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協同發展

“論道”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協同發展

魏加寧。

“論道”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協同發展

張克科。

“論道”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協同發展

方舟。

“論道”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協同發展

鍾向陽。

“論道”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協同發展

劉建剛。

“論道”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協同發展

高海燕。

11月27日,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主辦、南方日報承辦的“城市競合,灣區共生———2018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深圳市南山區科興科學園會議中心舉行。本屆論壇以“城市競合、灣區共生”為主題,深度探討大灣區創新發展中的城市群協同發展路徑。會上,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圍繞產業創新、金融合作、區域建設等熱點話題展開“頭腦風暴”。

採寫:蘇梓威 邱永寬 郭悅 張秀娟 策劃/統籌:曲廣寧 蘇梓威 攝影:魯力 朱洪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員、國務院參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魏加寧:

大灣區可成立聯合開發銀行,支持跨區域建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員、國務院參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魏加寧表示,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也是宏觀經濟的“先行地”,所以要率先解放思想。廣東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良好契機,在金融領域先行先試。金融先行主要應當從金融教育、金融研究、金融理論和政策研討等方面先行一步。

魏加寧認為,大灣區金融業對外開放時應當首先加快金融業的對內開放,一方面,要大力發展民營銀行,把民間資本納入到體系內來,以便更好地進行監管。另一方面,商業銀行要回歸真正商業銀行。而政策性銀行不妨再多搞兩家,“比如,粵港澳大灣區是否可以成立一個聯合開發銀行,為大灣區內的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建設資金”。再有,應當讓大灣區內的資金流動更加通暢、更加便捷,以便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和技術創新。”魏加寧說。

“為此,金融監管必須跟上。”,魏加寧認為,應該建立大灣區金融監管合作協調機制,以加強大灣區內的金融監管,並確立監管中立的原則。同時,還要重視推進競爭政策,打破歧視性的金融政策。”

深港科技合作促進會會長、深圳市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張克科:

建灣區產業發展路線圖,組織重大專項聯合攻關

“任何一個關注中國的人都應該來深圳看看,深入瞭解深圳,深圳特區的迅速發展,不僅為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為全世界發展中的國家和城市帶來了信心,提供了寶貴經驗。”深港科技合作促進會會長、深圳市科協原專職副主席、深圳市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張克科說。

張克科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目標是打造充滿活力的世界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區域協同和科技合作是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的兩大主要內容。他提出,粵港澳大灣區今後要加快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做優做強珠三角核心區,加快珠海、汕頭兩個經濟特區發展,把汕頭、湛江作為重要發展極。

在科技合作方面,張克科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主要有三個層面。一是在社會支撐領域,比如在低碳、海洋領域;二是新興產業,比如工業信息化;三是平臺性的領域,包括軟件、物聯網等。這些都需要包容政策環境和資源。

“在城市如何融合方面,人居、開放、創新、活力成為重要要素。他提出從轉型角度,需要城市空間來承載產業和人。”在粵港澳大灣區資源配載平臺方面,張克科建議要建立創新創業交流機制,共享創新創業資源,共同完善創新創業生態,提供更多機遇和更好條件。

他就粵港澳協同創新發展提出五點策略建議:一是建立灣區產業發展路線圖,組織重大專項聯合攻關;二是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大學合作聯盟;三是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基金,推進創新合作平臺“灣區驛站”建設;四是建立粵港澳大灣區跨境合作市場要素自由流動規則;五是統籌和發展一批重點工程和平臺項目。

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

建議將“1+3大河套區域”提升為國家級戰略平臺

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認為,在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科技、高端製造這些核心領域發力,融合發展具有全球領導力的城市群,是大灣區的關鍵目標。在他看來,對於粵港澳大灣區來說,以生產要素及人、財、物等生活要素的自由流動來實現城市群的融合發展非常重要。在宏觀環境層面,大灣區有著近7000萬人口,擁有最大的本土消費市場及製造業基礎,其還有強大的製造業體系及完善的產業鏈條,香港則具備全球最佳的營商環境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在創新要素環境層面,大灣區具有領先的科研環境、科技人才、專業創投資本等優勢。

“香港與深圳具有很強的優勢互補性。”方舟表示,未來大灣區的發展需要從幾個方面著眼,一是要發揮香港優勢,促進香港的基礎科研優勢在粵港澳大灣區進行成果轉化,與灣區協同發展;二是推動香港成為大灣區知識產權跨境貿易中心,他建議在深港邊境地區新設港深科研成果轉化大學,專注於應用研究;三是搭建大灣區技術轉移信息化平臺及推動專利經理人隊伍建設,提升對接效率;四是建立多元化知識產權爭端解決機制。

