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鲜卑族和契丹人谁对中国的贡献更大?

传说--白胡子


简单点说,我认为,

鲜卑族对内贡献更大,契丹族对外贡献更大。鲜卑族主动汉化,不惜以"灭族"代价彻底融入汉文化,最后成为隋唐的一部分;而契丹在蒙古高原和中亚的强大统治力是鲜卑从未达到过的,少数民族里,他们对西方的影响仅次于蒙古人,以至于直到今天俄语和阿拉伯语还把"中国"这个单词读作"契丹"。

从起源上看:

鲜卑和契丹算是同源不同系,二者都源于东胡,却是东胡不同的派系,与柔然,蒙古等民族算是近亲。

从文化上看:

鲜卑倾心汉化,尤其是北魏孝文帝,全方位进行汉化改革,几乎以一种自我毁灭的方式主动融入汉文化,诚心可鉴。而契丹虽然对汉人和汉文化同样非常尊重,但为了保持契丹民族骁勇善战的风骨,创造性的采用了一国两制的政策,用中原汉制管理汉人,用契丹旧法管理契丹人,甚至在一座城里,契丹人和汉人也是分开居住的,契丹人仍旧住帐篷,汉人住房屋。不能说二者的选择谁优谁劣,鲜卑的汉化决心铁定是优于契丹,而契丹虽然在末期如他们所愿仍然保持了惊人的战斗力,一群残兵败将都能征服中亚,但留在中原的大部分契丹人还是走向了和鲜卑一样的命运,那就是彻底消失在汉文化的海洋里。

从疆域贡献上看:

经过慕容氏诸燕、西秦、南凉、代国之后,鲜卑族在公元385年建立北魏,终于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十六国时期一百多年的混乱,这一点功莫大焉。

而契丹则是在公元916年建国,国号就叫契丹,后来改成辽。契丹的疆域向南没有到达中原腹地,也没有结束中原混战的历史功劳,但其北方西方和东方边界却远远大于鲜卑的北魏,辽国享国210年之久,对我国北方的经济发展和疆域开拓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辽国被女真灭掉后,契丹末代贵族耶律大石率领残部前往西域,建立了西辽帝国,并征服整个中亚。耶律大石在西辽帝国仍旧推行辽国旧制,保留汉人官职,在官方推行契丹语和汉语,尊儒、尊佛,施行仁政,深受中亚百姓的爱戴,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以至于今天的俄语和阿拉伯语仍旧把中国称作契丹。

综上所述,我觉得鲜卑和契丹各有千秋,毕竟都是自己人,算是平分秋色吧。


北宋一书生


鲜卑族和契丹族都是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都是曾经统一过局部地区的民族,最后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汉民族其中的一员。谈起谁贡献更大,要有四个标准:对国家统一的贡献;对民族融合的贡献;对文化传承的贡献;对后世的长远影响。

一、对国家统一的贡献

鲜卑族源于东胡,祖先居住的大兴安岭地区,五胡乱华时代,鲜卑族开始崛起,并在拓跋氏的带领下,南下中原,统一了北方,即历史上的北魏政权。这个政权基本上控制了秦岭淮河以北,包括北至辽宁,西至河西走廊的广大地区,也是传统上中原王朝的政治中心地带,结束了中原地区因五胡入侵而造成的割据。契丹族源于柔然帝国被突厥打败后,迁至辽河地区的柔然人,在当地做强之后,统一了东北地区的各部族,建立了契丹国,后来改作辽国。除了被石敬瑭出卖的燕云十六州外,契丹没有控制中原宋王朝的广大地区。所以对于国家统一层面,鲜卑族统一了中原,契丹统一了东北。在古代,这两个地区不是一个等量级。故而鲜卑族对于国家统一贡献更大。

二、对民族融合的贡献

鲜卑族南下后马上迁都洛阳,这明摆着是以中央王朝正统地位自居的,没有把自己当成外人。之后孝文帝的改革,穿汉服、学汉字、改汉名、入汉俗、用汉制等,使这个民族很快融合到了中原汉族中,后来的唐朝皇帝都有鲜卑血统。契丹则不同,契丹人控制的地方汉人并不多。所以,契丹保留了契丹族自己的文化、风俗、礼仪、文字等。对民族融合的贡献仅仅限于统一了东北地区,让各民族都初一统一的管理之下。不过,各部族之间独立性仍然很强,比如之后崛起的女真。故而,鲜卑族对于民族融合的贡献秒杀契丹。

