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三大黑幫之一的竹聯幫是個什麼樣的組織

臺灣三大黑幫之一的竹聯幫是個什麼樣的組織

竹聯幫,臺灣著名的國際性黑社會組織,臺灣最大的外省掛幫派。竹聯幫即"竹林聯盟",成立於1956年,其前身是成立於1953年的中和幫。

竹聯幫以臺北為主要據點,主要活躍於臺灣以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東南亞等地,與香港新義安、14K,美國華青幫等幫會關係密切。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竹聯幫幫眾累計達到10萬人。目前與四海幫、天道盟並稱為臺灣三大幫派。

臺灣三大黑幫之一的竹聯幫是個什麼樣的組織

1953年左右,孫德培於中和鄉(今永和市、中和市)成立中和幫。之後在孫德培的帶領下開始擴大地盤勢力,兩年內中和幫的勢力擴及中和、板橋等地。在1955年時,幫主孫德培在一次糾紛中殺死了一名少年,最後遭到逮捕入獄。其他幫派勢力得知中和幫幫主遭逮捕的消息之後,隨即不斷的瓜分孫德培地盤,而中和幫內部也形成各派系互相惡鬥,幫中骨幹潘世明於1955年率先離開幫派組成了萬字幫;另一位骨幹湛洲吾也於1956年另組成三環幫。

後來中和、永和一帶剩下的以趙寧為首的大哥和元老,於1956年6月召集幫眾在中和鄉竹林路(今隸永和市)舉行"第三次大會",商量對策。由趙寧宣佈,因為幫主孫德培的入獄,為了尊重幫主以及表示平等,決定不設立幫主一職,並且將中和幫殘餘勢力統整共同組織"竹林聯盟",簡稱"竹聯幫"。

臺灣三大黑幫之一的竹聯幫是個什麼樣的組織

最初的竹聯幫以動物名稱作為區分,最早別分有獅、虎、豹、鳳、鴨5個支派聯盟;又在動物名稱前冠上顏色,區分輩分。(這時候的竹聯幫,只能算是聯盟型態的組織,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幫主)

1959年,竹聯幫在敵對的四海幫聯合文山、三環等幫派大舉圍剿下沉寂一時。直到1962年,當時臺北地區最大勢力的四海幫,面臨遭到政府當局打壓及強制解散的危機,這時竹聯幫也趁機奪取四海幫的地盤。

隨著1957年出走另組"南強聯盟"的"旱鴨子"陳啟禮帶領"青蛇"鄧國灃等人的回籠、原"南海路幫"的"白狼"張安樂在1964年加入竹聯幫以及1965年加入竹聯的吳敦重整竹聯幫,竹聯幫實力大為增長,當時竹聯幫成員就達500人以上,逐漸併吞其他幫派勢力,而取得"天下第一幫"的名號,穩固了竹聯幫日後的根基;陳啟禮也在這次的擴張行動中嶄露頭角,在1968年的"香港西餐廳"一戰以寡擊眾,擊退臺北中山區在地幫眾"牛埔幫"後從此打響名號。1968年4月,在幫內楊姓大佬授意下,由張安樂主持竹聯幫在陽明山召開會議,將組織編制擴大,會中並規定日後各分支必需上繳"母金"。

臺灣三大黑幫之一的竹聯幫是個什麼樣的組織

1970年7月,竹聯幫成員的陳仁因為萌生退意而叛幫盜領組織公款逃逸,並且申請警方保護。這件事引起竹聯幫內部大哥極為不滿,而引來殺機。竹聯幫成員張如虹與其他兩名,在警方面前殺傷陳仁,此事件在臺北地區引起軒然大波,被視為幕後指使者的陳啟禮隨即也被逮捕入獄服刑6年,期間與學者李敖同監,而結識李敖。

1972年,在楊劍平

與陳啟禮相繼被逮捕入獄後,竹聯幫在慢慢崩壞的情況下,由數名大哥推舉張安樂來重整竹聯幫。當時張安樂擔任總護法,另外服刑中的陳啟禮當時也被推舉擔任總堂主。張安樂再次把組織重新改革與制度化,分支改編為8旗制,並擴編成虎、豹、龍、獅、熊、鳳、狼、鳥等分支堂口。在張安樂的帶領之下讓"新竹聯"更有完善且精密的制度與穩固的基礎,並且還提拔許多後輩,培養後輩成為獨當一面的角色。

1980年,竹聯幫開始著手將組織企業化,並在1982年陸陸續續設立完成最初8個分堂,分別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1990年臺灣經濟蓬勃發展,正值政府推動8兆的公共工程計劃。竹聯幫為爭食這塊大餅,先後成立了韜略集團、峻國企業、泉安營造及東奎集團等外圍掛名企業公司,暗中進行圍標、綁標工程,短短數年便賺取暴利並運用充裕資金再次拓展勢力版圖。1995年前後又在臺灣設立梅、蘭、竹、菊分堂,以及加上警方破獲的斗六堂;此時,竹聯幫大致已發展出30多個正規堂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