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只读帖不临帖的方式可行吗?为什么?

书法影响力


首先,我表明我的观点:书法只读帖不临帖肯定不行。读帖好比理论学习,而临帖就像实践活动。理论只能指导实践,却不能完全取代实践。二者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其次是我的个人观点

一、读帖很重要

读帖,顾名思义,是主体对帖的主观感受。帖中的字是正是斜,是长是方等等,这都是读帖要做的事情。读帖是练习者与书法作者的精神交流,思想产生碰撞,练习者便会有所得!一般大多数人会轻读帖,重临帖!

二、临帖同样重要

临帖,即需要练习者动手去实践。仔细读帖后,初步了解了字的形状、笔顺、起行收笔后,便可以开始动手临摹了。

三、只重读帖,不临帖,会产生很多“书法理论家”

只读帖,书法理论学习上升到一定水平后,练习者就只会用嘴说,缺不能用手写,进而言之就会出现很多“书法理论家”。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读帖是为了更好的临帖。

总之,只读帖不临帖是不正确的,读帖是为了更好的临帖。启功先生说过:书法临帖是准确性的重复。这个准确性从哪里来?对,从读帖与临帖之中来。

个人拙见,欢迎大家评论交流,我是枚书书!




枚书书


我是一人。这个问题答案是非常明显的,并且可以把话说的绝对些。

学习书法临帖是读帖的一部分,读帖不是看而已。

这不是开玩笑,有些人真的以为读帖就只是干瞪眼。

就靠脑子想,不动手是永远不可能读懂帖的。

就算你是王羲之也不是只看看帖而已。

书圣王羲之当然是能读帖的,可是他也大量的临帖。

著名书法张芝和钟繇他们的字,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两研究分析。

据传汉张芝的《冠军帖》。也有人说是唐张旭的《大观帖》。

为什么有分歧,说明我们现在人很难明辨,也说明历史中书法大家的人的字我们很难完全理解,更不用说彻底理解吸收。

抛开书法没有古代那么重要,我们当代临帖和读帖都不够。

一个人不大量临帖绝对不可能读懂了帖。

这一点很重要,不临帖就不能说真的读懂了帖。

再重复一遍,不临帖你是看不懂帖的。

比如说我们最近有一个“知名书法家”曾翔,他创造了一个词“吼书”。

如果他不拿拖把写字的时候,他的小楷展的字如下。

很多人说读帖,我懂了一个人的字,吸收消化了。说的天花乱坠,但是上手一写。

一人有感

临帖都不临帖,写都不写,光看是没有用的。

我们文化博大精深,读有很多意思,读帖的意思是懂帖的过程,而不只是看帖。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一人笔记


学习书法只读帖不临帖是不可以的。

1、我见过不少学习书法不临帖,只读帖的,这些大部分是一些做书法理论的,他们平时会看很多的字帖和书法理论,随着看的越来越多,自己的眼光也越来越高,他看到自己的字也会觉得越来越差,他们本来也都临帖,但是总觉的临的不好,临不出自己想要的感觉,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也不敢再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作品了,变的理论上越来越好,书法上却原来越没有自信。

只读帖,不临帖的话,很快会进入这样一个恶性的循环,

良性的循环是怎样的呢?要临帖和读帖同时进行,时间平均分配,让自己的眼光略微高于自己的书法,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后通过练习,又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自己的眼光和手上的功夫同时在进步,二者有不断的重叠,从而从中不断的获得乐趣和困扰。


比如这段时间自己的眼光比较高,发现了自己的很多缺点,这个时候就会有困扰,然后会抓紧时间临帖,临了一段时间,功底开始赶上了自己的眼光,就会发现自己的进步,又能够获得进步的乐趣,然后这样循环往复,不断的往前走。

2、如果只读帖,不临帖,那么帖里的东西是不能够完全理解的。

就像你听一百个人说这块糖是甜的,听他们描述甜是一种怎样的感觉,都不如自己去买一块糖,尝一尝,你才能真正知道糖的味道。只读帖不临帖,你就尝不到糖的味道。只读帖不临帖、根本上来说,不是在学习书法,而是在欣赏书法。



3、学习书法是必须要临帖的,书法里的所有的技法都需要去训练才能够获得。

就像我们光看别人开车,是永远学不会开车的,需要去驾校学习,实际上车练习。所以,即使是书法大师也是在不停的临帖的,明代的书法大师王铎都说自己一天临帖一天创作,何况我们。



不二斋


临帖是如何写好字的实践。光读不练,字是不会自动写好的。因为,你怎么也能写出同原帖形神兼同的字,不实际去临摹,也是写不出来的。临帖到一定的功夫,你写字的手,眼,心不由自主的有了定法,一笔一划都有了法度,这时候的字就有模样了。

到这个阶段,读帖就会无形中有了自己的见解,而且,读帖的范围要扩大,真,草,隶,篆,都可渉猎,不同时代的书法作品有不同时代的气韵风范,不同的书法家有各自的风格特点,经常读帖,时时揣摩,写字的眼光,格局,都会有积极的影响和变化。所以,读与临是同步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读帖很重要,临帖同样重要。二者是一个整体,不可厚此薄彼。

下面是我临写的字!欢迎指正!




