來每個朝代都是從內部瓦解的!所以說李自成進北京基本屬於碰上了,滿清入關也是等於中了六合彩!他媽的都是蒙上了,碰上了!滿清入關殺我們漢人的大部分是明朝舊臣,為了給新主子獻媚,吳三桂更是親手用弓箭勒死小明王!李自成據說在五臺山偷梨時被農夫用鋤頭拍死!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運數,明朝氣數已盡誰都沒法挽救他的!同樣二百年後清朝比明朝更窩囊!歷史都在不斷的重複!


空倉觀景


李自成從來就沒正眼瞧過滿清,其實所有人都沒有把小小的滿清當回事,其實也就是,不是吳三桂得反水,滿清的確也很難打進來,李自成打進北京後也知道滿清在邊境動作不斷,所以也是第一時間勸降了吳三桂,有吳三桂在邊境守著,李自成還是很放心的,李自成在北京暴露了自己目光短淺的一面,他在北京燒殺搶掠,李自成忘記了這個天下都是他的了,他搶的本就是自己的,他殺的是自己的子民,正是如此,吳三桂看出了李自成不是成大事的人,於是被滿清利誘又降清,這下滿清一路一馬平川,加上李自成不得民心,滿清又打的是幫助明朝的旗號,所以最終李自成慘敗,在逃到湖北地區得時候被當地農民殺死,也有說因為劉宗敏搶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所以吳三桂才降清的,所謂衝冠一怒為紅顏的。這個可信度太低了。


風的聲音好嗎


李自成及其低能的戰略團隊還真沒好好想過這個問題!



縱觀歷史,知識水平越低,成功的可能性越小,即使成功了,也是短暫的輝煌,很快便歸於失敗,李自成、洪秀全無一不是如此。雖然也出現了劉邦朱元璋這樣的文盲皇帝,但要搞清楚,他們成功的關鍵不是因為自己是文盲,而是因為有一套文物雙全的“不文盲”班子,比如蕭何、李善長,張良、劉伯溫,韓信、徐達等等。

而李自成的部下,軍師是一個舉人牛金星,舉人在一個縣還是好人才,放到全國範圍內就差遠了。還有一個叫宋獻策的,就是個十足的神漢,大將劉宗敏更善於拷餉,而且並不是非常聽李自成指揮。



這樣的團隊,很難想象會有多大的作為,多遠的戰略眼光。所以在拿下北京後,他們仍然一如既往地採用拷餉的方式搜刮錢財,絲毫沒想到自己已經是要坐天下的統治者了,不再是以前那樣的流民了,要收拾京城的官心、民心,開始建立中央行政體系了。恰恰相反,還是做這種離心離德的事,怎麼能成大事。

其次,就是軍隊的佈防情況。李自成進入北京後,大順軍的大部分駐防都是河南陝西山西等地,最重要的京師周圍始終沒有足夠的大順軍駐守,尤其是京城的北面,居然幾乎沒有大順軍,更沒有及時派親信主力接管京城最重要的屏障——山海關的防務,以抵禦大順政權最大的敵人——滿清政權。而是讓明朝降將唐通、吳三桂、高第來防守。最奇葩的是居然還把實權人物吳三桂的父親吳襄的家給抄了,這政治覺悟,如何不敗。



李自成之所以始終沒把滿清當回事,一是確實對滿清情況不太瞭解,另一個就是天真的認為滿清和大明的爭端是前任的事,和我大順沒關係,我不蹚這灘渾水,滿清也不會來挑釁。所以當初在李自成向北京進兵,滿清派人接觸李自成提出要跟他平分天下時,李自成始終不當回事,最終釀成大禍。


真歷史


自然是想過的,但是當時吳三桂率領關寧鐵騎鎮守山海關,清兵暫時無法入關內,而李自成也沒想到自郟縣大戰,攻入關中,佔領陝西之後,攻入北京會來的如此順利。

其實隨著和明軍不斷作戰中,李自成麾下士兵的戰鬥力是在不斷增強的,後期也發展了自己的騎兵,但是李自成並沒有做好一統天下,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準備。

他只是想做個西北王,如同張獻忠那樣,佔據一地稱王,也許這就是階級侷限性吧,身邊也缺少能幫他定江山的謀臣良將,因此佔領北京之後的搶掠行為也就能理解了。

而當時李自成最關心的就是山海關的吳三桂了,這支力量不可小覷,李自成雖然一路打到北京,但是遇到的對手都是戰鬥力不是很強的明軍,真正的精銳都早已調到遼東了,李自成也深知這一點,因此極力拉攏吳三桂。



