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麻豆腐 最地道的老北京清真菜!

炒麻豆腐 最地道的老北京清真菜

六寸碟兒裡汪著一坨青灰色的膏兒,嵌著幾顆青豆,上面有個小窩兒,周圍撒著點兒青韭段兒,窩兒裡澆著辣椒油,油裡還浸著幾段兒炸焦了的辣椒,這是什麼?這就是咱北京的炒麻豆腐。

炒麻豆腐下飯,保您肚歪!

炒麻豆腐 最地道的老北京清真菜!


說了豆汁,就不能不說麻豆腐,因為它們兩是一家人。是一個地方出的兩樣下腳料,即都是粉坊做糰粉剩下的東西,做糰粉時把浸泡後捻去皮的綠豆加水磨成漿,然後置於缸內沉澱發酵,沉澱後底層的就是澱粉,桶內浮頭的清水倒掉,中間一層稀的便是豆汁,稠的渣滓便是麻豆腐,實際上這麻豆腐就是綠豆的豆渣。

炒麻豆腐 最地道的老北京清真菜!


既然是下腳料,就賣得很便宜,所以麻豆腐是老北京家庭的普通吃食,最早是回民家的菜。由於北京的回民把麻豆腐炒的非常好吃,慢慢地不分民族,無論貧富,幾乎家家都吃並喜歡上了炒麻豆腐。但由於原料低下,因此這道菜只是自己家裡人吃,一般是上不得檯面的,即年節、請客一般不上炒麻豆腐,飯館一般也不賣這道菜。正是因為這樣,這炒麻豆腐才成了一道典型的北京家庭炒菜,我說這話,還有一層意思是,這道菜是必須在家裡吃的菜品之一。近些年炒麻豆腐的地位大增,飯館特別是北京風味菜館也爭相賣這道菜,不管他們說得多麼天花亂墜,但我還沒發現哪一家的麻豆腐有北京人家裡做的好吃,而且相差甚遠。

炒麻豆腐 最地道的老北京清真菜!


炒麻豆腐除了麻豆腐之外,還需雪裡蕻、青豆(要先在開水鍋裡焯熟)、黃醬、肥羊肉或羊尾油以及蔥姜等,有青韭可以配上點。現在一提炒麻豆腐就說用羊尾油,好像整個麻豆腐就是用羊油炒的,其實不然,肥羊肉或羊尾油切成丁,當作配料用素油來炒,只不過炒的時候要把肥肉或羊尾油中的油給炒出來而已。鍋裡放素油(講究一點的用香油),下蔥姜熗鍋後將雪裡蕻、青豆等配料炒一炒,放在一邊備用,再放素油煸炒肥羊肉丁或羊尾油丁,要把肥羊肉或羊尾油中的油給煉出來,羊肉丁或羊尾油丁要煉成油渣狀,撈出來放在一邊備用,再下蔥薑黃醬炒一下,油不夠可以填,然後放麻豆腐,炒麻豆腐比較費火候,俗話說:“炒麻豆腐大咕嘟”,就是炒的時間一定要長,火也不能太小,要不停地翻,以免粘鍋底,適時把羊肉或羊油渣放進去,放鹽,可以適當放些水,適當放些醬油(也可不放),煸炒中途還可以適當填加些油,最後把煸炒過的配料加入,再翻炒一會,等麻豆腐顏色也變了,看上去不那麼生了,已經完全被油浸透,香味也出來了,就可以倒在盤子裡,撒上青韭,最後把新炸好的熱辣椒油連同辣椒往上一倒,刺啦一聲,這炒麻豆腐就算炒好了,可以上桌了。炒麻豆腐家家做,但家家不同,略有差異,大體如此,配料是差不多的,炒的時候大咕嘟也是共同的。

炒麻豆腐 最地道的老北京清真菜!


炒麻豆腐是一道下飯的菜,就飯吃特別香,尤其吃到其中的油渣(肥羊肉或羊尾油煸成的)更是格外的香,飯館裡吃不著這味。家裡要是做了炒麻豆腐,我盛上一碗飯,其他的菜全然不顧,就奔著炒麻豆腐去了。一桌子菜,樣樣都吃,就像是誑大街,遇到好多熟人,僅點頭招呼而已,不得深談。而專吃一樣,就像是與一知己促膝長談,開懷暢敘,長舒塊壘,實乃一大快事。這炒麻豆腐就像是值得這樣長談的知己。

炒麻豆腐

這是一道地道的老北京清真菜,現在市面賣的麻豆腐沒有以前做的酸了,口感也更細膩些,對於吃不慣這道菜的朋友們可以嚐嚐鮮。

炒麻豆腐 最地道的老北京清真菜!

所需食材:

炒麻豆腐 最地道的老北京清真菜!

圖解步驟:

1.涼水煮毛豆至煮熟,依照個人口感決定豆子的軟硬度,喜歡軟點兒的就多煮一會。

炒麻豆腐 最地道的老北京清真菜!

2.準備小料:雪裡蕻洗淨(這道菜不放鹽,主要靠雪裡蕻的鹽味,如果喜歡清淡的雪裡蕻需要多洗洗),煮好的青豆,切小段的韭菜,幹辣椒少許,及羊油(老北京講究用羊尾油,不喜歡吃羊肉的筒子可以用素油代替)

炒麻豆腐 最地道的老北京清真菜!

3.鍋內放少許油,加羊油炒香;加雪裡蕻,炒香;加麻豆腐,炒香;加醬油(生抽)少許調色,加少許水使得豆腐炒制不過幹;加煮熟的毛豆繼續翻炒;炒熟後裝盤。

炒麻豆腐 最地道的老北京清真菜!

4.將韭菜擺置炒好的麻豆腐中間,鍋洗淨加油,爆香乾辣椒,澆至麻豆腐上即可。

炒麻豆腐 最地道的老北京清真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