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科創板未來更傾向於以To B類公司為主

中信證券:科創板未來更傾向於以To B類公司為主

科創板未來將會以哪些公司為主呢?

科創板首寵一定是極少數的超級明星公司,因為只有這些耀眼的明星才能支撐起整個市場,就如蘋果、谷歌、微軟、因特爾、思科等公司對納斯達克市場的意義一樣。

但是,超級明星永遠是少數,科創板未來將會以哪些公司為主呢?這是每一個想要在科創板有所作為的人必須關注的問題。

在中信證券看來,科創板的行業結構更可能以To B類公司為主。一起來看下!


一、一級市場標的供給從To C轉向To B

中信證券認為,早期投資和PE/VC機構的投資行業分佈上,IT、互聯網佔比超過四成,其中工業互聯、B2B電子商務、企業上雲等To B服務業板塊有相對優勢。

中信證券對騰訊投資、阿里資本、創新工場、深創投四家機構最近兩年的投資項目進行研究發現,

在四家機構的所投資企業中,To B企業佔比分別為20.2%、35.3%、40%、43.1%。


中信證券:科創板未來更傾向於以To B類公司為主

另外,這在四家機構投資的To B服務業案例中,58.7%的公司處於A輪、B輪融資階段。


中信證券:科創板未來更傾向於以To B類公司為主

四家投資機構在To B服務業的投資方向各有偏好,但工業互聯、B2B電子商務、企業上雲均是投資重點,且大多數為行業垂直領域公司,所處行業涵蓋製造業、金融業、互聯網等,細分領域眾多:


中信證券:科創板未來更傾向於以To B類公司為主

二、To C企業更適合一級市場,To B企業更適合二級市場

因為互聯網To C企業直面個人用戶,獲客成本較低(線上獲客),具有越多人用越好用的網絡效應,所以To C企業往往會呈現指數型增長,並且後期會形成贏家通吃的局面,一個領域最多存活兩三家公司,甚至會到老二非死不可的地步,比如社交軟件(準確來說是通信工具)的微信、米聊、來往等,但如今只剩下了微信。

互聯網To C 公司的產品往往同質化競爭嚴重,核心競爭力在於融資和營銷,在初創期需要依靠大量燒錢。因此,互聯網To C公司的發展初期更加適合一級市場投資者。

To B企業不同,其核心競爭力在於對B端客戶的價值提升作用和滿足個性化需求的能力,這也決定了To B產品的門檻高,獲客成本高(線下獲客),不可能像To C公司那樣呈現出指數式增長的態勢,只能是線性增長。所以行業集中度就不會有To C公司那麼高,同時也決定了初創期To B企業的投資成功率更高,賠率更低。

但To B產品優點在於維繫客戶成本遠低於獲客成本,只要產品力可以保證,用戶和現金流都是很穩定的。從財務上來看,To B企業在成長初期利潤表不理想,但現金流穩定,一旦達到較高滲透率水平,盈利水平將十分可觀,這樣的業務模式特點決定了To B公司在漫長的發展期需要更加穩定的融資來源,相比於To C公司更適合二級市場投資者參與。


三、To B公司在海外難以獲得客觀估值,更易受國內機構追捧

對於To C的互聯網公司,海外投資者可以根據ARPU、MAU等大量指標實時追蹤公司情況,因此To C龍頭企業更容易被海外投資者認可,從而獲得較為合理的估值水平。

但To B企業客戶群集中在國內,企業用戶數據、付費數據很難通過第三方獲取,海外投資者對我國商業環境和運營模式的理解有限,難以有效地進行盡職調查,這就導致了海外投資者對國內To B企業有非常高的研究成本,所以To B企業很難獲得客觀的估值。

而有穩定的現金流和對商業模式的深刻理解的優質To B企業,更容易在獲得國內投資機構的追捧,也更適合在本土資本市場發展,而非海外上市。

所以,中信證券認為,當前時點推出科創板可以有效承接國內To B企業的上市需求,逐步形成To B類公司為主的行業結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