雖然李自成佔領了北京,但是局勢並不好看,除了吳三桂和清軍,南邊還有幾十萬明軍,因此搞定吳三桂是重中之重,要麼拉攏成功,要麼滅了吳三桂,搞定了北邊暫時安全。只是最後吳三桂還是投靠了滿清。


因此,李自成立馬發動山海關戰役,當然吳三桂是打不贏的,即使關寧鐵騎戰力強悍,奈何人數懸殊,不過在關寧鐵騎的力戰下,李自成的軍隊也精疲力盡,但滅吳三桂是沒問題的,但此時清軍看雙方消耗得差不多的時候出現了,李自成的軍隊最終敗了!

在多年和最精銳的明軍交戰中,清軍的戰鬥力非李自成的軍隊可比,此外還有很多前明軍將領的協助,因此闖王一敗再敗,幾個月就被滅了。 或許對於滿清來說能入主中原,成為清帝國也是他們沒想到的吧!


飛魚小侃


當然有!但是李自成沒有見識過關外鐵騎,想當然的輕敵了!一直在與李自成打仗的明軍其實都算不上精銳部隊!而且還因為兵種相似,沒有剋制優勢!這是崇禎失敗的地帶!崇禎是一個有夢想的好人,他寧可把皇位讓給李自成也不讓滿清入關!

大清鐵騎與大明步軍最大的區別就是,清軍八旗以騎兵作戰,就算打敗仗了也很難能夠包圍,吃住他們。他們一陣風過來又一陣風撤退絕不拖泥帶水!也就是說,沒法繳獲他們的作戰物資來補充自己!這也是明軍邊軍物資消耗很大的主因!反之,與明軍作戰,由於同屬步兵,打贏了他們就可以下他們的武器,然後繳獲他們的物資!李自成就是這麼一路打一路搶,然後攻入北京城!

李自成由於對關外騎兵部隊的作戰方式不瞭解,以為關外騎兵仍然可以採用這種方式,打仗,繳獲物資,繼續作戰!所以,李自成缺乏足夠的重視,也就缺乏足夠的準備!直到上了戰場才發現跟清軍打仗,打敗了是噩夢,沒法跑;打贏了也沒用,人腿跑不過馬腿,追不上,物資全部消耗自己的,這樣一來不僅李自成傻眼了,所有將士也傻眼,並士氣低落(一路靠搶的部隊突然發現沒東西可搶了)!而李自成最缺的就是物資,因為他沒建立行政機構,無法籌措!所以,大順軍在前線與清軍對戰了一段時間後,越來越弱,最後因物資耗盡潰敗!


優己


一句都能說清楚為什麼要長篇大論?

很顯然考慮到了,但是沒想到清軍能那麼迅速的集結全部兵力就趕到山海關了!這一點從李自成對山海關以及吳三桂的重視程度上就可以看出來。


戰歌仰望星空


其實李自成佔領西安之後多爾袞就派人給他送信,表示願意與大順共享天下但是遭到李自成的斷然拒絕,事實上這件事加速了李自成進京計劃的速度(要知道之前滿清已經五次進關劫掠甚至威脅京城安全)如果滿清進關先於李自成滅亡明朝那麼自己將喪失取得合法地位的機會(按照中國改朝換代的規則必須從前朝取得開國封王的合法冊封)因此李自成才急忙高速行軍進京,實際上原計劃並沒有立即滅亡明朝,此外李自成也做了最壞的打算,即不得已佔領北京取得天下,滿清再度進關只要山海關不投降那麼依然能夠確保京城安全,清軍最多隻能是劫掠騷擾!所以進京後他一面厚待吳襄,一面又命令吳三桂的恩師寫信勸降,同時派人給吳三桂封爵(通侯,與劉總敏同級)賞賜大量軍餉(一般認為是四萬兩但是考慮到吳的實際兵力四萬人以及欠餉數月,合理數字是四十萬)進行了充分的拉攏工作!只是滿清的價碼太高才導致意外失敗(許以王爵割地以酬)最終李自成被迫親征(但是他仍然試圖勸降所以帶著吳襄)實際上山海關開戰前吳三桂的一部分軍隊還是突然投降了李自成,足見李自成的勸降還是頗有成效的,李自成對滿清是有充足準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