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太婆花二三十萬買保健品,5600元的“抗癌藥”實為土豆汁

“土豆汁就能治療癌症?”喝了三天“抗癌藥”後,84歲的張澤英老人越想越覺得不對勁。

一個月前,張澤英在成都青龍街的鉑金城寫字樓參加了一場防癌講座,隨後被工作人員帶到位於新都的一家醫院抽血查癌,再之後花5600元購買了一盒“抗癌藥”——30支裝的馬鈴薯汁。

八旬太婆花二三十万买保健品,5600元的“抗癌药”实为土豆汁

↑張澤英

“上次的眼藥人家都上了報紙的,這個產品連個依據都沒有!”張澤英邊說邊拿著一張刊登著“39名宇航員患眼部怪病之謎”報道的“報紙”給記者看。有著豐富“保健品經驗”的她,這些年來在家人反對聲中為各類保健品花去了二三十萬,至今還保持著每天“十幾種”的服用量。家中產品從外用到口服,從國內到國外,甚至遠及“太空”,堆了一屋,有些還未開封。

而經紅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當初的抽血查癌實際只是一次普通血常規檢查,“抗癌藥”也不過是既無藥品批號也無保健品批文的飲料食品。

八旬太婆花二三十万买保健品,5600元的“抗癌药”实为土豆汁

↑張澤英購買的“抗癌藥”

【“抗癌藥”】

一個月前,84歲的張澤英又一次來到了位於位於青龍街的鉑金城寫字樓的這家名為“成都聚福壽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聽一場專家講課。這次的主題緊圍“癌症預防”。

大約半年前,這家“關愛千萬老年人構建和諧社會”的養老服務中心在一次“定期為國民發放福利物資”的活動中吸引了張澤英。按照宣傳單上所述,老人們可免費領取“電子血壓計”和“負離子納米自動聚焦眼鏡”。接著,在一場眼科疾病講座後,張澤英花費九千餘元購買了一套外貼內服的白內障治療藥物。

“宇航員都吃這個藥!”張澤英拿著一袋3克裝,印有“緩解眼疲勞顆粒”小字的沖劑說道。又轉身從一個文件袋中抽出了一張刊登著“39名宇航員患眼部怪病之謎”“眼病預防新突破”頭條報道的“報紙”作為印證,“人家是有依據的”。這張既無刊號也無出版單位和報道作者的“報紙”下方刊登著她所購“眼藥”的廣告。

八旬太婆花二三十万买保健品,5600元的“抗癌药”实为土豆汁

↑張澤英手中的宣傳“報紙”

聽課查血

八旬太婆查出渾身“癌細胞”

正是有了這次聽課購“藥”的親身感受。張澤英接到服務中心的“福利電話”後,於10月29日上午趕到了鉑金城2號寫字樓1007房間,與另外幾十名老年人一起聽一位專家的防癌授課。聽完課程後,當日下午,張澤英又坐上了服務中心找來的一輛旅遊大巴來到了位於新都區的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口中的“老幹部療養中心”(即:成都第八人民醫院所在地)抽血“查癌”。

次日上午,檢查結果出來了。按照張澤英的說法,當時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稱經過查驗,僅有3人指標沒有問題,其他人多多少少都有癌細胞,之後,現場老人又被一一單獨叫進一間辦公室說話。“給我說的是我的胃腸、淋巴里有很多癌細胞。”張澤英說,但卻並沒有給出檢查報告。

購“藥”抗癌

小盒30支裝“抗癌藥”花了5600

張澤英對自己的身體其實不無信心,她問工作人員:“我每天早上都要上廁所,腸胃通暢,在華西醫院檢查也沒得啥問題,大家看我都不像八十幾歲的人,咋有癌細胞呢。”工作人員解釋,癌細胞人人都有,只是多少問題。

“我又問,淋巴在哪裡呢?他說全身都有。”張澤英的信心有些動搖了。

工作人員為張澤英介紹起了一款“抗癌藥”——蒙健力源馬鈴薯汁。“說藥很好,吃了有效,但三個月要一萬五千六。”張澤英說:“我拿不出這麼多錢來,就讓我有多少先交多少,他們一個工作人員還陪我一起去銀行取錢,最後交了5600元,拿了一小盒水狀的藥,說只能吃15天。”

八旬太婆花二三十万买保健品,5600元的“抗癌药”实为土豆汁

↑張澤英購買的“抗癌藥”