在方舟看來,落馬洲河套地區是深港重點創科合作平臺,若將落馬洲河套地區連同深圳的福田保稅區、皇崗口岸停車場區及羅湖小河套地區的“1+3大河套區域”定位為“一國兩制”合作示範區,並提升至國家級戰略平臺,將推動港深大河套區創科生態圈的建設和發展。

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幹部培訓部部長鍾向陽:

深圳鍛造了一種嶄新的現代城市文化

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幹部培訓部部長鍾向陽認為,深圳38年實現了幾大跨越。第一、深圳從國際分工最低處“爬坡”到國際水平;第二、實現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第三、從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到信息生態文明,實現兩次連續轉型。

據介紹,深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突破2萬件,達20457件,佔全國申請總量的43.07%,連續14年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名。深圳正在成為全球的“標準高地”,在全球廣泛佈局科技研發中心,經濟實力在國內與廣州、香港持平,共有7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過去5年,深圳GDP年均增長9.2%,躋身全球城市30強。

鍾向陽認為,深圳鍛造出了一種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海納百川的嶄新文化:剛健型、創新型、力量型、智慧型的現代城市文化。

工業和信息化部全國中小企業商業與股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建剛:

從頂層設計入手實現企業創新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建設為企業發展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企業如何才能抓住機遇,獲得更大發展空間?在劉建剛看來,企業的創新能力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目前,我國企業在創新方面常面臨創新意識和投入不足、人才短缺及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實際上創新是有一定邏輯和方法的,“商業上要獲取成功,需要把技術、模式、運營組織以及人才、資本進行結合,這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工程。”

基於此,劉建剛提出了“企業創新能力提升體系”:以創新驅動為內核,通過組織、模式、機制和價值四個方面進行創新。其中,他特別強調了組織變革創新的重要性,且組織效率提升要與企業發展階段相匹配。“有了組織架構和效率的提升,還不足以推動和保障創新發展的實現,還需設定好的機制制度以給予保障。除了這些基於內生的創新之外,還需要鏈接外部資本進行整合,最終幫助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他說。

劉建剛認為,創新體系的具體操作實施,可從頂層設計入手。頂層設計是企業核心商業要素的邏輯組合,具體包括商業設計、治理設計、組織規劃和產融規劃。他特別強調了公司治理設計的重要性,合理的股權結構關係到公司的資源優化配置、利益分配及發揮團隊創新競爭力。他表示,公司治理的設計是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礎,企業發展需要具有產業格局的視野和意識,也需要宏觀的產業地圖和路線圖來逐步實現。

深圳市企業併購促進會執行會長高海燕:

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創新中心功能非常突出

“由於互聯網的應用和擴散以及自動化的發展,新機遇、新產品、新模式、新產業還有新組織不斷湧現,面對這些問題,我們精耕細作了嗎?”在論壇現場,高海燕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如何從微觀層面破解時代所帶來的難題,是亟須考量的問題。

“粵港澳大灣區表現出了一種產業創新中心的功能,不論是在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以及產業服務能力的擴散上,這一功能都非常明確和突出。”他以三個名詞來概括其核心觀點:“超級鏈接”“品類綜合化經營”和“持續迭代”。

隨著在線化流程革命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面臨流程革命,但它們並沒有完全適應。“適應變革,才能使得企業內部生產環節對外部的響應具有一定靈活度,使生產的全流程進行互聯網化。”高海燕認為,品類綜合化是全世界的商業潮流,企業家需要重視這一商業潮流的變化。行業思維是制約發展的傳統思維,越來越多的新興企業正表現出明顯的“無行業屬性”。

在持續迭代方面,高海燕表示,產品技術並不能恆久保證企業的競爭力,真正保證競爭力的關鍵始終是變化和迭代。“比如手機行業,去年還在討論‘劉海屏’還是‘全面屏’哪個更好,今年已經開始討論手機屏幕可否摺疊,這意味著企業的產品必須始終保持‘在線’、不斷迭代。”他說。

在高海燕看來,創新是有不確定性的,技術未來的發展是不可預測的,甚至連競爭都是不確定的,“你並不知道競爭對手會出什麼牌,因為全品類的企業越來越多,這就要求企業把自己的產業鏈、供應鏈充分打開,讓更多的中小企業、創造者參與其中。”

■相關

南方城市智庫珠三角高質量發展

體系研究計劃發佈

利用強大專家資源

展開深入觀察

珠三角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回答這一問題是研究珠三角未來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一課,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實踐價值。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打造的南方城市智庫已著手對這一課題進行深入研究。在11月27日舉辦的2018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南方城市智庫(以下簡稱“智庫”)發佈了南方城市智庫珠三角高質量發展體系研究計劃(以下簡稱“研究”)。

