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現在有些家長讓剛上小學的孩子背誦《弟子規》和《道德經》?

從不搶紅包的人


對於剛入學小學生背《三字經》《弟子規》等,我並不反對。因為這類文章以歌謠形式出現,易讀易記琅琅上口,字簡言簡,生動活潑有韻律,很容易激發小學生對識字的興趣,很好地培養了小學生的語感,同時誦《三字經》等,可以鍛鍊幼兒的記憶力,提高其智力。

研究表明:六、七歲幼兒腦的重量約佔成人的90%,也就是說,這一時期,正是大腦接受大量信息刺激的最佳時期,“越動腦、越聰明”。教學也表明,隨著幼兒背誦內容的增加,幼兒背誦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至於說到對小學生思想的影響,其實並不會多大。當然教師的引導就十分重要。我主張將這些歌謠類經典作品作為識字的工具,並不去講它們的意思,讓孩子順著讀,也可倒著讀,目的是提高識字量,提升記憶力。這樣能讓小學生更早進入自主閱讀,然後就可以大量閱讀適合他們的書籍了。在此還給小學生推薦《聲律啟蒙》《笠翁對韻》,難度要大一點,可選擇背誦。


A果薇


這個有點不合適吧,讓孩子背誦《弟子規》和《道德經》有點奇葩,我覺得有些家長是被“國學”給洗腦了,中毒頗深。

首先我覺得《弟子規》有點不合時宜,裡邊的糟粕思想太多了。讓孩子背誦《弟子規》一點都不高大上,反而會桎梏孩子的思想。《弟子規》全是條條框框,告訴人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這就是典型的教條主義,中國人是最不服管教的。對於新時代來說,很多思想都已經嚴重落後了,按照《弟子規》的方法來做,你的孩子在生活中就會處處被欺負,因為現代教育培養的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弟子規》的作者是一個落魄文人,本身水平就不高,本意是用來教育那些不識字沒有文化的封建愚民的。現代人仍舊捧起來奉為經典,就有點不可思議了,當然其中有很多經濟利益。其開篇寫到“弟子規,聖人訓”,作者還真把自己給當成聖人了。其實弟子規最精華的部分就是開篇,而且還引用了《論語》,完全就是拾人牙慧。背誦該書還真不如背誦《論語》呢,即使是《三字經》也比該書水平高很多。

至於讓背誦《道德經》的家長,我覺得更不可思議,真是高人啊!《道德經》我讀了很多遍都讀不懂,是一部高深莫測的經典。這些家長讓孩子們背誦《道德經》,估計是在鍛鍊孩子們的記憶力。但是全書五千多字,還真的得下一番苦功夫才能背會。《道德經》適合有閱歷的人來讀,小孩子背誦該書還是早了點。

人啊,總是喜歡隨波逐流或者特立獨行,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無所不用其極。讓孩子死記硬背一些東西,真的很痛苦,將來還會忘記。對於國學應該選擇性閱讀,我覺得《三字經》、《笠翁對韻》就比較好。

讓孩子背誦《弟子規》和《道德經》的家長,基本上都是不懂國學,甚至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如果家長的覺悟不高,會極大地影響孩子的前程。


層城鵷雛


就這個背國學經典的問題,說一下我從兒子身上看到和感受到的。

  • 我兒子剛上小學一年級,學校統一組織學習和背誦《弟子規》。只有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他已經能熟練地背出一些篇章。切身感受到的好處主要有三點:

1、孩子懂得了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如何對待老師和父母,如何與同伴相處,如何自律,如何面對一些社會現象,其實《弟子規》中都會涉及到。在老師的講解下,兒子也第一次瞭解到這些道理,並開始慢慢地接受。當然,如果要在實踐中真正做到,還需要一個過程,但起碼要先做到“知”,知方能談到行。

2、對於傳統文化有了潛移默化的學習。背誦中,可以感受到中國語言的音律美,可以體會行文的美感。這對於孩子的母語學習非常有益。猶如背古詩一樣,可能孩子未必完全理解其中的含義,但還是要讓他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去記憶,從而成為他腦海中最深的一部分,從而轉化成他未來人文素養的一部分。這個過程不是有形的,是看不見的,是需要時間積累的。但功夫下在兒時,一生都獲益。

