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可以利用涡扇15研发一款单发低成本隐身战机?

小虎来了吗


当然可以,而且有必要。F35的发动机F135就发展自F22的发动机F119,为提高推力,增加了发动机的空气流量和涵道比,提高了发动机的工作温度。

F119发动机

如果WS15研发成功,必然会以此为基础进行系列化发展,如果通过增加涵道比、改进风扇和提高涡轮前端温度,一定可以得到推比超过十的发动机,如果基于此类发动机研制单发隐身战机,其性能一定会非常不错,极有可能成为中国版的F35。

F135发动机

与双发中型隐身战机相比,单发中型隐身战机有如下好处:

首先,可以维持比较大的作战半径。一方面,单发有利于简化飞机尾部的结构,减少由此带来的重量,因此可以维持比较高的载油系数,避免类似于米格29过大的结构重量而导致腿短。另一方面,高涵道比的发动机燃油效率也会比较高,进一步提升作战半径。

其次,成本相对较低。减少一个发动机就相应减少相应的燃油供应系统、控制系统、安全管理系统,连飞控系统也变得更简单,因此,成本会更低。

如果FC31能用基于WS15发动机改进而来的发动机研制,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双发中型战斗机往往很难提高载油系数


鶇飞天


不看好。

涡扇15发动机是我国为歼20研制的新一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至今没露面,参数也不知道,但是可以通过对标的美国F22的F119发动机猜出个大概。

F119最大推力16吨,如果没有意外,涡扇15的指标应该也是这个数。这个数字有点不上不下,这个推力对于起飞重量在30吨到40吨之间的双发重型战斗机,推力够用,而且稍有富裕,歼20用上涡扇15之后,超音速巡航和超机动性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实现。

F119发动机


推力16吨

16吨的推力,对于单发隐身四代机明显是不够用的,四代机为了实现隐身,在气动外形和机体结构上都做出了一定的妥协,起飞重量比单发三代机要高出一大截。F35作为单发隐身四代机,起飞重量早已突破30吨,最大起飞重量比一些双发重型三代机的起飞重量还大。即使F35安上了推力逆天的F135发动机,超音速巡航和超机动性依然没能实现。

再廉价的单发隐身四代机,起飞重量25吨是需要的,要不然战斗载荷和燃油量就少的可怜,造出来也没什么鸟用。25吨重的战斗机配16吨推力的发动机,这种四代机基本没什么机动性而言了,超音速巡航,更别想了。

为了实现隐身而放弃一切的战斗机原来也有过一款,就是美军的F117,不过现在已经被拆成了一堆废铁。



涡扇15是为双发隐身四代机量身定制的推力,想搞单发隐身四代机,推力至少还要加2吨。放大涡扇15的涵道比,达到18到19吨的级别,造出F135,以中国目前的技术来说,研制F135这种推重比十以上的发动机还属于天方夜谭。


F135
和沉重的F35“肥电”

单发战斗机的安全性一直受到诟病,稍微留意一下国内的飞行事故报道,就会发现,最近几年出事的大部分都是歼10这种单发飞机。歼11、歼16、苏27系列很少出事。

低成本不意味着低安全性,从长远考虑双发才是主流。

明智的做法是研制一款低成本双发轻型隐身四代机,沈飞的歼31就是一款很合适的平台,重量合适,体型也适合上舰。唯一的缺点就是目前还没有合适推力的发动机。如果有EJ200这种重量一吨左右,推力十吨左右的中推那就妥了。



有EJ200歼31就能飞!

做小发动机的涵道比远比放大发动机的涵道比更为困难。四代中推,中国一直在努力,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可以看到结果,这样中国的轻型隐身四代和舰载机就有了着落。

至于单发轻型隐身四代机,我不看好,希望中国也别往这个路上走!


一坑四弹


现在五代机哪还有“便宜”这一说?

