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顶替堂姐上大学,到底是谁的成绩?你怎么看?

毛日火1986


我的判断是用堂妹的学籍:一是据说她们二伯是当时俩姐妹上学的校长,不可能有厚此薄彼,人性使然。二是为了家族利益,顶了辍学堂妹的学籍既是当时历史实情,又是合乎情理的。三是都是一大家姐妹,谁学习好,家里人明镜似的,瞒不过一大家人的。四是当地公安教育局已给结论,当然是违规的。我是八一年上中师的,在成绩上冒顶的可能性很小,试想当年三四百学生中只有六七个考上的,如果冒充成绩不要说家里人,社会反响必然很大,要知道这是跳龙门啊!当时不是现在,农家娃再无出路。至于这个堂妹多是利益驱动罢了。


13893581641


详细看了媒体报道,没看见釆访冒名顶替者及其家人,当事者学校及当事者同学,始终是被冒名者的单方面陈述。

二十五年前,报考中专或大学是有年龄及应届限制的,比如初中中专规定不满十八周岁可报考,某些专业需应届生才能报考。当年能考上中专,大学的极其少数,比如内蒙古一个县每年能考上十几个中专生就不错了,其它考不上的参加补习,以备来年再考。补习年长的,年龄自然超出限制,学习好的想报考就得想办法,有的改小年龄,有的冒用比自己小的其它人名字报考,冒名现象比较多的是自己家兄冒弟名、姐冒妹名,没有弟妹的,找亲戚家或同村人家附合年龄的人且不准备参考的冒名顶替。

当年考试上学的程序是,以当年内蒙古考中专为例,考生先报考,报考时拿上户口本,上交照片,报考后拿上准考证(有照片)先参加预考,预考上线以后再拿准考证(有照片)参加正式考试,正式考试后张榜公布分数,分数线出来后再张榜公布考上的。考上以后报志愿,然后等录取通知书,最后拿上录取通知书和户口迁移证到学校报到,学校报到时查验身份信息,体检后正式上学。

本问题中,堂姐顶替堂妹,到底是冒名顶替报考,还是冒名顶替上学,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行为。直接关系到应该谁来享受劳动成果的问题,498分是堂姐的成绩还是堂妹的成绩,也就是成绩是谁的劳动成果。

本人倾向冒名顶替报考,而非冒名顶替上学,试想,自己参加考试,明知自己的分数已经考上了,而后莫名其妙的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更奇怪的是没考上的堂姐竟然去上了师范,是谁都应该提出疑问,去教育局查明原因。而不是十多年后才发现被冒名顶替上学。要知道当年一个村里谁考上了中专或大学,意味着就走出农村,有了正式工作。这在当时的村里甚至于邻村上下都是很了不起的大事。另外,从报考到上学的一系列程序看,每一个重要程序都要核对照片,冒名顶替上学何其难。而冒名报考,只要双方同意,拿上对方户口本,交自己的照片或把自己的户口改成他人的即可。


内蒙赵荣辉


这种事情在高考没有信息化的时候真的很多,尤其是农村

记得读初中,班里有一个同学就是顶替她人的姓名。只要当地学校有认识的人,很简单的一个操作,把别人的学籍卡拿过来就可以用了,没有身份证,没有照片。

经常听某某花了几千块去读了大学,其实大都是顶替别人的姓名去的。来自农村的学生只知道读书,基本的通讯工具信件都不知道是怎么寄,怎么收,更不要说电话了,见都没见过,哪有机会去核实。

不管是花钱买资格,还是不知情替换,在当时看都是那么的正常,现在看来违法违规。

感谢信息化,让每个人的信息出现自网上,当时花了钱享受了利益,现在也应该还了。应了那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大学专业深一度


“顶替学籍”也是一种严重的弄虚作假行为,直接违反了当时考试制度,侵犯了其他应届考生的合法权利。由于你的顶替学籍,挤占招生录取名额,导致当年其他就读的应届生落榜。

明明是一种弄虚作假行为,可为什么胡搅蛮缠,找种种借口不承认呢?真诚地说一声:“我错了”就那么难吗?


千百次14


堂妹就没有参加考试,考试分数是堂姐的,堂姐也没有迁她的户口,完全是堂妹诈骗钱财不成,又上演的苦情戏,你没有看到表演的很拙劣吗,泪使劲挤也没有挤出来一滴


三味书屋45



飞翔老大大


谁没事了找事干,这是发现了冒名顶替才知道


用户1021364173829


要现实的,别他妈的费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