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广东省的地理气候和资源


中国地理-广东省的地理气候和资源

广东,名由岭南东道、广南东路演变而来,简称“粤”,省会广州,是中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及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


一:行政区划

广东省下辖21个地级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汕头、潮州、揭阳、汕尾、梅州、;湛江、茂名、阳江;韶关、清远、云浮、河源。

广东省辖市当中,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 ,深圳为计划单列市,深圳、珠海和汕头为经济特区,广州和湛江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下分121个县级行政区,包括62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 36个县、3个自治县。其中佛山市顺德区被广东省为省直管县试点,对顺德区实行省直接管理县财政体制。顺德区享有地级市的行政执法权限,并将接受广东省的直接考核,分数单列。 20个县级市法律上直属省政府,实际上是由地级市暂为代管。

广东省辖内诸县,其中南雄、紫金、兴宁、封开、龙川、五华、博罗、阳春、徐闻、高州、英德、饶平、普宁、罗定、南澳、仁化、丰顺、陆河、怀集、揭西、乳源、大埔、陆丰、廉江、化州、德庆、连山、连南、新兴是财政省直管县。

中国地理-广东省的地理气候和资源

广东省行政区划图

备注:

1、深圳市有大鹏新区一个功能区,非行政区。

2、珠海市有横琴新区、高新区、高栏港经济区、保税区和万山区五个功能区,非行政区。

3、东莞市是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莞城区、南城区、东城区、万江区实际是街道,属于乡级行政区。

4、中山市是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石岐区、东区、西区、南区、五桂山区、火炬开发区实际是街道,属于乡级行政区。

5、汕尾市红海湾区是经济区,不在民政部县级行政区之列。汕尾市东沙群岛实际上被台湾当局控制。

6、潮州市枫溪区是功能区,属于潮安区,不在民政部县级行政区之列。

7、揭阳市蓝城区是功能区,属于揭东区,揭阳空港经济区属于榕城区,均不在民政部县级行政区之列。

8、茂名市滨海新区是功能区,属于电白区,不在民政部县级行政区之列。

9、肇庆市大旺区是经济区,不在民政部县级行政区之列。

10、顺德区车牌号为X;南海区车牌号为Y;港澳进入中国内地车辆车牌号为Z。

11、广东下辖9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肇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2、广东下辖6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地理环境

1:地理位置

中国地理-广东省的地理气候和资源

广东省政区图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广西,南临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全境位于北纬20°13′~25°31′和东经109°39′~117°19′之间。东起南澳县南澎列岛的赤仔屿,西至雷州市纪家镇的良坡村,东西跨度约800公里;北自乐昌县白石乡上坳村,南至徐闻县角尾乡灯楼角,跨度约600公里。北回归线从南澳—从化—封开一线横贯广东。全省陆地面积为17.9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其中岛屿面积1592.7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0.89%。全省沿海共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759个,数量仅次于浙江、福建两省,居全国第三位,另有明礁和干出礁1631个。全省大陆岸线长3368.1公里,居全国第一位。按照《联合国海洋公约》关于领海、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归沿岸国家管辖的规定,全省海域总面积41.9万平方公里。

2:地质条件

广东省山脉大多与地质构造的走向一致,以北东―南西走向居多,如斜贯粤西、粤中和粤东北的罗平山脉和粤东的莲花山脉;粤北的山脉则多为向南拱出的弧形山脉,此外粤东和粤西有少量北西―南东走向的山脉;山脉之间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还有高要、清远、杨村和惠阳等冲积平原。台地以雷州半岛―电白―阳江一带和海丰―潮阳一带分布较多。

中国地理-广东省的地理气候和资源

广东省地质图

构成各类地貌的基岩岩石以花岗岩最为普遍,砂岩和变质岩也较多,粤西北还有较大片的石灰岩分布,此外局部还有景色奇特的红色岩系地貌,如著名的丹霞山和金鸡岭等;丹霞山和粤西的湖光岩先后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沿海数量众多的优质沙滩以及雷州半岛西南岸的珊瑚礁,也是十分重要的地貌旅游资源。沿海沿河地区多为第四纪沉积层,是构成耕地资源的物质基础。