今年9月份,洛克希德马丁和美国国防部商定的最新一批F35A的单价,曾降到了8920万美元,这是F35连续第11个批次降价,在F35采购数量如此之巨大,国际合作伙伴如此之多的情况下,F35才艰难降到了9000万美元以下。

为什么?就是因为先进五代机本身技术的高要求,决定了战机五代机本身就不可能便宜,就拿F35上的F135第四代先进大推力航发来说吧,今年5月份美国普惠与美国国防部签订的第11批采购合同为10亿美元采购125台F135发动机,平均每台为1600美元,就这还是得益于F35大规模生产才平摊下来的成本,如果没有大规模采购数量来平摊成本,价格还要再提高一倍。



而如果我们WS-15成熟的话,我们内部采购价格绝对不会比美国采购F135便宜多少,都不用说别的,光单晶合金用的铼没几百万美元都下不来,那玩应儿一克比白金都贵,怎么可能便宜?

更不用说先进雷达吸波材料、微电子零件的采购价格了,其实想要有战斗力就必须要有高技术投入,而高投入就不可能避免成本的上升,这没什么不好理解的。

所谓的低成本五代机,实际上都是用牺牲性能来换取的低“成本”,而这种方法本身就有问题。



因为取决于一型武器装备优劣的是“效费比”,只有用技术优势去换取对手更大的战斗损失才是更好的“省钱”方式,如果光在自己身上“省”,但是作战效能大打折扣,比如过去与对手1:100的换算优势,因为自己“抠”变成了1:50,这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别说什么“低成本五代机”,五代机的根本就是高技术、高战斗力,能用多大技术优势就要给多大的技术优势,尽可能的“虐菜”,自己省来省去,最后让对手揍的啥也不是又有什么用?


军事小科普


可不可以用涡扇15发动机研发一款单发低成本隐身五代机?

不,别想,没可能。

f35的例子还不够骨感啊?f135发动机的推力大不大,但是f35看的跟得了肿瘤似的,各种咯咯哒哒的。

所以不要掉在同一个坑里了

其次,低成本的五代机不就是现成的吗?

现状态版的歼20以及现在的歼31都是备选项。

首先将20现在的版本或者再往前倒两个版本,电子设备不怎么的,所以说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发动机也不怎么滴,所以这方面的成本也稍微低一点,隐身涂料都能稍微再砍两刀。

得较低成本的五代重型战斗机出来了。

至于歼31?也是大量采取了成熟的设备,所以说成本较低,并且隐身涂料座舱起落架主弹舱之类的东西都是和歼20通用的。

成本也比较低。

为啥非得整这种单发中型的呢?

成本低不了多少,或者是成本半斤对八两

还不如双发动机的可靠性高了。

再说单发战斗机的弹舱,实在是严重受限。甚至于都没地方塞,要是强行往里塞的话就是f35的瘤子所以说单发五代机还是先一边凉快去吧。


寻找丢失的方向盘


涡扇15到目前为止已知的数据都是不可靠的,和本问题有关的“推力”指标也都是凭空猜测,因此还真的很难说单凭涡扇15航发,能否研发一款单发隐身战斗机。我们只知道美国的F-135发动机推力达到18吨、俄罗斯的F-117S(AL-41)推力也在15吨以上,因此就想当然的猜测说涡扇15推力也应该在15到18吨之间,这本身就很牵强对不对!

假如说涡扇15真能达到15吨以上、甚至18吨的推力水平,依靠单台发动机研发一款隐身战机是完全没问题的。但是单发的隐身战机不一定成本更低,这需要设计团队很好的分工合作,控制成本避免像F35那样失控。只有研制计划科学合理、技术要求适当不过分才能很好地控制成本,做到廉价高效。这是有经验教训的!

