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缅甸锡精矿供给不可逆下滑 奠定“锡牛”基础

中泰证券认为,缅甸锡精矿供给不可逆下滑,奠定“锡牛”基础。决定锡价走势的核心在于供给侧,缅甸锡精矿趋势性下滑奠定“锡牛”的逻辑起点,其中,2018 年以结构逻辑为主,此后将逐步过渡到总量逻辑。从缅甸当地资源本身来看,三大变化决定供给能力出现不可逆下滑:首先,开采品位,由最初的10%以上,逐步降至 5%,已至当前的 1.5%左右,品位的大幅下滑,从根本上决定金属产量的下降;其次,开采方式,此前主要采用技术、投资门槛均较低的露采,当前已经全部转入洞采,而井下通风以及排水等均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且原矿产出量显著下滑;再次,选矿方式,最初当地以重选为主(氧化矿),当前已经逐步转变为浮选(硫化矿),精矿粒度降低,影响冶炼端金属回收率,在处理等量原料的前提下,亦导致精锡产量下滑。由此可见,缅甸锡精矿供给下滑具有不可逆属性,将成为奠定“锡牛”行情的底层逻辑。

短期驱动力则来自于集中检修对供给端带来的冲击。锡业股份发布公告,将开展为期不超过 50 天的检修(常规检修时间为 40 天),预计将对商品锡锭带来 3000 吨量级的影响;而个旧自立矿冶由于原料供应紧张,将对部分设备开展为期 30 天的停产检修。行业内大企业的相继停产检修,印证原料紧张已传导至精锡环节,并进一步强化供给收缩预期。

从库存周期,看涨价持续性。库存是判断涨价持续性的核心指标。从原料库存表现来看,ITA 数据显示,2017 年 7 月缅甸当地大约有 200 万吨左右的原矿库存(品位约为 2%左右),目前当地原矿库存降至约 40 万吨水平,且消耗速度正在加快。产业链库存低位继续向下有望进一步增大价格弹性空间,锡价趋势向上,值得持续重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