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原民辦教師”的說法?

為生活而提神


簡而言之,沒有一代民師的真誠奉獻,哪有當今社會的繁榮昌盛。在那師資短缺的年代,是老民師撐起了農村教育這塊天。他們桃李滿天下,才有了今天的社會發展.

然而,現在老了,卻還老無所養病無所依。希望黨和政府能早日解決原老民師的養老問題。希望國家給現在還活著的原民師,按現在公辦退修教師工資一樣的補給。讓他(她)們安渡晚年!

最後,看看網友們對此事的看法:

1 恢復高考時,誰是教師一一民辦教師,他們照培養出北大清華學生,為什麼現在農村教育就不好了。沒有多煤體,沒實驗室,物理化學樣樣不差。

2 民辦教師,國家的功臣。民辦教師在當時為普及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3 像我們上學時要沒民辦教師,好多孩子就只能是文盲。

4 民辦教師,為我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立下了汗馬功勞,我們不應忘記共和國曆史上這一群特殊的教師群體!


遊戲大咖王


原民辦教師一說是為了區分與當時在職的民辦教師。

1.原民辦教師的由來。山東省教育廳等四部門聯合下發的《關於解決民辦代課教師問題的通知》中的政策解讀談到,我們把1985年之前的民辦教師稱之為原民辦教師,這是為了與當時在職的民辦教師區分開來。

2.充分肯定民辦教師為國家教育事業做出的重要貢獻。無論原民辦教師還是1985年後的民辦教師,他們都為我們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在國家困難時期毅然加入到教師隊伍中,克服種種困難,堅守教育教學崗位,一邊在學校教書育人,一邊到生產隊勞動,不計較報酬低,不顧家庭孩子,付出了青春和汗水,為國家掃盲工作、普及文化知識、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做出了貢獻,共和國教育史上要永遠記住他們,給予他們合理安排和補助,讓他們安度晚年!

以上觀點僅屬於個人之見,不當之處歡迎指正並發表看法!


浩墨香書房


怎麼會有原民辦教師一說?


看了幾個回答,都不對。


現在的“原民辦教師”是個固定稱謂,指的是1985年民師統計時辭退的民師,以及1985年統計時自發或其他原因離開民師崗位的民師,為了區別民師稱謂,加了一個原字,稱之為原民辦教師。



1985年,是民師分水嶺,山東是1985年,個別省份是1980年。在山東,1985年以前參加教育工作的非公教師,稱之為民辦教師。1985年以後參加工作的教師稱之為代課教師。

2000年之前,進行了“清代”,即清理代課教師,代課教師被一次性補貼清退。但直到今天,各地還有極少代課教師,那是學校自我行為,他們更是臨時工,幹短暫時間,一般離開教育。


1992年8月,國家明確提出瞭解決民辦教師問題的“關、轉、招、辭、退”五字方針。關門不招民師,轉正民師,中師高師學校招錄民師,辭退民師,退養民師。五管齊下,民師數量銳減,其中的“辭”字,就是辭退部分民師,這部分辭退的,加上自發或其他原因1985年以前離開民師崗位的民師,就是今天的“原民辦教師”。



2000年之後,民辦教師通過上述五字方針,光榮退出歷史舞臺。


2014年前後,各地開始解決原民辦教師待遇問題,對這些對共和國鄉村教育歷史做出貢獻的原民師,進行補助。例如山東省,2014年1月9號,教育、財政、人社、計生四部門聯合下發《山東省關於向農村原民辦代課教師發放教齡補助的實施意見》,對“原民辦教師”、“原代課教師”、“原幼兒教師”,進行了定義,並下發補助標準:原教齡1年月補助20元,60歲後可以領取。2014年開始執行。


