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富豪:36岁曾拥有铁饭碗,凭3000元创业,现今坐拥千万资产

文:杨瑞

中等身材,棱角分明的面孔,饱满的前额,戴着一副金边眼镜,平均步行速度约为每分钟70步,略带沙哑的上海普通话。走进上海曹家渡开开商业大厦23楼的"领军人",与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千千万万的普通市民,很难区别开来。很难想想一个36岁,在92年当时拥有铁饭碗的人,会毅然决然的辞职创业。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博克信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沈国康说:"如果你想发财,去万通商会找优质供应商吧!"

隐形富豪:36岁曾拥有铁饭碗,凭3000元创业,现今坐拥千万资产

从小到大"精明人"的不安分。

1992年,"当时在上海比较流行的工作是出国"洋插队",和在深圳工作作为改变生活环境和提高工资的两种方式。"在上海,所谓在上海成立的公司,基本上就是企业的第三产业和技术服务部。

沈国康是一个地道的上海人,但他不是那种谨小慎微的上海人。他不太安分。正当绝大多数上海人习惯了一种稳定而繁荣的工作和赚钱方式时,他选择了创业。沈国康当时36岁。刚建成一个温暖的家,孩子还不到两岁,他就在一个国家机关里,拿着一个令人羡慕的铁饭碗,过着安定的生活。

"因为我的专业是自动控制,那时国内的电脑市场就开始进入加速期,从熟悉的专业技术领域和快速发展的市场,机不可失,这就是我当时所想的。"

面对亲戚朋友的劝说,沈国康坚持自己创业的想法。认识沈国康的人都说他很随和,容易交往,但也很固执,认准的事很难回头。12年后,谈到他当时的执着,沈国康变得更加坚定:"风险总是存在的,小资本做小企业,任何企业都是从一个小的开始,只要方向正确,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会成功。"

隐形富豪:36岁曾拥有铁饭碗,凭3000元创业,现今坐拥千万资产

他用仅有的3000元积蓄做风险投资,开始了他的艰苦创业。沈国康在选择是做电脑产品还是开发产品时选择了后者,因为他觉得只有自己做产品才能真正立足于市场,这使得博科成为国内拥有自主产权最多管理软件企业之一。因为是一个小规模的企业,沈国康选择了开发软件产品,因为软件开发投入了更多的开发人员的智慧、想法和时间。

在明确方向后,沈国康与多家合作伙伴共同创办了上海博科计算机软件研究院,并以当时国内最快的速度开发出了第一套基于Windows平台的金融软件。沈国康从当时盛行的财务管理软件入手,向软件业迈出了第一步。市场也给博科的创业者们带来了非常丰厚的回报,博克的财务管理软件当年获得了50多万元的利润。

隐形富豪:36岁曾拥有铁饭碗,凭3000元创业,现今坐拥千万资产

从创业开始,沈国康就和盒饭喜结连理。沈国康最喜欢的工作餐是几元一盒的午餐。博科在他10多年的成长过程中已经吃了7000多盒饭。

对于盒饭,沈国康有自己的理论,甚至从盒饭中吃出了做生意的心得,并应用于博科的软件产品中。

沈国康曾经用盒饭作为形象隐喻来解释博科的产品开发。盒饭最大的特点是方便——买起来容易,吃起来也容易。盒饭除了方便外,还具有标准化、模块化的特点。吃东西的人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组合搭配,灵活选择各种肉类和蔬菜菜肴。企业软件市场也有着如此多样化的个性需求。盒饭的另一个主要吸引力是它便宜,符合大众消费的习惯,也符合中国快餐的需要。博科的软件是在中国诞生和开发的,它也需要满足中国企业的应用和价格需求。

隐形富豪:36岁曾拥有铁饭碗,凭3000元创业,现今坐拥千万资产

在过去的10年里,沈国康已经习惯用这些日常琐事来解释博科企业的发展。他认为博科圣地的产品定位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而中国的国情就是发展不平衡,地域差异、文化差异、社会环境差异都很大。因此,作为中国的本土企业,博科必须深刻理解并满足各种规模企业在不同市场领域里的实际需要,软件必须做到可以灵活组合又具有一定标准化内核,同时还必须具有中国特色的价格体系,今年博科在国内率先推出的智能ERP产品也正是基于开放式构件化构架下的企业信息化平台。

沈国康在创业的道路上,一直坚守着顾客就是上帝的宗旨。于是,几年下来,赢得了很多的忠实顾客,现在他也拥有了上千万的资产。

白手起家获得成功的企业家不计其数,但是像沈国康这样扔掉铁饭碗,一身投入艰苦创业的人,生活中应该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