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真的是消費降級?

身處大城市,周邊人對於拼多多的評價可能都不太好;可是對於那些邊緣城市或者農村的用戶來說,也許這正是他們所需要的,或者也許可能還說得上是一種“消費升級”。

拼多多,真的是消费降级?

11月21號,美股收盤最新市值顯示,受財報影響,拼多多收盤報價23.66美元,市值達到了262.10美元,距離京東294億美元的市值,僅差32億美元。

對於拼多多的上市,網上祝福聲很少,反而是鋪天蓋地的謾罵,說其賣“假貨”,“山寨貨”,應該改名“拼夕夕”,認為其是一種消費降級,更有文章說:“拼夕夕的上市讓歷史倒退了二十年”。

一、什麼是消費降級?

脫離用戶來談消費降級就是扯流氓,怎麼談用戶,我們暫且先用小嶽嶽那首歌“五環”來劃分。

1. 五環以內

(1)消費現象

名創優品開滿大地

零售巨頭紛紛倒閉,在人們認為實體經濟就要被互聯網經濟擊敗的2016年,有一家實體店不小心火了。

它的官方介紹為:自2013創建以來,全球開店超1800家店鋪,2015年營收突破50億元,2016年營收實現近100億元的規模。目前,已與包括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新加坡、阿聯酋、韓國、馬來西亞及中國香港、澳門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達成戰略合作,平均每月開店80-100家。

這個神奇的實體店的名字就叫——名創優品。

究其原因:它的品種繁多,注重品質,實用價值高,奉行簡約,最重要的性價比超高;且大量產品的品牌都是消費者聞所未聞的,這種“無品牌化”的特點,恰好滿足了消費降級人群者的需求。

二手交易市場爆炸式增長

據英國時尚媒體Fashion United報道:近期,美國時尚轉售網站ThredUP估算2017年全球二手市場已達3600億美元規模,其中線上銷售額增長了35%,比實體店8%的增長比率高出不少。並預計到2022年,二手市場規模將達到4000億美元。

對於現在的大都市年輕人來講,想買一些書籍來閱讀,會去孔夫子舊書網上看看,想買一些簡單的日常生活用品,會去鹹魚或是轉轉碰碰運氣。

雖說二手物品無法像全新的物品一樣,給用戶嶄新的使用體驗,但是滿足了用戶使用的基本功能,這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就已經足夠了。

網紅商品,小資生活

“ 抖音同款網絡沙皮狗蛋糕驚現大學路,萌炸少女心”,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個的軟文,翻一翻朋友圈,不是“辛苦了一週,去XXX地好好犒勞自己”,就是“珠海EDC音樂節,燃炸了”。

對於新一代年輕人來講,我們開始追求物質上消費的升級,週末會和姐妹約著去個網紅餐廳吃吃飯,在辛苦勞累之後會買個貴重的物品,也會有著一兩個費錢的小Hobby,嘴巴上說著“窮成狗”,但是看到某個大品牌出新品了,還是會忍不住剁手。

(2)現象來源

現在人們對於“白品牌”的追求,“窮”一個字是概括不了的,更多地是人們的消費觀念的上升:不再僅僅崇拜於品牌,對於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他們不再願意為品牌溢價買單,不願意交智商稅,更加強調於單個商品的質量、性價比。