至此,原民辦教師,包括原代課教師、原幼兒教師,補助開始下發。



走過萬水千山2018


我是甘肅天祝的原民辦教師,在七二至八四年做一名當時社會的園丁確實很不容易。因為沒有敞亮保險的房屋,沒有標準平度的黑板。沒有取暖的燃料,特別沒有學習的課桌,老師沒有一個象樣的辦公桌和椅子。桌椅是鐵路上退下來的枕木代替。燃料是蒸氣機運行冒出來的米灰。黑板是本人在土牆上抹一點水泥做成的,但是我一個人教一,二年級兩個班四十多個小孩,年齡不均每天要承擔八節課的負擔,每天要完成語文,數學,體育和簡單的音樂。還有當時安排二年級的毛筆寫字就是大楷。可是在那麼困難的條件下生產隊給學校在秋收的時候下達了半天要帶領學生拾穗頭的任務。可想而知,做為一名當時的教師多麼的辛苦而努力,確考試成績都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只有懂得教學的社會人員們想一想,這個教師辛苦不辛苦。所以我們現在已上六十幾歲的人了,身負腰間盤突出,不能參加體力活又沒有經濟來源。這個老字就沒有辦法脫去。難過呀!我想社會應該給我們給予經濟上的養老實惠。


黃牛5


原民辦教師,一個非常具有歷史特色與歷史意義的名字,它代表著特殊時期教育事業發展的特點,原民辦教師是在特定歷史時期的時代產物。

原民辦教師與現在民辦學校的教師是有區別的,這也是為什麼會被叫做原民辦教師的原因之一。當今的民辦教師主要指的是在私立學校任教的教師,這類教師與公立學校的教師是有區別的,他們雖然都是從事教育事業,工作性質上幾乎沒有什麼差異,但是私立學校的教師是沒有國家承認的正式編制,也可以說就是我們平時說的企業職工或者“臨時工”。當然,這類教師在比較好的學校中,待遇也是非常好的,並不一定就差。

與私立學校教師有差異的原民辦教師,他們也是沒有國家承認的正式編制,當時他們在國家教育事業百廢待興的特殊時期,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紛紛選擇了到公立學校擔任代課教師,當時的情況與現在學校裡代課教師(臨時工)是沒有什麼差別的,只是當時這類民辦教師的數量在農村教師隊伍中所佔的比重,要比現在的代課教師的比重高的多。

從現如今的實際來講,原民辦教師的養老、醫療等問題亟待解決,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教育部及各地政府都紛紛出臺了具體政策,為原民辦教師解決相應的養老問題,截至目前為止,大多數省份原民辦教師的養老問題已經基本解決,在醫療問題上也有省份已經開始試水,正在探討比較合適的方案,以確保原民辦教師可以享受到應有的待遇。


東愛雨小公


原民辦教師,是我國教育發展史上必須書寫的一個篇章!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大力普及農村教育,喊出把學校辦到群眾家門口的口號。全民動員大辦教育,各大隊都辦起學校,規模大的大隊,甚至不止一所學校。這些學校,就是後來的村小學。

校舍,都是大隊調用各生產隊勞動力出義務工蓋起來的,課桌就用長木板代替,因陋就簡,學校也就開門了。

但是,辦教育最重要的還是教師,當時的師範學校根本就無法滿足那麼龐大的需求。於是民辦教師橫空出世。從農民中遴選出有文化的人,到學校任教師。這些人就是民辦教師。

民辦教師雙重身份,在生產隊那裡是農民,給頂級工分,在學校這裡是教師,教育部門給一點點微薄的補助。

1977年,是民辦教師鼎盛時期,全國民辦教師人數達491萬,面廣量大的中小學校,特別是小學,幾乎全部是民辦教師支撐起來的。

從1979年開始,國家開始著手解決民辦教師問題,通過“關轉招辭退”,關閉了新增民辦教師的大門,通過轉和招,有很多民辦教師變身為公辦教師。一些年齡達到退休的民辦教師,辦理了離崗退養手續,餘下的,辭退。

到世紀末,基本上解決了民辦教師問題,國家不再承認有民辦教師,民辦教師也就成了歷史名詞,民辦教師也就成了原民辦教師。

原民辦教師,為我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立下了汗馬功勞,我們不應忘記共和國曆史上這一群特殊的教師群體!特別是被辭退的那一部分民辦教師,雖然各地政府都在著手解決他們的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問題,但永遠沒有達到他們的訴求,應繼續關注這一群體,努力為他們辦實事,讓他們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安度晚年!


