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旅行必去景點,香山公園的介紹

香山公園位於北京西北郊小西山山脈東麓,距城20公里,佔地160公頃,是一座著名的具有皇家園林特色的大型山林公園。香山公園始建於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距今已有800多年曆史。1956年開闢為人民公園,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建設,現已成為中外聞名的北京十大公園之一。

北京旅行必去景點,香山公園的介紹

門票·開放時間:

成人票:10元起

優待票(學生、老人):5元

大、中、小學生憑有效學生證(不含園中園、不含成人教育和業餘大學學生、不含研究生)、70歲以上的老年人憑本人老年證(不含園中園)可購景區優惠票。6:00-18:30

交通概況:

到香山最好乘坐公交車,733路、833路、714路、360路、318 路、904路、331路、小23路和小66路等線路都可到達。紅葉節期間每逢週六、週日13時起,臥佛寺口至閔莊路西口改為單向行駛,只准車輛由北向南行駛(公共汽車除外),下山車輛右轉向南行駛,從閔莊路西口向北的車輛向東繞行。橡膠廠北口禁止8噸以上機動車向北行駛,橡膠廠南口禁止8座以上車輛向南行駛。

紅葉節期間,途經香山路、香山南路的貨運機動車繞行閔莊路、旱河路。 從積水潭地鐵換乘331路,終點站下。或在西直門乘904直達香山。

乘318路(蘋果園——香山)、360路(動物國 —香山)、333路(頤和園—香山)、904路公共汽車均可到達。亦可在前門、崇文門、展覽路等地乘專線旅遊車到達。

北京旅行必去景點,香山公園的介紹

【北京香山得名】

主要說法有2:

1是得名自最高峰的鐘乳石,其形似香爐,稱為香爐山,簡稱香山。

2是得名自古時香山的杏花,花開時其香味使得此山成為名副其實的“香山”。

北京旅行必去景點,香山公園的介紹

【北京香山主要景觀】

重陽閣

香爐峰頂的一組建築,意在九九重陽登高矚望京城。建於1983年4月,分為上、下兩層。

孫中山紀念堂

這座殿堂原為普明妙覺殿。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他的靈柩曾停放在碧雲寺最高處的金剛寶座塔內,四年之後,中山先生的靈柩前往南京紫金山時,曾在此殿設靈堂,舉行了隆重的公祭和哀悼,之後,這裡闢為“孫中山紀念堂”,供人們瞻仰。懸掛在門楣上的匾額是由宋慶齡親筆所書的“孫中山紀念堂”六個大字。

知松園

位於南北主要遊覽幹道西側。佔地2公頃,是1987年新闢建的景區。景區內一、二級古松柏100餘株。在景區之東立寬1.5米,長2.5米,高5.5米巨石一塊,正面書直徑為0.8米的“知松園”三字,石背錄陳毅詩“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節,待到雪化時”。知松取意於《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景區內有古松同琉璃塔形成借景,命名為“瓊松塔影”。

瓔珞巖

位於靜翠湖南面。始建於明代,是一處人工疊成的石山,有泉水流下,俗稱"小瀑布",淙淙水聲,悅耳動聽,上邊建有小亭匾書"清音",再後敞廳匾書康熙題名"綠筠深處"。《日下舊聞考》稱這裡:"亭之勝以耳受,巖之勝以目謀,澡濯神明,斯為最矣"。

眼鏡湖:為中華民國時建。由兩水池構成,形如眼鏡,故名。湖北側依山疊石砌成石洞,引卓錫之水形成水簾洞景區。湖東南有"佳日亭"一座,建於1992年,為十字重簷,蘇式彩畫。

東門:也稱東宮門,是香山公園的正門。原東宮門的歷史遺蹟已經不復存在,現在所見的是新翻修的大門,清代乾隆皇帝所題的匾額“靜宜園”懸掛於門楣之上。

香山飯店:現代化設施齊全的高級旅遊飯店,由世界著名建築設計家、華裔美國人貝聿銘設計,其建築特色是積中國北方的四合院和南方的蘇州式庭院於一體,格局典雅。

香山假日商務會所:北京香山假日商務會所地處北京香山公園,北京植物園兩園之間,三面群山環抱。館內環境清幽雅逸,百年老樹華葉紛披,灰牆瓦黛古色古香。

香山寺:該寺遺址即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所建之大永安寺,原為金代行宮。據記載原有五層大殿,前有石坊、山門、鐘鼓樓、城垣、紅牆碧瓦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為香山二十八景之一。經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二次浩劫之後,只剩下正殿前的石屏。石碑和石臺階等為數不多的幾件不怕火燹的石頭製品了。石屏本身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正面中間是《金剛經》,左為《心經》,右為《觀音經》,背面是燃燈、觀音、普賢像。山門內有漢、滿、蒙、藏四種文字的石碑,內容是乾隆書的《娑羅樹歌》。娑羅樹,被視為佛門聖樹, 是一種具有特殊意義的植物,喬木,葉如手掌,為掌狀複葉,多為七瓣,每年五六月間開花,花為寶塔狀圓錐花序。據佛經記載,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涅磐於娑羅樹下,乾隆皇帝親自撰寫“娑羅樹歌”,也蘊藏深意。

山門外有幾處著名古蹟:聽法松:寺門兩側,有二株遒勁挺拔,枝葉繁茂的古松,狀如聽法,故名。金雞叫:在聽法松下甬路中心的方磚上跺幾腳,可聽到錚錚之聲,猶如金雞啼鳴。知樂濠:山門前石橋下有方池,上有漢白玉雕欄,池南側有龍頭,泉水流出,名知樂濠。來青軒:該軒建在依崖疊石之上,登軒四望,青翠萬狀,故名來青。明萬曆二十八年(1596),萬曆皇帝祭陵歸來,見此軒之匾額後,嫌小,遂書徑尺“來青軒”三個大字。寺內還有護駕松、丹井等古蹟。

夢感泉:相傳金章宗宿香山行宮,夢見泉水湧出,天明命人掘地,果得一泉,取名夢感泉。後來寺僧想將泉擴大,結果反而枯竭。

雙清別墅:香山寺東南半山坡上,有一處別緻清靜的庭院,即雙清。院內二道清泉,常年流水不息,一股流向知樂濠,一股流向靜翠湖,此即"雙清"二字之緣由。院內池旁有八角亭及參天銀杏樹。 1917年河北省大水,督辦熊希齡辦香山慈幼局,在此建別墅,始稱雙清別墅。 1949年3月25日,毛主席隨黨中央由河北平山縣西柏坡來平,住在此處,直到11月份才遷居中南海。在此發表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從雙清向西北,過香山寺到半山亭。再向上可到白松亭,過絢秋林(紅葉區)和雨香館和閬風亭。

閬風亭:路旁一亭,亭旁一塊劍石,上刻“閬風”二字。站在亭上眺望西山,令人心曠神怡。

森玉笏:從閬風亭向西直上,可見一巨大的懸崖峭壁。乾隆皇帝看它像朝臣手中的笏版,故賜此名。森玉笏三個大字刻在石壁上。附近有許多頌揚的題字和詩句。

朝陽洞:森玉笏西北有一洞,名朝陽洞。乾隆皇帝來此洞曾即興賦詩。現仍能見到石刻。

北京旅行必去景點,香山公園的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