11月25日,在張澤英家,紅星新聞記者見到了這款“抗癌藥”。藍色鐵皮包裝盒,內裝30支小瓶口服液。一張手寫“服用方法”寫著“每天早晚各1支,2支/天,餐前10-15分鐘服用,少吃醃製食品”。包裝盒正面字樣寫到該產品“以馬鈴薯為原料,經一系列物理過程獲得具有生物活性的氨基酸營養液,富含人體所需的……十七種氨基酸以及十六種有益於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物質”。

張澤英連著服用了3天。11月2日,成都商報關於《三部門突襲保健品會銷 幫180餘老人保住76萬元》的報道為張澤英提了醒。當天的報紙上,她用圓珠筆在報道文內密密麻麻地做著勾畫備註。

“土豆汁就能治療癌症?還是物理反應過程!上次的眼藥人家都上了報紙的,這個產品連個依據都沒有!”張澤英說著,又拿起了那張“報紙”。

八旬太婆花二三十万买保健品,5600元的“抗癌药”实为土豆汁

↑張澤英購買的“抗癌藥”

【記者調查】

1.養老中心?

近一月不開門 “負責人”電話已暫停服務

對療效的質疑以外,張澤英介紹,原本5600元包含3小盒“抗癌藥”,但目前僅拿到一盒,在與養老服務中心聯繫時,工作人員則表示“協和醫院貨緊”。“這個東西還要協和醫院來?”張澤英說,到如今另外兩盒“藥”也沒有拿到,更無人與其聯繫。

張澤英聽課購“藥”的地方位於青龍街的鉑金城寫字樓1007的這家“成都聚福壽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紅星新聞記者曾嘗試在網絡對其進行檢索,但並無其消息,也無相關的工商註冊信息。連續幾日探訪其辦公地,也一直處於關門狀態,門口張貼著“公司放假兩天”的字條,撥打其聯繫電話也一直無人接聽。

記者從寫字樓物業瞭解到,半年前,該養老中心開始在此租用辦公場地,登記的負責人為李松,除在10樓租下兩間公約120平左右的辦公地外,11樓還有一間“庫房”,物業費交至10月。另據物業人員、寫字樓一名保潔人員以及養老中心對面商家的說法,11月初起就未再見其開門。記者撥打李松在物業登記的電話也處於暫停服務狀態。另一預留電話接聽者為一名女性,接聽後稱是“後勤人員”,將安排工作人員回覆,但並無任何人回電。

八旬太婆花二三十万买保健品,5600元的“抗癌药”实为土豆汁

↑張澤英家中不少的健康保健書籍

2.“癌細胞”?

按照張澤英的說法,當初購“藥”時,將錢交給了一名李姓工作人員。11月26日,紅星新聞記者通過電話與該名工作人員取得了聯繫。該工作人員稱,公司目前在放假,因此無人上班。同時“查詢”表示,張澤英此前確花5600元購買了“馬鈴薯汁”,還有兩盒會由工作人員為張澤英送去。但據張澤英介紹,無任何人與之聯繫。

張澤英是否檢測出有癌呢?該工作人員稱:“每個人都有癌細胞,只是說指標稍微偏高一點。不是癌症,只是偏高。”同時表示在“老幹部療養中心”抽的血,並稱再將血空運到江蘇查驗,之後再將報告以傳真方式傳回,根據報告結果,幾十個人中“正常的多”。

是否可以看到檢查報告呢?該工作人員接著回答:“看得到,因為弄到老幹部療養中心備案去了,這個報告看得到,她要得話,人家把檔案備到過後,可以複印一份。”

隨後,記者前往其所稱的“老幹部療養中心”(即:成都第八人民醫院所在地)。

記者在成都第八人民醫院官網查證到,該醫院系成都市慢性病醫院、成都市老年服務示訓中心,並非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口中的“老幹部療養中心”。

據該院醫學檢驗科醫務人員介紹,所謂的抽血查癌細胞指查驗血液中的“腫瘤標誌物”,且有很多項,針對不同的腫標,數值範圍也不一樣,“正常人查出來也會有值,因為它不可能為0”,且該項目需要單獨收費進行。

不過,當時張澤芳等人的查血,卻並未進行“腫瘤標誌物”查驗,而是一般的血常規檢查。“有一群做保健品的,好像是10月29號,來過兩次,但只做了血常規,血常規是查不出來這些的。血常規只能反映體內血細胞的情況,貧血、紅細胞增多、白細胞增多這些能看出來。”醫務人員說。

3.“抗癌藥”?