13352866117


学习书法只读帖不临帖是不可行的。

自古以来,中国书法的学习都是从临摹前人的碑帖墨迹开始的。

学习书法只读帖不临帖,就不能深刻感受原帖的结字特点和点画姿态,也不能体会原帖书写过程中是怎样处理好字与字间的行气关系。

临习过程就是精准重复的过程,任何一种技能都是经过反复练习达到精准程度的。打篮球的运动员,三分球能精准投中,那就是经过上万次的反复练习的结果。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没有不成功的。

临帖的过程也是向古人学习的过程,从临帖中体会古人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神韵和气势。






宝善书法


想写好书法,必须临帖。读帖只是从心灵上去感受古人书法的意趣之妙,只有亲自临帖才能把去实践与感觉古人笔墨之境界。

楷、行、隶、草,循序渐进,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

赵孟頫、欧阳询、颜真卿、怀素,等都是大家!


天娱百货专营店


学习书法只读帖不临帖是不行的。

“学书无日不临池”,临池就是写字或临帖,一般书家每天都要写写字或临临帖成必修课,不然几天没写字会手生的,何况是学习书法的。

学习书法只读帖不临帖,就不能深刻感受原帖结字与笔法的魅力所在,也不可能写出合乎法度的字来。

自古以来,应该还没有只读帖而不临帖的书法能人吧!临帖是读帖的巩固与提高,读贴又是临帖的前提条件,只读不临、或只临不读帖,都是不完整的学书方法。只有读帖与临帖相结合,才能学到原帖的精气神,才能学好书法之法则。如果你即读帖又临帖,学习书法也要经历一段长长的过程,要了然于手又写出合乎法则合乎美感的字,还有很多条件才能达成(读帖与临帖只是最基础的条件)。




使志安宁之秋


学习书法,应以读帖为副,临帖为主,他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形影不离的。怎么可以一刀两断,肢解破碎呢?

笔者以为,临帖固然重要,但读帖不可小视,因为学习书法的第一步就是读帖,认真领会作者所书的文辞大意,以及特定的历史背景,对范本深入研究和分析,不断揣摩其点画用笔,结体取势,章法布局等特点规律,善于总结对比,从而开阔眼界,不断提高自我鉴赏水平,为临帖打下坚实的基石。

而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也是唯一途径,只看不临,就如同岸上观看游泳,不亲自实践,是不可能学会的。临帖时,要善于思考,动手动脑,进一步巩固提高对结字规律的认识,达到"基本得笔法,大致得形似",还应特别注意整体用的连贯性。临摹的过程,是学习方法技巧,提高手上功夫的过程,也是训练分析,加强理解,提高鉴赏能力的过程,应该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先盯住一家学精临透,再推而广之,博览百家,从中相互参合,为我所用,日积月累,厚积薄发,自然而然的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笔者也是书法初学者,实乃拙见,下图乃是鄙人拙笔,敬请指教!谢谢!





青主墨影


肯定是不行,到了一定程度,可以边读边临!书法修炼需要眼高手低,但如果只动眼不动手,那就变成真正的眼高手低了,因为想的再好,意境再高,都是要通过手来表达出来,也就是说,书法完全离开匠心还是不行的!



吴体光—玉墨书法


眼睛如果能替代手,那么今天的人一定是历史上书法水平最好的时代。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所有的古代名家字迹我们都能看。想学谁,使劲看看,就会了!你说是不是?



书法中的读帖,是为了配合手中的毛笔,分析毛笔的运行、轻重、入笔角度、转折的分寸,运行的快慢,点画的搭配安排……把你所能观察到的一切细节进行分析,转化到手中的毛笔运行上去,加以实践验证。所以,古人才会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临帖是学,读帖是思。学与思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终日而思,不及须臾之学”。整天的去研究,去分析,去想要怎么怎么样,可就是不动手去学习临摹,想到老,也只是想想。书法首先是技能。任何技能都要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熟练的掌握应用。毛笔的柔软性,使它的控制难度大大高于硬笔。要让柔软的毛笔听从指挥,只有熟悉它,每天与它相伴。它才能顺从于你的心意。任由你的趋使。不与它为伴,却还要想它听从于你,这可能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