當前,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經濟總量位居全國前列,產業體系較全面,市場發育較成熟,轉型升級較先行,具備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珠三角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東區域發展格局中的重要板塊,對廣東高質量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據介紹,研究的目標是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深入研究經濟規律,建立珠三角高質量發展研究體系,定期發佈反映產業、行業、地區等各方面產業競爭力指標、產業創新指標、質量效益指標和新動能發展指標、綠色發展指標等指數產品。為分析研判珠三角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狀況提供更加全面、準確、完整、及時的信息依據。

珠三角高質量研究體系的成果,將以指數報告的形式向外界發佈。記者瞭解到,研究由珠三角城市產業競爭力報告、珠三角城市創新指數報告、珠三角城市綠色發展指數報告以及珠三角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數報告構成,從產業競爭力、創新指數、綠色發展指數、可持續發展指數等四個維度來發布。

在研究方法方面,智庫將利用南方城市智庫強大的專家資源,對珠三角高質量發展情況進行研究分析;利用南方城市智庫深厚的調研能力,深入一線跟蹤研究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建立指數研究模型,構建對珠三角高質量發展的深層觀察體系;強化城市比較研究,搭建珠三角城市與國內外重點城市的對標研究體系。

近年來,南方城市智庫共進行了超過50項課題研究,其中《珠三角企業創新報告》、《佛山製造業邁向高質量發展調研報告》、“製造強國 佛山探路”跨國大調研、粵桂黔高鐵經濟帶跨省大調研等智庫項目和成果,獲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7月至8月,經濟學家周其仁教授與南方城市智庫合作開展“品質革命”佛山企業大調研,提煉總結出佛山製造業的十大品質“戰法”,引起了業界的強烈關注。南方城市智庫的專業能力也受到周其仁的高度認可。

未來,研究將以南方城市智庫的年度產品、各種大型調研的報告、各種大型論壇的成果(如《珠三角企業歐洲併購報告》《廣東創新驅動供需對接暨佛山校地合作發展報告》)等形式發佈。各種指數報告除了在線下發布印刷版外,還將在線發佈電子版,利用南方日報全媒體平臺,通過報、網、端等各種方式進行宣傳預熱和報道。

“南方會”俱樂部成立

深度鏈接優質企業資源

形成“媒體+產業”聯動平臺

當前,各民營、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資源、要素、創新、品牌等問題時,資源整合、抱團發展顯得尤為重要。11月27日,在“城市競合 灣區共生——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南方日報深圳辦事處聯合深圳重點行業協會組織發起的“南方會”俱樂部成立。該俱樂部由20位具有商業智慧和眼光的企業家作為發起人,目前已有首批近百家企業加入俱樂部,接下來俱樂部將邀請深圳及全國知名企業家參加。

首批近百家企業加入俱樂部

按照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深度融合,全面轉型”發展路徑,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會(深圳)大數據品牌管理中心於去年12月揭牌。“南方會”俱樂部是該平臺下聯絡、凝聚中小企業、企業家、創業者的組織。

南方會俱樂部由南方日報深圳辦事處發起成立,隸屬於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旗下、委託南方日報深圳辦事處負責個體運營,是一個以管理經營主題沙龍為主要模式的學習型組織。

據悉,該俱樂部由20位具有商業智慧和眼光的企業家作為聯合發起人,目前已有首批近百家企業加入俱樂部,接下來俱樂部將邀請深圳及全國知名企業家參加。

據瞭解,該俱樂部將以俱樂部、商協會和媒介三位一體方式規範運作,以切實助力中小企業成長髮展為己任,深度鏈接各行業優質企業資源,形成“媒體+產業”的聯動平臺,逐步賦予其資本、培訓、孵化等功能,使各企業通過平臺彼此相互幫助支持,實現資源整合。目前,已有首批近百家企業加入俱樂部。

將策劃小型沙龍加強成員交流

融資、人力、諮詢、推廣是俱樂部的四大服務內容。記者瞭解到,俱樂部除了為企業提供人才招聘、培訓及獵頭等全方位人力資源培訓服務,還將幫助企業加強與銀行、投資公司、擔保機構的溝通與交流,搭建常態化的銀企對接平臺和企業信用平臺。另外,通過建立俱樂部專家諮詢委員會,同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商標事務所、各類認證機構、諮詢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係,為會員企業提供管理諮詢服務。

小型沙龍、大型活動、內部資源共享將是該俱樂部近期策劃的主要活動形式。無論是企業家小範圍聚會、溝通交流,還是組織俱樂部全體成員進行投融資、資源整合、社會公益、慈善捐贈等活動,會員企業將在這裡構築社交圈,合縱連橫,與其它商協會和團體交流互動,形成商業、異業、異區聯盟。此外,俱樂部還將定期給內部成員和其他全體會員舉辦關於企業培訓、政策分析、行業分析、各種公開課講座等方面的培訓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