三、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由于鲜卑族的主动快速汉化,基本传承了中原汉族人的文化,之后的北朝民歌、诗文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如《木兰辞》、《敕勒歌》,佛教更是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文化留存,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都是开建与北魏。而契丹族实在其辽国灭亡之后,才逐步融入汉族和其他民族中,亡国之后,契丹文化没有成体系的传承下来,对中国古文化的贡献也支离破碎。故而,鲜卑族对于文化传承上继续胜出。

四、对后世的长远影响

鲜卑族崛起于西晋灭亡后,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南侵,西羌人趁火打劫的时代,这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整个北方民族割据,涂炭生灵,大有亡国灭种的危险。这个时候,鲜卑族依靠强大的战斗力,统一了北方,结束了战乱,让这个华夏民族传统的文明圣地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进而实现了民族融合,避免了中国成为欧洲,为后世国家的大统一打下坚实基础。实际上,鲜卑人建立的北魏就成为了中国王朝的正统政权。而契丹人一直是割据政权,不但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有限,还因控制了燕云十六州,导致宋王朝在战略上一直处于被动。鲜卑利于后世的国家统一,契丹没有起到这个作用就被女真人匆匆取代。故而,鲜卑族对后世影响远大于契丹。

综上,两个不同时代的民族,虽然不能采用算术式的对比,但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从对国家贡献的角度上,鲜卑族还是完胜契丹族。


牧渔子


鲜卑族起源于东胡,发源于东北大兴安岭地区,公元45年隨北匈奴入冠边关才正式进入中原人视野。在五胡十六国时期进入中原建立一些鲜卑政权。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行一糸列汉化改革与汉族通婚,说汉语,习汉文,穿汉服,习汉俗逐渐融入汉民族之中。契丹人是鲜卑族的一支柔然人的后裔。唐末兴起于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之间地区。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1125年被完彦阿骨打建立的金国灭掉,国祚210年。1132年耶律大石西征建立西辽政权,又叫喀喇契丹1218年被西征的蒙古灭国,存在了87年。“两者之间相距四五百年时间。鲜卑人和契丹人对中国历史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一,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大同)迁到洛阳颁布了均田令进行一糸列政治经济汉化改革,要求鲜卑贵族同汉族通婚,说汉话,学汉文,穿汉服,习汉俗。进入中原的鲜卑人有250多万人逐渐融入汉族人中,隋唐时期的皇帝勋贵几乎都有鲜卑血统。大元朝建立以后规定进入中原的契丹人称作汉人,生活在蒙古草原的称作契丹人称作蒙古人,还有一部契丹人融入中亚民族之中,汉化的深度和广度不如鲜卑人。二,在文化传承上,鲜卑人自认是黄帝几子始均的后裔。势力影响从东北地区直到青藏高原,对中华民族文明贡献之大历史罕见,鲜卑人善长建筑雕刻,长安,洛阳城市建设由鲜卑人设计,河南少林寺,山西五台山,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大部分是南北朝时期鲜卑人留下的遗迹。契丹的意思是膑铁之意。契丹人自称炎帝后裔。阿保机任用汉人制定官制,制造城市又创制了自已的文字,崇尚儒家到耶律洪基时期其文化彬彬不异于中华了。北京城做为都城始于契丹。在文化上契丹人对汉民族的历史贡献不如鲜卑人。三,对后世影响上,鲜卑人给中华民族注入新鲜血液,鲜卑人的武和汉人的文相结合。契丹人对后世的影响是贡献了一个中国。,斯拉夫人国家和穆斯林国家至今仍称中国为契丹。四,鲜卑人使北方四分五裂状态重新统一起来。契丹国领土是北宋的两倍,东到大海,西与高昌相邻,北到贝加尔湖,南边白沟与北宋相接,奠定了北方领土基础,这方面比鲜卑大。综上所述,契丹人和鲜卑人对中华民族贡献都非常大。各有千秋。






关东侠客


鲜卑人和契丹是祖国这棵大树老枝杈和中枝杈,本是都在大兴安岭生活的在共同土地上生活的人。鲜卑人很早就有名,契丹人也是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在唐未建国。而鲜卑早在东晋南北朝就建立十国家。以北魏最为强大,它一脉相承到随朝,统一全国。就影响契丹人。在世界影响更广泛,而鲜卑人更是早就骑马游牧为契丹祖先,宅的后裔中一支契丹人,建立辽国。有自己文化文字,统治中国北方二百多年。到1125年为金所灭,其余西征而建立了西辽王国也有93年。又被铁木真统一到蒙古帝国之中,成为蒙古人。蒙古人统一金国,西夏后契丹都成为汉人。契丹人被金国人征胜成为金国人金人,,在辽东在铁木真征西前投降的变化成蒙古人回来灭国征服的成汉人而彻底消失了。对于他们贡献从鲜卑人北魏到汉化统一中国北方到北周统一北齐为杨坚统一中国奠定基础到大唐举世界闻名有多少代鲜卑人努力结果特别冯太后元宏把胡人118个部落统一成汉姓汉化,使汉族文化在发扬光大起在非常作用。对汉族文化对周边国家影响有大作用而辽国也是受汉文化影响深刻的它更是对西亚中华文明影响无比巨大。

