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企業HR“非985大學的簡歷我們直接扔”的行為?

日照招聘會


這個新聞之前聽說過。雖然理解HR愛才心切,但是什麼也不瞭解就一棍子打死的心態,是不是值得大家討論?

我們承認985學校出來的學生有較強的學習能力、較強的韌勁、自律性也高以及相對高的智商和學習態度。但是隻是憑一紙證書來判斷一個人的所有,這未必也太過武斷。

除了高智商的人才,一個公司的發展也需要忠誠度高的、資質平庸但是卻刻苦認真的,也需要踏實能幹的……難道一個企業裡真得需要全是比老闆都精明的人嗎?

第二,評判下這個高智商HR的做法。他的做法可以看出他的自大和目中無人。作為領導需要的謙卑和包容之心,可他呢?人家精心準備的簡歷看都不看,直接扔到馬桶裡。這樣的做法讓我們看不到他的基本職業素養和為人的善良。

第三,郭德綱先生也不是高學歷出生,但是如今混得不比HR更好?也就是說學歷確實說明一部分問題但不代表全部吧?一旦出學校門後靠的是人品、學習力和學習態度。並不是說學歷高的人就一定能力強,也並不是說沒有學歷的人經過一些努力就一定追不上別人。

你可以有你的選判標準,你也可以不選擇他們,但是最起碼要尊重那些鼓起勇氣想效力你們公司的人。但是他卻如此無理,不禁讓我們這樣想:這樣的負責人會不會是高傲無理之人?會不會喜歡打壓別人?如果知道負責人會這樣,我想大部分人寧願去別家公司,也不會去那裡找不自在,哪怕是985的學生也會有很多人不會喜歡這樣的領導或同事吧?

我認為他做事方法甚至說是人品就有問題,大家不選擇這種目中無人的公司也沒什麼可惜的。公司有的是,也不一定非要在你家討一杯冷炙。

這是我的淺薄的看法,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正面思考。


佐佑de媽咪


學歷真的很重要,你再怎麼噴這位HR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千千萬萬的大企業招聘某些崗位的時候,還是會把非985的簡歷給剔除掉。

其實大企業的心理也很簡單,我開出的工資是平均水平的兩倍,我就想招985大學的畢業生。我願意花錢購買購買更好的服務,這都有錯嗎?

網友們表示不服,然後把自己珍藏已久、勾兌過無數回的毒雞湯拿出來當武器:

毒雞湯1:

985的有什麼了不起,北大的還去賣豬肉呢,985也不是個個都優秀的。

解藥:

如果一個企業不接收985以下的簡歷,說明他們招聘的是985的優秀畢業生,而不是飢不擇食的全盤接收985的畢業生,那部分不優秀的會被剔除掉。

985的就是了不起,北大賣豬肉的那個叫陸步軒,他創辦的壹號土豬已經是上市公司,個人財富上百億,給北大捐了9個億。你給母校捐了幾毛錢有資格說人家?

毒雞湯2:

學歷根本不能評判一個人,馬雲不也沒有學歷嗎?

解藥:

拜託,馬雲是杭州師範學院英語專業正經本科生,而且那是1988年,一個本科畢業生能分配工作的年代。你再看看劉強東,張一鳴,丁磊,馬化騰這些人,哪一個不是本科畢業的?

學歷確實不能評判一個人,但是可以評判一群人,北大的畢業生總體上肯定要比杭州師範的畢業生要強很多,否則就沒有人上北大了,都去上杭州師範好了。

毒雞湯3:

我在大學裡努力學歷,雖然我不是985大學,但是我覺得我的能力並不比985的本科生差,為什麼不錄用我?

解藥: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

很多雙非院校的畢業生都有一種迷之自信,因為發現自己比自己的同學們努力多了,也厲害多了,所以總以為自己跟985高校的畢業生差不多。

然而你要知道,人家的老師是常青藤院校海歸博士,你的老師呢?

人家清華的還聽過楊振寧的物理課,你聽過嗎?你只怕聽都聽不懂,全英文的。(B站可搜,不信的自己去挑戰)

985高校有很多學術界,商界,政界的名流來做公開課,做演講,你們學校有嗎?

985高校的實習單位很多都是世界五百強,你們的實習單位呢?

