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兒家人,漢族人移居新疆的真實寫照,他們書寫著一部傳奇故事


“戶兒家”這個名稱或許很多人和我一樣都是第一次聽說,這是新疆阿勒泰地區紅墩村的哈薩克族人對早期生活在此的四十戶漢族人家的一種特殊稱呼。“戶兒家”的故事真實反應了舊時期中國的社會狀態與人民艱苦的生活方式。這40戶歷經波折的漢族人家,在哈薩克族人的寬容和幫助下,終於在阿勒泰找到了自己的歸宿。他們的過去與現在是一部悠長而曲折的傳奇故事。

清朝晚期,朝廷腐敗,民不聊生。許多的民眾通過反抗來擺脫封建制度的壓榨,可惜沒有成功,於是他們就被朝廷流放邊疆。經過長途跋涉,於1886年來到了新疆阿勒泰地區烏倫古湖附近。

“戶兒家”人從內地一路徒步走來,行程非常艱苦。當走到阿勒泰時,連鞋子都磨破了。那會正逢冬天,阿勒泰地區是冰天雪地,他們光著腳在烏倫古湖的冰面上找到了一些蘆葦,於是把它收集起來做成了簡易的草棚,解決了庇護所後又再把冰面鑿開,捕魚充飢。這裡也成了他們臨時落腳點。


後來阿勒泰地區的哈薩克族克烈部落首領朱爾特巴依·庫坎知道他們落腳在此,“戶兒家”人的領頭人主動去請求,表示不想觸犯任何人,願於這裡人和平相處,只求生活在此。並講述了他們的遭遇。

聽完後,善良的哈薩克族人願意接納這些落荒的漢人,還給他們提供了房子,可種植的土地,甚至還送給他們可餵養的牲畜。從此漂泊多年的漢族農民在此定居,與善良純樸的哈薩克人為鄰,開始了新的生活。

哈薩克族人給漢族農民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戶兒家”,當時定居於此的有曹、李、劉、馮、陳、趙、高、郭姓等四十戶人家組成。時至今日阿勒泰地區仍一直流傳著“四十戶兒家”的故事。

“戶兒家”人定居後,和哈薩克人相互學習生活技能。哈薩克人教會了漢族人如何養牲畜、捕魚等技能。“戶兒家”人則傳授哈薩克人如何開墾土地、如何種田等,之後還學會了雙語,很多後來的年輕人前往新疆各地進行商貿活動。

她叫李紅秀,她的老伴是“戶兒家”曹家的後裔。從小在紅墩鎮生活,小時用過的很多如紡車、萵、煤油燈、老家電等老物件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這些東西扔了可惜,放著佔地,於是她就建立了全國第一個“戶兒家”博物館,不僅讓這些老物件發揮了餘熱,也成為了講述“戶兒家”故事的最好物證。


如今,“戶兒家”人在此定居已經傳至第七代,總人口數已超2000人。他們的後代已分佈在全國各地,甚至有些去了海外。但是不管去了哪裡,阿勒泰紅墩村永遠是他們家。作者簡介:寒殘一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