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首富”滑落,這個商人在杭州何以由盛轉衰?


從“中國首富”滑落,這個商人在杭州何以由盛轉衰?

早年的胡慶餘堂



1880年,中國藥行,出了驚天動地的大事。

胡雪巖創辦的“胡慶餘堂”藥號,在這一年資本達到280萬兩白銀。當時,杭州城內一間民房,約17兩白銀。

這一年,創辦兩載的胡慶餘堂,已經與創辦211年的北京同仁堂,相提並論。

為了讓老百姓都來光顧“胡慶餘堂”。胡雪巖重金挖角,推出多種新藥,並在上海的《申報》上連篇累牘發“軟文”。為了將杭州城內洶湧客流,引入“胡慶餘堂”,胡雪巖釜底抽薪,在“胡慶餘堂”前設置免費渡口。

殺入傳統行當,燒錢、引流,這是胡雪巖一生屢試不爽的行商手段。

1880年,是清光緒五年。這一年,大清帝國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在西北,沙皇俄國霸佔伊犁。左宗棠率平叛得勝之師,與俄軍對峙。

在東南,明治維新加快發展的日本,悍然將原本是中國藩屬國的琉球,撤藩立縣,改名為“沖繩”。

而在遙遠的美國,這一年接連出生了兩個著名將領——麥克阿瑟和馬歇爾。前者是“不死的老兵”,幫助美國在亞洲擴張。後者出臺了“馬歇爾計劃”,二戰後協助歐洲國家發展。

歷史如塵埃,只是分散在不同的未來。1880年,胡雪巖在杭州,正值他人生的巔峰。

他旗下的產業,除了藥號外,還有銀號、絲行、錢莊、茶行、糧號、漕運,他還幫助左宗棠籌辦軍需物質,“政商一體”。

當時,胡雪巖手頭掌握的白銀(即現金流),超過2000萬兩,是不折不扣的“中國首富”。

當是時也,誰也沒有想到,僅僅3年之後,胡雪巖就敗了。

不是一般的失敗。是那種一敗塗地、永不翻身的敗。

從“中國首富”滑落,這個商人在杭州何以由盛轉衰?


一、

所有的白手起家,都是傳奇。

13歲起到杭州當夥計的胡雪巖,能夠成為晚清首富,靠三個貴人。

第一個,杭州一家錢莊的於掌櫃。於掌櫃沒有後代,見胡雪巖辦事靈活,就在臨終時,將價值5000兩銀子的錢莊託付給他。

第二個,是王有齡。兩人相識時,王有齡是“候補浙江鹽大使”,相當於如今一個省級開發區負責人的“替補”。最終,王有齡做到“浙江巡撫”,相當於“浙江省長”。商幫政,政幫商,一路扶搖。

第三個貴人,是左宗棠。1861年,王有齡因太平軍攻破杭州,而自殺身亡。繼任浙江巡撫的左宗棠,同樣看好胡雪巖,將浙江全省的錢糧、軍餉交給他的阜康錢莊週轉。清軍此後攻打太平軍,攻下的物資銀兩,全部存在胡雪巖錢莊中。

1872年,胡雪巖授江西候補道(相當於替補的廳局級市長),賜穿黃馬褂。

胡雪巖的成功,令世人矚目。除了政治上的依靠,胡雪巖的個人魅力,也必不可少。

他最倡導的,就是“花花轎兒人抬人”。意思是,人與人之間,要相互拉抬,相互幫襯。你幫我,我幫你,事情才會順利。因為洋炮是別人的生意,所以,他只買洋槍,不買洋炮。

同時,胡雪巖喜歡“養士”。在他手下,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大有人在。他重視錢,又不重視錢,喜歡“財帛動人心”。朝廷命官告狀,說胡雪巖用錢太多。左宗棠辯解:“讓他用,他懂得怎麼用錢。”

當然,更關鍵的是,胡雪巖將“政商關係”,用到了極致。士農工商,他將“士”的資源,用於“商”的拓展,所以無往而不利。所謂“紅頂商人”,言之有理。

從“中國首富”滑落,這個商人在杭州何以由盛轉衰?