最後你指望自己畢業時能夠跟985的優秀畢業生比肩,別睡覺了,容易做夢。

我在面試雙非院校的畢業生(化學類)的時候,問過這樣一個問題:

物理化學這門課講了什麼?

沒有一個人能回答上來。

我都不知道都是哪裡來的勇氣宣稱自己跟985的優秀畢業生差不多,梁靜茹給的嗎?

最後給幾個忠告:

1、認清現狀才能負重前行,騙自己只能不進則退。

2、別問母校能幫你找到什麼工作,要想想你能為母校做點什麼,能不能因為你的成功而讓你的學弟學妹們受益?

3、能不能讓你的其他光輝蓋過學歷,這是你職業生涯的一場修行。

我是無良HR,關注我,最新的職場觀點將不斷為您推送?

無良HR


這是很正常的一種求職,通過985、211、四六級等硬性條件來篩選簡歷,是企業HR節省人力、物力的一種有效手段。

現象在現如今的社會,畢業生求職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原因無外乎就是大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本科這個學歷變得越來越不值錢了,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和大企業中。


很多大企業HR在招聘的時候直接掛出“我們只看985、211的簡歷”,這種情況不在少數,但在我看來,原因無外乎以下兩點:


01、求職簡歷太多,用人單位看不過來,設置門檻更省事

雖然說面對這種用人情況,很多人反映這是赤裸裸的歧視,有關部門也提出企業招聘不能存在這樣的情況,可是對於這些大企業而言,每一份簡歷都仔細看的話,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


如此,即便沒有在招聘通知中提出對畢業院校的要求,但在他們對簡歷進行篩選的時候,為了提高效率,又為了招到更好的人才,私下設置門檻提高效率,退一步說,企業招收人才的時候,根本不知道畢業生的水平程度是否達標,對畢業生的優缺點更是一無所知,只有通過學歷背景這張簡歷紙來進行判斷,評價畢業生的可能價值就是看你背後的院校,這就是很多企業設置學校這道門檻的原因。


02、985、211高校本身存在的資源力量

國家每年都會給高校一些科研資助,而作為國家重點培育的985、211高校自然比其他普通院校得到的資助要多得多,這就造成了大量優質教師和有豐厚經驗的老教授都紛紛選擇留在這樣的高校,你看從師資力量上985高效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企業HR鍾情於這些院校的畢業生也就無可厚非。


就我瞭解到的一個真實事例來說:山東省內的某個老牌大學,其中的英語系竟然因為找不到外教而讓學生在半個學期內都沒法上外教課,整個學校英語系只有一名外教,但學生卻有千人之多,如此不公平的資源分配的背後,其實還是資金的問題。


當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也有很多普通高校的學生甚至比985、211出來的學生要優秀很多。

名牌大學裡也有逃課打遊戲到頭來畢業一無所長的學生,普通高校也有努力奮進掌握各項技能參加全國大賽贏得冠軍的學生。這位HR說的也不能概括全國所有企業的觀點!


一個人只要有能力,各項技能加身,自然能獲得很好的職位,走向人生巔峰。所以,現在給自己增加技能,就是為未來增加機會,努力總會有收穫,為現在的自己投資,將來才會有更多的選擇!


你認同大企業HR“非985大學的簡歷我們直接扔”的行為嗎?歡迎留言討論


「精進Excel」系頭條簽約作者,關注我,如果任意點開三篇文章,沒有你想要的知識,算我耍流氓!

精進Excel


很正常,基本上全世界都是這樣。

為什麼要優先考慮名校學生?其實這個視頻的嘉賓也說的很清楚。首先名校的學生基礎很好,他們本身的智商和學習能力就比其他非名校的學生強,而且能夠讀上名校,說明他們在學習上更能吃苦,更加自覺、更有責任感 和危機感,這是他們具有很強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其次,名校的學習氛圍更濃,不像一些普通大學的學生大都在混日子,很多名校的學生都像高中一樣保持著高昂的鬥志和高強度的學習,普通的高校生過四級或六級英語,完成個畢業論文就已經很滿足了,而名校很多學生是奔著雅思託福去的,而且以在著名的刊物發表論文為目標,個別的甚至在專業領域小有成就了。還有就是名校生比普通高校學生有更多到大公司、大企業實習交流鍛鍊的機會 ,有更多接觸名師、瞭解前沿信息的機會,這使他們能站得高、看得遠,眼界和格局都比普通生更勝一籌。


