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獲客?留存?新零售的突破口在哪裡?

流量?獲客?留存?新零售的突破口在哪裡?

新零售概念自2016年的提出,2017年的發展元年,到2018年的洗牌升級,新零售在塑造場景化體驗、提高銷售效率、節約成本的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挑戰與瓶頸,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拐點決定未來。

與時俱進的“新”節奏 難以平復的流量缺口?

目前,零售行業暴露的一個問題在於,最近十年線上部分跑得太快了。中國零售跟全球的落差至少是二十年,但阿里直接從線上追到了零落差,幾乎可以跟亞馬遜並駕齊驅。自從 2016 年馬雲提出“新零售”後,市場跟進的速度非常快,可以說是一擁而進,根本原因在於新零售特別模糊,誰也講不明白,但又千變萬化、包羅萬象。

主要是消費行為上的“新”。現在的消費者更偏向於節約時間成本,追求便利度。“新”在生活方式和教育背景,70、80後對品質的要求更高,更講性價比,不會盲目追求。“新”在更多的疊加因素。首先,金融資本的介入,導致已經是“戰亂時期”的新零售,變得亂中加亂。另一方面,從便利店、超市再過渡到大賣場,我們的消費結構很長一段時間裡還是比較穩定的。但因為移動互聯網,消費者的時間和觀念被帶亂了。

而流量也是關鍵的決定因素。據中國互聯網研究中心調研結果顯示,網購用戶的增長率從2014年的19.7%不斷下降到了2017年的6.05%;同時,據專業人士統計,2018年雙十一流量成本已經達到700元/人。線上渠道的獲客成本逐漸接近線下,甚至有超越的趨勢。對於沒有大規模資金支持推廣投入的商家,這場流量爭奪戰,還沒開始,勝負已分。

除過流量遇頂,線上購物在空間距離上的硬傷是導致最終消費體驗感差的另一主要原因,同時,線下商鋪受房租租金、物業等成本及地域限制,無法快速進行市場推廣及精準獲客也是制約其獲利的一大因素,由此來看,能夠打通線上線下的新零售將會是整個市場未來發展的一劑良藥。

重構“人、貨、場”+流量去中心化 解決“獲客”痛點

基於互聯網及大數據等技術概念的提出及應用,打通線上線下流量壁壘、實現企業各項數據統一管理的新零售方式正在重構“人、貨、場”三者關係,以“流量去中心化”為模式的線上平臺將接過傳統電商的衣缽,繼續推動市場前行。

來自大程創新空間(碑林)“入孵企業”:陝西聚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有贊負責人陳濤,結合自身在零售行業的從業經驗,對於現下新零售的發展趨勢,給出了他個人的理解與看法。

陳濤認為,任何市場模式最終的解決痛點依舊是獲客的問題,而隨著市場的不斷開放和透明、技術的不斷普及,使獲客成本不斷攀升的原因已不單純是最初的引流,更多是流量無法留存即客戶無法私有化,進而體現在客戶粘性差、復購率低、市場不穩定等。越是以流量為中心的平臺,越是如此。

“電商平臺逐漸去中心化已成趨勢,在簡化並降低獲客方式及成本時,有贊未來將會把更多的精力傾注在構建新零售三要素中’場’的層面上,即為商家和客戶塑造一個能夠隨時隨地找到對方的消費場景,完成“門店-網上獲客-門店”的閉環生態系統,進而解決獲客、留存、拉新的經營痛點。”

有贊西安運營中心負責人陳濤表示,食品及成本較低的易耗品未來仍會是以移動社交為土壤的電商平臺的核心主力。面對人才的缺失和流量為王的市場追求,如何在商家和客戶之間搭建全渠道營銷網絡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新零售讓我們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重新審視自己的營銷模式,“人、貨、場”三元素的重混再造也並非只是單純的優化獲客、完善留存、強化數據應用等,而是打通線上線下的技術壁壘,使兩者深度融合。

新零售的“新”要真正讓用戶及客群在應用中感受到便捷、實用、高效才能讓“新”用在點上,而如何打通線上線下的“實惠-體驗-服務-獲客-購買-留存”閉環,實現真正的精準化、成果化、品質化才是新零售走入大眾的突破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