二、

1882年,胡雪巖手中,擁有大量現金。官方的說法,是2000萬兩。有了這些“沉澱資金”,他當然需要做一些什麼。

胡雪巖瞄準的,是絲綢業。

當時,英國工業革命已席捲歐洲,瓦特發明的蒸汽機已過百年。手工業的沒落,已是大勢所趨。而洋商壓榨生絲價格,具備天然優勢。胡雪巖認為,華商各自為戰,被洋商各個擊破,也時漏洞之一。於是,他派人大量收購生絲。

是年5月至10月,洋商連一兩生絲都買不到,而胡雪巖已購入1.4萬包生絲。洋商無奈,提出加價1000萬兩,收購胡雪巖手中的生絲,遭到拒絕。

1883年8月,正當洋商堅持不下去時,突然傳來了意大利生絲豐收的消息,華商內部出現了漏洞。10月,中法戰爭爆發,華商同盟瓦解,胡雪巖被迫虧本1000萬兩白銀,將生絲賣出。

原本,這也只能算是傷了胡雪巖的元氣。偏偏,早已覬覦胡雪巖“首富”位子的盛宣懷和他背後的李鴻章,就此發動了商業攻勢。“胡雪巖入不敷出”的消息,傳遍全國。各方擠兌之後,胡雪巖龐大的商業帝國,面臨坍塌。

捅上最後一刀的,仍是清政府。還好,清政府給了面子,讓左宗棠去查辦。然而,此時左宗棠也在政敵李鴻章的不斷攻擊下,左右支絀。光緒十一年7月,左宗棠病逝。4個月後,失去最後一絲希望的胡雪巖,在貧寒中離開人世。

胡雪巖贏得了全世界,卻輸給了這個時代。


從“中國首富”滑落,這個商人在杭州何以由盛轉衰?

胡雪巖故居大堂



三、

從“中國首富”滑落,胡雪巖究竟敗在何處?

首先,當然是政商機制的弊端。靠山倒了,什麼都沒了。左宗棠老了,李鴻章要攻擊政敵,自然要從左宗棠的錢袋子著手。於是,以前“什麼都好”,現在是“什麼都不好”。

幾千年來,錢不能變成權,商業意識,也不能變成統治意識。

費正清寫《美國與中國》,書中發出一問:中國商人為何總要依附官僚階層?

而其實,他自己在書中也回答了:“在中國這部歷史長劇的發展中,中國的商人沒有佔據主要地位,它只是一個配角,也許有幾句臺詞,聽命於帝國、官僚、外交官、將軍、宣傳家和黨魁的擺佈”。

這許多鉅商,如瀑布奔騰而下。偶然撞到山石,馬上改變角度,力保自身,再蓄勢求變。然而,在那個光怪陸離的年代,中國的山石實在太多,再奔騰的瀑布,終究要會被消弭了衝勢,變成溫順的溪流……

其次,胡雪巖錢太多,而投入的行當也太多。

“錢莊不賺典當賺,典當不賺絲上賺,還有借洋債、買軍火,八個罈子七個蓋,蓋來蓋去不會穿幫,可現在八個罈子只有四個蓋,兩隻手再靈活也照顧不到,而況旁邊還有人盯在那裡,專挑你蓋不攏的罈子下手。”

家業大了,場面大了,自然可以遭受攻擊的地方,也多了。

從“中國首富”滑落,這個商人在杭州何以由盛轉衰?

胡雪巖故居



四、

胡雪巖之後,盛宣懷來了。

商人的更迭,從來都是中國歷史的一個側面。

最近40年,中國出現了太多的商人。

年廣九、其中、褚時健、顧雛軍、張榮坤、黃光裕……眼看他高樓起,眼看他樓塌了。

還有那些,眼下載歌載舞的商人。

資本的原始積累,大概永遠是血淋淋的吧。

胡雪巖的影子,在前方飄蕩。

從“中國首富”滑落,這個商人在杭州何以由盛轉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