雖然學歷和能力不一定掛等號,但從整個世界的共同經驗來看,高學歷為擁有高能力的概率遠遠大於低學歷擁有高能力的概率。在沒有足夠的時間細心考察人才的情況下,以學歷和學校來判斷一個人的能力是通行的、成熟的方法。而且企業招聘也不是選老闆、選天才,並不需要馬雲馬化騰李安,而是根據工作實際挑選一些踏實高效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而不一定非要天才。

很多人總是以馬雲馬化騰李安等為例證明能力和學歷不需要對等,這其實有一個概率的問題。確實,高學歷者也有低能的人,但這種概率很小。低學歷者也有能力很強的人,這種概率也很小,這是特例和普遍性的問題。用特例來為自己鼓氣還可以,但是如果認為是普遍性的就會失去方向了。無論中國的百富榜還是美國的百富榜,名校生還是佔據了大多數。像劉強東這樣的人在985的學生裡面可能是1萬個出一個。像馬雲這樣的普通生在1000萬個裡面可能才出一個。而且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成熟,競爭的激烈,成功的門檻越來越高,沒有很高的學歷和能力,越來越難成功。中國近十年湧現的新型明星企業,其老闆基本都是高學歷高能力的人才,要想從屌絲逆襲成為鉅富,基本成為了童話故事。


梅西大佬


我就在特大型企業做人力資源總監,我不知道題主所提的“大企業”有多大?這個HR回答有些片面了。招什麼學校的學生,首先要看你招什麼層級和職業的員工,不是所有崗位都要985的。那麼,我代表一部分“大企業”來為HR平反來了。HR的名聲,都是被這樣無良的HR敗壞的。

第一,越是大企業分工層次越多,有的職位需要985,有的職位更喜歡大專生。

有些企業是偏平化的,沒有這麼多層級。但有的生產型企業,是事業部和分子公司制的,有許多層級。從實踐經驗來看,許多低層級的職位,我們不願意招985,一是985薪水要求高,二是985根本幹不長。所以,許多基層崗位,我們喜歡招普通院校的農村出來的孩子,他們更加踏實肯幹,也比較能吃苦。

第二,對於大企業總部招管培生,確實需要986以上的學歷。

比如,前不久的秋招,某大型央企,為總部機關招聘一批管培生,就設置了“優才”計劃,設置了門檻。列出了全球泰晤士2018年排名前30名的學校(北大排29名、清華排30名),這些學校的畢業生免試進入面試環節。

但是,這樣央企,也沒有歧視其他學校的學生。其他學校的學生通過初試後,一樣與“優才”進行面試PK。最後給普通院校學生與名校生同臺競技的機會。

第三,最後再討論學歷的重要性。

這位HR的觀點,還是比較務實的。985的學生能力普遍高於普通學校學生。這個能力,主要指知識水平和專業能力。比如英語水平,比如計算機水平,等等,這方面的硬件水平,985肯定普遍高於普通學校。這一點是肯定。因為當年的高考一樣,篩選過了。這個不展開說了。

那麼,在實踐中,大企業篩掉普通院校學生,並不僅僅是因為學歷的問題,還是招聘成本和時間成本的問題。比如,985和普校生,在實踐中不一定誰強誰弱,為何不給普校生錄用的機會呢。對於HR來說,就是追求大概率事件,985的生源肯定優於普校生的生源,與其甄別未來的區分,不如選大概率的,就這麼簡單。

綜上,大企業HR也明白,在職場實踐中,不唯學歷,不唯身份,不唯年齡,不唯職稱,也不是說在所有領域,985的學生都比普校生髮展的好。在技術型公司,比如華為類的公司,需要高智商的企業,當然985學生要吃香一些。但是在一些銷售類、生產類的公司,985學生與普校生成長,差距不會很大,基本上不是靠學歷拉開差距的,而是靠情商、毅力和韌勁。比如,在銷售行業,985的學生,一般幹不過普校生,因為這些職位,拼的不是智力,而是綜合能力。


職場火鍋


這也是個很現實的問題,大學畢業越來越多,各種單位和企業公司都眼花繚亂,根本沒有大力氣從所有的畢業生中來選擇公司最想要的人。

因此,選擇一個高的門檻可以節省很多成本與時間。這也是企業公司HR必須考慮的問題。

現在很多公司在招聘時都已經把211/985高校學歷作為基本的要求,這對普通高校的畢業生來說確實是不公平的。

但是,細想想來,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企業HR,一個工作經歷和能力都差不多的985高校畢業生與普通高校畢業生,你選誰?

