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人究竟从何而来?

生猛历史



从唐朝开始,吐蕃人开始从巍峨的世界屋脊上走下,进入了中原政权的视线,它们强大的战力与神秘的装束让当时势力强盛的唐王朝都不敢轻视。然而,这些人在唐朝之前似乎完全与中原隔绝,他们的来源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当今学界对于吐蕃人族源的考证,则大多数以吐蕃的第一位赞普——聂赤赞普的身世为线索。

图/吐蕃赞普礼佛图


佛国王子

第一种说法认为聂赤赞普为释迦族的后代(也就是来自印度的佛祖一族)。《布顿佛教史》等佛教史书所主张,认为聂赤赞普是印度释迦族的王子,因战乱逃至雪域,遂为聂赤赞普。这种说法为佛教史家所津津乐道,实则是一种攀附,并想以此证明佛祖与雪域藏地的密切关系,从而有利于佛教的传播,不过没有任何史实根据。

图/聂赤赞普


南凉余孽

《新唐书》记载:吐蕃,在长安之西八千里,本汉西羌之地也。其种落莫知所出也,或云南凉秃发利鹿孤之后也。樊尼乃率众西奔,济黄河,逾积石,于羌中建国,开地千里。唐人的观念便是认为聂赤赞普便是秃发樊尼,所谓吐蕃便是“秃发”的转音。这种说法看似正确,但是从聂赤赞普到松赞干布之间的时间距离有七百年之久,而南凉距唐则不到200年,时间不符,二来秃发氏的西迁路线最后目标则是羌中(湟中),与吐蕃之地不符。

图/南凉虎台-秃发乌孤


当今学界普遍认可的羌人首领或羌部落之后,学者认为西迁的羌人首领印是聂赤赞普,这一论证恰好也可以与汉武帝时期开羌中的时间相吻合,是具有说服力的一种说法。


参考文献:1. 才让著,吐蕃史稿,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


生猛历史


在几部中国传统史书如两唐书中,都记录了同样一件事:公元763年,吐蕃占领大唐帝国的都城长安,并立广武王李承宏为傀儡天子,唐朝正牌的代宗皇帝则仓皇逃往陕州。但仅仅占据长安十五天后,吐蕃却又突然撤军,其蹊跷让人顿生疑窦。在这短短半个月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曾如日中天的大唐难道真的不堪一击,竟然连国都也失陷吗?《贤者喜宴》所记载的,莫非是真有其事?    关于吐蕃的谜题还有许多。比如,人们一直在争论,当年唐僧也就是大唐三藏法师去古印度取经时,究竟有没有到过藏区?按照现在的地理区划,唐僧取经路线上经过的都是伊斯兰国家,即使古代这里佛教兴盛,似乎也与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搭不上关系。可是不要忘记,前面曾提到巴尔蒂斯坦也就是“勃律”,藏族后裔据说在该地已经定居千年以上,而当年那里正位于玄奘必经的北印度……


重庆西门大官人


吐(tǔ)蕃(bō),7~9世纪时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是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古代王国,自囊日论赞至朗达玛延续两百多年,是西藏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政权。索南坚赞编著的《王统世系明鉴》、《西藏王统记》记载吐蕃王国的君主徽号翻译汉姓为刘。吐蕃社会生产以农牧业为主。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荞麦等;牲畜有牦牛、马、驼、羊等;手工业有烧炭、冶铁、制胶、毛织等。吐蕃时期的碑铭、木简、文书、经卷等尚有大量保存至今,是研究吐蕃社会和历史的宝贵资料。吐蕃王朝崩溃后,宋朝、元朝和明朝初年的汉文史籍仍泛称青藏高原及当地人民为“吐蕃”或“西蕃”。


在学习中进步


一派胡言,无论是文化传承,还是语言,历史研究以及考古发现都证明今天的藏族才是古代羌人的主体,他们除退出陕西以外,至今仍生活在其生发之地甘、青、川、云南、西藏等地。而历史上各个时期对族群的称谓并不相同,例如:清代对藏地统称为羌中,并有羌中大马行天下之说。吐蕃只是羌人一部,藏族只是到民国时期有乌斯藏称谓而来。


瘸驴5


基因检测结果,藏族是古代羌人和氐人的后代,主要是D1D3和O3~117。氐族是D,羌族是O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