F-35是单发隐身战机,但是由于很多不切实际的技术要求,以及设计团队缺乏合理的前景规划和风险预估,这款战机价格超值、成本失控,已经到了让人发指的地步了。F-35三个型号价格最低的是F-35A型,市场价格已经下降到9200万美元左右,虽然比起单价超过1亿美元的F-35B已经很便宜了,但是相较于三代半战机平均7000万到8000万的价格还是贵了不少。

这种因为好高骛远导致的成本失控问题,在我国的航空史上屡见不鲜,曾经被迫下马的歼-9、708工程(运10客机)都是血的教训。但是,我国要是单独设计一种单发隐身战机,肯定不会像F35那么贵,这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歼-20和FC-31两款隐身战机,本身并不缺少五代机,因此在研发单发的五代隐身战机时就不会强加给它那么多的技术要求,这就从根本上避免了成本超支的风险。


利刃巨透社


利用涡扇15这个推力达到18吨的大推力发动机,研发一款单发廉价型五代机,这个想法可以有,也有可能实现,因为我国有这方面的现实需求,只不过问题在于涡扇15目前还没有研发成功,而且我国目前急需的重型五代机也还没有形成规模。

歼31虽然属于比较廉价的五代机,但是双发战斗机的维护和使用费用很高,不适合同时装备两款双发五代机。


五代机的价格非常高,就连世界霸主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都必须要在军费达到8000亿美元的情况下,选择制造F35这样的廉价型五代机,去弥补F22战斗机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五代机的装备密度和规模,目前F35已经生产了超过400架,单机价格已经降低到了8000万美元左右,价格已经比很多第四代飞机,比如苏35都要低了,已经低于F22的单机1.12亿美元的价格,成本优势和量产优势开始出现。

图为成飞公司推出的单发五代机计划,被叫做小四飞机,也就是小型四代机,当然现在都叫五代机了。


面对五代机开始逐渐大量制造出来的趋势,仅靠一种重型五代机,维持较慢的生产速度是远远跟不上换装要求的,而且就现实而言,战斗机进入第五代后也很难继续保持大量的生产了,四代机其实就已经比二代机和三代机的装备规模缩减了不少,五代机还会进一步减少数量,但是如何在减少数量的情况下,并不影响战斗机部署的密度,并且能够依靠大量生产来缓解数量减少呢?

F35目前的单机价格已经大大降低,逐步体现出成本优势。


那就需要研发一款廉价型五代机了,而战斗机的价格要降低,无非就是在材料、雷达和发动机上想办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减少一台发动机,毕竟发动机的价格在战斗机中的比例还是很高的,减少一台发动机,在捎带降低飞机的总重,降低现代材料使用比例,然后减少零部件,增加大部件数量,这样以来飞机的成本还会大大降低,这就是F35的秘诀。

从歼10B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单发中型飞机是有大量需求的,只是没有这方面的五代机。


其实我国也确实探索过研发一款单发“小四”的可能性,多个国内专业机构都出过类似的设计论文,单发轻型或者中型五代机今后不但可以广泛装备我军,进一步提高我国五代机的数量规模,扩大空军的优势,还可以成规模的出口,毕竟价格便宜后买家也会被吸引,所以研发单发的五代机,很可能就在进行中,我们拭目以待吧。


海事先锋


早年,按照三代机的造价,动力/机体/雷达航电分别是1/3,一台先进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造价大概是数百万美元,比如俄罗斯的“土星”公司,2011年6月与中方达成123台AL-31FN(series3)发动机,这种发动机事后被证实是歼-10B/C的发动机,合同总价值超过5亿美元,单台费用大概是406万美元。

(左边的AL31F和右边的太行发动机)

不过,随着现代化战斗机的有源相控阵机载火控雷达、电子战系统的造价攀升,发动机占据战斗机总成本的比例越来越低了,特别是采用隐形技术的第四代战斗机,发动机的成本占比越来越低。

(F-35目前年产量去年达到60多架,今年打算增至90架)

除此之外,战斗机总产量、批产速度分担成本多少,也会造成战斗机造价高低。比如低速小批量生产的歼-15,造价官方报道已经有4亿人民币(当时汇率大概是6000万美元以上),2台AL-31F的造价,也就是1/10左右的价格,F-35作为五代机,年产量达到90架,单价反而压到1亿美元左右,F-35的造价甚至比低速小批量生产的法制阵风战斗机还便宜。

(阵风价格贵,跟产量太低有关系)