3:地形地貌

中国地理-广东省的地理气候和资源

广东省地形图

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北部多为山地和高丘陵,最高峰石坑崆海拔1902米,位于阳山、乳源与湖南省的交界处;南部则为平原和台地。全省山脉大多与地质构造的走向一致,以北东—南西走向居多,如斜贯粤西、粤中和粤东北的罗平山脉和粤东的莲花山脉;粤北的山脉则多为向南拱出的弧形山脉,此外粤东和粤西有少量北西—南东走向的山脉;山脉之间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面积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还有高要、清远、杨村和惠阳等冲积平原。台地以雷州半岛—电白—阳江一带和海丰—潮阳一带分布较多。

中国地理-广东省的地理气候和资源

广东省地形地貌图

构成各类地貌的基岩岩石以花岗岩最为普遍,砂岩和变质岩也较多,粤西北还有较大片的石灰岩分布,此外局部还有景色奇特的红色岩系地貌,如丹霞山和金鸡岭等;丹霞山和粤西的湖光岩先后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沿海数量众多的优质沙滩以及雷州半岛西南岸的珊瑚礁,也是十分重要的地貌旅游资源。

4:气候环境

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且雨热同季,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是中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中国地理-广东省的地理气候和资源

广东省七月气温图(数据来自2014年)

中国地理-广东省的地理气候和资源

广东省一月气温图(数据来自2014年)

年平均气温分布呈南高北低,雷州半岛南端徐闻最高(23.8℃),粤北山区连山最低(18.9℃)。月平均气温最冷的1月为13.3℃,最热的7月为28.5℃。全省86个气象站中,历史极端最高气温为42.0℃,出现在韶关;极端最低气温-7.3℃,出现在梅州。年平均气温22.3℃,1月平均气温约为16℃-19℃,7月平均气温约为28℃-29℃。

中国地理-广东省的地理气候和资源

广东省七月降水图(数据来自2014年)

中国地理-广东省的地理气候和资源

广东省一月降水图(数据来自2014年)

广东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2500毫米之间,全省平均为1777毫米。降雨的空间分布基本上也呈南高北低的趋势。受地形的影响,在有利于水汽抬升形成降水的山地迎风坡有恩平、海丰和清远3个多雨中心,年平均降水量均大于2200毫米;在背风坡的罗定盆地、兴梅盆地和沿海的雷州半岛、潮汕平原少雨区,年平均降水量小于1400毫米。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4-9月的汛期降水占全年的80%以上;年际变化也较大,多雨年降水量为少雨年的2倍以上。

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呈多中心分布。3个多雨中心分别是恩平—阳江、海丰和龙门—清远,其中年平均降水量恩平超过2500毫米,海丰接近2500毫米,龙门为2100毫米。暴雨最频繁的是海丰,年平均暴雨日数达13.5天。月平均降水量以12月最少(32.0毫米),6月最多(313.5毫米)。最大日降水量640.6毫米,出现在清远。

5:珠江水系

中国地理-广东省的地理气候和资源

珠江水系简图

珠江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西江、北江、东江汇入珠江三角洲后,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八大口门入注南海,形成“三江汇流,八口出海”的水系特点。

中国地理-广东省的地理气候和资源

珠江流域

珠江流域的主流为西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的马雄山东麓,自西向东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和广东4省(自治区),至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的思贤滘与北江汇合后流入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全长2075公里,流域集水面积35.31万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面积的77.8%,主要支流有北盘江、柳江、郁江、桂江及贺江等。

中国地理-广东省的地理气候和资源

三江汇流,八口出海

北江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石碣大茅山,涉及湖南、江西和广东3省,至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思贤滘与西江汇合后流入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全长468公里,流域集水面积4.67万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面积的10.3%,主要支流有武水、连江、绥江等。

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的桠髻钵山,由北向南流入广东,至东莞市石龙镇汇入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全长520公里,流域集水面积2.70万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面积的6.0%,主要支流有新丰江、西枝江等。

珠江三角洲水网密布,水道纵横交错,水系集水面积2.68万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面积的5.9%,主要河道近100条,其中入注珠江三角洲的中小河流有流溪河、潭江、增江和深圳河等,网河区西、北、东江主干河道长294km。

珠江流域还有较大的高原湖泊,均位于云南省境内,主要有抚仙湖、阳宗海、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大屯海和长桥海等7个,总集水面积2406平方公里,湖泊总容量202.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入湖总水量5.23亿立方米。

中国地理-广东省的地理气候和资源

广东省干旱分布图(2015年7月份数据)

广东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夏秋易洪涝,冬春常干旱。沿海台地和低丘陵区不利蓄水,缺水现象突出,尤以粤西的雷州半岛最为典型。部分河流中下游河段由于城市废污水排放造成污染,存在水质性缺水问题。