3、孩子有了學習的興趣。我兒子非常愛背誦,而且是大聲地背誦,還會給我們大人講《弟子規》每一句的意思。在小老師一樣的講解中,孩子獲得了自信,對於知識也再次鞏固。小朋友覺得自己能背誦出那麼多的內容,感到非常自豪。培養這種學習的興趣,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是最重要的,意義超出了背誦本身。

  • 當然,如果學校和家長能在孩子背誦的同時,適當地講解,促進孩子對於傳統國學的理解是最好不過了。尤其是結合現實生活來講,結合貼近孩子最熟悉的場景來講,會對學習國學的效果更好。

  • 背誦經典,是中文學習必要的部分。多背一些,多瞭解一些,是好事。


父母是悟空


首先說,這是家長的權利,他可以指導自己孩子的閱讀方向。而題主所問,重點是"背誦"這個詞,《弟子規》一千多字,成人看著就覺得暈。《道德經》五千多字,境界之高,成人望之不敢攀。若要背誦下來,對於忙碌的成人來說,不知又要死多少腦細胞!

但這只是成人思維,以成人的記憶力去看兒童的。但兒童的記憶力真是非凡的,成人根本不及!我孩子讀小學的時候,常有背誦課文家長監督的作業,一篇幾百字、上千字的課文,張口如滔滔江水一氣呵成。一個學期下來,五六篇課文、七八首詩那是常態,可見孩子驚人的記憶力。

現在孩子大了,一次我問她還記不記得小學時背誦的課文?她說一點不記得了。呀,真是可惜!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多讓他讀多些經典甚至是背誦,其實並不是"酷刑",反而對他有益。

關於《弟子規》,以前我也反對,認為其中的內容是培養"奴性",整天唯唯諾諾束縛思想。但自從看到部分孩子對父母無愛心、對老師無尊敬之心、對長輩無禮讓之心,就又看了陣《弟子規》,發現裡面教的其實是做人做事的"規矩",而這種規矩,恰是這些孩子所缺乏的。

最後說一點,古文和我們斷絕了百年,現在學生最頭疼的是古文。如果讓孩子從小讀一些古文,不說治國平天下的大理想,就培養出的古文語感來說,至少語文成績不會差。


幽幽南山客


看了一眼回答,有人把國學捧到了很高的位置,也有人說這東西是毒瘤,我覺得列位說的都有理,但是都有存在一定問題。

我是這樣看的,首先,不管是持反對意見還是支持意見的家長都要認清《弟子規》跟《道德經》是什麼?你如果自己都沒有讀完你如何支持跟反對?恰巧就在我桌子上就放著一本《道德經》,我是支持大於反對的,但是我要說明一點,我支持並不是《弟子規》跟《道德經》多麼的了不起,而是我支持看書,什麼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種話我就不說了。

我們說的這兩本書代表了中國國學的一部分,但是中國古代書存在很大的侷限性,就像《弟子規》裡面就有很多觀點是不對的,譬如不能頂撞老師,老師說什麼是什麼,這個有點常識的小夥伴就知道這個肯定不對,但是裡面也有很多有益的地方,《弟子規》很大程度上接近儒家學說的思想,儒家學說在中國存在這麼多年有他的道理,但是也有他的侷限性,新文化運動的時候胡適等大佬早就對儒家學說進行過批評,我就不多說。

而《道德經》大家都知道是老子的書,內容跟《弟子規》完全是兩個極端,他主張萬物應該效法自然,看完道德經之後你就會明白,完全按照他裡面說的來做也不行,為什麼啊?無為而治社會還怎麼發展嗎?

