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也有无间道?猪八戒为什么背着孙悟空向牛魔王通风报信?

牛魔王和西游取经团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下的五百年前。

彼时,牛未成家,猴未立业,他俩和其他五个大妖歃血为盟,一起喝酒,一起泡面。

然,鹅妖各有志,孙悟空上天做了太乙散仙,还总觉得自己不入流。于是一通折腾,惹得玉皇大帝降罪,被如来佛祖封印。

为了避免带累,平天大圣牛魔王和其他五大妖——覆海大圣蛟魔王、混天大圣鹏魔王、移山大圣狮驼王、驱神大圣禺狨王、通风大圣猕猴王一起,悄然隐匿于江湖之中。

时光过去五百年,当年惹事的猴精孙悟空,被观音菩萨招募进了西天取经团,跟随唐僧,扫清障碍。

孙悟空在取经路上还追思着当年结拜后的快乐与逍遥,同时,还顺便念叨念叨结拜大哥牛魔王的好。

对于孙悟空和牛魔王的交情,猪八戒和沙僧假装不知道。

为什么是「假装」呢?因为猪八戒和沙僧,也是认识牛魔王的!

西游记中也有无间道?猪八戒为什么背着孙悟空向牛魔王通风报信?

孙悟空和牛魔王

不但认识,而且很熟。

《西游记》孙悟空三调芭蕉扇故事中,孙悟空假扮牛魔王,故弄风情,撩的罗刹女铁扇公主心旌摇曳,故而骗走芭蕉扇,正得意洋洋地往回走,真牛魔王追上孙悟空,又假扮猪八戒的模样,骗回了芭蕉扇。

牛魔王当时是这么想的呢?且看——

「猢狲原来把运用的方法儿也叨餂得来了。我若当面问他索取,他定然不与。倘若扇我一扇,要去十万八千里远,却不遂了他意?我闻得唐僧在那大路上等候。他二徒弟猪精,三徒弟沙流精,我当年做妖怪时,也曾会他,且变作猪精的模样,返骗他一场。料猢狲以得意为喜,必不详细提防。」

咱们一句一句仔细分析。

第一句:「猢狲原来把运用的方法儿也叨餂得来了。」

你个死猴子,不但从我山妻那里骗走了芭蕉扇,连用芭蕉扇的方法也一并骗出来了!

第二句:「我若当面问他索取,他定然不与。倘若扇我一扇,要去十万八千里远,却不遂了他意?」

我要是直接要,不但拿不回来,还保不准会挨他一扇子,不划算。

西游记中也有无间道?猪八戒为什么背着孙悟空向牛魔王通风报信?

孙悟空和铁扇公主

第三句:「我闻得唐僧在那大路上等候。」

咦?这句话,有点古怪!

牛魔王说的是「我闻得」——既然是「闻得」,不管是用耳朵「闻得」,还是用鼻子「闻得」,总之眼睛没有「闻得」,那就意味着唐僧的行动并不是他亲眼所见,而是有人告诉他的!

那么, 「唐僧在大路上等候」这个消息,又是谁告诉牛魔王的呢?

第四句:「他二徒弟猪精,三徒弟沙流精,我当年做妖怪时,也曾会他,且变作猪精的模样,返骗他一场。料猢狲以得意为喜,必不详细提防。」

哎?这句话,很明白!

猪八戒和沙和尚,牛魔王早就认识。他们认识的时间,大约可以追溯到牛魔王「当年做妖怪时」——也就是孙悟空出事以后,牛魔王和另外五大妖隐匿于江湖的时候。

而且,牛魔王认识猪八戒和沙和尚,孙悟空是不知道的。因为那会儿,他还在五行山下的石匣子里闭门思过,充耳不闻天下事,当然,也没人愿意去看望他。

现在,您明白了吧?孙悟空在阵前和牛魔王铁扇公主一家人斗智斗勇,取经队伍里却有个内鬼,给牛魔王递话望风,通风报信。

嗨,不至于吧,怎么《西游记》里还上演惊心动魄的无间道呢?

您不信?证据还不只这一处。

牛魔王能扮猪八戒,本来没什么奇怪。因为他和孙悟空一样,也会七十二变。但是,音容易改,神态难学。唐僧师徒抵达陈家庄时,就已经走了五万四千里路,七八年时间;待到火焰山与牛魔王会面,孙悟空和猪八戒,至少相处了近十年,孙悟空对猪八戒的了解何等之深?牛魔王仅凭一时的变化,又怎么有把握骗得过猴精猴精的孙悟空呢?

西游记中也有无间道?猪八戒为什么背着孙悟空向牛魔王通风报信?

牛魔王和铁扇公主

但是,牛魔王就有这个自信!

他变的猪八戒,与本尊容貌、神态一般无二!

就连与猪八戒朝夕相处的孙悟空都没看出破绽。记住,孙悟空还有火眼金睛。

若是不熟,如何仿得惟妙惟肖?

是不是细思极恐?

孙悟空去骗芭蕉扇,唐僧等着心烦,转头对徒弟们说:八戒、沙僧你俩去一个帮忙的吧!猪八戒马上自荐,却又推说自己不认识路,于是带着火焰山土地随行。等他们看到牛魔王和孙悟空打起来了,却又是土地提醒了猪八戒——

「天蓬还不上前怎的?」

猪八戒不是主动帮忙去的么,怎么看到牛魔王大战孙悟空,反倒犹豫不前?

西游记中也有无间道?猪八戒为什么背着孙悟空向牛魔王通风报信?

牛魔王变猪八戒

这一切的一切,都足够说明,猪八戒和牛魔王的关系,非同一般。

但是,后续猪八戒为什么又帮着孙悟空揍牛魔王呢?

那是因为,牛魔王情急之下为了骗回芭蕉扇,扮了猪。

以孙悟空的精明,即使当时没看出来猫腻,过后或许就会疑心,猪八戒和牛魔王私底下有交情,而且交情不浅,必然露馅。

所以,为了消除孙悟空的戒心,猪八戒就得表明态度,划清界限。

于是,猪八戒才铁了心的和孙悟空一起冲进了斗牛场……

特别声明,本文中涉及人物关系源于并仅限于吴承恩小说《西游记》人设。西游路上妖怪多,跟着老宋捉活的。请关注《宋谝西游》,查看更多西游脑洞,一起探寻妖的人性和西游的奇妙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