教師妹子一枝花


要搞清楚原民辦老師的來歷,首先得搞清楚民辦老師的來歷。

民辦老師的出現是那個歷史時代的產物,是順應那個時代的潮流而產生的。

這需要分兩方面來闡述。第一是生員。建國初期戰事結束,社會安定,又沒有實行計劃生育,而是開放式的生育模式。致使我國人口在短期內大幅度增加。僅於解放至六四年十幾年的時間內,由原來的四億五千萬猛增至六億五千萬。學校學生大量增加,又加國家施行普及文化掃除文盲,不但各行政村,就連小自然村也紛紛辦起了小學。這就需要增加大量的師資。

第二是師資。在那個時代,人口大量增加,而各師範學校卻沒有增加生員。更可嘆的是,六0年至六二年三年自然災害後,國家為支援農業,加強農村建設,從各學校動員部分教師到農村去。後來人們習慣把這批人稱“六二壓”。

還有更可悲的是六六年開始文化大革命,工廠停工,學生罷課。師範學校再沒有招生至十年動亂後。在這次運動中,很多教師因為家庭成分等原因,而被打成了/臭老九〞,使這些人失去了信心。

在這種情況下,民辦教師應運而生了。文革後期,復課鬧革命。各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嚴重缺少師資。這樣,在文革中畢業或還未畢業的初中生高中生紛紛走上了教育崗位。他們的身份是農民,他們的職業是教師。他們在村裡掙同等勞力的工份,同時還領文教局微量的補助。成了一般農民羨慕的對象。

下面再說原民辦教師的來歷。

這些民辦教師在工作中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以校為家,承擔了學校幾乎全部的教學任務。可以這樣說,在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幾十年中,農村畢業的學生幾乎都是這些民辦教師教出來的。

在此後的這些年裡,有大部分教師通過自學自修,有少數通過培訓,通過考試,成為了正式教師,也稱公辦教師。卸掉了民辦教師的帽子。所以在原民辦教師這個稱謂中,不包括這些人。

而另外一些人因為計劃生育問題,或得罪了領導,或在耕教衝突中等原因,或被辭退,或被迫離職,或自願而離開了學校。他們任期或長或短,有的甚至幹了三四十年。

現在這些人都已上了年紀,老的七八十歲,年輕點的也已五六十歲了,失去了勞動能力。他們生活相當困難,於是在2013年國家對這部分人給了少量的生活補助。為了區別與現在民辦學校教師的稱呼,遂將這些人稱為原民辦教師。

雖然前幾年國家已經給這些人予以了補助,但是數量太少。各省分別在教令八元至二十元區間。如今物價上漲,他們的年齡也越來越大,確實需要給他們增加補貼,使他們的老年生活更有保障。我相信,即使國家再困難,各地區財政再吃緊,也會想辦法解決這一問題的。

這是全國原民辦教師的期盼!


西瓜小品笑


“原民辦教師的”的含義,是文革以後,國家發展農村中小學的教育事業,在嚴重缺少公立教師編制的情況下,在農村選拔了一批有知識的中青年為主的人員到中小學擔任教師,其工資由當時的生產大隊或者人民公社籌措,政府只承擔辦學經費和教師補助,而公立教師的工資全部由政府承擔,由於編制不同,經濟報酬不同,便於與公立教師的區別,故產生了民辦教師。全國大約在一九七九年開始進行民辦教師登記,縣教育行政部門作為用人單位與民辦教師發生聘用關係,由此又產生在編民辦教師與不在編民辦教師這一說法。全國在-九八二年至-九八五年,各省對在編民辦教師作了一次大清退,名義叫辭退的民辦教師,在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五年期間被辭退的民辦教師就是現在所指的“原民辦教師。”


天馬69962


原民辦教師是指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在公立學校擔任教育工作的農民。到八九十年代被辭退的農民(身份)教師。叫原民辦教師(是前兩年統計時,上級機關給這一部分人的稱謂)。現在有【民辦學校的教師】和公立學校的代課老師。原公立學校的代課老師如果合條件可轉為公辦教師。


治平36


“原民辦老師”是我國教育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身份是農民,職業是教師。答清題主的問題,這就要揭開民辦教師產生的歷史根源,和逐步退出教育領域的過程。

【鄉村關中】的小學全部是民辦教師代課,到初中也有民辦教育代課,所以,對這個問題深有體會。題主關心民辦教師群體,引起社會熱議。我是頭條號【鄉村關中】,職業農民。農業政策解讀,農村民俗見聞,農民喜怒哀樂,種養殖經驗,土地耕種時令,全在我【鄉村關中】。