东汉灵帝时,匈奴分裂为北南匈奴。南匈奴归附汉朝,分布居住在中国北部各郡。在189年南匈奴,由于汉中山郡太守张纯发生叛乱。勾结当地匈奴人,进攻边境。汉灵帝召发匈奴骑兵和幽州的刘虞一同平叛。引发南匈奴内乱,他们害怕单于继续出兵幽州杀死羌渠单于。他的儿子于扶罗继承了单于。却被暴乱匈奴人,害怕于扶罗报杀父之仇。就另立卜骨都侯为单于。于扶罗不服,就到汉朝。请求公平裁决。可当汉灵帝死了,黄巾起义,黄卓专政,诸侯割据纷涌而起,中原混乱混战,洛阳长安两都相继变成废墟鬼城朝廷都自相残杀,皇帝的命自顾不暇,朝不保夕谁会匈奴自讧是非。

于扶罗屯兵驻扎在河东郡平阳。他又参加袁绍集团和曹操集团的战争,形成一方军事势力,于扶罗去世,弟弟呼厨泉继立单于。于扶罗之子刘豹为左贤王和附曹操。刘豹之子就是大名顶顶五胡乱华的首先建国为汉的刘渊。

曹操在202年,令钟繇围攻呼厨泉的平阳。使其投降曹操为了使匈奴在中国北方分散于中原各郡即不利于汉族政权的稳定,防止匈奴贵族作乱,从统一中原的战略出发,决定限定他们居主地。216年呼厨泉单于率领诸王入朝时。被曹操扣留,把他们化为五部,即匈奴,鲜卑,鸟桓,羌,氐以左右南北中的过去的贤王为都督,为将领并派汉人以司马身份监督。把他们让匈奴的上层人物收进相应部担任官职,使他们与部众完全脱离关系。把匈奴中丁壮牧民能英勇善战骑马打仗,分发到各地驻防打仗。其余一般人鼓劢他们屯田,农业生产,自谋生计。其中以左部的鲜卑部有万余户居太原汾阳。通过这些措施使匈奴的成为成上下分离,被曹操有效的控制他们单于,己不能直接统治其部众,实权己在汉魏政权五部司马之手,匈奴侵扰北方,被彻底平息安定。

到东晋时候,经过西晋的八王之乱。中国北方刘渊首先在建立前汉政权。各地地人纷纷响应。

早在元48年,匈奴分裂南北匈奴。鲜卑人就渐摆脱匈奴控制,开始反抗压迫。攻打匈奴主,在东汉和南匈奴人打击下的北匈奴被迫西迁往中亚后。鲜卑人趁机占据蒙古草原,部落首领檀石槐率部一度统一草原鲜卑各部落,他死后又是分裂。三国时轲比能重新统一东部和中部。鲜卑在他死后各部也分裂分成几块。同中央王朝时和时分时战。

历史进行东晋南北朝时,鲜卑人建立慕容氏诸各个燕国,西秦,南凉,代国。被前秦符坚所灭。符坚想统一中国,在淝水之战大败后。原先的代国拓跋氏又建立后代国。开始奋起,迅速发展壮大,变北魏在439年统一北方。迁都洛阳。大举汉化,使118个胡人姓氏成为汉人。557年北周取代西魏,577年灭后齐统一北方后,杨坚在在581年取代北周,建立隨朝。又统一中国。从鲜卑人前先建立十个国家还有慕容部建立吐谷浑政权。被吐番后并,鲜卑人在统一中国进程中,丰功伟绩,加速民族融合进程推行汉化有巨大的作用。


ww3721


鲜卑族对中国贡献大,南北朝时北魏把鲜卑族都我与汉族同化了,包括文字,也为其它少数民族跟汉族同化开起了先河。所以我认为中国历史上的鲜卑族对中国贡献大。


勇往值钱


应该是倒过来,契丹对内贡献大,鲜卑对外贡献大。


手机用户82860817017


契丹人是鲜卑人的一支好吧


千只鹤1983


我认为是鲜卑,毕竟第一个主动汉化的民族!


A成义


云南人戴上莫迪的帽子,更像箫峰阿凡提


青草做的蛋糕


无所谓贡献大小,鲜卑建立北魏,契丹建立大辽(镔铁之意,就是当时的高新科技)俄罗斯称中国也还是契丹或大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