再者,能夠從985院校畢業,他具有的能力比大多數普通高校的學生要強。首先,學習科研能力肯定要比一般高校的學生要強。這與個人學習能力與學校平臺有關,985院校的資源是一般高校無法比擬的。其次,985院校學生的眼界、見識要高於一般高校學生。985高校學生出國交流以及鍛鍊的機會要多得多。再者,985高校學生的自制能力、素質還是略高於一般高校的學生。

總之,這種現象是現實存在的,以平常心對待就行,而且並不是所有的單位、企業都有這種要求。只要自己夠優秀,還怕找不到工作?!加油!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方便時給個關注,謝謝啦!


DS二當家


我認為學歷是企業進行簡歷篩選時的第一道門檻,學歷還是非常重要的。非985大學的簡歷直接扔,在我看來,沒毛病。具體原因如下:

1.報考人數

大企業,特別是一些福利待遇不錯的大企業,報考人數是非常多的,全國排名前十幾院校的簡歷數量都很多了,何必再看普通本科呢?

大企業這麼搞,因為底氣足,人家不愁沒有人,篩掉非985的,剩下的那批985學生說不定都足夠搞兩次招聘呢。

2.時間成本

大企業的招聘,簡歷投遞人數肯定非常多,幾千、幾萬份,挨個詳細看,肯定是不可能的。為了節省時間,篩,肯定優先通過985/211,別以為高考人家們多考了的四五十分啥用沒有,起碼人家從千軍萬馬的高考中,考上了985,這就證明學習能力差不了。

3.機會成本

其實二三本里面也有不少優秀的人,有些確實優秀很突出,但是僅僅是少數人。

你覺得是企業是從985 211裡面篩選人才容易還是從一些二三本里篩選人才容易呢?

985 211裡面肯定也有人是玩了四年,睡了四年,但是肯定還有一大部分人沒有荒廢這四年。從學校裡選拔,十個裡面可能五六個能夠滿足公司條件。

但是去其他院校裡面,十個裡面 三四個,甚至一兩個。我不是歧視人,有時候學校氛圍不好真的影響人。一個宿舍裡面,五個人打遊戲,就你學習,你能忍得住?

曾經有些上某某學院的學生在報考我們公司的時候,打電話跟我說不會報名,我跟他要了身份證幫他報了,但是,他的名字我記下了,因為報名這麼簡單都不會,以後怎麼操作辦公軟件。

另外上個數據

出身985名校的高管佔到48%的比重,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而211及普通本科畢業的高管人數則佔到29%的比例。北京大學出身的百萬年薪的高管共計18位,富豪數量為全國高校之首。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則以12位的高管數量排緊隨其後。


傑說職場


學歷重不重要?985大學學歷和非985大學差距真的猶如滄海和湖泊之間的差距嗎?

節目中,HR說的話扎耳,但是在某種程度上她是對的,大企業做的是最正確的選擇!曾經聽過這麼一句話:“你現在拿起一塊磚,向人群中拋出去,十之八九都能砸中大學生”。就是因為現在的大學生多了,實在是太多了!市場上對大學生的需求已經飽和了,就像已經盛滿水的杯子,它再也不能裝更多水了,溢出來的水就浪費掉了,淪為犧牲品。在人才過剩的年代,大企業想招更好更優秀的人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學校!985大學在社會上就顯得尤為重要。



當然,事兒無絕對。再好的大學也有那麼幾個差學生,再爛的大學也有神話般人物,大學只是一個平臺,然而不同的大學提供的資源,環境都不一樣,學生該咋混出成績就看怎麼利用好學校提供的資源了。大學學歷只是一塊敲門磚,最重要的是看能力,而我在一檔綜藝節目看到,若是你的學歷不夠,連門都進不去談什麼能力,二三流大學生他就沒機會,他根本就沒機會!世界五百強企業去清華北大等大學招聘,就不去非985 211大學招聘!