三: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中国地理-广东省的地理气候和资源

广东省林地资源分布图

广东陆地地表形态主要分为山地、丘陵、平原、台地四种类型,地形总体呈北高南低之势。山地丘陵居多,全省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35.3%,其中粤湘交界处的石坑崆为全省第一高峰。海拔在500米以下丘陵约占土地总面积的27.4%。草地分布面积较小,约占土地总面积的0.02%;平原分为三角洲平原和河谷冲积平原两种类型,约占土地总面积的23.4%。珠江三角洲平原是广东省最大的三角洲平原,面积1.09万平方千米;其次为潮汕平原,面积4700平方千米。较大的河谷平原有北江的英德平原,东江的惠阳平原,粤东的榕江、练江平原,粤中的潭江平原,粤西的鉴江平原和漠阳江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土地肥沃,水源充沛,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土地利用水平较高。

中国地理-广东省的地理气候和资源

广东省土地利用图

中国地理-广东省的地理气候和资源

广东省土地开发限制图

2:水资源

广东省河流众多,以珠江流域(东江、西江、北江和珠江三角洲)及独流入海的韩江流域和粤东沿海、粤西沿海诸河为主,集水面积占全省面积的99.8%,其余属于长江流域的鄱阳湖和洞庭湖水系。全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各级干支流共614条(其中,集水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60条)。独流入海河流52条,较大的有韩江、榕江、漠阳江、鉴江、九洲江等。水文监测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774毫米,折合年均降水总量3145亿立方米。降水时程和地区上分布不均,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4—10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85%;年际之间相差较大,全省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的1.84倍,个别地区甚至达到3倍。

中国地理-广东省的地理气候和资源

广东省水土流失分布图

3:矿产资源

广东省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接处,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优势矿种集中度高。截至2016年底,广东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的矿产有90个矿种,1120处矿区,1859处矿产地。其中:燃料矿产,2个矿种,183处产地;黑色金属矿产,4个矿种,149处产地;有色金属矿产,11个矿种,600处产地;贵金属矿产,2个矿种,146处产地;稀有稀土及分散元素矿产,15个矿种,200处产地;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9个矿种,80处产地;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10个矿种,174处产地;建材和非金属矿产,39个矿种,327处产地。

中国地理-广东省的地理气候和资源

广东省矿产资源分布图

4:植被和生物资源

广东省光、热、水资源丰富,四季常青,动植物种类繁多。全省有维管束植物289科、2051属、7717种。其中野生植物6135种,栽培植物1582种。此外,还有真菌1959种,其中食用菌185种,药用真菌97种。植物种类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的有仙湖苏铁、南方红豆杉等7种,属于二级的有桫椤、广东松、白豆杉、樟、凹叶厚朴、土沉香、丹霞梧桐等48种。

中国地理-广东省的地理气候和资源

丹霞梧桐

广东省动物种类多样。陆生脊椎野生动物有774种,其中兽类110种、鸟类507种、爬行类112种、两栖类45种。此外,还有淡水水生动物的鱼类281种、底栖动物181种和浮游动物256种,以及种类更多的昆虫类动物。动物种类中,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云豹、熊猴和中华白海豚等22种,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金猫、水鹿、穿山甲、猕猴和白鹇(省鸟)等95种。

中国地理-广东省的地理气候和资源

白鹇(省鸟)

5:海洋资源

中国地理-广东省的地理气候和资源

广东省海岸线长,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生物包括海洋动物和植物,共有浮游植物406种、浮游动物416种、底栖生物828种、游泳生物1297种。远洋和近海捕捞,以及海洋网箱养鱼和沿海养殖的牡蛎、虾类等海洋水产品年产量约460万吨;可供海水养殖面积77.57万公顷,实际海水养殖面积19.49万公顷,是全国著名的海洋水产大省。雷州半岛的养殖海水珍珠产量居全国首位。沿海还拥有众多的优良港口资源。广州港、深圳港、汕头港和湛江港成为国内对外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大亚湾、大鹏湾、碣石湾、博贺湾及南澳岛等地还有可建大型深水良港的港址。珠江口外海域和北部湾的油气田己打出多口出油井。沿海的风能、潮汐能和波浪能都有一定开发潜力。广东省沿海沙滩众多,气候温暖,红树林分布广、面积大,在大陆最南端的灯楼角有全国唯一的大陆缘型珊瑚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


拓展阅读:

1:

2:

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