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機電股價連環跌 員工持股計劃虧逾6成遭起訴

金龍機電股價連環跌 員工持股計劃虧逾6成遭起訴

昔日的蘋果供應鏈廠商金龍機電(300032.SZ),近日過得不太平安。經歷了業績大幅虧損、控股股東破產風波等多重利空消息,金龍機電又收到一紙訴訟。

11月28日,金龍機電公告稱,2018年07月10日-24日期間,長城證券將“成長1號”員工持股計劃持有的公司728萬股股票強制平倉。由於平倉處置所得金額不足以支付長城證券向成長1號提供的融資本金以及固定收益,故長城證券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金龍機電支付相關融資本金差額、固定收益等,合計金額暫計4224.02萬元,並要求金紹平、金龍集團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股價連跌 員工持股計劃遭強平

根據公告,“成長1號”員工持股計劃於2015年02月11日完成股票購買,共計364萬股,購買均價為26.90元/股。根據計劃,本次購買資金來源分為員工自籌資金1225萬元,金龍機電控股股東金龍集團向員工出借1225萬元,長城證券提供融資資金7350萬元。

根據公司2014年度利潤分配方案,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10股,公司於2015年05月13日完成轉增,“成長1號”持有股份共計728萬股。

彼時金龍機電作為高成長的蘋果概念股,業績喜人的同時,公司股價也一路走高,2013-2014年股價累計漲幅逾八成,2015年7月,公司股價最高為46.9元/股。

好景不長,隨著公司業績滑坡、控股股東身陷債務危機,金龍機電股價也一落千丈,2018年7月初,公司股價已不足6元。

受到股價下跌的影響,2018年7月,“成長1號”員工持股計劃觸及強制平倉線,且其未能通過補繳資金等方式恢復權益比例。公告顯示,長城證券於2018年7月10日-24日期間,將“成長1號”持有的公司728萬股股票進行了強制平倉處置。

此番平倉金額不含費用成交金額3335.5萬元,虧損幅度為65.94%。儘管此番強平獲得的收入均歸長城證券所有,但遠不及長城證券提供的融資本金,因此長城證券向法院提起訴訟,向金龍機電索賠相關融資本金差額、固定收益暫計4224.02萬元,並要求公司控股股東金龍集團、實控人金紹平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而除去長城證券索賠的金額,根據計劃,金龍機電的控股股東應以現金方式向員工持股計劃進行差額補償。但目前金龍機電控股股東金龍集團債務纏身,已自顧不暇。

儘管金龍集團破產清算的申請已被撤銷,但控股股東的高比例質押仍顯示出其資金緊張。截至11月20日,金龍集團持有的公司股份處於質押狀態的股份數量約2億股,佔其所持公司股份總數的99.97%,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的24.95%;金龍集團持有的公司股份處於司法凍結狀態的股份數量佔其所持公司股份總數的99.99%,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的24.9529%。金龍集團持有的公司股份累計輪候凍結數量為2.85億股。

業績低迷 資金鍊緊張

金龍機電股價一路跳水,公司的業績表現也令人堪憂。

前三季度,金龍機電實現營業收入21.01億元,同比下滑15.7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5.54億元,同比下滑605.94%。

營收下滑的同時,金龍機電面臨高額的資產減值損失。報告期內,公司的資產減值損失為14.14億元,同比暴增47906.54%。其中,計提商譽減值達5.83億元,商譽期末數較期初數減少97.98%,主要系本報告期子公司博一光電、甲艾馬達、興科電子和深圳正宇業績出現虧損,經營業績低於預期。

金龍機電業績變臉,與其熱衷溢價併購有關。據悉,2013年11月,金龍機電以4.97億元的價格溢價8倍收購了博一光電,併為其提供了1億元的擔保貸款和財務資助。2014年2月,金龍機電擬以4.75億元溢價3倍收購了甲艾馬達,兩起高溢價收購使金龍機電的賬面上分別增加了3.55億元、2.82億元的商譽。2017年6月,金龍機電又斥資11億元現金收購了興科電子100%股權,形成近6.5億元的商譽。

一路“買買買”,金龍機電的業績陷入泥潭的同時,公司的資金鍊也不容樂觀。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4.46億元。其中,公司償還債務支付的現金為18.17億元。由於償還銀行短期借款,公司賬面上的貨幣資金僅剩1.51億元,而2017年末,金龍機電的貨幣資金還有15.38億元。此外,公司目前還有3.86億元的短期借款需要償還。

對於資金鍊緊張的金龍機電而言,逾4000萬的訴訟金額或許也是一個不小的麻煩。金龍機電錶示,對此次長城證券的訴訟請求存在極大異議,公司準備積極應訴。儘管目前訴訟的結果仍存在不確定性,但受此消息影響,截至11月29日收盤,公司股價跌6.63%,報收3.52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