非985 211大學的學生就真的沒有機會了嗎?當然不是!既然沒有進大企業的資本和關係,幹嘛想入非非呀!好好做自己的事就行了,為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添磚加瓦。有資本有野心有關係有想法的普通大學生還是多多學習,將來好出去闖事業,我就不信這麼多非985 211普通大學生就沒一個奇蹟出現!


接風者


網友一:

作為一個畢業本科生,前幾天才去面了百度,我有資格發言麼?我所在的群面組,除了我之外,全都是985211的碩士,或者是外國留學生碩士,兩個德國,一個英國,還有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就我一個人普通本科。

但是,他們的發言和對機會的把握,各方面能力,比一般學校百分之80的孩子都強,其中有一個邏輯思維非常嚴謹。這就是985、211,你們總是在說不公平什麼的,但是卻從來不知道,出身985、211的他們,學歷比你高,個人能力可能還比你高,穿著打扮上也是落落大方。這就是現狀。那你作為hr,明知道那畝地裡百分之80就是優質,為何還要去百分之20優質的地裡去收割呢?

網友二:

我也浙大剛畢業,我只是想讓許多人知道,不是211985根本就沒什麼關係,只要你努力好好學習,多交圈子多積攢人脈,出來會成功的。許多人都把211985吹上天了,其實沒啥差別,國籍大學排行就是在一個大學的科研排各種實力排行,師資力量學習氛圍,有的普通學校不比211985差。所以希望別帶著有色眼睛歧視普通大學的畢業生,我認識的人裡面普通大學畢業的,有的人,真的很優秀。你可以起點失敗一次,但是到終點的是誰卻不一定。

網友三:

我來舉例吧,保險這一行,大家應該很熟悉,做到管理層的,年收入過30萬甚至過百萬的都是985和211的嗎?不妨你們可以去了解。我們老闆夫妻80後,非985和211,家裡父母都是農民,他們也只是通過工作經驗的積累和人脈關係走到現在,一個小公司一共才20人,20人裡面工程師,技術,採購,銷售沒一個985和211,公司營業額2000萬以上。能力不等於學歷,重要的是你勤不勤奮,努不努力,上不上進,學不學習,有沒有情商和智商,肯不肯吃苦。學歷只是一個門檻而已!

網友四:

文憑就是一張開往成功的車票,985的是飛機,普通本科是火車,大專是汽車,高初小的是自行車走路。目的地是一樣的,去的過程就是各種票。你拿一張普通本科的車票就想坐上飛機那是做夢,飛機上又沒有你的熟人會偷帶你過去。那位人事就是飛機票檢票員,你是985那就上機,不是那就再見。

網友五:

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大學主要學的是做人,真心學不到什麼專業技能,而所謂的985一樣也是垃圾學生一大堆,好學生普通大學也很多!首先中國的地域教育區別之大,眾所周知,而再好的大學一樣要針對每個省招生,也就是會出現山東河北河南四川之類的高分學子會和相差一兩百分的雲南西藏青海之類的省市學子同一所學校,那麼我想問那些高考考了五六百分卻因為地方教育程度高學生競爭大而讀不了985大學的學生優秀,還是那些只需要四五百分就能讀985的省市的學子優秀呢?

第二,很多學生在進去大學後往往選擇談戀愛,喝酒吃肉,打遊戲等高考前沒做過的事情做!這樣的學生也只因是985就可以有過人之處,就有讓人另眼相看的資格嗎?

第三,對於只能應試而不適應社會的學生來說,即使是清華北大又有什麼值得羨慕的?而這樣的學生在現目前來說難道不是佔很大一部分嗎?

我認為不論是985還是普通大學的學生,好與不好真的不是看考試成績看英語過了幾級,更不是什麼雅思託福分數!是看綜合素質,有沒有上進心,有沒有進取心,能不能適應各類工作,適應社會,人際交往,等等。真的不是在什麼類型的學校,而是在學生本身!