他們會在名創優品購買拖鞋、毛巾及化妝棉,會吃一些廉價的快餐飯,在“雙十一”當天,囤滿一年的洗髮水,沐浴露,衛生紙。有人說:這是用戶對於商品的消費逐漸趨於理性。

宏利金融的調查數據顯示:90後的平均負債,已經達到月收入的18.5倍,在整個亞洲同齡人裡,排名第一!其中大多數貸款都被房貸、車貸給均攤了。

都說80後苦,相比之下90後似乎更苦,平均每個家裡就1個孩子,沉重的家庭負擔成一個倒金字塔型壓在剛畢業的孩子身上。

拿著幾千塊錢的月薪,剛剛夠養活自己,卻還要惦記著房子車子婆娘孩子,這種看似理性的選擇更多像是一種無奈。

同樣,我們也能看到我們身邊的“窮人”去網紅餐廳,會穿著最新款的椰子鞋,吃土好多天的朋友發了馬爾代夫旅遊照。

透支消費,及時行樂似乎也存在於我們的消費理念當中,我們對於自己的愛好又好像毫不吝嗇。

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解釋:在個人滿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的需求等基本層次需求之後,會逐漸轉向心理需求,需求尋求對於自我的認可及尊重,甚至於實現自我。

在中產階級的消費觀念中,主要特點之一就是滿足了基本的物質需求,轉而熱衷於追求產品的品質,從而達到提高生活品質的目的。

傳統的消費方式出現分層,“趨高消費”和“趨低消費”看似矛盾,卻在城市內和諧共處。

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強調的消費升級很好地滿足了用戶“趨高消費”的需求,但是“趨低消費”呢?

2. 五環以外

(1)消費現象

曾經在一篇批判拼多多的文章,或許“村頭雜貨店”是對十八線城市的最好概括吧!

在中國的農村,一個村鎮,在主要幹道上基本上會有一兩個雜貨店,牙刷毛巾衛生紙等等日常生活用品都能在雜貨鋪裡買到。

雜貨店最多的還是零食,有“奧利恩”、“趣多夕”,學生放學之後,一群人會去購買一包,然後一起分著吃。

當村民需要購買大量商品,購置幾天的蔬菜水果肉類時,就會搭車去臨近的菜市場,超市,因為這樣來說會比較便宜一點,一趟回來,也會花個一兩百塊錢。

夏季,能經常看到小貨車拖一車西瓜在村口叫賣,這家抱兩個回去,那家拖一袋回去。基本上這些貨車叫賣的水果都為應季水果,因為價格相對來說會便宜一些,符合大部分村民的接受意願。

村上的服裝店一般較少,為家人添置衣物通常會去鎮上,或者城市的商場上購買,鎮上的價格較低,種類太少,挑選一會就沒得看了。而且還有許多過時的衣服,相比來說,城市商場可供的選擇就要多很多了。

(2)現象來源

這個大概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了——窮,是真的窮。

拼多多,真的是消费降级?

從表上可知,2017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有1.3W元/年,這也大概就相當於一二線城市中產階級一個月的工資,換算到每天,大概只有36元。

依據數據:中國農村恩格爾係數大概為40%,也就是說:農村每個人平均每天花在吃上面只有18塊錢,在大多數人看來,好像也就是一份外賣錢。

對於這類人來說,他們消費商品的數量、價格及層級非常有限。

截止2016年:中國大陸城口綜述為13.8億,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9億,農村常住人口5.9億,而我國農村網民規模為1.96.億;可見:農村網民的數量才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互聯網購物對於他們似乎還是一個全新的玩意。

從上述數據我們可以看到:農村網民的數量還是相當巨大,並且增長空間極大,那麼這類人群的消費需求怎麼被線上滿足呢?

二、拼多多

上述論述可以大概得知:如依據城市來劃分的話,拼多多除了能滿足一二線中產階級“趨低消費”的需求外,三四五六十八線城市的日常消費需求也能夠很好的滿足。

甚至對於那些新入網,或者還沒有入網的農村貧困用戶來說,拼多多似乎是一種全新的消費形式——不但擁有巨量的商品,價格甚至比村口的雜貨鋪還低。

他們也很樂於用時間來換取一些小獎勵,諸如砍價,多多果園等。

身處大城市,周邊人對於拼多多的評價可能都不太好,言語中基本上都充斥著“假貨”,“山寨貨”,可是對於那些邊緣城市或者農村的用戶來說,也許這正是他們所需要的,或者也許可能還說得上是一種“消費升級”。

本文由 @小螞蟻yif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