既非藥品也非保健品的飲料

對於這款馬鈴薯汁“抗癌藥”的效果問題,養老中心這名李姓工作人員直言“有效果”,並接著表示“前頭有些吃了過後都複查了的,三個月過後複查,你對比兩個報告單,自己都看得到”。

“複查還是在你們那?”記者追問。

“我們要安排醫院抽血,工作站不可能給你抽血,又沒那麼專業,安排在醫院抽血,然後複查。”該工作人員答。同時稱數據非常準確,“我們有個阿姨,她是腫瘤醫院都確診了的癌症患者,查都查得出來,數據都是一模一樣的。”

那麼,該款“抗癌藥”真的有效?記者發現這款蒙健力源馬鈴薯汁的包裝上既無藥品批號也無保健品批號,僅有其“富含營養物質說明”,以及瓶身的生產許可證編碼。通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方網站也未查詢到其“藥品”“保健食品”的任何信息。而通過對其生產許可證編碼的查詢發現,該“抗癌藥”食品類別為“飲料”。許可明細提到,類別名稱為“果蔬汁類及其飲料”。

八旬太婆花二三十万买保健品,5600元的“抗癌药”实为土豆汁

↑馬鈴薯汁實為飲料

不過,該馬鈴薯汁廠商內蒙古薯元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則另有說法。11月28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通過官網電話與公司取得聯繫,工作人員表示,“公司一開始就是做癌症病人術後恢復這塊,效果特別好,現在推廣到亞健康人群上。”同時提到,該產品是一種“功能性食品”,不屬於藥品,老年人喝這個,就相當於日常保健。另該款產品不支持零售,僅支持向代理商購買。

四川省腫瘤醫院藥劑科主任蔣剛在查看該款馬鈴薯汁後則表示,該產品作為飲料來講沒有任何問題,但作為所謂的“抗癌藥”則虛假誇大了其功效,“它連保健品都算不上,與防癌抗癌更是沾不上邊。”另外,對於其宣稱的富含多種營養物質的說法,在很多果蔬物質中其實都有存在。

八旬太婆花二三十万买保健品,5600元的“抗癌药”实为土豆汁

↑張澤英服用的保健品

【人物特寫】

保健品老人

產品堆滿屋,每天服用“十幾種”,花了二三十萬

張澤英曾多次下定決心“不買了!騙子太多。”但屋內的保健品數量和種類卻一再上升,甚至到了“必須要清理清理”的階段。說著,還準備將萬餘元的兩款能量儀送給記者,兩張置於門後黑色包裝的板子。“還可以遙控”,她補充道。

84歲的張澤英曾在一家政府單位工作,退休後漸漸關注到了保健品。這些年來,她往返於各個保健課堂,在家人反對聲中為各類保健品花去了二三十萬,至今還保持著每天“十幾種”的服用量。進門的茶几上、客廳的餐桌上,擺滿了貼著服用方法的瓶瓶罐罐,牆角也堆滿了各類保健品空瓶和紙盒。還不算完。她帶著記者來到她的臥室,“櫃子裡面、頂上,床下都堆滿了,全是。”

“這是洋奶粉,這是澳大利亞的,這是意大利的,這個是宇航員帶到太空又拿回來的,比如南瓜籽,到一次太空就可以長很大,這個是蜂膠、膠王,這個是按摩腳的,可以遙控……”張澤英家中產品從外用到口服,從國內到國外,甚至遠及“太空”,堆了一屋,有些還未開封。

對保健品,她“經驗”豐富。“有的好有的就不行。”她說起了之前在環球中心的一次聽課購賣經歷,“通腸胃去火的藥,2萬多,吃了幾天嘴巴都爛了,這咋去火?”最後,一番舉報才退回了一萬五。

“一開始就是給你發傳單,給你送東西,天天給你打電話,還說你咋好久沒來了,去了就聽課買藥,騙你錢,下次絕對不買了!”張澤英總結道。但,她說,“其實就是怕生病”,買了一次又一次。

紅星新聞記者 杜玉全 實習生 廖曉琴 攝影報道

瀏覽量 19.3萬

特別聲明:本文為人民日報新媒體平臺“人民號”作者上傳併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人民日報僅提供信息發佈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