那麼,我們回顧一下民辦教師從誕生至退出的全過程,給網友一個完整細緻的答案:

第一,建國初期全國文盲農村佔80%,城市人口占70%,文盲成為新中國發展過程中最大的障礙。經過民國時期近百年的社會戰亂,我國人民接受教育的機會相當少。

第二,建國後人口猛增。解放初期國民抱著“人多力量大”的思想,從1949年至1964年我國人口從四億多增長到六億五千萬。

第三,新中國剛成立後,掃除文盲運動在全國範圍轟轟烈烈展開。師資力量就從社員、市民中挑選能認字的人。這是民辦教師最初的形態。他們白天上工地,進工廠,晚上教社員、工人認字,學習。

第四,開展掃盲班大見成效。從1949年到1964年的十幾年中,我國近一億人摘掉文盲的帽子。如此大規模卓有成效的掃盲運動,堪稱人類教育發展史的奇蹟。

第五,文革十年動亂期,教育事業完全中斷。從1966年至1976年,工廠停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學校停課。一些當年“成分”好的受過教育或高等教育的家庭,紛紛被打倒,我國教育事業停滯不前,出現了十多年人才斷檔。

第六,文革結束學校復課,嚴重缺少師資。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只能從有限的回鄉初、高中畢業生中推薦任教。由當地村基層組織推薦,上級行政主管部門選擇推薦和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查批准,發給民辦教師任用證。這批人正是現在社會熱議的民辦教師群體。

第七,從六十年代初期至九十年代末,近40年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社會招請(社請教師)、鄉鎮招請(鄉請教師)、民辦教師(民請教師)等形式。民辦教師一直承擔著我國基層教育,鄉村教育,為我國基層教育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第八,在這40年中,部分民辦教師通過自學,或培訓,參加當地組織的“民轉公”考試,由民辦教師轉正為國家正式編制教師。而一些沒有考試,或者錯失機會的民辦教師就慢慢被政策清退。

第九,我國教育體制不斷改革,各地市、縣先後辦起了師學校,大力培養師範生,培養教師,一些中專、中師畢業生走上教育崗位。同時,我國在九十年末推行高校擴招,一大批高中畢業生進入到高校學習。這些經過師範類學習的學生,已經成為教育的中堅力量。同時,也意味著“民辦教師”即將退出歷史舞臺。

第十,1992年教育部頒佈民辦教師的資格認證,文件中指出1984年12月31日以前任教的為在冊民辦教師。

(1)1992年8月,國家教委、國家計委、人事部、財政部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改善和加強民辦教師工作若干問題的意見》,明確提出瞭解決民辦教師問題的著名的“關、轉、招、辭、退”五字方針。

(2)1994年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爭取到本世紀末基本解決民辦教師問題”。解決民辦教師的問題。從此進入到歷史性的轉折。

第十一,一九九七年九月七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國辦發[1997]32號) 《關於解決民辦教師問題的通知》,提出要在加強管理、提高素質、改善待遇的同時,全面貫徹“關、轉、招、辭、退”五字方針,逐年減少民辦教師數量,確保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

本世紀末基本解決民辦教師問題”目標的實現。《通知》確定了隨後幾年的分年度目標:

①1997年民辦教師佔全國中小學教師的比例要從1996年的17%減少到12%;

②1998年比例減少到7%;

③1999年比例減少到3%;

④2000年基本解決民辦教師問題,結束公辦教師、民辦教師並存的歷史。

但考慮到各地教育的實際情況,2002年全國各全面“清退”民辦教師。自此民辦教師徹底退出了中國教育的歷史舞臺,成為我國建國以來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個特殊“標籤”。

第十二,民辦教師養老成為社會關注焦點。現在當初的民辦教師都進入退休年齡,且喪失勞動能力,各地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生活補助,解決他們生活實際困難。

第十三,現實的社會意義。民辦教師在我國教育發展的歷程中,在“掃盲”“、普九”和鄉村基層教育中做出了歷史性貢獻。尤其是在那個特殊年代,師資力量嚴重短缺,他們義不容辭的擔負起社會教育責任,社會不應忘記我國教育發展史上這一特殊的教師群體!


你對這個問題,有何高見?我在下面留言評論區等你,我們共同探討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