網友六:

說真的,除了HR和剛畢業不久的菜鳥,社會上並不會有幾個人以學歷看高低。學歷高通常更優秀這個不假,但是學歷低的老闆也非常多,所謂人不可貌相就是這個道理。首先,不要太把HR的話放在心上,這個社會看的還是個人擁有的能力和資源。

在任何一個行業,你如果能成為能力或者資源在前20%的人才,到哪你都風生水起,各種企業隨便你來挑。其次,誰敢說,想成為行業前20%的人才就必須要高學歷?對於任何人來說,專業成長速度最快的階段都是畢業以後。快速的成長,儘早理清自我定位和職業規劃,然後不停的積累資源。


187223519


講道理,應試教育確實考的是智商,985、211重點大學的學生平均智商肯定高於普通大學生,並且因為在學生階段他們也更加努力刻苦學習,這個是毫無疑問的,沒啥可辨解的。

但是這個HR的觀點明顯不是這個觀點,我不知道她是怕直接說得罪更多的人還是根本就不知道。

在她看來,985、211學生比普通大學生強的在這幾方面。

第一,有的人很專業,他可能在這個行業尖端的雜誌上發表過他的見解;

第二,還有很多人,在踏入這個專業開始就規劃好自己要在這個行業上如何去發展,他們經常會參加一些國際性的關於行業的交流;

第三,甚至有一些同學,他們非常有闖勁,在國家培養大學生創業的扶持下及學校的扶持下,他們還會向社會去尋找一些天使投資基金,他們已經開始在這個行業裡創業了,所以在這個行業裡他們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思維。

這幾方面,我簡單說說:

第一、某個學生在某個行業尖端雜誌發表過文章。國內要麼是南大核心,要麼是北大核心文章,就這兩個期刊目錄,簡單來說,我自己就是985、211畢業的研究生,坦白說在本科階段,當年我們這個經濟學專業以及其他相關專業大概接近1000人左右,能夠在南大核心,北大核心發表文章的,總共加起來不超過20個人,包括二作。研究生要多一些,我們就不談了。再說了,這些文章都能買。這筆花費大概3萬左右。至於說,能在國際SCI上,更是鳳毛麟角,幾乎沒有,當年好像有一個,現在在一所985大學當副教授。

我想說的是根本沒有必要以文章來衡量一個學生的優劣,簡直毫無道理啊!發表文章更多考驗的是一個人的學術能力。

第二、很多人開始規劃,我從高中就開始規劃人生了,規劃也能成為優勢?還有的人參加國際性的行業交流,這位HR大姐,這樣的行業交流國內基本上都是可以蹭會的,加一些論壇有的時候就是註冊一個號碼而已,現在這些會議,國內的99%都是可以蹭會的,想去聽就提前知道,跟組委會說說,或者是去打印一疊名片,註冊一家皮包公司什麼的,都歡迎參加,最多付點費用。還有什麼國際會議?你買一張機票去美國名牌大學,或者著名基金會,華盛頓那邊特別多,會議探討也多,你去參觀,順便還能蹭合影。頂級學術會議?當年我們學校的學生幾乎沒有,除非跟大學教授關係非常好,發表的會議論文。這筆花費最多5萬。

第三、創業?註冊一家皮包公司,再找一家某寶公司做一個網站,或者做一個app,然後就參加創業大賽,買點app排名,入駐某創業基地,買點軟文宣傳一下,基本上能得個二等獎,獎金不超過1萬塊,如果口才好,騙一點錢也可以。獲得天使投資?給在校大學生?這天使投資是誰的?父母也是天使投資人啊!你說的是專業機構?你當天使投資都瘋了嗎?全部加起來,費用在7萬左右。

這樣仔細一算,按照這位大姐二本學生跟985,211重點大學生差距最多也就15萬元,並且我相信真做到了這三樣的985、211的學生都很少,沒人這麼瘋啊!好好的學不上,去做這些虛頭巴腦的事情,哪家公司敢這麼招人啊?

985、211的學生,我認為還是好好學習,拿高GPA,多考點專業領域的證書,這個就是王道啊!

985、211的學生是比普通大學生畢業生優秀,但是絕不是這個hr說的這幾個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