因此,单发四代中型战斗机不一定比双发四代中型战斗机便宜,最重要和产量相关,利用涡扇15来研发一种“单发中四”,能否实现低成本,也得看总产量、批产速度有关。


跟乌龙涨姿势


涡扇-15“峨眉”发动机成功在即,人因问,可不可以利用ws-15来研发一款单发低成本隐身战机呢?要不然研制出来的涡扇-15使用效率不高,只满足一型飞机使用,有点不划算。魂舞大漠觉得,参照美国F-35B设计,正变得完全可能,国内可以用在未来两栖攻击舰上,也可以对外销售,我们正缺乏一款作为五代的垂直起降战斗机。日本打造出“出云”,越来越变得毫不遮掩,要购买F-35B以实现拥有航母的梦。据专家分析,未来在中国周边,将部署400架以上F-35,低成本的隐身战斗机正呼啸着迎着海风而舞。美国今年给世界航母排名,以20艘的数量位列第一,不少人可能觉得纳闷,除了10艘“尼米兹”级,1艘“福特”号,哪来的这么大的数量?细心的人们发现,美国是把他的8艘“黄蜂”级两栖攻击舰,1艘“美国”号两栖攻击舰计算在内的,这些攻击舰本来就搭载着AV-8B“海鹞”式舰载战斗机,并正在实现F-35B上舰部署,不是航母又是什么呢?垂直起降战斗机正是一种能力和实力的体现。

▲“真实的谎言”。来自1994年的电影,施瓦辛格驾驶AV-8B反恐,一时引爆了垂直起降战斗机的眼球,顺带说明一下,我们当年对它还是有所关注的,因为太贵而放弃。垂直起降战机灵活部署性强,在陆地可作前沿战术攻击机使用,而在海上成为两栖舰制海制空的神器。在大海之上,世人常能见到满排41000吨的黄蜂”为中心的编队,以制海模式可搭载20架AV-8B,并6架SH-60B“海鹰”反潜直升机,足以应对低强度冲突,也给了航母更充足的部署和维护时间。“美国”级满排近5万吨,以其满排水吨位丝毫不次于其他国家的航母,它典型的搭载模式,6架F-35B,另有12架MV-22B“鱼鹰”等,可以说是满满的威力。也可见之,在打造之初,即有接替航母部分使用的考虑,航母威力大,但使用成本也高,只要两栖舰搭载上固定翼舰载战斗机,作战要素一样不缺。我国现阶段还没有直通甲板的两栖攻击舰,现在没有不等于将来没有,也不等于我们没有考虑。航母的造价、使用和维护费用较高,我们可能造不了那么多,如果能从现在研制一款低成本的五代垂直起降战斗机,也可接替航母使用。

▲“鹘鹰”双发。沈飞一款歼-31,正为上舰处心积虑,从目前看,登上航母不无可能,最大起重已接近30吨,使用两台俄制RD-93发动机,单台推力8.3吨,两台16吨,在多次表演中,表现出了极高性能。如果我们研制一款最大起重31吨,近似F-35B的,垂直起降战斗机,使用单台发动机,目前也只有涡扇-15可以胜任。我们看珠海歼-10B的表演即知道,它飞得精彩,不仅仅取决于矢推,更在“太行”大推力发动机。据此还知道,歼-10B成功,收获了矢量推力技术的成熟,如果涡扇-15早日能成熟起来,再研制一款垂直起降战斗机,也就不会再有什么困难,当然五代机,研发周期长,研制成本高,我们第一次研制,其投入成本不菲也是可以想像的。前苏联鼎盛时期,研发了两种垂直起降战斗机,雅克-38和雅克-141,可以说基本成功了,不过最终都归于失败,也见研发的困难和投入之高。不过,如前所述,个人以为非常值得。