這麼一分析,各位家長是不是對這書有一定了解了?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哪怕是《金瓶梅》這種書你要是帶著純文學的角度來看,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你非要去學上面影影綽綽的苟且之事,那這本書確實存在一定問題。這個例子可能不太恰當,但是事實確實如此。

所以,我是支持看《弟子規》跟《道德經》的,但是如果家長或者老師的水平一般,不建議過分解讀,就讀讀背背就好,不要過分要求,更不要神話這些書,也不要把他們變得一文不值。


狐聞野趣


我兒子 幼兒園就教弟子規 五歲 回來我做飯就在那裡背給我聽 我一開始不知道他背的是什麼玩意 因為我自己都不知道弟子規是啥。而且我不喜歡怎麼小的孩子去背一些自己無法理解的東西 ,因為他根本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只是機械性的背而已 另外我也真不覺得 會這個東西對以後的成長 和步入社會有什麼幫助 所以 我就直接跟他說。背的很好 ,但是還是別費那個腦子了 去看動畫片吧 。幼兒園老師還讓家長微信傳視頻 我直接告訴我老師孩子不會


去過銀月城


既然是有些家長而不是所有家長讓他們的孩子背誦《弟子規》和《道德經》,這沒有什麼不妥的。課餘的內容家長有自己的選擇權。只要孩子不牴觸,學點國學沒有什麼不好的。我們暫不討論《弟子規》和《道德經》的內容,但就國學本身,我還是贊同孩子應該多學點國學的。不要求孩子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這個等孩子們長大了他們會有自己的理解的。但從小培養孩子的國學興趣,對他們以後的語文學習和對社會的理解都會有很大好處。

孩子這個年齡階段更喜歡朗朗上口的東西,而《道德經》有點拗口。從這點來說,我更建議讓孩子背誦《三字經》和《千字文》。但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選擇權,只要孩子覺得"好玩",對文字有天然的興趣,讀《弟子規》和《道德經》沒有什麼不可的。我的太太現在教孩子背誦《大學》,孩子沒有牴觸,而且還挺感興趣,不時地問媽媽這個什麼意思,那個什麼意思,他背得有趣,我們也看得開心。

選擇給孩子背誦哪些國學內容,看孩子是否有興趣吧。總比讓孩子整天抱著手機玩遊戲好吧。


歸國華僑趙老師


我的孩子4歲開始,就讓孩子每天誦讀三章道德經,一篇笠翁對韻,一段三字經,每種三遍。

我不求她學到什麼,只求她讀過什麼,接觸過什麼,大腦裡儲存了什麼,我的責任就是在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儘量甄別選擇信息進入她的腦袋,比如看什麼動畫片,讀什麼書,學什麼等等。

至於有些人質疑道德經,弟子規等經典,人各有志。

但是如果有些人都沒真正明白這些經典就去盲目質疑,我只能說,你只表現出你的狹隘和無知,我可憐你。


冰雪將釋


傳統教育為:童蒙養性,少兒養正,青年養志,成年養德。用現在的話說,幼兒園要教孩子良好習慣和品質,小學生明確是非價值觀,青年人確立志向併為之行動,成年了則需要修身養性。

孩子剛入小學差不多就是從童蒙到少兒的過度階段,那個時候的孩子什麼都不懂,即使讀了國學也未必理解其中含義,那讀國學也是沒有意義的。家長老師要真讓孩子學習國學,必要通過言傳身教,先避開枯澀難懂的文言文,通過簡單通俗易懂的話來教給孩子,讓孩子有啟發和感悟,然後再讓他接觸國學,這樣學起來才簡單些,學起來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靈虛子1


家長的這種做法我認為是正確的,並且我也是這樣做的。小學課業負擔不重,有大量的空餘時間,與其讓孩子上培訓班還不如讓孩子多多背誦經典的詩詞曲賦,我們都知道語文成績的優秀離不開積累,積累我認為其實就是背誦,為什麼大部分孩子在升入初中以後語文成績下降的快,就是積累的少。不管懂不懂,理解不理解,先背過,對以後的學習都會有幫助。任何的理解都是建立在記憶的基礎之上。背誦還是應該以經典為主,弟子規這樣的偽國學還是算了吧,道德經還是可以的,唐詩宋詞也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