▲无可替代。网络早就在传说,什么大红鹰,歼-17,尘埃落定以后,也轻轻。过去没有计划,要在发动机不成,“心脏病”成为阿喀琉斯之踵,长期制约着我们的垂直起降战斗机研制计划,据悉,当年我们从俄罗斯购进R79发动机全套技术图纸,对包括RD-41升力发动机和矢量推力喷管在内的技术多有接触,想法是好的,毕竟现实困难太大,因而放弃,不过也从中可以看出,不是没有研制的考虑。2017年岁末,俄媒体曝出,重启雅克141,有与中国合作研发的想法,不过我方未置可否,从未有任何官方证实。与我们的纠结相反,美国得益于一款成熟的F-135发动机,在成功借鉴雅克141的基础上,成功研制出自己的低成本五代机,一机三型,正在大量外销,并正式开始接替三代“海鹞”,正式登上“美国”号攻击舰。对此,我们应未雨绸缪,早下定决心,以满足我们未来两栖攻击舰使用。


魂舞大漠


我倒觉得双发中推是个笑话。单台大推力发动机应该比两台中推发动机价格便宜得多。双发中推对于中国就是个不伦不类,沈霍伊拷贝习惯了,看见别人搞双中推战机也跟着搞,问题是你看看人家主推双中的,都是什么情况,欧洲国小用短腿的中推,美国主打航母战机用假中推实际是重型战机,毛子几乎弃用MG战机。现在有人却鼓吹真正的中推就是弱智啊……

我们肯定会搞单发大推力隐身战机的,一是隐身锤子起降战机,二是升级版J10,有人拿吐槽F135来否定单发机,其实是无知!F135的窘态其实是美国人偷懒思想导致的,谁说单发不能超音速了?J10不能超音速?一款装备首先要明确他的任务,否则有了飞机就别造汽车火车了,速度都赶不上他,这不是SB逻辑吗?

首先降低成本需要,就如J11和J10的单双搭配,满足在总的军费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把数量做多,保持数量规模是必须的。这时就要高低搭配,军事装备本身其实是消耗品。所以,中推在这样的战略布局中没有位置。

另外我们的凉席攻击舰也需要垂发战机,这是必然趋势,有网络大V吹风说我们的075已经上马了,不搞隐身版都不好意思说出口吧?而这只能是单发。要增大单发推力老美的思路很值得借鉴。这样海军和空军的单发隐身就有些重叠,老美是开先河第一个吃螃蟹想整合这两型战机成一款机型,但现在看来融合度搞得有点大,扯着蛋了!老美又一次做了小白鼠,还是那句话“老美摸着失败过河,我们摸着老美过河”!我们也要整合这两型战机,但融合度可能没有老美那么大。只两款:空军用单发隐身,凉席用垂发。通用件少些,这样做出来的战机不大可能臃肿。垂发肯定要考虑弹射起飞的。因为我们的小平顶肯定要上电弹。也就是电磁弹射,垂直降落。现如今我们075迟迟没有现身,搞不好也和早先的003近期才做了大改一样的原因。把凉席平顶当小航母用已经是大趋势和共识。满足未来的分布杀伤概念。也是大小航母的战略配置思路。



民生至大


发展不了,涡扇15还在忽悠阶段,就算出来了量产版,能搞得过F135?我们中国人就是太习惯被忽悠,有时候明知道是被忽悠的,扭曲的自尊心让他选择相信忽悠的才是事实,别那么盲目,再这样下去跟韩国棒子和印度猴子有什么区别了?!

为什么搞不起来?很简单,单发中型战斗机最重要的是什么?发动机推力,油耗比和推重比,三样缺一不可,中国一直在仿制苏俄发动机,至今最多刚赶上人家的技术,苏俄在中型战机上的选择就是双中型航发,都不敢直接上单重型发动机,中国怎么玩儿?人家美国推重比10以上了都,我们有8就阿弥陀佛超越苏俄了。强行做出来撑数据确实可以勉强凑活,但是牺牲的是大量的载弹量和航程了,比如歼10,不管是用俄制AL31还是国产表弟太行,都是推力不够自身太重,跟F16比起来,航程和载弹量远不够,就是比人家胖,靠体重摸到中型机门槛,实则轻型机pro。

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开发中国版RD33,或者骗罗罗的EJ200,中型机还是向台风,米格35,F/A18看齐吧,歼31就挺好,别折腾了。虽然不好听,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只有美国有资格玩儿单发中型战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